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交大人 !“布衣教授”黄楠
为选树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教师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尚,提振师道尊严, 在四川省教育厅指导下,四川省教育报刊社组织开展了“四川教师风采”2018年度典型代表展评活动。 经学校报送推荐,媒体记者深入采访,《教育导报》、“川教之声”等媒体开设专栏宣传报道,集中网络展评候选教师先进事迹, 评选出西南交通大学黄楠等10名教师为“四川教师风采”2018年度典型代表。
黄楠,男,1956年6月出生,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任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先进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人工器官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因其身形瘦削、衣着简朴、低调随和,媒体称其为“布衣教授”。
黄楠教授是中国最早开展心血管生物材料研究的学者之一。90年代初黄楠从德国留学归国后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率先开拓了心血管生物材料与表面改性方向、氧化钛抗凝血薄膜原始创新研究。当时的科研环境,可谓一穷二白,西南交通大学在生物材料与工程领域,处于无钱、无人、无设备的“三无”状态。但黄楠坚信“人无志不成事、事无恒不成功”,为了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由于设备缺乏,黄楠用电炉加热制备氧化膜。缺乏监测分析仪器,他自己动手,搭建了一台凝血时间测定仪。进行钛氧薄膜血液相容性评价时,需要使用人类血液,当时血液很难买,血袋剂量也不合适,也为了节省经费,黄楠作出惊人决定,抽自己的血做实验,每次30-50毫升,一年累计抽血十余次,这样一直持续了三年。
一路砥砺前行,一路收获硕果,二十余年风雨, 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从跑单帮发展至今,已经成长为拥有近20位教授、40余位教职工的强大团队,在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了包含心血管生物材料、骨材料、组织工程、药物释放及生物传感器等前沿方向的生物医学工程的交叉学科,成为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支柱学科。 黄楠所带领的团队,在心血管生物材料与器械领域,是我国的领导团队,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声誉、占有重要地位。
二十多年来,黄楠教授先后主持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展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心血管材料表面改性的先进技术和心血管植入介入器械的关键技术。所研究的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血管支架,经临床应用证实优于国内外现有产品。他申请及获得专利40余项,先后获得教育部、四川省、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铁道部优秀教师、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媒体誉其为西南交大的王牌教授。
黄楠发起的生物材料表面与界面国际会议,已在国际上连续举办10余年,对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和引领作用。黄楠本人也在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大会(ICPP)、表面工程国际会议、亚洲生物材料国际会议等多个国际会议组委、学术组织任职。2008年,由于他在心血管生物材料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授予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杰出科学家(世界生物材料联合会会士)终生荣誉。
面对全国高校专利转化率仅为0.3%的现状,黄楠教授痛心疾首。他认为,高校科研成果不转化,将是国家的一大损失,他不想看到实验成果仅停留在实验室里,所以他一直竭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
经过20多年的不懈探索,由黄楠领头开发出的、原创性的、国际上首个同时具有抗血栓、抗凝血性的钛-氧膜表面改性的心血管支架,已于2012年投入到临床使用,迄今为止已经应用5万病例 。第三方随访评价结果表明,该血管支架几乎所有指标都优于国内外现有产品,而对于视为国际难题的晚期血栓发生率,仅为全球同类产品的1/3至1/10,是迄今为止世界血管支架领域内病变发生率最低的。这种由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心血管支架,是国际国内生物材料应用的一大突破,也是高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的一大贡献。这种抗凝血材料研究被收入“中国学科发展蓝皮书”、美国“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百科全书”。黄楠在研究中提出“血管支架时序功能性”的创新设计思想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科技中国》评价他为生物材料科学领军人物,给予很高赞誉。央视经济半小时对他进行了专访。
2016年西南交大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黄楠20多年来潜心研究的成果,与一家投资公司“搭伙”成功,成为这种成果转化的典例,被誉为“小岗村”式的成功试验。
然而该项研究耗时之长、其中艰辛,常人几乎难以想象。在“钛-氧薄膜”技术的血管支架临床试验结束,获得产品许可证后,黄楠教授才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他说:“20年前,没有人看好我的研究,很多领导和教授出于好心劝我不要再做下去了,风险太高,很有可能多少年做下来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但不论能不能成功我都愿意闯一次,因为这项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重大的应用价值、又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值得我去试!”就是这种对科学无限热爱、渴望对人类对社会奉献价值的精神促使他在科研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孜孜以求,不断开拓,才有了今天足以改变国内心血管支架应用格局的钛-氧膜表面改性的新型心血管支架的成功问世。
1989年,黄楠作为西南交大硕士毕业的年轻教师被委派到德国Erlangen大学物理系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从事心脏瓣膜材料的学习和研究,导师让他从力学的角度去证明玻璃碳材料到底能不能用于心脏瓣膜的研究。对于这种碳材料,导师和他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已被证明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但是黄楠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却发现尽管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理论上适用于心脏瓣膜材料,但是这个材料里面有非常细微的空穴,在变形的情况下就会断裂,而且这个材料的脆性就跟玻璃一样脆。于是他和导师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他坚持这样的材料不能作为心血管材料引入人体,最终实验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在国外的访问经历中对对方试验项目提出根本性颠覆的想法, 这不止需要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勇气还需要对科学和真理毫无保留的坚持才能做到。他固执,但是只为真理!
