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规划年会 | 专题会议十二:小城镇品质提升与创新发展

来自现场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19-04-11

导读

11月25日,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二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上午主题为“乡村振兴中的小城镇品质提升”,下午主题为“共享时代中的小城镇创新发展”。


本文字数:3134字

阅读时间:9分钟


11月2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承办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二”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顺利召开。响应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题“共享与品质”,小城镇专题会议的主题,上午为“乡村振兴中的小城镇品质提升”,下午为“共享时代中的小城镇创新发展”。


上午主题

乡村振兴中的小城镇品质提升


会议现场


主持人:张立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秘书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住建部同济大学城建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赵华勤先生作特邀主题报告《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思路与策略》,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高工吴昊先生作特邀主题报告《广东省特色小城镇品质提升路径探索》。8位论文作者分享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品质提升经验,以及各自的思考和见解。

 

赵华勤: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思路与策略

赵华勤: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赵华勤副总规划师从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环境、产业环境、人文环境、管理环境五个方面展开对浙江小城镇环境品质提升思路与策略的介绍。总体思路基于四个原则: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循序渐进,改善提升;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要内外同修,齐头并进。


赵副总规划师针对上述五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应对的五大策略。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策略:要加强生态保护,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基础公共服务提升策略:要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完善教育、医疗、文化、智慧管理设施;小城镇产业提升策略: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整治“低、小、散”产业;特色风貌提升策略:要延续空间肌理,传承与保护历史文化,提升园林绿化,提升特色景观;管理水平提升策略:要建设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创新执法机制。


最后,赵副总规划师指出,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重点突破与分段推进、建立长效机制是浙江小城镇发展中的重要经验。


吴昊:广东省特色小城镇品质提升路径探索

吴昊: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高工


吴昊总规划师主要从政策解读和具体做法与思路两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特色小城镇品质的提升。


吴总规划师首先指出,广东省的特色小城镇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到特别重视的过程,也经历了从强调物质空间到产业发展和空间特色营造的过程。主要的地方政策有东莞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行动方案》和《韶关市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


整体分析后,他提出广东省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思路为:发达的小城镇注重“增优势、全产业”;欠发达的小城镇注重“塑特色、补缺漏”,并以四个规划实践案例进行详细解读。


发达小城镇方面:东莞市中堂镇在基础优势产业(造纸业)的基础上,推进“造纸+”纸制品艺术化转型,引入新兴产业,培育地方经济新增长点。东莞市道滘大健康特色小镇更加关注腾笼换鸟,引入企业实现产业连接,构建大健康全产业链的多元复合体,助力片区职能转变。


欠发达小城镇方面:江尾兰花小镇提出了镇村联动、风貌塑形;交通畅行、动静有序;设施完善、提优补缺;功能复合、运营理念的四大策略。开平市塘口镇明确了建立全国建筑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一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示范点、广东省研学教育示范点的目标。


下午主题

共享时代中的小城镇创新发展


会议现场


主持人:赵辉

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院院长,《小城镇建设》杂志社社长、教授级高工


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何兴华先生作特邀主题报告《人居实践视野中的小城镇规划新思维》,学会理事、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耿虹教授作特邀主题报告《“共生、共有、共治、共荣” ——基于云南临翔南美乡扶贫调查的民族乡镇发展问题思考》,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梅耀林先生作特邀主题报告《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品质提升路径研究》。10位论文作者分享了他们针对各种类型小城镇创新发展的思考,发表了精彩的宣讲。


何兴华:人居实践视野中的小城镇规划新思维

何兴华:学会副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原司长


何兴华副理事长将人居科学的研究体会与小城镇规划结合,探索小城镇规划的新思维。


他从小城镇规划问题谈起,指出对小城镇理解的争议主要是从对城镇化重点的不同看法引起的。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期,小城镇规划需要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准的行动。


其次,在人居实践视野方面,要关注人与物互动、居者的实际体验、人居实践的全过程,包括“作为物质的空间场所-作为资源的利用方式-作为决策的体制机制-作为人类的文化表现”,要关注人居实践层次的递进关系、人居实践观的历史形态、人居知识生产的科学化。


结合对现有规划观的反思,何兴华副理事长总结道,要强化主体思维、系统思维、特色思维,落实底线思维、增值思维、跟进思维,建立急所思维、磁铁思维、促进思维。


耿虹:“共生、共有、共治、共荣” ——基于云南临翔南美乡扶贫调查的民族乡镇发展问题思考

耿虹:学会理事、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耿虹教授从特定地域环境下民族乡镇“共生·共享”的生存智慧出发,探讨在新时期如何树立民族乡镇文化自信,实现“共治·共荣”。


从对南美乡拉祜族少数民族的调查中,耿虹教授提炼了共生智慧(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和共享智慧(民族文化)。共生智慧方面,一是族群聚居,早期人居共生观的空间投射;二是社会生产,“人、地、产”共生的生存逻辑;三是人居建造,适应于共生智慧的最优选择。共享智慧方面,包括文化共享、族群共享等。然而文化生态脆弱、现代推拉式文明等,令共生和共享生活面临严峻挑战。


耿虹教授总结道,固态化、标本化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不能达成真正有价值的持续共荣,要采用社会共治、文化共治、生态共治,实现“社会共荣+生态共荣+文化共荣”的共荣目标


梅耀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品质提升路径研究

梅耀林:学会小城镇规划学委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梅耀林院长首先指出,“城市品质”是城市的精神品位,也是城市的发展质量,它是品位和质量的统一。理想的小城镇特征是“精致宜人,特色鲜明,活力宜居,底蕴深厚”,现实却存在诸多问题——理念繁多,尺度失调(贪大求洋、盲目模仿),特色迷失(千镇一面、风貌趋同),跳跃建设(空间割裂、追求业绩),生态阻隔(排斥乡土、城市化手法破坏生态环境基底),支撑薄弱(规划体系不全,缺乏引导)等。


通过辨析产业-人-公共设施-品质的关系,梅院长提出稳定充足的就业岗位、一定规模的常住人口,是提升乡镇品质并维持乡镇较高品质的重要基础,前提成立了才有规划建设品质


结合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梅院长总结道,“小而美、精而省、微而宜”的小城镇空间与环境,将是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探索方向。


在会议每一环节后的提问和讨论时间里,在两位主持人的带领下,现场参会代表与特邀嘉宾以及论文宣讲作者展开了一轮轮热烈的讨论,问题涉及小城镇特色产业如何选择、浙江、广东小城镇经验在全国推广的难点、工业型小城镇的环境保护、特色小城镇规划与实施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小城镇发展的前景等方方面面的议题。在座嘉宾和论文作者们对各位代表的问题一一予以认真、中肯的解答,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见解。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


相关阅读

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二十五:空间规划体系变革与学科发展

2018规划年会 | 高端对话:走向世界名城——杭州战略17年

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九:城镇特色风貌传承和塑造的困与惑

2018规划年会 | 学术对话四:跨区域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018规划年会 | 专题会议十三:对话城镇化——城市品质与生活质量

2018规划年会 | 主题对话:共享与品质

大会报告 | 张文忠:从居民视角分析宜居城市

大会报告 | 杨保军:规划新理念——雄安新区规划体会

大会报告 | 王树声:中国城市规划智慧的现代传承

觉得好,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