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 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导读
国土空间规划的讨论渐趋平稳,国土空间规划即将进入全面编制阶段。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落实国家、省级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如何组织开展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全国市县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
本文从性质和内涵、作用和任务、编制原则和编制流程、编制内容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为规划同行提供参考。
本文字数:6583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当前,各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和规划设计研究机构均面临一个共性难题,即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如何编制?本文基于深规院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对这一难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明确编制内容是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
诚然,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即将发布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各地自然资源规划部门也在积极启动第一批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积累相关规划编制经验,但如何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仍处于探索争议阶段。这一阶段,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有助于展现不同机构、不同视角、不同地区的多种观点,加快融合争议、形成共识。
深规院作为扎根在改革开放先锋城市深圳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积极研究设立了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并依托课题研究发布了《为人民编规划:空间规划发展动向及启示》(👈点击标题查看)。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以期为规划同行提供参考素材。
01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性质和内涵
根据国家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行业共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市县全域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一定时期内市县全域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落实和深化发展规划有关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要求的基础和平台,对同级专项规划具有空间性指导和约束作用。
结合规划实践和空间规划改革要求,本文认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市县层面全面部署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综合性空间规划,其根本目标是为市县层面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奠定空间性基础,其核心内涵是全域全类型空间用途的整体管控。
02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作用和任务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省级空间规划的关键环节和主要载体,兼具保护和发展的属性。对于政府,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是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对于市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协调保护和发展的公共政策,是全域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总蓝图,为市场提供明确指引。
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当以国省级空间规划、发展规划等上层次相关规划为依据,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结合地方实际,对市辖区(或县域)全域国土空间用途进行分区分类分级的统一管制和综合协调,科学合理确定国土空间保护和开发的要求,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明确要求和行业共识,按照“落实上位要求——解决历史问题——统一用途管制——引导可持续发展——指导专项规划”的逻辑,确定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这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的重要依据。
01
落实国家和省级战略要求,确定目标定位和指标体系,提出全域空间发展战略;
02
落实上位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明确本级管制措施和落实路径;
03
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搭建“多规协调”工作平台,划定“三区三线”,提出分区分级分类的管制要求和具体措施;
04
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落实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宏观的开发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重大格局;
05
全域范围内划分功能分区、开发强度分区和规划编制单元分区,提出规划指引和要求;
06
提出建设用地、水资源、能源等重要资源要素的配置方案和保障措施,做好存量土地开发利用和空间品质提升;
07
确定全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减灾设施布局;
08
对跨行政区的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协调沟通机制和区域协作责任要求;
09
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提出原则和要求;
10
提出体制机制创新方案、配套政策体系和重大行动计划。
03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编制原则与工作流程
3.1 编制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规划思想上和价值导向上必须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要求和方针,优先保护生态空间,逐步扩大生态空间面积。
坚持全域覆盖,统一管制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科学全面摸清并分析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并以此为载体统筹协调各类空间管控手段,整合形成“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级引导空间有序开发。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突出地方特色,要根据国土空间本底条件评价结果,科学设计不同类型空间开发保护的目标、任务、开发建设指引与管控措施,制定完善管制规则,引导国土空间适度有序开发。
坚持共谋共治,科学合理配置各类要素资源。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同时运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调各类空间需求的利益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空间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双向统筹,要扩大和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统筹高效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生态优美。
3.2 工作流程
