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季 | 总体规划学委会年会召开,聚焦“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
导读
9月20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重要活动之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方式召开。会议主题为“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城市作用再思考”。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委会(以下简称“总规学委会”)主办。
本文字数:5517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参会嘉宾合影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面临的各种挑战逐渐凸显。如何在此复杂背景下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市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更是化危为机拓新局的先锋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以“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城市作用再思考”为题,旨在研判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回应城市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从学术角度把握客观规律、创新理论方法,研究全局与变局、必然与偶然、方向与道路的关系,明确城市在新时期应当发挥的作用,及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过程中应当肩负的使命。
学
术
季
20
日
上
午
主持人:尹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本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合方式举行,9月20日上午9点,年会由总规学委会秘书长尹强主持正式开启。
01
嘉宾致辞
致辞嘉宾:孙安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首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孙安军致辞。他高度赞扬了总规学委会连续几届跟踪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以不同的主题展开研讨,引起了规划学术界的关注,取得了较好影响。
孙安军指出,本次总规学委会年会的主题可研究交流的内容更多,要想规划好一个城市,必须首先认识城市的作用。以往对城市作用的研究偏重经济、政治领域,未来要加强文化、社会领域作用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科技工作者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的广度、深度进军。”希望总规学委会的各位同仁坚持“四个面向”,顺应总体规划改革的新要求,以更加广泛的视野、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活跃的交流、更加丰富的实践继续提升学委会的学术引领,推动规划学科的科技进步,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02
主旨发言
双循环背景下的绿色城镇化
刘世锦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首先,刘世锦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当前强调内循环有内外部的原因,但并不意味着对外开放的倒退,而是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即:适应不同国家、地区市场变化的开放,适应开放程度周期性变化的开放,更有韧性和弹性、更具抗冲击性的开放,基于负面清单的制度规则型开放,能够维护和引领全球化长期发展的开放。
当前内循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从4:9的关系转为9:4的关系,即实现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口数量倍增。而空间上的策略就是加快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相互融合,形成“城市群-都市圈-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的理想格局。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绿色城镇化是绿色发展的主要载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绿色核算
刘世锦及其团队在深圳、西咸新区和其他城市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方法体系,可应用于方案评价、投入产出比分析、政府决策评估、生态补偿核算等场景;
二是绿色技术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组织中外专家开展研究,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水、能源、交通、建筑、土地利用和规划、食物六大领域20项重大绿色技术,建议在“十四五”期间予以推广。
关于我国城市发展的几个规律性问题
李铁
独立经济学家,原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首先阐述了中国城市管理的特点,从城市本质、城市管理体制、资源和要素分配权力、管理区域的职能、户籍和土地管理制度等维度指出了中国和国外城市管理的本质不同。
在中国城市管理体制的研究中,李铁梳理了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后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指出了“行为短期化、对上负责优于对下负责、政绩目标大于经济目标”等管理体制带来的问题。在特殊的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呈现“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依赖房地产、依赖城市间竞争、依赖城市经营、依赖城市扩张、依赖大规模开发”的特征,导致公共服务短板、中产收入人口断层、住房供给波动等问题。
李铁指出,未来要借鉴西方经验,通过促进要素流动降低成本,实现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的城镇化模式。未来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激发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降低城市发展成本,通过城市政策的调整解决根本问题。
