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海外买矿血泪斑驳  失败率或高达95%!

2016-08-24 海外情报社 汉加风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海外情报社(ID:topnews-9)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原计划在2006年4月以33.1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偏远港口的Cape Preston的铁矿项目西奥铁矿项目(Sino Iron)。


然而这项目却要耗时超过8年后,最终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虽然目前已经投产,但由于由于铁矿石价格较低,至今仍处于亏损中



这只是中国在过去10年内在海外矿产投资失败的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中矿联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在201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接受采访时表示,在2007年-2012年“矿业热”时期,大批非矿企业及地勘单位纷纷“走出去”投资海外,然而教训惨痛。


他直言,“中国在海外的矿业投资,大概有80%的失败率。”


甚至,据有关数据显示,80%的失败可能还是已经乐观估计下的数字了。



如上图所示,据《天下财经》报道,中国企业海外矿业的失败率可能超过95%。





近10年来  中企并购失败案例之多令人惊讶








2006年,鞍钢集团 的卡拉拉项目 ,多次增加矿建投资,项目大幅减值。


2008年,中钢集团13.6亿收购西澳Weld Range铁矿项目,项目暂停中,项目已经大幅减值。


2009年,中国中冶 2009年4亿澳元收购西澳兰伯特角项目,项目搁置中。


2009年6月,中铝集团收购力拓的交易失败,力拓单方面毁约并向中铝支付了1.95亿美元“分手费”。










2010年6月,紫金矿业终止了对澳大利亚Indophil Resources NL的股权收购。


2011年4月,五矿资源有限公司拟收购的澳洲铜矿商Equinox Minerals被全球最大的金矿商巴里克夺走。


2012年9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约为9.2亿美元对南戈壁资源有限公司的收购计划失败。





为何中企的海外矿业并购之路充满血与泪?





1. 收购前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

在击鼓传花游戏里,中企大多充当接盘侠



由于中国加大国内基础建设,对铁矿石等其他金属需求不断增大,于是西方三大巨头为首的矿企开始大幅涨价


起初,西方三大巨头为首矿企通过贸易赚得盆满钵满,然而中国企业承受不住越来越高的价格压力于是开始自主收购铁矿


刚开始的时候,西方企业不向中国企业出售成本低的铁矿项目,但基于矿石价格高,中企毅然进行收购。在此过程中,西方的一些老板不但可以再次大赚一笔,甚至还可以顺便把手上的烫手山芋处理掉。


然而,自2013年开始,铁矿石的价格开始不断下跌,中企的已购项目将面临搁置以及巨额亏损(中钢、中冶、武钢等中国钢企所购项目,由于矿石价格下降项目计提减值,亏损严重,无力为继)。



大环境下的原因可以归咎于西方资本对中企的“下套”,然而小的“锅”还是得一些中企来背。


比如,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做得不够深入完善也是一些中企海外矿产投资吃大亏的原因。


一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是随大流,盲目找矿,很少进行尽职调查或可行性研究,投资之后才发现资产存在各种问题;或者未能选对投资的最佳时机,出现由于金属市场价格下跌而造成的资产大幅缩水,最后只能暂缓开发。




2.盲目入手

对投资地的政策和当地文化缺乏了解




由中国万宝矿产缅甸铜业有限公司和缅甸联邦经济控股公司共同投资10多亿美元的缅甸莱比塘铜矿在2012年开工,后因缅甸当地民众抗议事件被迫停工两个多月,造成中国企业造成400多万美元的损失。



据悉,引起当地民众剧烈抗议的原因是在投资建设过程中与当地居民爆发矛盾,不得不暂缓建设并支付高额补偿金。


除却文化差异,中国投资企业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劳工政策,致使其难于实现引入国内劳工的初始计划也是一个“神坑”。


举个简单的栗子。


在耗资100亿美元的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的Sino Iron项目中,由于澳大利亚仅给那些能说英语并且通过澳大利亚资格考试的工人发放签证。


同时,用人单位必须向通过考试的人支付与合资格澳大利亚人同样的薪酬,而且包括标准福利,比如每在矿场工作三周就要休息一周,以及报销往来珀斯的机票。


结果就是,中国中冶只能从中国带来数百名工人,而且在Sino Iron项目工作的中1,000名矿工每人每年需要公司花费的成本超过20万美元。



因此,不少中企的海外矿业投资之路若是稍加不慎,很可能就会面临劳工短缺,甚至被迫支付超过预算几倍甚至数十倍的费用雇佣当地劳工,导致项目严重延期。



路在何方:如何提高海外矿产投资成功率



首先,企业在做先期准备时应向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寻求支持,在寻找投资项目、投资谈判和并购过程中获得专业服务,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因为目前一些国内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尽职调查,由于缺乏国际经验和信息,调查内容往往不够充分,进而影响到项目的投资运营。



其次,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能力、资源所在地政策等条件灵活选择投投资方式,包括与当地企业合作、与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进行多数或者少数股权并购、签订包销协议等等。


因为海外矿山投资涉及到的资金投入较多,一般企业很难凭自身的实力独立完成整个矿山建设。而通过将矿产资源整体上市获得融资,再用于矿山建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投资方式。



最后,由于各国居民对环保的极度关注,迫使投资地政府不得不严格监管开采项目的环保审批,间接延长了企业的投资期,增加了资金成本,给海外投资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因此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矿山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潜在影响,严格遵守投资地的环境保护标准,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力图将矿山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降到最低。


因为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在开发矿山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考虑不周,导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等,在投资地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甚至是抗议。


比如,缅甸因当地群众抗议而多次喊停的缅甸莱比塘铜矿和中铝秘鲁特罗莫克矿被停项目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延伸阅读(可点击以下蓝字)





关于我们

汉加风平台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草根创业。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闲闲聊时事》为一周新闻综述;《加国职场》关注留学生就业;《汉加财经》为北美和中国每日财经简讯及《温哥华创业故事》系列、《加国养老》专题。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