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离不开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的基本保障,更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对于具体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而言,可将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主体工作、关联工作和公众参与三大板块。其中,技术工作是主体工作,大致可分为基础研究、规划方案、实施监管三大阶段。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流程图(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在规划编制的工作组织中,基础测绘、资源确权、信息平台建设等关联工作应提前开展,或与主体工作并行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应贯穿规划编制始终,基础研究阶段应加强部门协同,规划方案阶段应重视专家咨询,实施监管阶段应强化公众监督。
0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
编制内容
4.1 现行空间性规划内容的传承与创新
基于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要求和趋势,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再审视,分析特点和优点,结合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述定位,总结可纳入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
特点是以发展建设为导向的资源与空间引导、管制。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空间范围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层次以城镇体系规划为核心,规划区层次以城乡统筹为核心,中心城区层次以用地布局为核心。对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而言,应传承丰富其结构性管控内容,创新吸纳其包容性管理内容。所谓结构性管控,指发挥政府积极干预效应,确立城市发展的整体空间秩序。所谓包容性管理,指适应市场需求和多变性,提升城市空间治理的综合水平。
城市总体规划的传承与创新(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沈丹婷等的研究成果,整理形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特点是用地指标目标控制,自上而下的以供定需。规划期限一般为十五年,规划范围为行政辖区。对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而言,应传承丰富其指标分类控制内容,创新吸纳其全域用途管制内容。所谓指标分类控制,指将指标分为约束性和预期性两大类,约束性指标实行自上而下的严格控制,预期性指标则给地方预留了一定弹性空间。所谓全域用途管制,指在行政辖区通过“建设管制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土地用途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一般农业发展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规划地类(城市用地、建制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等)”三级体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全域管控。以GIS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全域用途管制的重要技术保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传承与创新(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李嘉诚等的研究成果,整理形成)
主体功能区规划
特点是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为导向的空间、功能安排。规划期限一般到2020年,实施中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空间范围全域覆盖,对全域国土空间进行分析评价、功能定位和开发指引。对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而言,应传承丰富其空间开发管制内容,创新吸纳其空间整体统筹内容。所谓空间开发管制,指基于不同区域资源承载力,突出指标约束和国土开发管制。所谓空间整体统筹,指强化战略落实与整体空间布局,以公共政策促进规划落实。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传承与创新(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沈婕等的研究成果,整理形成)
4.2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构想
根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用和任务,在传承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空间规划的政策文件要求,本文认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应包含基础研究、总体格局、保护性布局、发展性布局、实施管理五大板块。
其中,基础研究的核心任务是摸清家底和发展条件;总体格局的核心任务是定方向、定目标、定格局;保护性布局的核心任务是从保护视角对全域空间进行综合部署和规制,提倡将生态环境质量转化为规划控制指标,作为规划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土地出让的法定程序,并向下位规划传导,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内生于城乡开发建设行为;发展性布局的核心任务是从发展视角对全域空间进行综合谋划和布局,主张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满足国省重点项目、区域性项目、地方优势和特色项目、重大公共安全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近期重点项目的空间需求,注重分类指导、共生联动的空间功能布局。同时,提倡将地方特色风貌转化为规划控制指标,作为规划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土地出让的法定程序,并向下位规划传导,从根本上实现地方特色风貌内生于城乡开发建设行为;实施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构建规划实施落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则。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内容架构图(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基础研究
应摸清国土空间本底条件,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通过政策解读、规划解读、区域研究等明确发展要求和使命;同时对城市发展阶段、特色禀赋、发展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发展优势和短板、发展机遇和挑战。
“基础研究”重点工作内容(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总体格局
应落实国省有关要求,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指标体系;确定全域全要素整体布局、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镇体系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总体布局。
“总体格局”重点工作内容(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保护性布局
应构建“全域覆盖、分类保护、系统修复”国土空间安全格局,划定落实“三区三线”;确定自然资源保护体系、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特殊区域保护体系;明确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保护与修复措施。
“保护性布局”重点工作内容(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发展性布局
应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群落式、集约型”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识别重点城镇、重点开发区、重点协调区、特殊地区等战略地区;优化开放格局、功能布局、用地布局、产业布局等重要功能布局;对城镇、村庄、特殊功能区等进行分类发展引导;对区域交通网络、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要素进行统筹配置。
