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儿童日 | 刘磊: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及游戏场所营造

刘磊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6-07

导读

世界儿童日(11月20日)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其目的是为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旨在就儿童问题促进国际共识,提高全世界儿童的权利意识,改善儿童福祉。


9月24日,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专题会议“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以线上方式举办。会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刘磊应邀作了题为《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及游戏场所营造》的报告。


本文字数:4287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刘  磊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规划师、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中心主任


刘磊副总规划师认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价值共识,儿童友好是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在回顾了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历程的基础上,对现状城市中儿童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游戏和自然对于儿童至关重要。儿童游戏的本质在于潜意识中儿童倾向于在某种活动中获得主动地位或进行控制、体验。在潜意识和无意识中,儿童与玩具设施之间建立了游戏的关系,并进一步形成了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往游戏。从自然化角度来看,尽管城市给孩子们创造了巴氏消毒的容器并试图保护孩子不受侵蚀,孩子却在城市中患上了自然缺失症,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儿童游戏场所不应是景观的集中和五颜六色的塑料设施堆砌,应倡导自然化、适度冒险性的游戏空间。他以深圳某儿童游戏场设计项目为例,阐述了通过设计研究与儿童参与保障儿童游戏场地空间供给品质的方法路径。


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

建设回顾


从2016年开始,深圳市率先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推动了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各个区政府、妇儿工委办和各个区的街道等多部门都参与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2018年的时候,各区在社区、街道、图书馆、儿童游戏场地等各个方面,按照行动计划的指引做了大量的实践。


我们当时在战略规划里提出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价值共识,这几年虽然到处在宣传,但我们发现仍然需要有更多的人理解什么是儿童友好。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对儿童参与和儿童权利的认识非常关键。当时深圳市提出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九大板块中,空间是其中之一,这几年我们在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标准和设施的标准上做了相应的探索。


现代城市中儿童发展面临的

普遍问题


目前,整个深圳和全国大城市都面临这样的困扰:城市密度越来越高,孩子面临自然缺失症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儿童对手机、ipad的依赖极大,特别疫情把全家人关在家里,孩子对手机和电子产品产生更大的依赖性。最近的研究和大家在身边能发现的,儿童锻炼越来越少,肥胖的问题突出。习总书记也提到要“让孩子们跑起来”。


目前在大城市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面临的压力问题,导致的孩子死亡率和自杀的情况特别多。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是儿童友好和儿童友好工作者面对的现实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游戏”和“自然化”

的重要性


01

 “游戏”为什么重要


大家都认为孩子们就应该是需要游戏的,但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


游戏的产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是人天性的本能和欲望的推动;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来讲,包括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发展理论学派,作为社会人的游戏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和社会性;从哲学和人类学角度,游戏是基于人性的解读,游戏的过程是基于天性本能的释放。


弗洛依德当年的研究说游戏是发泄和补偿,特别是儿童已经具有成人基本的欲望,游戏的冲动是内部和外部客观环境的矛盾平衡的一种方法。温尼科特是英国前皇家心理学会的会长,一生致力于儿童心理研究和精神分析,提出了“过渡性客体”理论,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客观社会建立联系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就像建筑中的灰空间,游戏是人和外部社会建立联系的过渡性客体,也是儿童缓解心理压力,以及攻击性的表达、焦虑表达的重要途径。皮亚杰进一步推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把不同的年龄段做了分析,0-2岁,2-7岁、7-12岁的各个阶段,认为游戏是智力活动的衍生物。从哲学家和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给出的结论,儿童游戏本质在于人的潜意识中倾向于获得主动地位和对某种活动进行控制和体验,这个是回到了人的本源,是游戏的重要意义。


从游戏类型来看,游戏包括儿童身体上的游戏,也可以是孩子和自然之间、孩子与玩具之间、儿童跟周边大人之间的游戏,还有社会之间的交往和宠物之间的游戏。我们发现很多公共空间,特别设施层面,我们无意识中形成了“儿童游戏是跟玩具、户外的设施之间的游戏”这样的认识,其实“儿童游戏更多的是跟人和社会交往之间的游戏”。


02

“自然化”为什么重要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从单细胞开始,人类的发展一直在自然的因素之中。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人类进化的各类生物记忆也留存在基因库和大脑中,几万年之内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作为高等动物,记忆应该和自然是很亲密的。但我们的城市给孩子们创造了巴氏消毒的容器,我们试图保护孩子不受任何的侵蚀,却使得孩子获得了自然缺失症的问题。


据free pik.com图改绘


从亲生命性的假设来看,儿童越多的参与到自然中,他们越能与自己的进化本源建立联系,变得更健康和快乐。


从压力恢复理论来说,自然中包含三种激起人类积极情绪反应的元素,对生理、心理应激有重要的缓解作用。


从医学的免疫科学视角,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儿童能获得系统的免疫能力。


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有“恬淡虚无”;《大学》里有“静能生慧”,这种静是在自然中找到一种静的状态,所以庄子提到复归于自然,让心灵更加的健康。


儿童公共空间及游戏场所

认识的误区


深圳很早提出了儿童游戏场地和公共空间的建设,通过搭接城市公园改造和新建得以迅速见效,获得市民、领导的关注,进而更有效的推动儿童友好的认知和向前发展。但我们发现从设计和游戏场地的理解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家认为游戏是纯景观的,游戏场地是五颜六色的,游戏场地就是一些设施的堆砌,游戏场地没有必要有水,或者全是塑胶的,游戏场地必须是安全的,不能有冒险的行为等等。


