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季 | 第四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与灾害共生,伴风险成长
导读
9月1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以线下线上同步举行的形式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代表参与了线上线下会议,会议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3千余次。
本文字数:4279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2020年9月17日,第四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北京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召开的方式举行,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
参会人员合影(线上)
参会人员合影(线下)
会议分为特邀报告和优秀成果宣讲两个环节。在上午的特邀报告中,围绕防疫、治水以及特大城市风险治理等主题,邀请6位专家做了精彩报告;下午城市安全与防灾优秀成果宣讲环节,5家完成单位分别就韧性城市、内涝治理、区域抗震、综合防灾、应急避难5个领域进行了经验介绍。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270余人参与了腾讯网络会议,近30人参加了现场会议,同时,为满足更多同行交流需要,会议在B站同步进行了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3600多人次。
开幕式致辞
施卫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施卫良副理事长首先在致辞中提到,今年以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和我国南方多地经历的洪涝灾害对我国城乡安全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我们今年防灾年会的主题确定为“与灾害共生,伴风险成长”,重点将围绕防疫和治水两方面的问题,探索科学的灾害应对方法,研讨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和防灾减灾规划如何落实风险管理的策略,如何对城乡治理和灾害风险防控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如何发挥城乡规划学科的综合与统筹作用等等。接着施卫良副理事长提到了今年防灾规划年会优秀成果展示的环节,目的是在全国积极宣传、推广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的成功经验,满足规划同行的学习和借鉴。最后,他呼吁大家一道,携手并进,为中国城市规划的防灾减灾事业贡献力量。
张 全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
会议承办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张全总经理在致辞中指出,安全是城市的底线,习总书记近年来也多次做出城市安全方面的重要指示,中规院多年来也致力于城市综合防灾工作,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多次大灾中,中规院都在灾后重建中派出了大量的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城市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城市安全工作的保驾护航,他呼吁各位同仁一道,为推进城市安全工作与灾害防治向风险管理落实转变,构建多灾种,多阶段的城市安全体系,构建更加安全的城市而共同努力。
主题报告
秦宇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急诊急救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主任医师
秦宇红教授从个人参加疫情防控的实际经历出发,肯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在城市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上的巨大作用,接着总结了历史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了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避免性。随后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抗疫胜利的经验,包括制度的优势以及科学的态度及决策;在总结胜利经验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经验教训,包括早期预警机制欠缺,医疗资源挤兑问题等等。最后秦教授就事件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建立常态化的专业队伍,专用资源生产储备以及社区层面卫生机构的配套和管理等。
程晓陶:消除“城市看海”,需以流域为单元做好综合治水的统筹规划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程晓陶教授从我国城市洪涝风险的演变特征与动因相应的机制出发,说明了城镇化以来我国水环境发展的趋势,对城市洪涝灾害、水安全等的严峻形势提出了思考和反思。然后总结了近年来城市洪涝治理的成败得失与成因分析,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要以水为纽带,与现有涉水相关规划管控空间等方面做好衔接,以流域为单元做好综合治水的统筹规划才是根本出路,并构建多层次的城市综合治水体系。最后程教授提出水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综合治水适宜模式,应保持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治理模式和制度安排四位一体的理念。
温家洪:减轻上海洪涝灾害风险:将气候变化适应与灾害风险管理融入韧性城市建设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沿海城市复杂巨系统的各子系统强烈相互作用,叠加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造成极端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比预想高的多,沿海城市洪水风险是系统性,复合性的风险,具有复杂性,非线性,不确定性的特征,往往造成的损失只是冰山一角。温家洪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对上海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和适应的研究,包括城市暴雨内涝的减缓与适应研究和极端风暴洪水风险与适应分析,研究认为需要提升沿海城市系统韧性应对系统性风险和深度不确定性的未来,适应对策路径、稳健决策等方法在韧性管理与决策中的关键性作用,共同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的挑战。
谢映霞:2020年洪涝灾害的启示与城市内涝防治规划的反思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教授级高工
谢映霞教授总结了2020年汛情并进行了分析,包括气候特征、汛情灾情,提出了内涝防治规划重点需要关注极端天气的变化、流域与子流域关系、内涝防治系统与防洪系统的衔接等几个关键方面,反思了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规划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高、流域管控缺乏有效手段等问题。关于开敞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谢教授从具体案例出发,提出要加强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强化城市管理以及加强执法,严惩规划违法等行为,最终提升城市的防灾规划水平,建设韧性安全的城市。
李红:谈城市防洪规划的理性、韧性与刚性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李红教授从理性防洪、韧性防洪以及刚性防洪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理性防洪包括有限防御、系统防御、应急防御三方面,涵盖了防洪标准的选择,防洪体系的构建、减灾体系的响应三大解决思路。韧性防洪要做到空间可承载、功能可修复以及损失可补偿。刚性防洪要具有主动避让,达到人水和谐、界限管制,实现空间管控、行为规范,做到严守法规三方面刚性,最终实现城市防洪理性、韧性、刚性协调发展,对城市安全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