“发展性布局”重点工作内容(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实施管理
应构建形成“可分工、可传导、可维护、可监管”的规划实施体系;明确空间用途转换的主要情形、要求和程序;建立“1+X+Y”新型的规划传导体系,对下位规划和重点地区发展提出要求;确定近期行动方案,建立重点项目库;加强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评估与维护机制。
“实施管理”重点工作内容(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对于市辖区、较小的县,全域范围内规划内容深度应统一,主要内容架构参照上文中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内容架构图”;对于有特殊功能的市县,特殊功能区可另设单独篇章,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对于一般市县,中心城区可单设篇章,中心城区内容架构参照下文中的“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内容架构图”,其内容构成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内容类似,但特别强调对公共空间和存量规划时代的应对,特别强调重点地区用地布局,特别强调城市特色塑造,特别强调规划单元划分等。
“1+X+Y”新型的规划传导体系(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沈丹婷等的研究成果,整理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加强与现行空间性规划的协调,实现“多规合一”。特别地,对于近年编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县,如规划期限到2030年或2035年等情形,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应科学客观评估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在新思想、新理念、新形势的指导下,对城乡空间结构、城乡空间布局等内容进行优化完善,构建形成符合和适应新思想、新理念、新形势的新格局,重点加强市县全域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内容架构图(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4.3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文本框架
根据内容构想,提出规划文本框架,其内容架构如下图所示。为更好地展示文本框架的内涵,本文挑选10项特色章节内容(下图中的下划线部分),进行条文撰写指引说明,即明确条文需重点表达的具体内容。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文本框架图(数据来源:笔者绘制)
(1)目标体系:重点确定目标指标体系、指标标准和指标属性。指标体系可以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衔接国家级、省级空间规划指标体系,可以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指标;指标标准主要通过落实国省要求、衔接部门指标、整合乡镇指标综合确定;指标属性按约束性、预期性分为两类,约束性为刚性指标,预期性为弹性指标,预期性指标标准值可以采用上限、下限或区间值表示。
(2)全域全要素整体布局:重点确定全域空间发展的总蓝图。在双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重大交通、重大设施、重点平台等各类要素,形成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的全域空间整体格局。
(3)乡村振兴总体格局:重点确定乡村振兴的空间格局和重点抓手。整合乡村特色平台和资源要素,划定乡村产业功能区,统筹布局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以及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乡村地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片区等特色功能区,依托重要生态廊道和区域交通网络,构建乡村网络化经济格局。
(4)三区三线管制:重点确定三区三线的规模、边界、等级和管制措施。按乡镇行政区确定三区三线的空间布局,明确各级各类三区三线的管制主体、管制对象和管制内容;明确从现状到规划期间,三区相互转化的主要情形、主要措施、责任主体等;明确三线优化调整的主要情形、调整主体、调整步骤等。
(5)人居环境整治:重点确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要求和措施。确定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需开展城市双修、城市更新的重点片区;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目标和重点领域;识别和评价低效用地、闲置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潜力,提出再利用措施。
(6)城乡空间布局:重点确定城乡功能分区、发展规模和用地布局。分析城乡职能,综合确定城乡功能布局;预测城乡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乡用地布局;确定中心城区、重点城镇和重点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对专项规划和下位规划提出传导要求。
(7)对外开放布局:重点确定市县对外开放的功能定位和空间策略。分析对外开放的区域角色,确定“双向开放”的通道、枢纽、平台布局,提出对外开放的重大空间性举措。
(8)分类发展引导:重点对城镇、村庄、特殊功能区等进行分类发展引导。对重点镇、特色镇的发展规模、空间格局、重大设施布局、设施配套标准等提出指引性要求,对一般镇的设施配套标准提出指引性要求;确定村庄分类分级体系,从功能、规模、设施配套标准等方面提出不同类型村庄规划的指引性要求;对风景名胜区、重点开发区等特殊功能区,提出空间性指引要求。
(9)规划使用指南:重点确定规划使用的要点内容。面向居民、政府、市场,分别对规划的实施要点、关键内容、管控要点、投资领域进行通俗易懂、简洁明确的说明。面向居民,形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面向政府,形成内容简洁明确的行政摘要;面向市场,形成空间性的投资指南。规划使用指南应以附件或配套文件的形式发布。
(10)国土空间用途转换管制:重点确定不同用途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则。确定不同空间用途相互转换的主要情形、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包括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生态用地转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建设用地转变用地性质等。通过负面清单、正面清单等形式,对生态敏感区、粮食主产区、老少边穷地区、其他特殊功能区的用途转换进行规制。
05
结 语
明确编制内容是破解编制难题的关键。本文给出的编制内容,是基于政策要求和规划实践的总结和思考,对规划同行可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但是,全国各市县在生态本底、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各地规划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水平、政府对规划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政府能够投入规划编制的人员和经费等也存在较大分异,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深度、编制水平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在编制内容上,如何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必要取舍、突出重点和特色,仍需在规划编制的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
本文根据深规院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总结而来,由深规院城乡发展规划研究所陆学执笔,深规院副总规划师李启军指导。相关研究受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基金资助。
课题组名称:深规院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科研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吴晓莉、岳隽、李启军、盛鸣、陈小祥、陆学、沈丹婷、李嘉诚、刘可心、徐雅莉、沈婕、李帅、廖一凡、陈宇斌、詹飞翔、张茜、莫健威、许甜、张和强
本文来源:UPDIS共同城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