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立:水乡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路径思考 | 学术季

于立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导读

2020年9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的学术季之“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于立院长应邀作了题为《水乡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路径思考》的精彩报告。


本文字数:4970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报告人 | 于立

英国卡迪夫大学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苏州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今天我想跟各位探讨的问题是水乡绿色、生态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路径的思考。一般谈到绿色发展或生态发展时,我们经常会有一些误解,或狭义的理解。因此我想先明确几个概念和定义。


01

绿色生态发展概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绿色发展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与生态稀缺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集低碳、资源效率和社会包容性于一体的发展。而绿色生态发展需要考虑跨代平等、环境转变的不可逆转、长远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问题和议题,并在通盘考虑这些议题的前提下实现发展。需要注意的是“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并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表述方式。


02

顺德水乡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于今年年初对顺德水乡地区进行了相关调研,因此谈水乡村地区发展与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相吻合的。但要强调,我今天要谈的水乡问题,不仅仅局限在水乡,而是国内乡村地区发展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水乡的角度来讲,现在主要面临几个问题:


首先,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利益未能共享,发展不平衡。比如图中有一片高楼大厦,这不是一个城市,实际是乡村边上的一个小镇。顺德小镇经济实力很强,但与此同时,乡村里却出现了很多破旧、无人居住而废弃的房屋,这是由于两者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第二,面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当我们谈到生态环境保护时,国内一般采用的转移支付方法进行补偿的办法,但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若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共同富裕,解决全面小康的问题,但农民面临着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受到限制,他们的利益怎么保障,仅靠转移支付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对农民的损失,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吗?这是所有乡村地区都面临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农业生产成本与价格的挤压。近些年放弃耕种、废弃的农田数量不少,农民不愿意继续耕种,因为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回报差距太大,可以说是种多少就要损失多少。


与此同时,在生产成本和价格的挤压下,还有很多人想要一夜暴富,于是在农副产品大量使用农药与抗生素,从而导致水系严重污染。我们通常认为城市地区的水污染比较严重,但事实上乡村地区的水污染更严重。一方面是农业的污染,另一方面是乡镇企业造成的污染。


还有一个问题是乡村人口老龄化,乡村空心化。村里年轻人大部分进入城镇,只剩下大量老年人留守乡村。



03

可持续发展的消费与生产模式的提出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最早是在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上提出的,只是以前没有人过多考虑这个概念。可持续消费与生产(SCP)的提出是对长期以来人类社会消费与生产的不可持续模式导致全球环境恶化的认识;到2002年,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被联合国认为与环境保护和减少贫困相同等重要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功能;SCP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也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该理念与维持自然资本,尊重地球的生产力和能力有关。这种认识将有助于满足人类需求并维持经济活动(UNEP,2015)。


可持续发展一开始就是从消费和生产的关系上,也是经济的角度提出的,后来被引入社会和环境的领域,然后被大家广泛接受,但现在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很多不了解这个概念。可持续发展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相吻合,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怎么保护好环境,或者说在保护环境、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怎么体现金山银山、怎么实现绿色发展,生产绿色产品。



3.1 绿色生态发展是可持续消费与生产在农村的实施


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不仅是局限在农村,它是一个针对全球的概念。但在乡村里面,有哪些概念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第一个是尽量不要使用有毒的或有污染的化学物质。


根据联合国环境署(UNEP)的观点,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应当促进绿色发展,在农业方面应当避免有毒或污染性化学物质的使用。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说法,“粮食和农业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整体概念,指的是综合实施粮食消费和生产的可持续模式,同时尊重自然的承载能力。”(消费者价值观和理念的改变)


维持并尽量提高自然资源基础的整体生产能力、可再生资源的恢复能力;不影响基本生态循环和自然平衡的正常运行,不破坏农村社会的文化特征,不造成乡村环境污染。


因此我提出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在农村的实施路径思考,“产品绿色销四海,乡村生态引源来”。



3.2 安吉经验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模式在安吉已经开始探索,该模式分为五个部分:社会资本、市场治理、规划引导、绿色经济、可持续的理念。