对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总规学委会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首先,要重新认识城市。杨保军指出:
“城市的重要性”
体现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流传载体、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希望所在、城市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迹、城市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
“城市的复杂性”
体现在城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有机体;
“城市的包容性”
体现在它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本质是对人的关怀、核心是让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
“城市的生长性”
体现在构建有利生长的弹性结构,为城市发展预留自我生长的弹性空间;
“城市的多样性”
体现在发展模式和路径的多样性、发展结果的多样性。
其次,要重新认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的目标要兼顾“生态、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五位一体,城市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城市发展的手段要依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发展的路径要兼顾补民生短板、注重平等共享,拉发展长板、强化协同合作。杨保军强调,当前城市应关注的重点包括:划定底线边线,修复生态系统;升级基础设施,提升建管水平;调整城市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建设完整社区,共创美好家园。
后疫情时代的规划应对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首先,王凯回顾了本次疫情对城市的冲击。在中规院配合部的研究中梳理了几方面问题,疫情应对暴露出的城市问题包括:公共医疗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基层治理能力弱、水平低;疫情反映出的城市潜在问题包括:高层高密度住房建设问题显著,大规模旧改忽视健康问题多,城市各级健康空间缺失。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更加关注韧性城市,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安全、健康、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
疫情的中长期影响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动力更替,要构建内需驱动与面向出口相结合的城市经济体系,要贯彻绿色、韧性、健康理念,通过新基建促进城市发展之路的提升,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城市自身补短板,包括基层服务补短板、基层治理补漏洞。
最后,展望后疫情时代的规划选择。要兼顾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空间整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重点在发生变化,规划关注点“从大到小”,规划对象更加“接地气”,规划重心更加关心人,规划手段更加智慧化,规划行为更加系统化。总之,规划转型是必然的,城市发展要走一条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03
嘉宾点评
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晓江再次回应了刘世锦和李铁的精彩报告。
首先,李晓江提出要高度关注绿色低碳问题。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目标一是资本增值,二是人民富裕。要把规划关注重心从物质资本转向自然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要站在全球道义的制高点,关注中国对《巴黎议定书》的四项承诺,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在项目实践中开展碳计量研究,推广重大绿色技术。
其次,李晓江认为城镇化上半场发挥积极作用的“层级化的行政制度和土地财政的经济制度”,在城镇化步入下半场之后已经成为继续发展的严重阻碍。资源、资本流动性高度集中在行政等级高的大城市,无法实现“中等收入群体:低收入群体达到9:4”的目标。只有通过资源配置和机制体制的深度改革,才能实现中国城镇化下半场的持续发展。
学
术
季
20
日
下
午
主持人:朱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01
主旨发言
城市化动力转型:内循环与货币
赵燕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厦门大学建筑和经济学院教授
赵燕菁以解读内循环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货币决定城市化的理论假设,他将市场分工分为货币分工(商品经济)和非货币分工(制度经济),城市发展高度依赖于货币分工,而货币创造可以分为内生货币(内循环)和外生货币(外循环)。他以宋到明清时期的历史为例,解析了不同时期的货币内生与外生机制的变化,以及对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新时期的内循环经济不是自产自销,仍然是双循环,其关键在于从客场变为主场,形成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场优势。
基于对人民币双层生成结构的分析,赵燕菁提出了开放内循环的货币目标,以及实现基础货币内生和商业货币可兑换的重点方向。在此背景下,必须通过土地与资源的资产化,创造对货币的广泛需求,而国土空间规划就应当仿效土地资源资本化的成功经验,努力使每一寸资源都带来现金流,并且策划出具有持续收益的项目。
再思城市和城市发展
孙施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孙施文从认识城市的多元视角提出一系列问题,衍生出了对城市的再认识和思考。
第一,不同人群认知的城市是什么?要把不同思维模式下对城市的差异理解综合起来,才更好的认识城市;
第二,什么才是好的城市和城市运行?要充分理解城市要素的运行机制,才能推动城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城市的本质到底是生产还是生活?这决定了在面对空间矛盾和问题时,如何去选择?
