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楠:儿童友好中的社区参与 | 学术季

吴楠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4-16

导读

儿童友好的核心是儿童权利,社会治理与社区参与是实现儿童权利的重要方面。9月24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的专题会议采用线上方式召开。会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吴楠(阿甘)应邀作了题为《儿童友好中的社区参与》的报告。


本文字数:2869字

阅读时间:9分钟

 


吴楠(阿甘)

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


吴楠理事长是南京社区营造领域的明星人物,他喜欢电影《阿甘正传》里面那个傻傻奔跑但是傻人有傻福的阿甘,另外又是甘肃人,于是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阿甘”。通过多年的社区工作,他深深的感受到社区营造意识的转变给社区带来的巨大的活力,但同时也发现光靠一个人、一个组织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所有社区人动起来,了解社区营造的理念,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以此才能全域推进社区营造。


在推进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他也发现:儿童在社区中的参与无处不在。儿童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参与式规划设计的方法来改善社区公共空间中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社区增能,为儿童赋能,儿童的参与还能带动家长和其他居民进行社区事务的参与。为此,在参与组织构成上,吴楠指出儿童与设计师、社区组织、居委会等应共同组成协同体,任何成员缺一不可;在活动领域上,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公共提案、活动设计、管理运营均可纳入儿童参与;在管理支撑上,需开发设计工作委员会手册、徽标、宣传信息平台等系列配套工具箱。


儿童在社区中的参与

无处不在


吴楠指出,在实践中,儿童已经可以通过参与、设计和规划、搭建、募资,切实改造规模达150平米的走廊和500平米的社区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在社区中的参与是无处不在的。通过儿童的社区参与,不仅可以改善社区公共空间,还可以为孩子、家长赋能,让大家意识到自己可以有改变自己社区的能力。儿童也是社区的主体,需要强调其参与性,但同时也需要联合社区组织、居委会组织、专业团队和社区儿童共同组成一个协同的“众创组织”,才能更好地在社区中凝聚资源,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氛围。



儿童参与有非常多

的可能性


儿童参与有多种可能性,不管是空间规划、公共提案,还是活动设计、管理运营,社区事务的诸多侧面都引入儿童参与。而且,儿童参与应该是系统性的参与,而不仅仅是作为公共空间参与。


01

社区调研


通过带领儿童发现社区的现状问题,了解社区的现状环境,绘制社区植物地图等活动,可以提高儿童对社区的认知度。不仅是城市需要社区调研,乡村也需要。在带领城市儿童在贵州高芒一个村庄做社区调研的经历中,孩子们结合自然、文化、饮食等资源,推介属于自己社区的产品,并把调研落地到实施。


城市社区自然地图绘制


乡村自然教育


02

公共空间规划


吴楠也曾带领孩子们探讨如何在社区里做一个可以爬的草坪。虽然孩子们花了2~3个月的设计最终没有得到业委会的同意,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经历和收获了不少。在另一个案例中,孩子们参与乡村小学围墙的设计、捐款并落地实施,原本施工队报价11万,后面村民投工投劳只用3~4万就完成了围墙的建设,这个过程让吴楠和同事们感受到了资源凝结的力量。此后,他们继续联合儿童进行了乡村社区图书馆的建造设计,以及南京某街道步行空间儿童友好化改造的参与设计。


乡村围墙设计


街道改造


03

公共提案


吴楠也曾组织孩子们针对南京莫愁湖公园、莫愁湖西路社区提出公共议案。孩子们表达了希望改善人车分流、儿童游戏设施、门口垃圾堆放的问题,这些儿童议案也交给了社区,以对相关问题进行相应整改。吴楠希望借由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儿童在社区里是有权利、有能力提出公共提案的。


莫愁湖西路社区提案


04

活动设计


儿童还可以参与社区活动的设计,比如社区轮滑赛、自行车赛的赛事设计、奖品设计、赛道设计和未来运营。其他诸如社区图书馆的图书募集、读书会的组织与管理运营都可以纳入儿童的参与。


社区儿童自行车赛的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可以撬动

社区参与


吴楠还以成都万兴移民安置区儿童参与式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参与式社区工作理念技术,通过儿童参与撬动起整个社区的参与。


万兴移民安置区是位于成都市的农民安置房社区,它存在物业服务水平低、公共配套用房不足、城镇生活适应及再就业难等问题,但也拥有人际网络黏性、家族代际关系与传统习俗较为强大等特征。整个社区移民政策利好,新生儿出生率显著增加,未成年人口约2514人,占比20%。社区的其他特征还包括就学政策及公建配套不足,入学分散,缺乏社区朋辈群体支持;非学龄儿童社区学前教育资源缺乏、现存商业服务体系不成熟;老龄人口人均受教育水平低,隔代教育存在问题等。


吴楠团队从政策友好、服务友好、空间友好出发,通过开展“儿童委员会持续性招募、儿童友好理念培训课程、社区开放日”等系列活动,搭建“小小建筑师、环抱、故事汇、抗疫达人、网课那些事、自然教育、跳蚤市场”等多样化场景,鼓励儿童踊跃参与。孩子们积极提出各种想法和建议,并通过自主募捐、自备工具、动手打扫卫生、制定借阅制度等方式改造空间,并解决了资金不足等问题。


年期活动共招募40余户家庭的参与,得到200余位家长与小朋友的关注,辐射人数达500人以上。此过程中,儿童与家庭被公共空间凝聚了起来,加深了居民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一系列赋权活动使儿童认识到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发现并解决社区问题;被改善的公共空间可以为社区提供更多友好的服务,最终通过一系列的微规划、微改造逐步实现社区的微治理。


小小建筑师活动


具有万兴片区特色的儿童友好体系,为发展生态移民安置区为儿童友好型社区做好铺垫工作,最终在“政策友好”层面,组建了山泉镇儿童友好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搭建社区儿童提案及议事机制;在“服务友好”层面,创造社区参与场景,实现儿童委员的发掘和培育,赋能社区达人与优秀儿童自组织;在“空间友好”层面,招募社区适龄儿童参与式设计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儿童参与社区营造活动阵地与自组织培育阵地。


儿童参与可以促进

管理服务的提升


01

制度建设层面


在微治理的过程中,互助会积分制度、儿童委员参事议事机制、儿童友好专业委员会、儿童友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儿童委员会工作指南、儿童自组织服务手册专业委员会等制度的建设得到逐步完善。


02

宣传报道层面


社区搭建了儿童委员会专栏、小小建筑师专栏等信息平台,用于儿童友好理念宣传、活动通知和案例推广。


03

营造工具层面


团队构建了围绕儿童参与式社区营造与社区空间儿童参与式设计的一套可复制的工具包+指导手册,包括参与式预算、共识原则、议事规则、SWOT、5W1H、可视化等六方面。



04

流程管理层面


建立标准化参与式空间营建的流程,儿童与居民的参与可以贯穿从调研、民意收集再到“方案创意诞生、参与设计、方案评审、落地实施、后期维护”的全流程。


最后,吴楠表示,儿童参与式营造活动并不意味着期待儿童成为设计师,而是希望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责任、自律、民主、尊严和爱。儿童的参与可以带动家庭、社会的参与,通过整合社区组织资源、搭建联动平台,创造社区参与场景,可以逐步提升社区儿童的公共参与意识,从而建设更美好的社区。


供稿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张菁:儿童友好型城(镇)的规划研究与策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联手国际组织倾情奉献: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中文版全球同步上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