敲黑板!今年地方财政工作这么干!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近期,各地财政部门陆续召开财政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新一年财政工作任务。我们邀请部分财政厅局长,结合刘昆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畅谈进一步做好各项财政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打算。
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刘昆部长站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入分析了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强调2019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为我们做好2019年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8年,北京市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切实发挥引导促进、支撑保障等方面作用。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北京市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市“两会”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一是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度增加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主要用于重大在建工程和民生补短板项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政府投资强度不减,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完善促进消费升级的财政政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二是强化收入调度管理,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健全部门之间、市与区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更大范围实现收入协同和统筹协调。完善财源建设与收入管理综合数据平台,加强税源分析和研判。巩固好金融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传统支柱税源,留住总部企业税源。配合中央研究制定在京企业向雄安新区疏解的企业税收分享机制。
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行政成本,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年度间、三本预算间、市区间资金综合调度。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北京冬奥会、世园会和70周年国庆等重点活动。在兜住“三保”底线的同时,着力清理规范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
四是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硬约束。各区、各部门完善重大项目决策机制,做好项目储备和论证。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及时消化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
五是发挥财政调控引导作用,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推进PPP模式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拉动民间投资。完善支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高精尖和中小企业的采购力度。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六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紧紧围绕“七有”、“五性”,突出解决便利性、宜居性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保持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
七是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筑牢财政金融安全运行底线。加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监测和应对,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继续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科学调度库款,合理开展现金运作,防止发生支付风险。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支撑,提升内控和监督效果。
八是加强政策研究,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速推进绩效成本预算改革,探索全成本绩效预算。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
九是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建立健全以预算编制为龙头,以绩效管理为核心,事前评估、投资评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收付、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协调联动的现代财政制度,提升财政综合管理效能。研究出台我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强和改进资产管理,把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完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加强会计管理和内控等工作。
十是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员教育质量,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加强干部动态考核和梯队建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河北深入推进高质量财政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聚焦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目标,坚持“讲政治、重质量、求绩效、防风险、促提升”总要求,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奋力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再上新水平,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强财政支撑。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财政系统党的各项建设。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狠抓《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十项规定》落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财政履职尽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做到“财随政走”“政令财行”。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深化、转化、消化,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在财政部门落地落实。落实主体责任。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对财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结合、两促进”。建强干部队伍。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正确用人导向,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开展“财政政策落实年”活动,推行“一次办好”,全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二)更新理念重质量,全面助推发展提质增效。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力提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小微企业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健全乱收费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三件国家大事落实,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创新财政政策运用。坚决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政策协同,大力支持制造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等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落实财政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财政政策,激发县级发展内生动力。完善财政助推金融创新政策,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健全机制求绩效,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积极构建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及支撑体系、责任体系,推进在省市县三级加快落地。强化目标管理。科学设定部门年度整体绩效目标,对所有预算项目设定绩效目标指标,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完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重点围绕扶贫、养老、环境治理、去产能、冬奥等领域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并选择部分项目评价报告向社会公开。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实行“三挂钩、两纳入”机制,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部门整体绩效、政策项目绩效评价分别与财力补助分配、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并将绩效结果纳入对省直部门和设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
(四)坚守底线防风险,确保财政平稳健康运行。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工作举措,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财政风险有效防控。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压实各级各部门偿债主体责任,对市县还本付息预算进行前置审核,组织高风险地区落实风险化解规划,有序化解政府存量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对违规行为进行终身问责和责任倒查。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完善市县财政运行监控机制,强化县级“三保”支出预算审核,加强国库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暂存暂付款管理,加大暂付款消化力度,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健全完善民生支出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惠民利民实事。探索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加强新增民生政策事前论证评估,及时纠正过度福利化、超财力建设等支出政策或项目,确保财政可持续保障。
(五)深化改革促提升,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税改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财政工作全面提升。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序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研究谋划省以下收入划分改革,改进省对下财力性转移支付办法,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关系。扎实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实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完善地方税体系。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评审论证,提高入库项目质量,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同时,推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落实国有资产向人大报告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动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省市县全覆盖,继续当好改革“试验田”和“先行区”,以财政改革发展的新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紧紧围绕更好服务全市乃至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对标找差距,对全市财政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着力在“深”字上下功夫,以更新思路、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财税改革再出发,切实做到三个“牢牢把握”:一是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始终坚持“以政领财”“财中有政、财中讲政”的原则,不断强化“财”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切实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二是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有关“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科学内涵,切实改变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创新,多算政治账、全局账、长远账,切实做到跳出财政看财政、立足全局看财政,努力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在服务中提升。