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规划年会 | 赵华勤: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思路与策略

导读

2018年11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的“乡村振兴中的小城镇品质提升”专题会议上,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赵华勤以“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思路与策略”为题做主旨报告,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性,结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的实践经验,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5方面介绍了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的总体思路与基本策略。


本文字数:3647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赵华勤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背景与问题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随后,2018年9月26日国家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


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和桥梁的小城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其地位十分重要,但是现实中小城镇发展的并不理想。据统计,2016年末,全国共有建制镇20883个,其中,小城镇约1.8万个,居住在小城镇的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2%,人口承载力很低,与发达国家德国的70%人口住在2万人以下的小城镇相比,差距极大。


图1 乡村振兴与小城镇建设

图2 当前小城镇建设问题


赵华勤副总规划师指出,当前小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居环境不优、公共服务匮乏、产业提振乏力、特色风貌丧失、管理体系薄弱等五个方面。


1


人居环境不优。即小城镇的人居环境长期缺乏建设、维护和管理,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突出,品质不断恶化。

2

公共服务匮乏。即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居民需求。

3

产业提振乏力。即小城镇产业单一,产品低端,“低,小,散”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产业还存在污染问题。

4


特色风貌丧失。小城镇“千镇一面”的现象十分普遍,历史文化保护不足或过当,小城镇自身的特色风貌日渐消失。

5

管理体系薄弱。小城镇管理体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治理有效性不高,乱搭乱堆乱摆等诸多乱象突出。


因此,在大部分小城镇环境品质较差的严峻情况下,如何发挥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作用,通过提升其综合承载能力和综合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十分关键。赵华勤副总规划师指出结合现状小城镇环境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等5方面提升其品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


总体思路


结合浙江实践经验,赵华勤副总规划师提出了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改善提升,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内外同修、齐头并进”的思路应对小城镇环境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国一万八千多个小城镇,其发展水平、城镇规模、地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应结合小城镇的特点开展分类指导,即按照地域以及规模两方面进行分类引导。按地域划分,可将其划分为东部地区、中西部发达地区小城镇,中西部有较好基础、较为发达的小城镇以及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按规模划分:可将其划分成大型城镇(现状常住人口5万以上)、中型城镇(现状常住人口1-5万)以及小型城镇(现状常住人口1万以下)。


图3 分类指导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


其次,循序渐进,改善提升。从基础设施等城镇基本发展条件入手,逐步提升综合品质。首先保障包括水、电、气、道路等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小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条件;其次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不断提升环境和功能,从污水截污纳管、垃圾分类减量化,城乡医共体建设、商贸综合体、基本公共服务圈以及工业、旅游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促进特色发展。


第三,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即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针对人居环境不优的问题,短期目标为改善小城镇“脏、乱、差”的问题,长期目标为人居环境高品质提升,打造宜居小城镇;针对公共服务匮乏的问题,短期目标为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长期目标为辐射带动乡村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针对产业提振乏力的问题,短期目标为逐步促进小城镇产业转型升级,长期目标为培育小城镇特色产业,建构经济支柱;针对特色风貌丧失的问题,短期目标为整治乱搭乱建,初步提升城镇风貌,长期目标为挖掘城镇文化,塑造小镇特色风貌;针对管理体系薄弱的问题,短期目标为初步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长期目标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体系。


最后,内外同修,齐头并进。首先是改善外部形象,通过地面保洁、水体清洁、路面整治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升内在品质,健全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绿网建设、公园绿地系统等内容。


图4 长短结合指导小城镇建设


主要策略


赵华勤副总规划师结合五大方面的主要问题以及四个方面的总体思路,提出五大类的主要策略,包括: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基础公共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提升、特色风貌提升、管理水平提升。


策略一

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三方面。


在加强生态保护层面,赵华勤副总规划师以萧山瓜沥镇生态整治等为例,介绍了在水生态环境、山体保护、田园本底、制度完善等方面的提升要求。


在整治环境卫生方面,以宁海大佳何镇的垃圾“智分类”、义乌后宅街道厕所“综合体”、金华生态洗衣房等实践案例,介绍了在整治地面环境、保持水体清洁、创建卫生城镇、提升环卫设施等方面的提升要求。


