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当地时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去世,享年96岁。在此之前,英国白金汉宫表示,由于医生担心伊丽莎白二世的身体健康情况,伊丽莎白二世处于医疗监护状态。这一消息迅速被全世界关注。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让人觉得突然。毕竟就在前两天,她还接见了新任首相特拉斯。这个神采奕奕的优雅微笑,成了她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画面。去世的时候,包括女儿安妮公主和小儿子爱德华王子在内的四个孩子,都赶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堡陪伴在她身边。据报道,伊丽莎白二世超越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成为世界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现代君主。回溯伊丽莎白二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是英联邦的精神支柱,在位时间长达70年;19岁时成为首位以全职现役人员身份加入武装部队的女性王室成员,登基后历经从丘吉尔到特拉斯的15任首相;即使96岁的高龄,依然尽己所能,“行走”在王室服务的第一线,更与丈夫菲利普携手七十多年的“史诗般的爱情”……随着年岁增长,她更是成为大家敬重的老祖母,显示出老英国形象中温柔的一面。她的优雅、温和、沉稳,像大观园里的贾母活成了一座灯塔,让众人簇拥在她的膝下。她是如何走过这漫漫百年路,又是如何在现代民主社会里担当起君王的角色?01女儿作为英王乔治五世次子家的长女,伊丽莎白最初拿到的人生剧本并不是当国王。她的父亲阿尔伯特的位置有点像今天的哈里王子,因为有哥哥顶在前面,继承王位的可能性很小,不用承担过多的王室义务,却能享受王室血统带来的可观财富,日子可以过得很是富贵安乐。(话说哈里两口子真没必要那么折腾。)1926年4月21日,伊丽莎白出生在伦敦西区布鲁顿街17号的外祖父家。父亲阿尔伯特儒雅潇洒,母亲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出身苏格兰望族,美丽端庄。父母出去旅行时,年幼的伊丽莎白就留在祖父母身边。小女孩完全征服了乔治五世夫妇的心,他们对她着迷,亲昵地唤她“莉莉贝特”。4岁时妹妹玛格丽特出生,一家人更加其乐融融。和妹妹的活泼灵动不同,伊丽莎白生性温和稳重,颇具大家风范。英伦乡间的生活快乐如风。伊丽莎白三岁开始骑马,父亲教会她所有关于育种和赛马的知识,他们一起在诺福克桑德林的庄园里骑马和探索马厩。父亲还送给她第一只威尔士科基犬,在室内,狗成为她的好伙伴。对马和狗的喜爱贯穿了伊丽莎白的一生。姐妹俩不用上学,有专门的私人教师辅导她们的功课。母亲也会亲自教莉莉贝特读书,写日记,以及王室礼仪规范,并言传身教地影响了她的宗教信仰。莉莉贝特从小笃信基督教,并在历史、语言和音乐等方面表现出天赋。为了让两位公主度过正常的童年,王室还精心挑选了一批贵族家的孩子做她们的玩伴。他们在皇宫的40英亩花园里玩耍,生篝火,学习户外技能。02继承人命运在十岁那年拐了个弯。1936年,伊丽莎白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当上国王还不到一年就为了娶到离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放弃了王位。(一说爱德华八世政治上亲纳粹不适合再当国王。)爱德华八世没有后代,王冠就莫名其妙地落到了弟弟阿尔伯特头上,使富贵闲人的他变成了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则成为王位继承人(她没有弟弟)。突然间,她开始要学习许多东西,比如并不擅长的数学等等。一位伊顿公学的教授被请来做她的私人教师,为她教授英国的历史和宪政制度。后来她在位期间能够熟练掌握宪法的原则和议会的运作就得益于此。她还有了一位法国家教教授法语。后来出访时在所有说法语的国家她都不需要翻译。正当伊丽莎白努力地为当国王做准备时,二战爆发。战火将十几岁的女孩推到公众面前,投入国家的命运。在德军轰炸最频繁的时候,有人建议王室离国避难,或者至少把两位公主送去加拿大。但是乔治六世国王显然要比他的哥哥负责任得多。一家人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家。他们和国民站在一起,成为英国的一面旗帜。王后的一番慷慨表态在当时足以振奋人心:“我不离开英国,我的女儿就不会离开英国;国王不离开英国,我就不离开英国。国王是永远不会离开英国的。”在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下,白金汉宫七次被命中。13岁的伊丽莎白和妹妹被送到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避难。在那里她们仍然没有躲过炸弹,常常在睡梦中被警报惊醒,穿着睡衣跑向地下掩体。惊恐的记忆成为童年的记一部分。然而作为王位继承人,她必须自己消化掉恐惧,同时把抵抗的勇气传达给国民。1940年,为了安抚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儿童,14岁的伊丽莎白带着妹妹来到广播电台,第一次对民众公开演讲。她说:“我们正在努力帮助勇敢的海军水手、陆军士兵和飞行员,我们也正努力与你们分担战争带来的危险和悲伤。我们知道,到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她跟父亲乔治六世一起来威尔特郡巴尔福德的军营视察,为提升英国军民士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战争中长到19岁,公主和所有年轻人一样渴望保家卫国。1945年,她终于说服父亲,允许她加入一个战时的女性团体“助国服务队”。她学会了拆卸和维护重型汽车,成为一名机械工。在那里她是编号230873的伊丽莎白·温莎二世中尉,也第一次体会到作为集体一员的滋味。战争终于结束,但英国已经今非昔比。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在21岁生日当天向全体英联邦人民广播,宣誓终身投入对英联邦和帝国人民的服务。虽然只是做了一些具体的小事,但王室借此凝聚起了人心,帮助国家度过生死攸关的时刻。03英联邦二战终于结束,乔治六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伊丽莎白不得不替父亲承担起王室的义务,经常出国访问。1952年2月6日,身在肯尼亚的公主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当时,她和新婚丈夫正在肯尼亚当地一家树顶旅馆参观时,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按照英国王位继承法,她此刻已经成为了继任的新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树上是公主,树下是女王”的轶事的由来。巨大的痛苦包围了她。但身为继承人,她没有沉溺在痛苦中的权力。全世界都在看着这个已经是事实上的英国女王的年轻姑娘,千头万绪等着她处理。没有人知道她抱着怎样的心情起草了给丘吉尔首相的电文,并向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斯里兰卡政府宣布取消剩下的访问,甚至没有忘记签署一份订单——一顶黑色帽子,以确保在她到达伦敦时送到机场。夫妇俩立刻乘机飞回伦敦。与离开时意气风发的样子相比,回国时是掩饰不住的悲痛和失落。当时,她只有26岁。这样的沉稳让人不禁猜想,如果不是命运把她放在了国王的位置,另一个伊丽莎白又会过着怎样的人生?重新踏上英国本土,一个“伊丽莎白时代”随之开启。1953年在西敏寺举行的加冕礼上,伊丽莎白向国民郑重宣誓,无论生命长短都将终生服务于大英帝国的人民,永不放弃国王的义务。26岁的伊丽莎白戴上沉重的王冠,正式成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