三是牢牢把握“四个放在”的工作基点,始终坚持把上海财政的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和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并根据中央有关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坚定不移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在加快落实“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中抢占先机,着力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紧紧围绕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一根本要求,“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在“改”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聚焦支持力度。按照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精神和要求,坚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以更大力度的改革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创新完善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着力将“加力”“提效”的要求全面贯穿于年度工作的始终,全面体现到财政预算编制、资金分配和政策设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加有效地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一是以激发企业活力为出发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二是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敏感性、精准性、便捷性。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着力打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可预期的财税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打好“三大攻坚战”、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深化重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支持力度,以更好引导企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三是以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各类新型财政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坚持有保有压,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将该减的支出坚决减下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对该保的支出千方百计予以保障。特别是,要更加善于综合运用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券等多种规范化的财政政策工具,进一步拓展和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撬动功能作用。
紧紧围绕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着力在“进”字上求实效,聚力深化推进关键领域财税改革攻坚,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按照中央有关深化财税改革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聚焦重点难点问题,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力求在关键领域财税改革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力争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主要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着力从财政体制上明确市区两级各自的专有事权、合理界定市区两级共同事权,为下一步深化市区两级政府的收入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市级统筹职能奠定基础。二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重点将通过做实做优项目库、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大预算评审力度、提高信息公开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举债融资机制,坚决防止产生新的隐性债务,稳妥处置存量隐性债务,研究深化土地储备、园区开发、保障房建设等领域的投融资机制改革。三是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书面报告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并扩大专项报告范围、细化充实报告内容,建立健全全口径的国有资产数据库,推进部门间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加快构建财政资金与资产、资源管理有机结合的“三资”统筹调剂配置新机制创造条件。四是全面深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在全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着力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切实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准确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为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五是深化税制改革创新。在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国家税制改革任务的同时,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着力在离岸税制、在岸税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税制体系;对标国际通行规则,推进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升级扩围,积极争取在优化退税方式和拓展退税标的物等方面先行先试。
刘昆部长作的工作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总结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全面分析当前全国经济财政形势,明确提出2019年全国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工作,既总结了成绩经验,又分析了问题瓶颈,更明确了工作方法和发力方向,特别是部署的十个方面重点工作,含金量很高,为我们做好2019年财政工作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这一年来,财政部党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聚力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全力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等,有力有效地支持了全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定突出政治站位,只要党中央有决策部署,财政部党组就会立即呼应,政策和资金积极跟上,做到了紧跟紧随,为地方财政部门作了很好的示范。
二是始终用心用意。面对一年比一年难做的财政工作,坚持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新作为,无论是制定财政政策、还是分配财政资金,无论是支持经济发展、还是保障改善民生,每项工作都体现了用心用情、展现了勤勉奉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是始终务实扎实。无论是各项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等具体工作,都坚持尊重基层、集思广益,都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都坚持扎实务实、精确精准,每项财政工作都有质量可持续。
四是始终负责尽责。对每项财政工作,无论是源头的思路谋划,还是过程的部署实施,还是“最后一公里”的落地见效,都坚持抓细抓小,要求很具体、责任很明确,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体现了优良的财政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安徽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按照“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要求,贯彻落实加力提效的积极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持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更好地服务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指导财政工作,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二要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高质量发展。三要加大投入,服务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四要抓好基本民生保障,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积极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强化社会政策兜底保障功能,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完善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五要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积极支持其他领域改革。六要着力防控财政风险,强化财政预期管理,坚决守住“三保”底线,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保持财政可持续。七要强化党建作风,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推动财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01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重要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刘昆部长的讲话,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总结财政系统推进重点改革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回顾2018年聚力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和显著成效,全面提出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关键举措,全面谋划当前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任务和具体路径,为全国财政系统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推进财政发展高质量、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河南省财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财政会议精神,着力做好2019年财政重点工作,争当财政改革发展先行者,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如期完成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年度目标,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全力支持精准脱贫,加大对深度贫困县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提高扶贫项目资金效益。统筹资金政策支持实施“四大行动”,推进重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二)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争取新增专项债券资金额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综合采用贴息、奖补等政策手段,推进智能制造等12个产业转型发展。抓好财税支持政策40条举措落实见效,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推动河南生物育种中心等重大项目实施及“四个一批”建设,支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推动一批重点PPP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充分发挥PPP对补短板、稳投资的独特作用。
(三)持续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认真做好重点民生实事资金保障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好就业专项等财政资金,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扩大,支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在支持 “双一流”建设的同时,稳步加大对其他高校的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引导学前、高中和职业教育等加快发展,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等标准,安排专项债券推进六大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四)扎实推进重点改革。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保障各项部署落实落细。尽快出台我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要求,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提高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效能,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金融支持。
(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财政发展高质量,扛稳抓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财政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以上率下,抓住关键少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落实,推动全省财政系统管党治党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韩璐
值班编辑:雷艳 廖朝明
版式设计:郑景儒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家都在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