项目组自绘


而我们想要倡导的是:


01

游戏场所不是景观——是具有主体的精神场所


儿童游戏场所不仅仅是景观,是让你视觉看的东西,而是体现儿童游戏权利、体现社交的最集中区域,涵盖了场所精神,就像哆啦A梦的剧情场景中,日本很多小尺度的空间环境里没有什么设施,也就几根管子和一块小空地,但承载了多少小朋友的梦想,我们一代代人感受到的记忆和场所精神。


02

游戏场所不是设施堆砌——儿童的游戏行为是灵魂


游戏场所不应该是设施的堆砌,而是游戏行为的载体。现在的很多游戏设施只是规定化的玩法,要提供创造性的游戏,而是在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社区交往中才有的游戏。另外,游戏场地需要留白,给孩子们更多社会交往的机会。


03

游戏场所不是塑料和五颜六色——是自然要素和自然的颜色


游戏场所不是五颜六色的。五颜六色是成人的概念,现在儿童公园、场地中到处都是这种颜色,其实自然是更好的色彩。另外,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要推自然元素的东西很难,场所中的沙和水是基本的东西,沙很容易解决,水很难。在深圳大沙河的游戏场地,有供水的设施,但是没有水,因为场地管理者普遍认为水的管理是很麻烦的。但是像新加坡的水乐园,在水的方面做的很好,一般在公共设施边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水乐园,都是免费的。


04

游戏场所不是禁止冒险的——需要冒险和自然惩罚的边界


儿童游戏场地应该给孩子冒险的机会,而不是一点挑战都没有,我认为应该让儿童在游戏场地中可以体验到自然惩罚的边界,缺少冒险的儿童游戏场所就缺失了为孩子提供创造力的机会。


应该营造怎样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

及游戏场所


01

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对城市很关键,不需要过度的设计和建设,应该是像香港那样,有成熟的营地可以洗澡、露营、租账篷,可以烧烤,还有更野趣的郊野步径和营地。此外还可以结合郊野公园做自然教育,像德国弗莱堡的森林学校和森林幼儿园,对于解决大城市给孩子带来的身体和心灵的问题的缓解很有好处。现在深圳已经开展了自然学校的建设,但覆盖面不够大,对全市200多万个孩子来讲,能服务的方向还是比较少的。这种营地,全国各个城市都可以结合各自的自然环境特点去发展。


02

社区共建


社区花园特别有意思,既是游戏的载体,也是公共空间的载体,同时又是自然的载体,是社区共建的载体和城市里的载体,这个空间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温暖可以凝聚整个社会的力量。 


03

街道建设


街道层面倡导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基本的街道安全性,另一个为儿童提供可游戏、交往的机会。有些街道的绿化带和公共空间环境比较好,利用富余的公共空间,在上学路径安全的情况下提供游戏的活动。上学的时候孩子们可以自己走,在步行的情况下提供交往的环境。


04

儿童游戏场地


我们希望儿童游戏场所一个是释放天性的,自然化的空间。图片中是澳大利亚的一个游戏场地,有小的浅水面,沙地和草,棚子下面是全家人可以周末烧烤的地方,孩子们就在旁边玩,给整个社区带来凝聚力。新加坡的自然教育基也都是自然元素、简易的设施。有创造性、自然化的元素,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心理缓解和游戏乐趣。此外,多人游戏的设施,例如比较大的秋千,也可以给儿童和朋友和家人提供交流的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05

室内游戏场地


社区设施的建设和国家提倡的0-3岁托幼是相符合,但目前社区设施的内容和标准还需要修正。在社区内应该提供0-3岁婴幼儿的室内空间,可以在天气不太好的时候,让家庭遮风避雨,同时提供免费的早教活动,让妈妈们有一个互相交往的空间。例如大阪的儿童博物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博物馆,更多的是儿童的体验馆,它有几个特点:第一,内容可体验;第二,内容比科技馆更加丰富,更倾向于孩子的动手、体验和认知;第三,社区化管理。我们也希望在深圳区级层面、街道层面,通过城市更新形成儿童博物馆这种公共设施类型,给孩子们一个交流和直接体验的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06

儿童参与


儿童参与是保障儿童游戏场地和儿童空间供给品质的有效方式。孩子们提出的想法得到尊重并落实,就已代表了参与的满足,也就不一定需要进一步靠规范和标准来完成基本保障。


实践案例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立新湖儿童游戏场地设计效果图

(项目组绘制)


在宝安区游戏场地的实践中,我们通过儿童参与,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想法。整个场地划分不同功能片区,各功能片区存在很多留白的内容。该场地北边高、南边低,里面有很多荔枝林和树。做游戏的场地不需要特意寻找,我们可以寻找有树的空间,在树下建设场地。其中,0-3岁设置自然的元素,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在努力说服街道的领导来做更自然的空间和元素4-6岁场地倾向于儿童感知能力和冒险性的提升,我们强调了遮荫避雨的功能,场地如果暴晒,就没有人使用了。7-14岁场地有绳索和更多冒险性的元素,可以给孩子们发挥创造力。我们留了空白的空间,把草地留给家庭和孩子们,用于露营、扎账篷。


我们希望更多的设计界同事们和有识之士能够提供亲近孩子、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场所。


供稿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营造社区公共空间,从儿童友好开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张菁:儿童友好型城(镇)的规划研究与策略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联手国际组织倾情奉献: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中文版全球同步上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