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三:共享城市:自存?共存?

集思广益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19-04-11

导读

2018年11月25日,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三“共享城市:自存?共存?”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C举行。与会嘉宾围绕“城市人”规划理论,共享城市与以人为本、空间规划改革、部门规划协同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本文字数:3325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2018年11月25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联合承办的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学术对话三“共享城市:自存?共存?”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C举行。


会议现场照片


本次学术对话主席由学会荣誉理事、加拿大女王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梁鹤年教授担任,召集人由学会城市规划历史和理论学委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担任。本次对话嘉宾共有9位,分别是:


对话嘉宾

(1)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保军院长,


(2)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沈迟副主任,


(3)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中国土地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玲研究员,


(4)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周素红教授,


(5)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周婕教授,


(6)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田莉教授,


(7)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侯成哲副总工程师,


(8)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肖扬副教授,


(9)学会城市规划历史和理论学委会委员、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赵虎副教授。


本次学术对话由梁鹤年先生主持,围绕“城市人”规划理论,共享城市与以人为本、空间规划改革、部门规划协同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话主席:学会荣誉理事、加拿大女王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学院前院长梁鹤年先生

 

会议正式开始前,王兴平教授介绍了对话主席——梁鹤年先生和9位对话嘉宾。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和理论学委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介绍对话嘉宾

 

对话首先由梁鹤年先生作题为《共享城市:自存?共存?》的报告。梁先生分享了他研究多年的“城市人”规划理论,他提出城镇(聚居)的本质是提升空间上的接触机会,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通过合适人的理性和物性的聚居模式去提升空间上的接触机会,以满足人的理性(自存与共存的平衡)和物性(合适人的尺度)需求,并以孩子上学和耕地转建设用地等案例进行了理论的深入解读。


梁鹤年先生作题为《共享城市:自存?共存?》的报告

 

梁先生报告结束后9位对话嘉宾顺序发言。

 

沈迟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


沈迟副主任将共享理念进行延伸和拓展。他认为共享是大的趋势,大到一个国家到全球都要共享市场,小到一个城市,城市如果没有共享它也失去了价值。他详细谈到服务业、基础设施、公共空间、数据等在共享中的趋势和问题,并认为制度性、体制性的障碍需要进一步解决。在共享理念的践行上,他提出“没有共存焉能自存”、“共享既要有大的方向,也有边界”的观点。


杨保军

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


杨保军院长认为梁先生在坚持建构一个属于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这一切实际上做的是一个思想的实验,听完后大受启发。基于此,他谈了三点认识:一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人为什么要聚居?梁先生的报告给了我们方向:人的聚居是要提升空间上的接触机会。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跟人接触,跟自然接触。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追求接触和共享的空间、共享的活动、共享的设施对我们很重要。二是我们还要注意社会发展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在慢慢改变我们的一些观念,让我们更加注重分享。三是对规划的启示。杨院长谈到自然资源部的组建正是转变了原国土资源部非常强调共存的格局,自然资源部从一开始就将梁先生自存与共存的平衡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要达到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张晓玲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中国土地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张晓玲


张晓玲研究员阐述了三点内容:一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规划?做规划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好,现在说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就是回归规划的初心。二是为什么梁先生的理论会得到这么多人的响应?因为它是跟现在新时代新要求是高度契合的,是恰逢其时,对我们未来规划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三是谈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她主张大家应该往前看,新时代新要求下,大家共同面临如何去适应,如何去转型的问题。最后,张晓玲秘书长谈到希望通过土地学会、规划学会以及梁先生在国内三家团队的共同努力,推进《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编写工作,下一步希望将梁先生的理论作更好的学习、宣传和实践,包括围绕“指南”编写开展进一步的完善、传播及培训工作。此外,她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将“城市人”规划理论中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落实到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规程中落地生根开花。


周素红

学会理事、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周素红


周素红教授把话题从聚落到城市,延伸到未来的发展。她认为一些新的技术革命将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组织模式的变化,因此在空间上将会导致新一轮空间组织的演变和发展,但是最终还是回归到为人的需求服务,也就是梁先生所提到的人物性和理性的满足这个层面上。在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会催生一种新的交往的模式——众包,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周婕

学会理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周婕


周婕教授谈到自己学习梁先生“城市人”理论的感受,她认为“城市人”理论是元理论,需要慢慢体会。她谈到,过去一直强调的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留给我们的物质空间其实是并不真正的是以人为本的,而梁先生的理论是以人为本的,是可以对既有的一些难以解释、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予启示的理论。


田莉

学会控制性详细规划学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田莉


田莉教授谈了学习梁先生“城市人”理论以及参加编写《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指南》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心得体会:一是城市人理论在转型时期恰逢其时,梁先生提供了非常具体的程序和机制。二是如何通过程序机制的设计,考虑多维度的多利益主体的自存和共存问题,最终达到“优化——平衡”。三是相信这个指南未来会促成一个多方利益博弈的平台。


侯成哲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侯成哲


侯成哲副总结合杭州市的规划实践工作谈了共享城市的认识。她认为共享社区是构筑共享城市的基本单元,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一是建设一个社区共享的空间通道,如绿道,这是共享城市的“筋络”,二是构建以邻里中心为公共服务核心的共享社区“心脏”,三是构建依托智慧平台形成的信息服务管理的共享社区“大脑”。


肖扬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肖扬


肖扬副教授认为城市的空间是有限的,我们的公共服务不可能无限供给,同时随着社会空间不断的细化和分化,这对我们的公共服务就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他认为这其实就是自存和共存之间如何去平衡的问题,共享关注的是城市空间资源再利用的措施。同时,在共享城市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应考虑政府、企业、居民的角色互换。


赵虎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和理论学委会委员、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赵虎


赵虎副教授谈了三点认识:一是共享城市的实现应该关注阶段性和整体性,现在正经历着由共建到共治的转变,同时共建和共治又是一个整体。二是未来共享城市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应以现在的生活圈规划为基础,以居住-就业-公共服务三者之间实现自存-共存的交叉平衡为导向。三是梁先生提出的自存-共存平衡思想可与古代孔子和管子的思想精髓可相互印证。


嘉宾与代表合影照片

 

在开放式讨论环节,多名现场参会同行就共享城市的议题积极向专家发问,沈迟副主任、周素红教授、杨保军院长及梁鹤年先生分别结合自己的感悟与体验给出了回应,王兴平教授和周捷教授结合议题策划和应用案例对回答进行了补充,会场反响强烈。


最后,梁鹤年先生旧对话代表提出的问题作总结。梁先生强调规划中应关注文化的重要性,他谈到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三个理念很重要:大我小我、性善和中庸。同时,梁先生希望,对话代表能积极贡献实践中的案例,为《以人为本的国土空间规划指南》的编写添砖加瓦。

 

与会同行代表提问

 

本次学术对话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会议现场深入的交流对话,对话嘉宾及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城市人”规划理论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实现自存与共存平衡应成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


相关阅读

大会报告 | 宫鹏:中国健康城市发展的系统性思考

大会报告 | 张文忠:从居民视角分析宜居城市

大会报告 | 杨保军:规划新理念——雄安新区规划体会

大会报告 | 王树声:中国城市规划智慧的现代传承

重磅!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会报告观点集锦

觉得好,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