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的另一端,福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Author 清华城镇化智库
本文来源:清华城镇化智库
导读
2018年以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持续开展都市圈系列研究,设立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出版《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相关研究成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9年2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供了有力支撑;并以《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起点,开展都市圈规划领域的地方实践。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经国务院同意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提出支持福州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2021年1月28日,福建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和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建瓯市和建阳区,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本文字数:5919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作者
朱煜,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研究专员
王强,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城市群与都市圈研究中心副主任
魏平,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活动策划部主任
图1 《山海情》海报
来源:莆田晚报
01
闽东北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
1.闽东北经济协作区(1986-2018)
1985年5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八大基地建设纲要》[1]。198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福州、莆田、三明、宁德、建阳(今南平)五地市当年就召开了首次横向经济联合恳谈会,探索建设以闽江流域和闽东沿海为纽带的经济协作区。199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时提出了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山海联合、优势互补、相互辐射、共同腾飞”的发展理念。此后合作步伐加快,呈现“大协作、宽领域、多层次”的态势。2010年后平潭综合实验区成为对台合作的国家开放平台,加入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福建省于2012年出台《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八条意见》,山海协作的制度建设更加深入具体。
2.闽东北协同发展区(2018-今)
3.在协同发展区基础上规划福州都市圈(2019-今)
图2 福州都市圈范围
图3 福州都市圈功能网络
02
福州都市圈“山海协作”的亮点特色
1.“山海协作”模式久久为功,机制建设和平台项目做深做实
前文提及的《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八条意见》,对共建产业园区、建立产业转移项目的利益共享机制、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山区人才队伍建设和干部交流力度、加强劳务合作等8个方面提出40条具体措施。比如,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方面,确定了23个扶贫重点县的对口支援后,要在本县或对口的沿海发达县建成1个以上共建产业园区,园区产生的税收按财政体制属当地留成部分,原则上合作双方按5∶5分成,工业产值指标由合作双方按5∶5比例计入各自的经济总量之中,为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产业转移项目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为协同发展内容从传统产业梯度转移向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转变奠定了基础,初步形成“福州研发+区域转化”的创新协作模式。
积极发挥项目支撑和平台示范功能。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正着重打造13个平台[2]、10个跨区域协同项目[3]。比如福州都市圈的城际铁路F1、F2、F3线,将进一步拉近福州与莆田、宁德的时空距离,福平铁路的建成通车后,市民从福州坐动车半小时可达平潭,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而且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更加便利周边居民自驾游览平潭“国际旅游岛”。引导组建教育集团、医联体,加快都市圈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共建共享,以后福州一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等稀缺公共服务资源的受惠面将会更广,都市圈内群众不出本市即可享受省会优质公共服务。2021年1月1日,福州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居民“零门槛”落户省会不再是一个“能不能”的难题,而是“想不想”的自主选择,同时福州降低集体户设立条件、统筹学位安排方便新落户适龄儿童就学,这些暖心举措为促进人才和劳动力资源有序流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2.数字经济规模效应凸显,引领都市圈创新驱动发展
图4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
来源:福州新闻网
3.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输出了一批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经验
图5 “山海福建”罗源湾红树林
来源:福州新闻网
4.对台合作和海丝核心区是都市圈协同开放的使命和特色
图6 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来源:中铁大桥局集团
图7 平潭北港文创村
来源:平潭时报
5.都市圈政府间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
共建区域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协作配套。福州市发挥罗源县与宁德市相邻的区位优势,以新能源及汽车配件相关产业为突破口,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作。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以宁德时代新能源、上汽集团(宁德基地)龙头企业为主导,配套企业为依托的闽东北汽车产业协作联盟,共同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此外,充分发挥山海协同创新走廊和沿海协同创新走廊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等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图8 宁德时代新能源全景
图片来源:闽东日报
03
福州都市圈建设的几个重要方向
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总结宣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在生态价值核算、流域综合整治、环境资源市场化交易等难点继续探索都市圈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机制,建设“绿色低碳”都市圈,塑造“山海城湾”美美与共的都市圈风貌。
继续在对台合作和参与海丝建设出新出彩。在经济产业合作基础上不断推进对台文化交流,参照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体制机制“软联通”的政策举措,谋划一批对台“民心相通”的重大改革工程,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引导福州都市圈企业抱团“走出去”,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装备制造、纺织鞋服、有色金属、建材等优势产能海外布局。共同推进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共建有福同享的“海丝”文化圈。
重点推动福州都市圈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深入探索跨区域“柔性治理”模式。加快健全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投资基金组建,支持以混合所有制组建都市圈协作开发集团,进一步健全合作园区共建共享的政策安排。在都市圈范围内选取人口经济联系紧密、一体化合作意愿较强跨界地区率先建设都市圈一体化示范区。大力支持市场在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起一套基于市场契约的利益交换规则和网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中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目标的达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三五”时期,福建全省生产总值跃上4万亿元台阶,福州都市圈人均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在新时代迈出了新步伐。“十三五”序曲终章,“十四五”协奏开场。作为改革开放、协同发展的引领者,福州都市圈将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聚焦“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主题,加快建设具有全国示范性、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奋力谱写新时代“山海协作”的华彩乐章。
引注:
[1]“八大基地”是指,林业基地、牧业基地、渔业基地、经济作物基地、轻型工业基地、外经基地、科教基地和统一祖国基地。[2]“13个平台”是指,闽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平台、“e闽东北”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产业协作平台、“互联网+医疗”公共平台、对台融合发展平台、物流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农产品产销协作平台、高端装备产业平台、生态协同保护平台、基金发展平台、营商环境标准一体化平台、推进海峡青年节平台。[3]“十大协同项目”是指,福莆宁城际铁路(F1、F2、F3线)项目、福州机场二期扩建项目、沿海大通道项目、港区联动开发项目、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一闸三线)工程、深海养殖合作项目、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协作项目、滨海新城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省旅游集散中心(“海丝国际旅游中心”项目)。[4]政策依据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州宁德港口管理体制一体化实施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11]272号)参考文献:[1] 林立民.念好“山海经”和建设八个基地[J].学术评论,1984(9).[2] 林山、郑承联.福州市发展山海协作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1999(2).[3] 金一初.推进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J].海峡通讯,2019年3月18日。[4] 谢爱国.山海两地发展与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肖金成:都市圈理论与规划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激发城镇化新动能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