黄楠如今已经年逾花甲,已于三年前卸任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及“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对这些黄楠并不看重,他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交大老师,我只想教好学生,搞好研究。”“竢实扬华奖章”是西南交通大学学生最高荣誉,每年仅10名获奖者。近5年黄楠教授的学生,每年都有人获得这一最高荣誉或该奖项提名。
“竢实扬华奖章”获得者杨志禄,是黄楠教授指导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之一。经过黄楠教授5年精心培养后,由于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思路开阔,博士毕业后,通过西南交通大学严苛的人才引进遴选,被破格以副教授引进到材料学院。在他人眼中,杨志禄看似科研路途顺畅,殊不知其中艰难重重、困苦万分,这其中也倾注了黄老师数年的心血和关怀。
杨志禄在博士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顺利拿到了德国亥姆赫兹研究所博士后奖学金,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和家人、女友分享这一好消息时,陪伴多年的女友被诊断出“右心粘瘤”,需要立即进行开胸手术,并且有极大的凶险。此时,杨志禄方寸大乱,一段时间内无心学业,言谈举止间显露出种种悲观情绪。这一切被细心关怀学生的黄楠教授所发觉,主动找到杨志禄谈心,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黄楠教授一方面安抚和开导杨志禄,不要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突发情况。另一方面为了让杨志禄能够安心学业,不耽误一直以来坚持进行的科学研究,黄楠教授带着他找到学校研究生院的领导,给他争取进一步的优秀博士培育计划资助。
在杨志禄博士答辩后,由于他当时的科研工作有了原创性的发现,但是工作进行的还不够系统,黄楠教授找到杨志禄,希望他能够延迟一年进行博士学位授位,同时为了让他能够在今后的一年内安心科研,黄楠教授再次找到研究生院领导,争取到给予杨志禄优秀博士研究生培育计划的继续资助资格。与此同时,黄楠教授还克服阻力从课题组中调配经费给予杨志禄持续的资助。在黄楠教授前瞻性的科研视野和无私帮助下,如今成为西南交大教师一份子的杨志禄,在原创性的科研课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国际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申请及获得12项发明专利,由于科研成果突出,在入职头一年内,获得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和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同时进入国家自然基金委优青答辩及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答辩。
黄楠教授另外一名优秀的博士研究生王娟,在体检时发现患了肝病,医生强烈建议她休学,此外该学生家中还有位身患精神病的父亲,当时她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黄老师闻悉便主动承担了这份责任,不仅亲自带着学生探医看病,而且还趁着出国开会期间帮她求医问药,让王娟博士的身体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随后,黄楠教授大力支持她公派留学,还在其留学期间不远千里探访其父。在黄楠教授的关心和帮助下,该生不负重望,研究论文被国际标准采纳,顺利完成西南交通大学首例国际网络联合博士论文答辩,获得了来自五国的7位知名答辩委员的高度评价,其博士论文随后被评选为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作为黄楠教授精心呵护的科研苗子,王娟不仅没有一天休学,而且以优异的成绩回报黄楠教授的悉心培养,成为了西南交大学子们中口口相传的学习榜样,还相继获得了西南交通大学“竢实扬华奖章”、中国生物材料协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授予青年科学家奖、世界生物材料大会授予学术新人奖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奖项,目前,王娟博士在耶鲁大学国际顶尖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黄楠教授不仅悉心培养其研究团队的学生,还把这种对学生无私的爱传播到材料学院的每一个学生。 他创立生物材料表面工程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余年来已有约二百名学生获得资助。在任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期间,有个非本团队的学生因父亲病逝向他请假。他了解到该生贫困的家中还有位盲人母亲,便给学生提供了路费,并持续资助她完成硕士学业。这些都不是个例,三十多年来,他把学生的困难,学生家里的困难,当成自己的责任。对学生而言,他是良师,更如慈父。仁者爱人,黄楠教授一直以一颗仁心来引导学生,于科研,于人生。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黄楠教授培养了200余名博士、硕士及本科生,这些毕业生成为了中国医疗器械研发的主力军。三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周末,几乎每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楼,甚至工作到除夕。从他的身上,你能不断看到感动、坚持不懈这样的字眼,他的喜怒关乎科研,关乎学生,关乎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他瘦削的身躯,却总能让你感到壁立千仞的伟岸,给你勇往直前的力量。他的学生对他充满爱戴,2016年6月,时逢他60华诞,在全国各地的200余名毕业研究生自发回来,举行学术与工作报告会,向他汇报自己的事业发展,再次聆听他的教诲。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百年交大人的精神、追求和梦想,黄楠教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感染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交大学子。 黄楠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长期以来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在国际科学舞台一展风采,推动原创性科学发展,使我国在国际科技新领域拥有话语权,实乃育人者之大幸,交大之幸,国家之幸!
作者:崔健
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曾蕙心
图片:朱正安
头图设计:姜日琪
尾签设计:蒋硕匀
倒计时设计:陈炳硕 梁晓瑜 孙峻枫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
往期聚“交”:
1795名大学生的养生局丨西南交大第一届太极拳比赛满屏都是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