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社区精细治理与微更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与角色转换
导读
6月5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教授王林作了题为《社区精细治理与微更新的设计思维、方法与角色转换》的精彩主题报告。
本文字数:2463字
阅读时间:8分钟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规划各界人士都在思考在社区中如何实现一张蓝图,需要什么样的蓝图,一张蓝图够么,谁来绘制蓝图,谁来实施蓝图?
一
什么样的蓝图?
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风貌保护道路景观提升为例,“衡复风貌区”是上海中心城区成片保护规模最大的风貌区,占地7.66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部分是4.4平方公里,一共有31条风貌保护道路。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协调与多元、刚性管控与柔性引导的关系,是街道精细化治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蓝图可以一干到底?需要从蓝图式向图表式的转译,从方案设计向对策研究的转变。
二
一张蓝图够么?
街道设计编制中不仅是做店牌整治,而是地毯式多界面全方位的全要素考虑。在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治理的实践案例中发现以往对影响街道空间要素的梳理研究还不够精细与全面,现如今对街道的立面、店招、店牌、围墙、出入口、人行道、树池铺装、非机动车停车铺装、窨井盖、宣传栏等各要素要分类型、分层次的细化梳理,要运用精细思维治理,以系统思维递进式引导。我们从宏观的区域层面设计一区一则,即《徐汇衡复风貌区街道设计通则》;中观街道层面设计一路一册,即《高安路街道设计图册》;以及微观建筑层面设计一幢一图,即《建筑街面设计导则》。核心实现整体管控向全要素、分层次引导深化,统一规划向同一规划转化。
街道重点环境要素专项导则
(图片来源:《基于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
三
谁来绘制蓝图?
在制定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设计导则后,需要研究并树立街道风貌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总结目前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难点,明确设计对象的问题清单,为后续治理工作制定相应的任务清单。
谁来绘制蓝图?除了规划师还需要具有建筑、景观等综合设计能力的人参与研究并设计,各类设计师的集结后组成专业的城市设计团队,兼顾整体与细部的精细化设计。同时制定社区规划师制度,对专业系统性的把控和判断,有利于设计师向策划师、协调人转型,对街区整治起到综合统筹协调的作用。
四
谁来实施蓝图?
规划师、设计师不是蓝图的实施者,真正的实施者涉及规划、建设、绿化、市政、执法等多管理部门。街道各要素的管理部门和实施主体各不相同,具体包括规划局、建委、房管局、市容环卫局、市政部门等多家政府主体。目前常遇见问题:
1
街道设计的制定、管理、实施主体不衔接。
一方面是街道规划设计由规划部门编制,但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和交流,编制完规划后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实施主体由于专业差异,对设计缺乏足够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准与原则产生较大差异,导致制定的城市设计无法对城市管理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无法有效落实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实施要求。
2
街道整治与管理的实施机制不健全、缺少长期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实施机制是街道能够被持续有效管理的保证,然而在对上海各街道进行全方位调研后我们发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重一次性建设、轻日常管理。街道的景观整治往往是一次阶段性建设改造工作,缺少对于整治之后如何日常管理的考虑,这使得可能在几年之后,街道再次面临整治的问题。二是重问题整治、轻过程引导。街道的治理方案源于问题的出现,规划师通常会基于现状给予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来提升街道景观。但是往往缺少对商家发生变化或者店面装修等未来变化状况下对该街道景观的控制和指导;或者有城市设计导则,却未能及时提供和告知商家,待改造完成后才发现问题。不重视对街道动态变化的过程管控和引导,造成既成事实或者面临再次整改的问题。
总结反思之后,提出各自为政向协同实施的转变,从粗放管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化思路。多方共治、社会参与、过程管理的治理思维在街道精细化城市设计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需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互动,从单项政府管理转向多元主体共治。同时,组建风貌街区治理共同体,由设计院团队、社区规划师作为专业支撑,邀请社会多方主体参与,组织风貌区内城市治理工作的定期、定项讨论,打造风貌提升和城市治理结合的优秀案例。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协同管理、共同治理”的机制,形成闭环管理。比如发现需要店面装修的问题,可以上报到街道,街道认为问题可以处理,直接回馈意见,如果认为涉及到社区规划师就发给社区规划师,没法解决可以再到上级部门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形成闭环。除此之外,还需要用智慧思维进行智能化管理和长效管控动态,提升治理效能。科技赋能是街区治理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运行维护阶段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对街区治理问题做到智能发现、智能处置,完善问题处置的闭环流程,提升治理的效能。在智慧化管理中,将精细化街道城市设计也纳入上海目前正在做的一网统管制度平台。将来在“一网统管”的平台上,将系统展示街道城市设计全要素及设计意向,结合数据管理平台,经管理人员被授权后,就能看到与社区相关所有的规划方案。未来如果某街道发生了与规划不符的变化,社区管理人员可以运用“一网统管”平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
“一网统管”制度平台
(图片来源:《基于精细化治理的街道城市设计》)
五
武康大楼周边城市设计:淮海中路天平路西南角
武康大楼非常有名,十一期间每天有近两万人为了拍武康大楼要跑到马路中间,非常不便且带来很多问题。该地块存在问题较多且严重:人流拥挤,占道拍照安全风险极大;绿地受踩踏情况严重,绿地养护难度较大;街角空间立杆、箱体设备较多,影响步行品质;街角建筑品质较低,现状整体活力较差。
设计过程中通过延伸人行步道空间、局部调整绿地形状、建立标识系统等方面从细部呈现品质与文化。武康大楼的周边经历了一系列改造与升级,才有现在的风貌,同时也为行人找到最佳拍摄地点。
武康大楼最佳拍摄地点(图片来源:王林/摄)
六
总结
基于社区精细治理与微更新的“一张蓝图”,在设计思维上需要转变,要从蓝图式向图表式转译,从整体管控向分层引导深化;在实施方法上要重视过程,更要从多部门规划转向同一规划;社区规划师往往是一个团队、并更多承担专业协调人角色;粗放管理转向智慧治理,设计跟智慧化管理平台相衔接,也会是未来必然趋势。
供稿单位: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聚焦社区建设与社区更新,这是一场关乎你我他获得感、幸福感的会议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周俭:以空间为单元的住区更新机制整合——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实践及其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尹稚:对当下中国住宅问题的几点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