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着大海的时候,我总想找人谈谈
但我和人交谈时,我又总想去看看大海
- 村上春树
△ 原始小岛与海
南海的风裹挟着夏日的凉意驶入老爷海的港湾时,小岛便在湾口等待着。小岛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岛,而是一半就着山林,一半趟着海水, 仿佛定格在一个山海相逢的时刻。
项目位于海南万宁,初到现场时土方已经开挖,再加上原生植被生长较差,使小岛在周围环境中显得有些突兀。场地中的人与自然永远是我们关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希望在不减少现有自然世界的情况下,再设计——让建筑消隐于景观中, 使场地中的绿色重新生长起来。
△ After
初到场地时我们对于其地域环境最直接的印象来自于小岛上的雨云,海风带动的雨云常常不期而至,形成一半下雨一半天晴的奇特现象。
由此“雨云”成为我们基于场地属性衍生出的重要理念,希望以雨串联山、海、林,将万宁丰富的气象感官植入场地中。
△ 雨云穿林入海
我们以“雨云的到来”开启这段故事,雨水从云间降落山林,形成的涟漪演化成为入口空间,同时这片涟漪剧场也与建筑互补成为室外的落客大厅。
入口由于山体崖壁使原始条件十分局促,我们调整入口建筑位置与功能,扩宽道路,将原本作为住宿的两栋建筑梳理成为海景餐厅与接待大厅,完善了酒店从过渡、落客、接待到入住的整体流程。
△小岛全景
酒店内部以蔓延的草阶寓意雨水穿梭山林,万物生长,行至中心泳池区域汇聚成高低错落的湖泊,将雨水的汇聚与人的动线重合,使人参与到情景中。老爷海很美,即使从建筑的缝隙望出去也是纯净的蓝,因此我们最大化的使场地与大海建立联系,调整建筑形成开阔的视角,水系的设计形成场地与大海的对话。
最大限度发掘场地的美与价值是我们探索的乐趣。第一次走访现场时我们发现场地西北角一处镶嵌在崖壁间的小海滩,在礁石环绕的场地周边显得尤为珍贵。经过与业主团队商讨后最终将它纳入设计范围,欲顺势而打造一处崖壁泳池。然而在施工阶段,由于现场崖壁的条件限制,我们不得不放弃原方案。团队再次勘探现场,在悬崖上方竟然拥有更佳的观海视线,一处悬崖泳池最终得以实现。山海之间,抱山入海,也算完成了我们对于场地最原始的期待了。让建筑消隐
BUILDING HIDDEN
从2014年开始着手设计至今,小岛从原本的坡度陡斜、植被不佳,通过4年的不懈坚持,生长成为如今的葱葱郁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对于场地初心——“建筑消隐,山林复绿”。受益于业主团队的充分信任和支持,设计前期我们与建筑团队进行多次建筑布局讨论,对场地高差、空间结构、人车动线、室内外的观海视线等多维度进行推敲和反提,这些前期的思考与互动为最终呈现的效果打好了基础。
■ 将场地整合为三级平台,保证更好的室外和室内观景视线。
■ 建筑布局调整建议,优化空间结构、内部高差、视线通廊等。
Before After
依山伴海的独特地势使场地存在较大高差,又由于开发建设形成较多挡墙,使原本长势不好的山林,生长空间更被压缩,因此如何让山体复绿,便是我们前期一项重要的课题。
场地最高点距海滩高差为34米,三级台地间的挡墙均高10米左右,针对不同的空间功能与尺度,我们采取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入口空间采用架空木栈道满足通行,以便于为植物预留出更多的生长空间,同时结合热带植物营造在林间穿梭的感觉。
核心泳池区域的垂直电梯为主要交通,高差大、退距小。设计希望将高挡墙转化为空间立体绿色背景,采用马鞍藤、使君子等垂吊、攀爬类植物,快速生长将挡墙覆绿,底部选择生长较快的花树与阔叶树遮挡满足泳池区域风情感的营造。
受涨潮影响场地外围与海水相接的部分也会形成较高的挡墙,我们希望从外部看上去可以将场地的绿色延续至大海。由于海边风力强劲、海水侵蚀等因素。故我们通过在挡墙底部预留种植,种植当地耐盐碱的马鞍藤为主要覆绿植物,同时结合建筑视线盲区种植防风性较好的大叶榄仁、木麻黄等防风性较好的植物,建筑视线范围则采用椰树营造风情感。
设计团队 冯博 宋达 黎华 夏雪 郑萧 吴笛 麦靖汨 郑少华
> OUR PROJECTS 我们的作品
△ 跳出小世界,年轻人的社交型街区 | 龙湖 · 新壹城
“我们在寻找对设计充满热情,对行业不断追求,有才华的专业人士,一起让世界变得更好!”
方案主创设计师(所长方向)/1-2人
方案设计师 /3-4人
施工图设计师 / 2-3人
助理设计师(方案/施工图/植物)/ 若干
品宣专员/1人
Floor 4,Building 6,No.60,HongJin Road,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