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 || 帮信的注意了,判完刑,还得赔钱(附民事判例)
帮信罪,这几年的大热罪名,学界呼吁着废除帮信的同时,法院已经开始判决帮信的当事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了。
基本案情
2022年12月,原告A通过其名下银行账户向被告W的银行账户转账125,000元。原告A发现被骗后立马向某地派出所报案,派出所出具《受案回执》。2023年6月,W因犯帮信罪被Z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原告A向法院起诉,要求W对其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裁判结果
法院判决被告W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125000元及利息。
值得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偶发判决,实际上各地陆续都有类似的判决开始慢慢出现了。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诈骗被害人的福音,但,也是,帮信当事人的噩梦。
对于民事诉讼中4个重点问题,逐一简单分析下。
Q1
已经接受刑事处罚,还要承担民事责任?
“自己已经因为帮信罪被刑事处罚了,也没有实际取得涉案款项,不应再承担民事责任”。多数被告会提出类似的答辩意见,试图避免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法院依然判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规定,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帮助的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依照民法典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简而言之,刑责归刑责,民事责任归民事责任,不影响。判了刑,该赔钱还得赔钱。
Q2
只有小额获利,也要承担大额民事责任?
是的。
乍听,非常不合理。帮信的当事人一般只会拿到少量卖卡的钱,少的几百,多的也不过是小几千。但往往卡内流水非常高,和自身获利完全不成正比。
实践中,真正的诈骗分子逍遥法外,而帮信的当事人判完刑,还得承担诈骗金额等额的赔偿责任,不能说不冤。
只能说,千万别借卡、卖卡。
Q3
什么情况下,不用赔,或少赔些?
例如,刑事审判程序中,诈骗分子已经对被害人进行了退赔,或者退赔了一部分。那么,对应的退赔金额应当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扣除。
这里涉及到民事赔偿的一个基本原则——填平原则。即侵权赔偿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原状,弥补被害人的损失,被害人是不能依靠损害赔偿额外获利的。也就是说,最多拿回等额的诈骗款,想要以此获利,法律是不允许的。
因此,帮信的当事人应该额外关注被害人是否在刑事案件中得到过赔偿,以及赔偿数额是多少,以此减轻自身赔偿责任。
Q4
诈骗被害人民事起诉,必须关注的点?
一是刑事案件的进展。不少被害人民事起诉后,被法院以案件可能涉嫌经济犯罪为由,驳回了。因此,务必等到刑事案件有了明确结论后,再行起诉。
二是赔偿金额的确定。帮信涉及的流水往往很多很杂,被害人的损失是否被认定为在帮信的犯罪事实,很重要。如果直接认定了,会省去民事诉讼中很多举证责任。
具体的诉讼逻辑,可以参考早年写的一篇文章《金融 || 投资项目暴雷涉刑,民事起诉追本金?没那么简单!》。
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小窗~
曾经的我
1.上海检察系统工作7年
2.海关总署部属院校海关法专业
3.某互联网上市公司负责法律合规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HYJ_Lawyer
新浪微博|火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