在整治城镇秩序方面,以绍兴穿镇公路整治、台州道路交通组织专项设计全覆盖、衢州完善农房体系构建、海宁“鲜花公约”等实践案例,介绍了针对违规占道治理(道乱占)、交通秩序整治(车乱停)、房屋建筑整治(房乱建)、经营秩序整治(摊乱摆)、空中线缆整治(线乱拉)等方面的品质提升要求。


图5 小城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案例


策略二

基础公共服务提升。包括基础设施提升与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两方面。


在基础设施提升方面,赵华勤副总规划师详细介绍了供水设施、电力设施、各类交通安全设施、雨污水处理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提升要求。


在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方面,通过丽水缙云县壶镇镇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衢州衢江区廿里镇复合化多功能的商业综合体等实践案例,主要强调了教育、医疗、体育、养老设施、文化设施、管理设施等的提升要求。


图6 小城镇基础公共服务提升案例


策略三

小城镇产业提升。包括发展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与整治低小散产业三方面。


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主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小镇、推进涉农产业融合发展两方面进行提升,包括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不断完善特色产业链,重点培育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康养宜居等类型的特色产业小镇,发展乡镇休闲旅游等新型业态,打造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在内的涉农产业发展等。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赵华勤副总规划师以建德寿昌镇航空小镇、诸暨大唐镇袜艺特色小镇、德清莫干山镇国际化旅游度假区等案例,提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的产业提升要求。


在整治低小散产业方面,以平阳创新模式微企入园的实践案例,明确了以切实整顿关停和入园培育壮大两方面的提升要求。


图7 小城镇产业提升案例


策略四

特色风貌提升。包括空间肌理延续、文化传承保护、园林绿化提升、特色景观塑造四方面。


在空间肌理延续方面,通过融合山水本底、塑造宜人空间尺度、体现各具特色的城镇风貌来进行特色风貌的提升。


在文化传承保护方面,通过乌镇风貌管控以及柯桥升级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案例,指出要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历史风貌的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三方面进行保护。


在园林绿化提升方面,强调了可通过提升绿化面积、提升园林绿化景观和整体绿化水平、建设城乡绿道网以及建立公园绿地体系完善小城镇园林品质提升。


在特色景观塑造方面,以杭州萧山瓜沥镇整体风貌景观管控等实践案例的讲解,通过打造特色街区和特色建筑,提升小城镇公共空间景观艺术水平,包括色彩、公共标识、夜间照明等。


图8 小城镇特色风貌提升案例


策略五

管理水平提升。包括建设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执法机制四方面。


即建立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综合领导机构,明确具体参与部门与相应职责;探索环境品质提升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管理机制;建立长效管护制度,建立长效投入机制,组建管护队伍;创新执法机制,如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县(市、区)综合执法工作向小城镇延伸等。


图9 小城镇管理水平提升案例


思考与总结


最后,赵华勤副总规划师结合浙江省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四方面的思考与总结。


首先,关于领导的重视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方案文件,省委书记、省长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推动,成立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推进了小城镇品质提升的具体实施。


第二,关于政策支持。浙江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资金扶持,即省级财政采取资金补助和政府债券相结合的方式,3年补助资金45亿元。浙江省农行3年内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二是用地支持,即省国土厅出台文件,在 保障民生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拆后土地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支持。


第三,关于重点突破,分段推进。浙江的做法以分阶段推进的形式,先解决脏乱差,再创建美丽城镇。第一阶段抓机制,树样板;第二阶段抓推进、求突破;第三阶段抓提升、出成效;第四阶段抓巩固、强管理。


第四,关于建立长效机制。浙江省通过建立街(路)长制,落实主体,建立机制,明确职责,挂牌公示,健全制度,建立驻镇规划师制度,聘用专职和兼职驻镇规划师1475 名, 补齐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短板。审查项目、指导项目实施2万余个等做法,在小城镇的环境品质提升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文章精选

2018规划年会 | 专题会议十二:小城镇品质提升与创新发展

周一星:小城镇偏好政策争论的一点往事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小城镇”研讨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小城镇规划学委会2018年年会圆满落幕

首部规划团体标准《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发布,拿走不谢!

觉得好,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