安吉的绿茶作为品牌进入欧洲,说明绿色发展已经体现其价值,生态的产品已进入市场。安吉是个值得更深入探究的案例,但目前对其跟踪调研不足。




3.3 建立一个可持续城乡消费与生产空间与模式


作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空间模式,要把城市和乡村结合在一起来谈。目前消费主体仍然是城市消费者,考虑城乡协调发展,应当从创建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与模式出发。这也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及本地文化的方式。首先应逐步转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习惯,尽可能为市民提供本地农民生产的有机、绿色的农作物和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乡村田野;同时强化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减少流通环节产生的成本,例如发挥互联网与物联网的作用。


我在英国超市进行的一些调研发现,有机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差价不大。牛奶只差了20便士,折合人民币大约1元多,绿色蔬菜、蛋的差价不到50%,差价最大的是鸡肉等肉类食品,差价大约是一倍。结合多年的研究发现,农民在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获利并不高,但在国内市场差价非常高,其中的利润是被中间商赚取,如果改为直销方式,最大的价格差也只在一倍左右。


04

水网乡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措施



4.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制约乡村发展和振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城市倾向”的政策;尽可能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解决农民对乡村振兴和发展一个期待;也是乡村“引源”(投资、人才、技术,人口)的先决条件;考虑到资源绩效,可以适当向乡村小镇、集镇集中,因此可以提升乡村小镇、集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和建设质量,特别是教育和医疗,使其成为主要的“蓄源池”。要发挥小镇和集镇的中心集聚效应和功能,小镇和集镇应当是衔接城市与乡村地区的生产与消费主要集散地;是乡村发展和建设的主要场所,集聚中心;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城市人口的重要集聚点。


小镇和集镇应作为农村地区就业中心,在小镇和集镇设立农副产品加工区、创意园区和企业区,但须通过乡村环境法律建设强化环境保护。



4.2 通过乡村中产化吸引人才于资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前几年关于农村的调研,农村现在发展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人才问题以及技术问题,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人的问题—乡村空心化,怎么将城市中的人吸引回乡村?


在西方国家,将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吸引回乡村称为乡村绅士化(Gentrification),因为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我国发展乡村可以有效实施乡村中产化(mid- classisation),避免出现西方国家乡村绅士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乡村中产化吸引城乡消费和生产要素(包括文化)的双向流动,鼓励城市居民和企业向农村流动;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和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地区,重点在边远、经济基础相对弱、但环境良好地区的乡镇/乡村,推动乡村地区中产化,吸引城镇中产阶层进入、离乡的乡贤返回乡村,吸引城市私人资金,促进乡村振兴,逐渐在乡村共同形成中产阶层。


乡村的中产化有“消费方理论”和“生产方理论”作为基础。“消费方理论”是指城市里的居民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以及对乡村生活、乡土文化的向往;“生产方理论”从资本考虑,中产化的出现是资本流通不均的体现,因为租金的差距存在,广义上的产品、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到一个租金低洼地区,城市中产居民通过资本对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再生产,这种资金的投入可以刺激乡村的经济发展。


“消费方理论”与“生产方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结合了消费和生产两方面:(1)城市中产阶级追求乡村自然的田园风光和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而迁移至乡村地区寻求居住和休闲空间,因此对乡村地区的房屋、设施、景观等进行改造;(2)有助“乡村价值”的保护和提升;(3)通过资本和产业进入乡村地区,提升当地居民的收入、转变价值观和理念,使村民也逐步成为中产收入阶层。推动城乡一体中产化,共同促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4.3 规划设计引导


通过编制适应乡村(乡镇)规划政策和设计导则进行引导,但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我们的规划师,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避免把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运用到乡村,必须要保护好乡村的特征、特点,保护好乡村的生态环境、乡村景观;历史文化和建筑,乡村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魅力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是对立于城市存在的,如果我们将乡村变为了城市,那么它还是乡村吗?所以必须要进行深入调研并开展相关研究,制定相应的历史建设名册。同时也应该精细化乡村地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第二个问题是怎么能让乡村的村民通过第三方的介入共同实现中产化发展,改变乡村即落后的景象,实现真正美丽乡村的愿景。


