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季 | 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

导读

9月24日,作为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重要活动之一,“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学术会议以线上方式举办。会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


本文字数:4046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9月24日,作为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重要活动之一,“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学术会议以线上方式举办。会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深规院总规划师吴晓莉担任主持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担任特邀点评嘉宾。来自高校、规划设计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六位专家立足深圳、长沙、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实践,分享了经验与思考。共计3000余名观众线上参会。


与会专家合影


01

主持人致辞


 

吴晓莉

学会规划实施学委会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本次会议是儿童友好型城市议题连续第三年登陆学会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平台。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首次举办了“携手儿童友好,共建城市家园”的儿童友好型城市专场学术对话;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儿童友好,中国实践”又将这一主题的讨论向前推进一步。过去一年中,中央对儿童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怀,多个部委积极开展有关行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行列中。社区规划师、责任规划师、城市微更新和老旧社区改造等城市治理与品质提升工作中都融入了儿童友好的理念并取得成效。社区公共空间已经成为包括儿童友好型城市在内的各类型人民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需要积极研究并促进知识传播与经验借鉴。


02

主旨报告


儿童友好社区营造——理论与行动

沈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沈瑶老师从全球面临的少子化、老龄化现实出发,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与社区的重要意义,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游戏——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成长十分重要,我国城市的住区游戏空间正从“无规划”走向“弱规划”“被动规划”时代,未来还需要走向“主动规划”游戏空间。


关键词二:社区共识——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的。社区规划不仅在于设计空间,更需要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关键词三:儿童参与——儿童参与的游戏空间设计一般会经历“设计师想象的适儿游戏空间—和儿童一起设计游戏空间—以儿童为主体设计游戏空间”三个阶段。沈老师通过丰泉古井等多个实践案例,分享了长沙的探索经验与行动成果。


关键词四:行动机制——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需要联合多方力量,包括由大学提供理念培育和模式研讨,由社会组织提供人才培育和持续服务,由社区基层进行资源整合。


石楠秘书长点评 

城镇化带来了物质环境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我们更需要主动关注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老年人、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社区公共空间是这些群体的主要活动场所,只有把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好,儿童友好的理念才能落到实处。这项工作也需要联合设计师、家庭、基层组织、企业等多方开展合作,以提升成效。

微空间儿童参与式设计:从空间提供、表达到自主的范式转型

唐  燕

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唐燕老师从对“儿童权利”的思考出发,基于北京的两处微空间儿童参与设计实例,从空间供给、空间表达、空间自主三个层次探讨了儿童参与的范式阶梯。


层次一:空间提供——成人扮演意愿征询者角色,儿童更像被观察者。


层次二:空间表达——成人更像是决策和发起者,儿童在参与行动中表达和展示自我认知。


层次三:空间自主——儿童成为决策者、设计者,可以自主决策并进行设计表达,成人退居幕后,帮助儿童实现设计。


唐老师还总结提炼了过程性陪伴设计的6个步骤方法:①选择队员和团建,加强成人和孩子间的情感连接;②带领孩子们测绘,认知尺寸与现状;③通过绘图语言教学,为儿童参与设计奠定基础;④通过头脑风暴、观察、访谈,激发孩子们的空间设计想法;⑤儿童自主设计和导师指引;⑥“大手拉小手”的方案讨论;⑦方案集成与小品设计。


石楠秘书长点评 

儿童权利是儿童友好型城市最核心的概念。如今太多的约束限制了孩子们天性,需要把儿童的权利还给儿童。在儿童参与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注意成人设计语言和儿童语言的差异,要做到角色互换,从儿童的角度——平视而不是俯视去看世界。


身边的自然,都市的田园:儿童参与社区花园共建实验

刘悦来

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实验中心主任,上海四叶草堂联合创始人兼理事长


刘悦来老师的报告提倡把种植带回都市,把劳作带进课堂,把互动带回邻里,并以大量实例介绍了上海儿童参与式社区营造的探索历程与成效。


刘悦来老师将社区花园建设拆分成了适合孩子们参与的10道工序,同时注重可持续文化在实践中的传递,进而通过凝结社区多元力量,将改善和创造生活空间的主动权归还到孩子们和家长手里。实践表明,社区花园因其开放性、自然性和邻里信任感,也在疫情期间成为供儿童放松交往的场所。


展望这项工作,刘悦来老师也希望能够通过社区花园与空间更新,促进儿童参与“调研、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全过程,以此带动社区事务的多部门合作,逐步实现社区公共空间的自我管理。


石楠秘书长点评 

健康的自然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十分重要,孩子对自然有天然的亲近感,社区花园能让儿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天性。儿童是社区参与的关键因素,因为每个儿童背后都是4~6个成人,通过儿童可以将整个社区联动起来。孩子们的工作也会改变“千城一面”的人工设计感,提升社区归属感和可识别性。


儿童友好中的社区参与


吴楠(阿甘)

