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季 |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规划与设计

导读

2020年9月1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综合交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季之“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规划与设计”专题会议暨第四届“健康交通•健康城市”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本文字数:4761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业内代表参加了会议,深入研讨了如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探索交通•产业•国土空间协同发展、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融合、精细化交通综合治理与规划设计,推动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张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林分别致辞。


张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

张泉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季活动的支持,同时指出,道路交通是城市的骨架和血脉,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角度来说,城市是否健康、高质量发展,首先取决于交通,交通既牵涉到城市的发展战略、布局结构,也牵涉到城市的运行秩序、运行效率,以及城市的文明形象。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怎样协调好交通、产业和空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交通的重要课题。


马林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

马林代表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对线上线下的参会代表表示了欢迎。同时指出,在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交通遇到的挑战非常复杂、严峻,既要应对产业发展和新的业态带来的新问题,还要面对传统空间的更新重构、新发展空间的高质量融合,这就需要研究交通与关联产业及空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来强化系统思维和顶层设计,关注交通的场景、需求、面向的问题等,其核心仍然是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的交通系统,一个能够和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相互融合的基础支撑。最后,马林鼓励各位参会代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统筹规划问题,以支撑国土空间科学高效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孔令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林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曹国华、同济大学教授陈小鸿、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所总工周茂松、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丁千峰、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许建各自围绕会议的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国际亚欧科学院院士汪光焘先生十分关注本次学术会,主动在线上作了《深入研究城市交通的内涵和目标》演讲,并在学术会演讲结束后作了精彩点评。


孔令斌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孔令斌总工提出在我国城市空间逐渐步入存量发展为主的阶段,综合交通规划技术逻辑、内容和表达方式要向绿色发展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型,摆脱低效扩张思维。一是转变思路,交通规划目标与路径应由满足与建设转向城市运行保障与优先调整;二是转变方法,增量时代满足交通需求靠建设扩能力,存量时代保障城市效率靠活动组织和活动方式调整,保障公平与激励;三是转变标准,由过去粗放的“一刀切”向精细化、多样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标准转变。


钱林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钱林波总经理探讨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理念、目标等,提出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提高人的全出行链移动服务质量,注重改善出行链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构建应当基于多层次、多维度、差别化的空间发展交通需求,覆盖全空间、全要素;高质量交通体系支撑和引导国土空间紧凑集约使用、构建基于公共交通服务的空间使用、空间结构与空间组织;综合交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安全、高效、低碳、快适和经济的价值取向,坚持服务人民、振兴产业的发展理念,支撑和约束、引导和管控相结合。


杨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涛董事长从跨区域空间层面探讨了综合交通规划的理念、思路与方法。杨涛董事长首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理想国土空间新思想、跨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丰富内涵,然后从国土层面和流域级空间层面,对当前全国城镇体系、城市战略发展轴与国家交通网体系的协同关系进行了反思,提出构建理想国土空间交通体系的建议,一是要更为深入系统地研究国民流动性需求特征、规律,研究国土空间的交通运输走廊、客货需求、综合运输合理结构和路由分配;二是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大城市群规划,做好国土层战略性综合交通规划,尤其是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综合运输枢纽等重大交通设施布局规划和预控预留。然后,针对长三角城市群如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热点问题,提出长三角应构筑“全球开放、高效便捷、绿色生态、安全韧性”具有世界级水准、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愿景,面向国际、国家、区域、城市和城乡等不同空间层次,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可持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任务建议。最后,以宁镇(南京-镇江)交通一体化为例,从整合海港、强化空港、巩固陆港、重构连片地区交通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构建跨区域的一体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曹国华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曹国华副院长分享了江苏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战略、格局与交通的协同规划,以及国土空间交通规划体系的变革。曹院长提出,交通与空间协同层次应包括基础层、网络层和使用层,交通格局应以国土空间格局为指导和约束,同时也是国土空间格局实现的基础,两者相互协调。交通与国土空间格局的协同,应通过协同分区、用途分类、管制分区来逐级实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分项规划、交通详细规划应有体系分工、管控传导、编制与实施监督,以及统一的交通底数和模型建构,以保证线性交通设施落地。


陈小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教授

陈小鸿教授对如何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进行了探讨,包括构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的必要性、空间圈层的约束性,轨道制式适用性,以及多层次、多网融合的轨道网络构建等。由于长三角区域城际交通联系呈现出强时间约束规律以及圈层特征(当日往返商务出行、同城化通勤交通),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轨道快线网络需要多层次轨道交通,服务多元化交通需求、城市群城际间轨道互联互通、通过快速轨道改变经济地理格局。应根据城市群、都市圈的空间扩张与时耗约束的矛盾,采用多模式多网融合,合理平衡取舍,把握与城市空间协调的线网布局原则,在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合适的轨道制式,实现一体化的交通系统。