第四,城市研究应该从全球到城市还是从城市到全球?前者可能会忽视城市自身的特色和问题;
第五,SWOT分析到底应该怎么做?前提是必须要有竞争对象,没有对象的分析是无用的;
第六,规划应当研究产业结构还是不同产业的空间影响?要学会把不同学科中对产业的研究,转化为对空间的影响和需求;
第七,城市经济、就业、生活、文化之间是否可以分开讨论?这些要素相互之间的高度作用,决定了研究视角的综合性;
第八,城市空间的结构到底是什么?应当是人的活动的空间体现,人的就业和生活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流动是核心;
第九,公共理性还是经济理性?不能过于关注经济目标,而忽视公共利益;
第十,城市发展规划是建设导向还是运行导向?要避免单纯从效率出发来安排结构要素,应当从使用出发,根据运行需要进行统筹安排,把人的活动和空间要素供给组织起来。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城市理想空间格局——城市全域高质量空间规划思考
叶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江苏省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
叶斌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比分析,识别两类规划在空间资源配置中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全面提高规划的综合统筹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南京的规划实践,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重点工作:
一是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市域绿色开敞空间,从保障生物多样性和城乡人居环境的角度出发,识别生态安全骨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开敞空间系统;
二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农业农村空间,通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建立因地制宜的农地符合利用模式;
三是基于城市集约高效谋划城镇空间发展,研究城市最优轮廓线,提出弹性发展区的内涵,明确集中建设区的保障机制,并通过要素最优化组合,提高空间使用效率。
最后,突出未来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向更加综合的顶层设计、更加刚性-弹性结合的管控手段、更加全面的管制体系、更加系统的管理流程和更加高效的治理水平等方向探索提升。
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认识和思考
李枫
自资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巡视员
李枫围绕《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进行阐释,认为必须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多规合一”改革方向、政府行政管理事权、生态文明要求、2035年发展趋势和当下的现实需求等多维度多视角,充分认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市级总规应当是政策、空间、利益协同的平台,应当是对规划的规划,应当发挥出战略引领、底线管控和弹性留白等多重作用,同时市级总规也必须把握好自然与人文、发展与保护、继承与发展、城乡、区域和陆海等多种关系,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升空间治理效能。
必须充分认识市级总规技术指南的导向性,突出十个关键方面:一是理解指南的框架性,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细化;二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和新理念;三是突出各种基础工作;四是把握好全域空间;五是实现自然与人文的全要素覆盖;六是突出品质与效率;七是关注规划传导;八是形成“一张图”;九是在落实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彰显本地特色;十是理解指南的试行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探索,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标准、政策、法规的同步推进,才能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提升,最终形成以符合生态文明、节约集约、以人民为中心、多规合一的“一张图”。
02
委员对话
从左至右:王慧芳、罗震东、郑筱津、王新哲、邹兵、宋军、汤海孺、马向明、钱征寒
随后,总规学委会委员长沙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王慧芳副局长、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罗震东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郑筱津副院长、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新哲副院长、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邹兵总工程师、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军副院长、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汤海孺总工程师、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马向明总规划师、深圳蕾奥规划设计公司钱征寒副总经理各自结合年会主题和主题报告进行了讨论和分享。
03
总结发言
施卫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最后,施卫良副理事长对全天会议进行了总结,表示此次年会内容非常精彩,八位专家的报告和学委会的讨论都充分体现了年会主题,回应了对当前国家最新形势的把握。
施卫良副理事长从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参会体会:
一是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重新认识城市的作用,特别是对城市多元价值的再认识,城市的价值体现在生态、文化、经济、生活品质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的形势下,城市的价值侧重也会有所区别;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识城市多元价值实现的新路径,尤其是应对城市从增量拓展到以存量更新为主的阶段,如何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资源价值的升值,值得大家在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是要充分把握城市价值实现新路径对规划的影响,要更多的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从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百姓美好生活期待的角度出发,从新的技术变革回应市民体验和城市感知等方面,加强自下而上的分析,需要规划工作者更好的学习和思考。
会议圆满闭幕。本次年会线上线下气氛踊跃,高峰时段有近2万人次在线观看,讨论议题也引起了业内的热烈反响。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体规划学术委员会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聚焦双循环体系下的城市转型与治理,响应新时期城乡治理的新要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韧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年会:后疫情时代城市经济的转型与创新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规划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