下图是在水乡调研的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但由于乡村空心化严重,建筑无人居住,无人居住的建筑必定会导致房屋的衰败。乡村在建设过程中,现在的居民更喜欢现代化的建筑而不是传统建筑,但传统的建筑是可以通过改造实现其内部的现代化,但外部仍保留乡村特色,体现乡村价值。例如下图是在英国的最美乡村,在该村居住的全是中产甚至中上层阶级,他们生活的建筑外观仍然保留了茅草房的外观,但其内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



现阶段水乡中对河涌的控制和设计是有待提升,现在的河涌周边设计缺乏一种美以及一种提升。下图是英国最美乡村沿河涌的设计与控制,这需要当地的居民愿意保留传统、具有历史风格的建筑的意识。




4.4 以发展转移(TDR)实现发展利益共享


土地保护(基本农田,生态红线)与发展(建设用地)一直是各国发展中探索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红线的保护限制了当地农民从土地发展中获取利益的机会。刚性控制的强制性使得农民牺牲了经济效益。使用发展权转移(TDR)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在保护的同时,使得当地农民分享发展利益。下面分享一些发展转移权(TDR)在各国的实践。


(1)1942年,英国补偿和改善委员会发布的《尤斯沃特报告》(Uthwatt Report)首先提出了土地发展权这一概念,将其内涵界定为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或提高土地使用强度而产生的权益。

(2)美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转移权(TDR)的概念,即土地发展权利的交易,具体指将一块土地进行非农开发的权利通过市场机制转移到另一块土地。

(3)法国1975年通过《改革土地政策的法律》和1976年修订的《城市规划法典》,确立了“法定最高密度限制”制度,这两部法律是在英、美两国模式之间探索一种类似于土地发展权的概念,限定了土地所有者或开发者的土地发展权利。

(4)我国重庆的“地票”制度,浙江省的“异地有偿补充耕地”、“异地指标有偿调剂”等制度。


另外值得说的是发展转移权的初步思想,在土地发展转移过程中,涉及到一定的土地正增值和负增值效应,现在很多的城市政府和地方政府不太愿意实施发展权的转移,因为他们不能从中获取利益,因此我们根据计算政府为城市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支出,土地发展权转移带来满足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征地补偿标准,以及农户从土地发展权转移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保障填补失去土地发展权的经济损失,提出了初步的分配比例,政府:∶土地持有者=2.5∶7.5,但这只是一个初步概念,还需要根据土地类型,地区差异具体考虑、计算和协商,这个比例只作为参考。



4.5 水乡生产绿色转型与发展应实现质的发展而不仅是量的发展


水乡生产的养殖怎么实现绿色转型与发展,避免有毒或污染性化学物质的使用,实现质的发展,而不仅是量的发展?


水乡地区池塘养殖十分重要,也是水乡的特点。但现行多数的鱼塘养殖技术以水泵供养、鱼食喂养为主,以抗生素等药物为辅。通过采取现代化鱼塘养殖技术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鱼塘养殖的亩产量上涨,但质量下降。池塘生产方式应当变革。具体措施如下:


(1)应当与休闲旅游结合,恢复桑基鱼塘的养殖模式。桑基鱼塘是传统的有机循环生态系统。由桑树和蚕构成的子系统以及由鱼和其它生物构成的鱼塘系统,两系统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基地种桑-桑树养蚕-蚕沙养鱼-鱼润池塘-塘泥肥桑”等循环的生产环节,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不采用农药、化肥或抗生素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不仅仅是桑基鱼塘,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油基池塘”,“果基池塘”等生态养殖模式。

(3)推动“互联网+”方式,扩宽市场。


供稿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本文由王崴、吴颖奇根据会议记录整理完成,并经于立教授本人确认。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聚焦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相秉军: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形成机制与价值特色比较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吴志强: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段水城共融发展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