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弯海川:让新疆财政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70年创业艰辛,70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团结奋斗,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财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认真落实“两套班子”工作机制,坚守初心本色,牢记使命担当,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自治区呈现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摄影 刘永恒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疆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新疆考察,召开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
新疆财政坚定不移聚焦总目标,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硬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一是落实严打专项斗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坚定不移地支持严打专项斗争,支持便民警务站、维护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社会面防控,各族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二是做好群众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访惠聚”工作部署,支持自治区每年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余个工作队下沉基层,深入乡村社区、深入各族群众,各级驻村工作队聚焦办实事办好事,实施民生项目3.9万多个,为群众办实施好事388万余件。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大力支持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三是加强边境管控。通过预算安排、盘活存量等方式筹集资金,落实自治区党委加强边境管控的工作部署,做到了非法出入境“一个出不去,一个进不来”。如今,新疆大局持续稳定,形势持续好转,城乡社会安宁,实现总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固。
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三个界限”“四个一律”,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加强债务数据统计监测,落实与自治区纪委监委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各级政府举债行为,严守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的底线,实现了2017年7月14日以来各级政府零违规举债,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目前全区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呈现安全可控、稳中向好态势。二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创新扶贫投入方式,从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推进财政金融扶贫、强化扶贫资金监管等方面发力,为脱贫攻坚提供财力保障。建立扶贫资金筹集、分配和下达、支出和使用、监管和绩效的闭环监管机制,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责任,严格工作要求,确保实实在在的管住、管好扶贫资金。自治区财政投向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占全区总额的80%以上。2014年至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231.47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4%降至2018年底的6.1%。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把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同网同价改革,支持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对草原、天然林保护和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等投入力度,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实。一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用好财税政策,积极支持“一港”(乌鲁木齐国际陆路港)“两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喀什经济开发区)“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二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为主线,整合涉农资金,落实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用好社会大局持续稳定的机遇,落实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宣传推介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旅游兴疆战略。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同比增长40.09%,今年1至5月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近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1.4%,呈现“井喷”之势,接待旅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潮涌新疆的势头日趋明显,新疆稳定红利持续释放。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是用好债券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发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3880.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990.2亿元,专项债券890.1亿元,有力支持维护稳定、重点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发展规模、增幅、发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有效支持了“六稳”资金需求。二是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奖补政策,支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实企业在岗职工技能补贴,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推进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改革,支持实施“电化新疆”建设。新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一批批交通、能源、通信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三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政府“紧日了”换取企业“好日子”,采取实打实、硬碰硬措施,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深化增值税改革,落实西部大开发、困难地区、小微企业以及创新创业、企业研发等税收优惠政策,2019年预计减税政策将使自治区税收收入减少200亿元以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养老保险缴费费率从20%降低至16%,并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费率,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支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支持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好财政政策资金,支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西行班列实现多点多线、常态化、市场化运行,仅2018年,经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2055列,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的新疆迸发出勃勃生机。
2012年至2018年,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1918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9%。
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把稳定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国家普惠性就业创业政策, 大力支持城乡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全区城镇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24小时内动态清零,保证至少有一人就业。在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南疆四地州实施3年10万人就业计划。2016年至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余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30.5万人次。
支持发展公平优质教育。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落实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补助政策,保障农村适龄幼儿“应入尽入”,支持幼儿园“应建尽建”。大力支持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新疆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6.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全面免费健康体检、大病保险全覆盖,实现农村贫困人口15种大病集中救治和慢性病签约服务全覆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提高,惠及全疆260万城乡低保人群。加快落实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待遇,积极推动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完善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巩固破除以药补医成果。
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工作的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保障工作,确保坚决不出问题。督促地县财政部门严格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保障责任,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足额安排“三保”经费预算。对“三保”预算存在缺口的,及时督促调整,采取停止项目支出等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建立“三保”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各地“三保”预算执行实行动态监控。加大对各地转移支付力度,根据中央财政对自治区转移支付情况,在测算分配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以及财力性转移支付时,加大对各地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增强财政困难地县保障能力。
预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根据中央改革进程,加快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方案,争取在基本公共服务、教育、科技、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地区标准备案办法,严禁擅自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合理适度,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自治区对各地(州、市)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分类和结构,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占全部转移支付预算的比重,健全专项评估和退出机制,激发地方发展活力。自治区对下转移支付由2012年1277.5亿元增加到2018年2472.6亿元。
预算绩效管理实现全覆盖。一是健全制度办法。陆续研究制定23项制度办法和7个规范性文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二是推动智库建设。研究制定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三是推进绩效信息化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对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加快预算管理与绩效一体化系统建设,固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组织自治区各部门单位将所有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绩效自评结果,随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同步向社会公开,提高绩效管理透明度。在全社会树立“要钱需评审、花钱讲绩效”的理念,加强监督检查。
财政透明度明显提高。持续推进预算公开制度化,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外,自治区本级122家部门单位(涉密单位除外)全部在部门单位门户网站、财政厅门户网站公开了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大自治区预决算绩效信息、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力度,扩展预算公开内容和范围。自治区举借债务情况、本级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全部随部门预算同步公开。积极配合财政部新疆监管局开展自治区预决算公开检查,自治区本级预决算公开零问题,公开的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明显提升。
原载于《中国财政》2019年第20期
责任编辑:刘永恒
值班编辑:廖朝明 张小莉
版式设计:郑景儒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家都在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