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过许多孩子成长,我觉得教育最核心的其实就三件事!
在成长过程中
一起分享专业、实用、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
大手牵小手,幸福向前走!
今天是米老鼠老师新一篇文章,主题是——教育上最核心的三件事。
作者介绍
米老鼠老师:毕业于天主教鲁汶大学,留学欧洲多年,财务、金融双硕士,曾在全球500强企业任职近10年,后回国从事国际教育传媒工作,目前是魔都教育机构合伙人,统筹长期学业规划管理工作,大手牵小手 专家智囊团成员。
体制内也一样。之前有亲戚的小孩大学报志愿,家里花了2万块,专门请人参谋填志愿的事;还有些家长,孩子才2岁,就参加过好多次升学讲座,说“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学区房没买对。
而幼儿年龄段的鸡血,更是不断刷新了我的认知。随便翻翻一些鸡血公众号的文章就可以看到,5岁过PET、6岁看完哈利波特中文版……都被作为低龄鸡血的标杆。
说实话,作为老母亲,我很能理解内卷时代的压力和焦虑,从择校、求学角度出发的升学顾问讲座,确实也有值得一听的信息。但另一方面,我也很想从这些年见证的家庭、孩子的成长,来说说我认为的教育的三点核心内容——身心健康,态度端正,持续学习。
这三点看上去都是老生常谈,可是要做到位却并不容易。
虽然顶着升学规划顾问的头衔,但我始终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长,远比短期内学习、择校重要得多。如果在教育中抓好这三个核心内容,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差,而且还能拥有处变不惊的人生。
孩子的健康,一定是要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叫真的健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我曾经有个学生,因为学习排得太满,妈妈就把孩子喜欢的游泳课给停了。孩子怏怏不乐了很久,学习状态也一直有点低迷。好在妈妈反应及时,重新把游泳课安排了回来,孩子有了运动,精神状态果然又不一样了。
有时候,体锻已经超过了“强身健体”的意义,是孩子在紧张学业压力中必需的一点留白和放松。
但也有些家长会陷入第二个误区,就是功利主义。
既然练了,就要好好练。这个道理乍一听是没错的,但什么叫“好好练”?
很多家长让孩子选一门体育项目(或者艺术)作为兴趣爱好,但练着练着就想往特长里练,最好能获个奖、甚至能被特招进名校。
讲真,这对绝大部分家庭来说真的是想多了。
我有一个学生有点胖,劝他少吃点保持每天一定的运动,结果他说,“我家族遗传就这样,再锻炼也没用的。”这就不是一个好的健康态度。
对健康的态度,其实和孩子的自律息息相关。“懒和馋”是人的天性,能够克制这样的本性,向健康的生活方式靠拢,对孩子长大以后是受益无穷的。
再说说心理健康。
这方面,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适度留白。
时间不是海绵里的水,不是挤一挤就有,孩子的弹性空间也不是。
千万不要觉得“现在学习太满,实在没有留白的时间啊”!千万别等孩子被逼到了极限,突然厌学了、甚至厌世了,那时候后悔“学习算什么,活着才重要”就晚了。
这家人第一个特点就是和睦,彼此关爱。爸爸是上市公司的老板,这种人有多忙可想而知。这个爸爸在整个升学申请过程中,没有直接跟我打过交道,但是我能感觉到每一个节点,这个爸爸都在。妈妈每次拿不准主意的时候,就会给爸爸打电话,爸爸对孩子的情况也很了解,总是能很耐心地给到非常理性的建议。
我同事小C高中时,曾经到日本交流过。那个日本家庭是由家里的小姐弟饭后轮流洗碗。小C算客人,按理说可以不参与洗碗的工作,但他也客气了一下:“我也来帮忙吧。”
日本家庭的姐弟俩并没有把这当客套,爸爸妈妈也没觉得一个“客人”加入家务劳动有什么不妥,小C真的就第二天洗了碗,接下来就一直三个人轮流。
当然,国情不同,很多做法不宜硬套。但反观我们的家庭,有多少爸爸妈妈会因为孩子作业太多、孩子太累,而不让孩子履行家庭责任的。其实从做家务这件事,不仅能给孩子好的劳动教育,更能培养责任感,是非常好的生活态度培养。
再讲一个美国的例子,赵小兰是首位两度进入美国政府内阁的华裔女性,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女性。她的家庭条件还是很优渥的,但是当她在讲述她的成长经历时,会有很多体力活的片段,比如暑假里要跟几个姐妹一起到花园里劳动。
所以,我一直建议家长,越是在经济条件变好的情况下,越是要想办法让孩子过得不那么舒服,多一点锻炼,对责任感是一种磨练。
许多家长都和我吐槽,“怎么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呢?”
