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上的交大惊艳和交大经验
昨天,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落下帷幕
短短的10天时间
它给我们带来无数的精彩、振奋和感动
令人难忘的瞬间在军运会上随处闪光
正是这样的精神点亮了军运会
托起了梦想与辉煌
在军运会上
也闪现了交大人的骄傲与荣耀
10月18日晚
一列“复兴号”开进了
武汉军运会开幕式的现场
列车在投影出的轨道上转弯前行
“复兴号”身影的出现
不仅惊艳了全场观众
更惊艳了全世界人民
在复兴号的研发设计与制作过程中
不乏交大人的身影
快快指间下滑
一起来看看“复兴号”诞生过程中的
交大惊艳与交大经验吧
交大惊艳
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就
在12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1位海内外院士和24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部出自我校。
学校建有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36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构建起了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和科研体系。
从2012年开始,中车唐山公司与西南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组成联合研发团队,历时4年多,首次突破了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有轨电车牵引和控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全球首次采用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混合动力系统牵引驱动,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真正实现了二氧化碳与污染物的“零排放”和全程无接触网运行。
2017年03月31日为打造绿色环保的交通新制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以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为首的研发团队积极开展“新能源空铁关键技术及试验线工程”项目产学研联合攻关。研发团队历时6年多时间,开发出新能源悬挂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简称“新能源空铁”),并建成国内第一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
复兴号的惊艳
由西南交通大学多个团队深度参与研发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准动车组列车,也是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营时速最高的高铁列车。
不仅如此,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整体的设计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由中国自主研发,在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复兴号建立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可实现服务功能、营运维护上的统一,且更充分考虑到铁路运营环境的多样性,采用的标准更具兼容性,未来可在各条高铁线路上使用。这样的中国“自”造惊艳全球!这样的中国标准惊艳全球!
交大人的惊艳
翟婉明
江苏靖江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翟婉明院士长期从事工程振动,特别是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创建了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中国图书奖,并入选200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主持完成的成果"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卫华
江苏宜兴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个铁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卫华教授率先在我国系统开展电力机车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提出高速机车受流弓网系统的理论计算模型。早在1991年就提出我国高速弓网系统的参数匹配,为我国提速列车受电弓的研制成功起到促进作用。在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车车辆整车动态模拟大型试验台——滚动振动试验台的过程中,首先科学论证了滚动和振动相结合是机车车辆性能预测的最佳途径。
张卫华教授积极倡导并实施开发代表机车车辆先进水平的机电式摆式列车。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可实现在既有铁路线,特别是山区小半径曲线上的提速,将为我国既有线的全面提速发挥重要作用。
他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过程中担任总体组专家,并任转向架组副组长,参与了转向架的研发及转向架设计、技术等评审工作。目前,张卫华还受中国铁路总公司委托,致力于高速受电弓的国产化工作,负责高速受电弓的动力学参数分析设计,自行研制的高速受电弓也即将开展线路试验,有望应用在“复兴号”上,从而结束我国高铁“无弓”的尴尬局面。
金学松
金学松教授目前主要从事轮轨关系的问题研究,其中包括轮轨滚动接触理论、轮轨粘着、轮轨接触表面波浪形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轮轨噪声、脱轨和轮轨型面设计。先后主持、主研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科技部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课题四十多项,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200多篇,合作出版著作3部。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学松教授团队作为CR400BF车型车辆振动噪声设计的核心团队,全程组织、参与整车的低噪声正向设计,并通过现场考核试验,跟踪测试和验证评估了低噪声设计的效果。据团队主要成员温泽峰研究员介绍:“团队累计完成上百种部件级别的声学特性计算和试验,又在保证车体部件的声学性能都满足设计要求之后,深入开展整车噪声的仿真优化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建议。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下线后,团队继续跟进,从轮轨磨耗到车辆振动再到车内噪声,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科学试验、以及随后为期一年的长期跟踪试验。最终,车内噪声全部达到‘优秀’指标,减振降噪效果大大优于同型号的‘和谐号’”。
戴光泽
戴光泽教授团队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过程中接受了长客的接地装置国产化研发任务。自2013年起,接地装置的研究历时3年多,经历了在哈尔滨铁路局30万公里运行考核后,又被安装在中国标准动车组上接受了60万公里的运行考核。最终,戴光泽教授团队研发的国产化轴端接地装置成功应用在CR400BF型动车组上。目前,戴光泽团队仍在为我国高速动车组、城际列车和地铁列车进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发工作。“从研发到完成样件,从形成产品到上车使用,实现高铁关键部件国产化需要解决研发、设备、人员、体制、资金等多方面的问题,我个人的力量太单薄了。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戴光泽教授如是说。
交大经验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轨道交通车辆为研究对象,开展以载重列车为核心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创新研究,构建起完备的人才和科研体系,成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当之无愧的牵引者。它是交大经验的凝聚,也是交大实力的代名词!
复兴号的惊艳,与交大经验密切相关。但交大经验的逐渐积累离不开一系列惊艳世界的实验平台强有力的支持。
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
广义舒适度试验台
多功能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试验线
天地交而万物通
上下交而其志同
复兴号展示的是中国速度
交大人汇聚的是交大力量
复兴号在轨道上飞驰
奔向更快的中国速度
奔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
而交大经验也在汇聚
汇聚成一次次的交大惊艳
汇聚成“交通天下”的使命与信念
西南交大,交通天下
交大人,永远在路上
更多相关阅读
5大团队5载寒暑助力复兴交大智造!让高铁用上国产零部件
西南交大“90后”沈志云院士的高铁情 !
西南交大方旭明教授团队助力“复兴号”高铁wifi并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CCTV聚焦丨西南交通大学:动车轴端的导电法宝
统筹规划:交大新媒体中心 安然 莫康辉内容来源: 光明网 中国科技网 西南交通大学官网 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文案:李俊涛 朱庸 谈浩澜 魏钰泓 曾蕙心本期编辑:交大新媒体中心 安然 莫康辉视频制作: 陈晟祺头图尾签设计:姜日琪 蒋硕匀
往期聚“交”:
在交大,与秋约“绘”光明日报头版丨 西南交大朱铃教授:用真理赢得青年的心暖心的课!新闻联播聚焦西南交大青年思政课教师:以崇高使命感召学生院士云集!翟婉明院士主持的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启动祖国不会忘记!屡次“改命”,初心不变西南交大宁维卫教授出席首届四川省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论坛并作典型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