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


吴楠认为,儿童在社区中的参与无处不在。儿童参与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参与式规划设计的方法来改善社区公共空间中的问题,同时也是为社区增能,让儿童、家长和其他居民认识并具备改善社区的能力,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为此,在参与组织构成上,吴楠指出儿童与设计师、社区组织、居委会等应共同组成协同体,任何成员缺一不可;在活动领域上,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公共提案、活动设计、管理运营均可纳入儿童参与;在管理支撑上,需开发设计工作委员会手册、徽标、宣传信息平台等系列配套工具箱。


石楠秘书长点评 

儿童友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核心是儿童权利问题,而实现儿童权利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社会治理。因此,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推动也需要相关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参与,并要为此作出相应的制度化安排。


用教育在儿童心中播下城市规划的种子


邱  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邱红认为,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既离不开儿童的全面参与,又需要对规划知识和理念进行普及,引导儿童了解城市、了解规划。在整合过去五年“规划进校园”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北京市于2019年启动国内第一个面向儿童的规划宣传教育计划——北京儿童城市规划的宣传教育计划,希望通过3-5年的时间搭建一个公益教育的服务平台,为推动实现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愿景打下长远的基础。该计划考虑学校教育连贯性、社会教育渗透性、社区教育在地性特点,促进儿童建立认知城市的系统思维,向儿童传播规划真善美的价值观。


邱红提出,要以家园情怀培育儿童参与城市治理的责任感,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动力。


石楠秘书长点评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块是挖掘儿童的潜力。对儿童的知识培养主要始于兴趣,而不是始于责任。儿童城市认知与规划教育要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的特征,通过定制化、针对性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传递知识和方法。


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及游戏场所营造

刘  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刘磊带领的项目团队在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领域做了诸多探索。刘磊认为,游戏和自然对于儿童至关重要。根据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结果,儿童游戏的本质在于潜意识中儿童倾向于在某种活动中获得主动地位或进行控制、体验。在潜意识和无意识中,儿童与玩具设施之间建立了游戏的关系,并进一步形成了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往游戏。


而从亲生命性假设、压力恢复理论等角度分析,尽管城市给孩子们创造了巴氏消毒的容器并试图保护孩子不受侵蚀,孩子却在城市中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刘磊认为,儿童游戏场所不应是景观的集中和五颜六色的塑料设施堆砌,应倡导自然化、适度冒险性的游戏空间。他以深圳某儿童游戏场设计项目为例,阐述了通过设计研究与儿童参与保障儿童游戏场地空间供给品质的方法路径。


石楠秘书长点评 

公共空间具有很大的教益功能。儿童游戏场所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冒险意识,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安全底线。从空间设计的角度,要考虑不同阶段儿童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同时不同地段的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地的功能和设计也要有所区别。


03

互动讨论


Q

观众1:由于国内缺乏明确的规范标准,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儿童游戏空间的权利怎么保障?

沈瑶:这方面确实还有待行业人士一起来精进。在等待国家规范和标准出台过程中,可以从社区花园、屋顶花园、公共绿地等方面率先切入。


Q

观众2:当成人转译儿童设计语言的时候,儿童的原想法还有多大比例的保留?会不会让儿童的参与设计变成表面化?

唐燕:对儿童参与设计的尊重并非意味着儿童画了一笔就要落到空间,而是在于孩子们最重要的点子在这个空间中有所呈现。


乔建平(深规院顾问总规划师):儿童在参与过程中身心得到的促进和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体现。


Q

观众3:社区花园的管理怎么操作?自治运作状况如何?

刘悦来:从近期来看,通过社区自治来管理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团队正在努力研究公共空间中公共责权利的界定问题,试图通过社区创生的方式找到可持续的模式。


Q

观众4:南京的儿童参与到了哪个阶段?儿童参与活动有哪些独特的心得?

吴楠:普遍来说,儿童参与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工作体会在于,一方面要让儿童尽可能更早地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不能只是强调儿童本身的参与,儿童背后的家庭参与也同样重要。


Q

观众5:北京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儿童参与到实质的城市规划当中?

邱红:第一,可以让儿童参与到与切实利益相关的空间营造中;第二,在街道空间、游戏空间等一系列公共空间课题研究过程中纳入儿童参与;第三,继续推动规划知识在学校、社区层面的普及。


Q

观众6:现在国内儿童游戏空间与国外形成的鲜明对照。如何平衡设计的理想与审美的延迟和管理的惰性之间的矛盾?

刘磊:规划师可先替孩子们占领空间资源,未来随着儿童友好理念的深入和市民认知的提高,逐步提升儿童游戏场地的质量。


04

会议总结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秘书长指出,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至今,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讨论议题在逐年深入,儿童友好的价值理念也在稳步渗透到规划建设的多领域多环节,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正在形成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将为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继续搭建平台。


吴晓莉总规划师建议规划师在国土空间规划、社区规划师等多元工作场景中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城市路径,呼吁并希望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这项温暖而有力的事业中。


供稿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总体规划学委会年会召开,聚焦“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聚焦双循环体系下的城市转型与治理,响应新时期城乡治理的新要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年会:后疫情时代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创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