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大暖锅与一个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青海阳坡村结对共建,助力脱贫攻坚

导读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下,根据部扶贫办统一部署,完成了与西宁市湟中区阳坡村党支部结对子工作,助力脱贫攻坚。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金银铜器加工之乡,看看当地匠人的风采。


本文字数:2235字

阅读时间:7分钟

 



阳坡村




阳坡村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鲁沙尔镇南部半脑山地区,距县城3公里,属于非贫困村,总人口432户1820人,有藏、土、汉3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86人,占总人口的1.1%。劳动力960人,人均纯收入10500元;村域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2951亩,主要以铜银器加工、种植业、劳务性收入为主,铜银器加工手工艺人达到127户412人,占全县铜银器加工业人员近三分之一以上。全村贫困户35户99人,其中32户98人,已于2016年脱贫,1户4人于2018年脱贫,一人一户已通过低保兜底。




产业发展情况


阳坡村是以传统金、银、铜器手艺加工为主,是传统古建木雕、砖雕、彩绘,家庭酿酒坊等多种工艺加工的特色文化村,铜银器加工传承大师金文,50年代在鲁沙尔镇金塔路学习铜银器加工,后带领村民从事铜银器加工,带动村民致富。



西北银铜器看青海,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鲁沙尔,鲁沙尔银铜器看阳坡。这不是虚夸的。


鲁沙尔镇阳坡村有432户人家,却有128户在从事银铜器制作工艺。湟中县从事银铜器加工制作的工匠五千多人,很多工匠来自阳坡村或师承阳坡村的工艺大师。西藏、四川、甘肃、山西、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都有阳坡村的匠人们发展银铜器加工业的身影。



2019年湟中县文化产业产值超过了11.6亿元,银铜器行业的贡献就超过了一半。2016年青海省首届文化产业发展大会现场会在湟中县召开,占半壁江山的湟中银铜器做了最精彩的展示。



鲁沙尔镇莲花山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塔尔寺是湟中银铜器行业得以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阳坡村的村民们就以塔尔寺为邻,世代生活发展在八瓣莲花山的“花瓣”上。


湟中属宗喀地区,是卡约文化、河湟文化的发祥地,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湟中县三面环围省会城市西宁,2200多米的海拔落差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这些历史沉淀、文化积累和区位特点,为湟中银铜器行业的发展积聚了底蕴、创造了条件。



阳坡村是湟中银铜器工匠聚集和扩散的地方,是湟中银铜器行业的领军者和代表,造就了金铵、金祥、金维举、金维达、王富邦等一大批银铜器工艺大师。当然,湟中县的银铜器加工特色村不止一个阳坡村,还有水滩、庄隆、和平、阴坡、红崖沟、昂藏、陈家滩等十几个村都在发展银铜器加工业,产生了诸如何满、李成这样一些大师级银铜器匠人。



三百多年来,湟中的银铜器匠人们制作了数以亿计的银铜器,他们的作品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落脚于大大小小的寺庙,摆放在贵族富人的府宅,更多的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


阳坡村的银铜器匠人们制作了许许多多的产品,但很少有一些标志性的精品留在村里或家里。阳坡村的银铜器匠人们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制作一件传世佳作留下来,能代表阳坡村乃至湟中县银铜器匠人们的技艺和水平。


在中共湟中县委书记李晓舸、湟中县人民政府县长赵冬的创意、倡导和支持下,阳坡村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72名当地银铜器匠人和设计师用70多天时间共同打造了一座特大湟中暖锅



特大湟中暖锅外形遵循了传统暖锅的功能和造型,采取锤揲、錾刻、鎏金、错银、镶嵌、花丝、烤篮、挂锡、折叠、焊接、抛光等多种传统工艺,采用了传统吉祥八宝、如意莲花等有美好寓意的传统图案,也采用了社会和谐、山河锦绣等现代图案,表达了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这座特大湟中暖锅口径为201.9厘米,意寓本锅制作于2019年,暖锅盖上八条龙的长度和烟筒的高度均为70厘米,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海西宁解放70周年。


当这座特大湟中暖锅于2019年7月12日在塔尔寺景区宗喀驿步行街惊艳亮相后,吸引了3万多人来前来现场参观,当日刷爆了各类朋友圈。


湟中银铜器具有独特的河湟文化特色,以其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精细、逼真、实用等特点而著称于世,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湟中银铜器品类繁多,有暖锅、茶壶、木碗、酒杯、耳环、手镯等各种生活用具和佩饰,也有寺院佛像、供器、转经轮等法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湟中银铜器行业是湟中县文化产业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湟中县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湟中农民画、湟中堆绣、湟中镶丝、湟中雕刻(木雕、砖雕、皮雕)、湟中铜银器、加牙藏毯、湟中壁画、湟中泥塑等八种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为主体,冠以“八瓣莲花”文化艺术之美称,积极推动八种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走出寺院、农村和民间,向文化产业转变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一座湟中大暖锅,我们可以看到大国工匠们的风采。从一座湟中大暖锅,我们可以预见到湟中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成就一座大暖锅,步入一个新时代。


乡村振兴建设情况


阳坡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产业+基础,后提升+改造”的原则,集中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公共服务设施


  • 老年之家项目已于2018年底竣工并完成验收工作。


  • 村级活动室项目,现已竣工并完成验收工作。


  • 阴、阳坡污水管网改造项目(一期)已全部完成,铺设管网11.6公里,安装检查井550个。


  • 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打造铜银器加工示范户15个、整修边渠1112米、新建厕所1座、改造旧活动室1座、景观墙800米、墙体粉刷8230.77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总规编制工作和天然气管道敷设工程。


  • 阳坡村人畜饮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现已完成铺设管网12公里,安装检查井100个。


  • 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产业扶贫项目,重点实施手工业作坊,生态停车场和水、电、路基础设施等项目,目前正在作项目前期工作。  



在扶贫督导调研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党支部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部署,与阳坡村党支部完成了结对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秘书长、支部委员曲长虹等三位党员同志在阳坡村进行走访慰问,关心贫困户生活和身体状况,与残疾手工艺人深入交流,到村民家中查看卫生环境和住房条件,向村委和村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励地方百姓磨砺金银铜器加工的本领,通过新媒体等渠道开拓更大的市场,争取带动周围乡村共同走向富裕。



*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网人民智云街镇号“湟中县文体旅游局”。湟中县已于2020年初撤县设区。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专家凝心聚力,共助学会荣膺“双优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创全球规划师共商共享健康城市规划策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创学会组织全国顶尖专家为武汉疫后提供咨询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