我见过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名师的课,但坦率说,上多少课跟刻不刻苦不成正比。孩子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就算在教室里呆24小时,也还是在发呆摸鱼。
甚至有些孩子大点了,还会和机构一起合伙坑家长。有个机构销售就碰到一位学生和她说:“我可以让我爸妈掏钱续课,但是提成你要跟我平分”。
首先,父母的态度要端正,对自己所处的教育体制,要有客观的认识。
甚至有些家长觉得体制内无可救药,什么都要标准答案,赤裸裸的应试。
老实说,学习一定是要经过记忆、分析拆解、重新组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机械背诵、考核,有选拔就一定有考核,有考核就一定有标准答案,这点体制内外都一样。
专心、细心、耐心……这种老生常谈的就不多说了,都很重要。我只补充一点——很多孩子总觉得“懂就是会”,更可怕的是“懂过就是永远会”。包括家长也这么想。
其实,很多老母亲陪读时可能都有这样的抓狂经历:你和孩子balabala说了很久,他看上去是懂了,恍然大悟了,结果一做题,还是错得一样一样的。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一定要有大量的练习,才能从“懂”到“会”。
所以,不能急着跳过,该打的基础打牢。想要学习好,勤学苦练不可少。耍小聪明,走捷径都走不远的。
比如说,随着企业量级的不断提升,对于企业管理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很多公司会诉诸软件系统来参与管理。跟系统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迅速知道这个系统的软肋和快速总结应对方式,不学习那是不行的。
摘棉花都从人工摘变成机器摘了,看了机器摘棉花的视频你不震惊么?那个机器能把棉花一朵一朵地去蒂去杆给剥出来,还能一捆一捆地缠好直接收仓备用。除了科技强国的骄傲,是不是也要想一想,剩余的劳动力怎么办?
这个孩子论条件,不算是我带的学生中最顶级的,但是学业成绩比她优秀的人却没有她申请得好,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一般都不信他们能冲出来,事实上我见过太多那些冲了一个申请季,成绩纹丝不动的孩子。
申请季的时候,人都是很浮躁的,今天要面试明天要从外地来上海,能在几个月里排除这些噪音干扰,保证学习时间和效率,把标化成绩硬生生拉上来,这是不多见的。这个孩子最后也是凭着这股韧劲,最终拿到了哈耶普斯麻大满贯高中的录取,实属不易。
这个孩子文书里也提到过她学习的情况,初三课业加重,她为了能跟上进度,每天提前一个小时、早上5点起来做物理题。
我在欧洲留学6年,外企工作8年,在教育媒体和教育一线做过5年,接触过许多中外学霸,也跟这些学霸同学、共事多年,那些优秀的人无一例外都具备这三个特质,而且他们也觉得,这些特质让自己受益终身。
欢迎你关注 大手牵小手 这个宝藏级的公众号!很多名师、名校长以及鸡娃有道的家长,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各种好的方法和资源!记得把 大手牵小手 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啦!
米老鼠老师为 大手牵小手 写的另外几篇深度好文,可以戳:
《美育也要进中考,乐器的学习规划是不是也要变了?| 干货分析》
《怎样判断孩子未来需不需要转轨?先从体制内外两条路线的最大公约数说起!》
大手牵小手 的《英语学习规划讲座》也是宝藏系列好文,复习可以戳:
《语数外三门到底怎么分配时间?现在花那么多精力在英语上到底值不值?》
《先了解考试难度是什么,才能知道该给孩子买什么书、报什么班!》
《如果走体制内路线,原版阅读的方向是什么?力气要花在刀刃上!》
《新概念、WTE、Wonders、SBS……这么多热门英语教材,一文说清优缺点!》
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看这几篇:
《差距是在放学后拉开的!资深班主任传授的陪读经验很有用,收藏!》《朗读、写字、计算!这三件事拉开了入学后的差距!》《孩子一做作业就畏难、焦躁、拖拉?有个老母亲破解了孩子的心理关!》《自从把作业细分后,陪读的思路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干货!》《四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小事,却决定了孩子学数学的高度!》怎样才能不错过
这么多好福利&好资源
进入“大手牵小手”微信公众号
选择“设为星标”
就不会错过任何精华文章以及各种福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