周茂松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所总工程师

周茂松总工分享了大湾区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专项的编制经验。一是要做好组织架构,由市领导挂帅统筹全市力量群策群力编规划,对重要专项成立专责小组。二是交通规划应前置介入,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开展,落实交通规划意图。三是各专业部门要同步编制部门规划大纲,增强参与度,及时反映部门述求。四是要注重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手段辅助定量精准分析。五是城市要在大区域格局中找准定位,争取战略性资源。六是方案制定要反映战略意图传导,实现交通与空间的耦合,指标选取要反映国土空间规划对交通系统的发展要求,体现城市发展特征、规划价值导向和区域差异性,核心指标的取值要实事求是,通过努力要能够实现。


丁千峰

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丁千峰副总分享了重庆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的经验。丁总指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由以高速公路为主导转变为以铁路运输为主导的空铁枢纽的引领作用,逐渐降低物流成本。空铁枢纽引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建设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区、集中集约发展航运,强化港口分工协作。要存量提质增效,优化路权分配,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国铁干线改造为市域铁路,服务城市客流、推动站城融合发展、轨道车站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彰显山城江城特色的交通方式、引导绿色出行的交通政策。交通可达性、城市交通品质是提升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许建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许建分享了济南城市健康步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实践经验,从人民健康生活,健康出行,稳固绿色出行比例目的出发,通过定性定量细致分析各类目标人群健康在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状态和个人道德状态的特征以及对步道的需求,构建了运动型、康养型、休闲型等健康步道的功能类型,并从满足各功能类型健康步道的需求角度,确定健康步道的线路布局、环境要素和配套设施。


汪光焘

原建设部部长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通过线上方式对本次学术会的演讲进行了点评总结,并结合本次《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调整,对如何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工作,做了题为《深入研究城市交通的内涵和目标》的探讨,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要拓宽视野,不能仅停留在国土空间规划内部。要更加注重事关民生的交通问题、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问题以及交通信息化和新业态。城市交通的内涵和目标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可持续的高效、安全、低耗(低能耗低污染)运行,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促进新业态发展。


二是要围绕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点,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思想理念,跳出国土空间规划范畴,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城市交通高质量运行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考虑“十四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以后,向第二个二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第一个五年;毫不放松抓好新业态的防疫防控,健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问题;要以新型城市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


三是疫情时代交通治理经验对今后交通研究提供启迪。在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防控防疫常态化的“后疫情时代”,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更加以实现“公正、公平、宜居、宜业、获得感、安全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为目标,而不是就交通本身讲交通,要“创新规划思路,制定改革措施,政策责任落地,建立评估制度”。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十五分钟生活圈构建,以静制动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网上办公、网上会议等为解决通勤时段交通拥堵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信息化时代预约出行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在后疫情时代,要深入思考“价值-信任-合作”协同治理框架的构建,城市交通治理的重点任务包括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提升步行自行车出行品质与城市活力、完善城市物流与末端配送体系。


四是对当前城市交通突出问题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问题,要从创新融合的视角来思考城市交通发展愿景;要更加有利于人才聚集和流动,促进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制造业发展,推动实现城市转型发展;要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人们理念变化,服务不同居民人群生活的新需求;要坚持新型技术、新业态发展创新应用,发挥技术创新的新动力;注重韧性城市建设的交通问题,增强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当是城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回答的课题。



交流研讨环节由南京城交院於昊副总经理主持,杨涛、钱林波、曹国华、丁千峰、周茂松、许建等六位演讲嘉宾在现场连线汪光焘、陈小鸿,与参会代表们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独特感触和理解,包括国土空间综合规划体系如何变革、如何传导、如何充分体现交通对产业、空间的引领和支撑等话题,提出要进一步理清刚性管控要求和规划基本逻辑,创新交通体系规划手法,贯通战略、方案、实施和运营等,气氛活跃。汪部长提出了两点建议思考,一是充分研究跨区域城市群发展的规律性,以及枢纽结点(城市内部枢纽、区域综合枢纽)的发展规律和处理方式等,要有思想、有步骤、更好地推动规划实施落地,实现交通引导区域发展。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实施的探索,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之间形成良好的协调和互补作用。


最后,汪部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和点评,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是我国目前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会议选题契合,举办及时,演讲内容富有创意,与会代表互动热烈。汪部长鼓励学界业界继续关注国土空间规划中交通的作用,优化交通规划的内容、方法,为推动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进一步出谋划策。

本文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收官!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实践与研究探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聚焦都市圈规划与区域合作,探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