路林:特大城市风险防控治理思考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路林教授对特大城市风险防控治理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第一方面,首先通过梳理历史上的城市灾害经验,从致灾因子、灾害过程、灾害衍变和灾害后果来分析特大城市的灾害影响;其次提出应关注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更加重视风险防控,并强调规划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不应仅将风险防控作为应急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应从城市治理的高度对风险防控进行战略谋划和系统设计。第二方面,针对特大城市这类复杂巨系统,不仅要有巨灾意识,还应该具备系统思维,统筹风险防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坚持软硬件结合,坚持平灾结合;此外还应推进精准治理,科学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实现精确、敏捷、高效的城市智能化治理,强化自助、共助、公助协同一致的社会基层治理;最后提出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分常态和应急状态,保持战略定力。
谢映霞副主任委员对上午的特邀报告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城市安全与防灾优秀成果展示
优秀成果一: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防灾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等
周睿副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包括公共安全事件、城市承灾系统、安全韧性管理三个维度,应对、恢复、适应三个特征的城市安全韧性三角形分析模型,以及基于风险识别、状态评估、规划响应、策略制定四个方面的安全韧性城市研究框架。以此框架为先导,从城市整体构建、重要设施突破两个层面,介绍了安全韧性城市构建与防灾技术研究与示范重点研发计划。在报告的最后指出,安全韧性城市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应急管理全流程,强调城市应对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恢复、适应的能力,应以公共安全技术为支撑,以安全韧性前沿理念为先导,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有效应对城市突发事件,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成果二:海口市重点区排水防涝系统化方案
完成单位: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
王晨高工介绍了海口市重点区排水防涝系统化方案。项目以海口市内涝问题较为突出的流域作为重点区,基于流域特征和问题分析制定排水防涝系统化方案。首先,基于滨海城市海口短历时强降雨、易受潮水顶托的特征,详细评估了流域现状内涝风险,明确了造成城市内涝积水的突出问题为分区不合理、蓝绿被侵占、排涝设施缺、管网能力差、源头不减量等。在此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制定源头减量、高水高排、分区优化、蓄排并举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形成蓝绿灰融合的韧性网络,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生态排水系统。在明确了流域总体方案的前提下,以排水分区为单元,制定了每个内涝积水点的解决方案,重点采用分区调整、竖向优化和海绵空间蓄滞等方式,降低管网等灰色设施的更新改造量,在解决积水问题的同时,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项目规划方案在理念、方法、模式上探索了3个方面的转变,转变单一的灰色设施为构建灰蓝绿灰融合的韧性网络;转变城市快排为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转变碎片化的末端治理、工程治理为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为主线的全系统、全流域、全过程治理。
优秀成果三:江苏省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规划与防灾减灾管理
完成单位: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
乔鹏副主任结合实际项目和工作介绍了江苏省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规划和江苏省抗震防灾管理的经验。首先介绍了江苏省抗震防灾综合防御体系的建设情况,该项目以江苏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地震灾害背景、城市发展特征等为出发点,从风险管控体系、防灾设施体系、联动联防体系、防灾行动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提出抗震防灾的建设内容、标准与技术要求,同时统筹协调包括交通、通讯、水利等各专业、各系统的基础设施在抗震防灾方面的共性问题,形成抗震防灾合力,做到区域防灾设施统筹规划。另外,介绍了江苏省在防灾减灾管理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
优秀成果四:《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GBT 51327与案例介绍
完成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等
王志涛副教授介绍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GBT 51327-2018)的编制经验与实际应用情况。该标准立足于城市规划阶段综合防灾的基本需求,是我国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领域的第一本国家标准。王志涛副教授从标准的编制背景、标准中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定位、标准编制思路以及标准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综合防灾规划的防御目标、编制内容、综合防灾评估、防灾空间布局以及防灾设施等,并以防灾避难场所和应急通道为例,分别介绍了标准中对应急服务设施和应急保障基础设施的规定。最后,通过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综合防灾规划专项研究案例,讨论了标准主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
优秀成果五:《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编制经验与思考
完成单位: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沈祖光总规划师介绍了地方标准《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要求》的编制经验。该标准主要是基于天津市城市特点,明确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和指标等方面总体要求,场所内各类场地及功能分区的设置要求,以及各级避难场所的应急设施配置要求,同时,选取不同级别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意向设计反馈校核,在规范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同时增强可操作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东辉教授对下午的城市安全与防灾优秀成果展示案例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品味经典 | 孙施文:田园城市思想的百年传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共享与韧性 数字技术支撑空间治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倒计时1天!学术盛宴菜单新鲜出炉!总体日程看过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规划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