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对话三“大数据驱动下的空间治理”成功举办!数据驱动规划创新应用,赋能城市精细规划治理
导读
2021年9月26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慧眼承办的学术对话三“大数据驱动下的空间治理”在成都召开。论坛聚焦大数据在国土空间治理工作中的定位、作用及其创新应用趋势等关键问题,邀请产学研各界专家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大数据如何在空间治理工作中实际发挥价值,起到可靠、可信、灵活、多维的强力支撑作用,为理性思维驱动的城市规划和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本文字数:4635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数据是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它作为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在内的众多科目与领域。多源大数据具有快速、大量、精细、真实的特性,为面向人、空间与建筑的感知研究提供了丰富信息。因此,当前在空间治理领域衍生出了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监测、建模、模拟等研究和应用。2021年9月26日上午,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慧眼承办的“大数据驱动下的空间治理”论坛在成都召开。本次论坛旨在就大数据驱动的空间规划与治理开展广泛的学术与实践的对话,通过激发城市大数据领域学术与应用的多方讨论,探索大数据如何在空间治理工作中实际发挥价值,起到可靠、可信、灵活、多维的强力支撑作用,为理性思维驱动的城市规划和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开幕式
开幕式上,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马良伟,百度地图资深产品经理李翔敏分别致辞。
马良伟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马良伟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借助“大智移云”等新兴技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大数据赋能的城市规划治理工作业界开展了系列研究实践:在理论研究层面,针对数据的来源、环境、几何形态、状态等对大数据结构进行明晰;按照城市特征识别、机制解析、预测模拟、影响评估、运筹决策等对大数据应用分析模型框架进行整理;针对应用场景,从居民时空行为、路网布局优化、功能区划分、生态环境治理以及城市边界划定等多个领域,对研究与实践的接轨进行总结,逐步呈现出“数据集成→平台建设→案例实践”的技术转化路径。大数据理论研究向应用实践转化的趋势已逐渐明朗,非常有必要在大数据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开展深入探讨。
李翔敏
百度地图资深产品经理
李翔敏经理表示百度地图深耕16年,近年来持续关注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等热点领域,旨在探讨如何能高效赋能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目前已基于百度海量时空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面向不同行业提供人口挖掘、客群分析、出行研究、位置评估等从宏观到微观的人、地、物研究。
主旨报告
吴志强
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院士从空间治理的概念开始引入,由1996-1997年“治理”这一词的引入和后续延申开始阐述,认为治理一词的核心要素在于人人参与管理。空间治理的概念则是在此基础上延申得出,空间不仅承托一个城市的物质要素,更承载着城市高度聚集的文明。由此,空间治理的含义应是如何针对文明空间的共享、共治,每个人都是城市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每个人都能在城市中感受到它的温度。所以,粗放的功能划分难以支撑空间治理的需求。我们需要用复合的、精准的理念和方式进行空间治理,主要围绕三个精准展开:一是时间精准,即是复合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动态的数据感知和精准治理;二是空间精准,规划师要从鸟瞰城市走向人的视角来审视城市,亦即统筹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三是对象精准,要从抽象的群体认知走向精准的个体认知,亦即从群体城市走向人人城市。空间规划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专家论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柴彦威教授,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龙瀛,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牛强教授,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刘文超博士,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室杨明副主任组织圆桌论坛。
柴彦威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教授
柴彦威教授就数据范式驱动规划与治理创新阐述,针对传统范式中调查不严谨、数据不精准、需求不了解、模拟不开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反思,由此提出将精准的居民时空行为大数据引入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领域,借助精准的时、空间分析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本规划与治理:第一,需求的精准把握;第二,供需的时空匹配;第三,时空资源与时空行为的动态匹配;第四,落在空间优化调整上。由此会延申出我们对于规划理念认识的变化:实际上是治理、实施的全过程;需要居民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积极营造。从传统的静态蓝图式的规划范式走向动态持续实施的规划新范式。
龙 瀛
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
龙瀛研究员提出当前的大数据应用应该不止于关注大尺度的监测分析,当前的数据精度已足以支撑小尺度、小微空间的设计和治理,宏观的规划分析毕竟是有限的,对于小范围的空间认识反而会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在这种认识上,每个城市每年有大量实践项目,城市会成为真正的城市实验室,只是做试验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政府和开发商,我们观察这种试验产生的结果或者它的影响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这对于发展城市特别好;此外,单纯的数据分析也显得狭隘,我们现在开始思考关于信息技术给城市空间本体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城市是怎样的运作模式等系列问题。
牛 强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牛强教授首先就大数据的共享机制问题开展了讨论,认为类似百度这种的时空数字底座很有价值,现在缺少的是数据共建、共享的机制。建议可以采取开辟数据接口的方式以产品的形式输出数据产品、算力,规划师则更多考虑数据如何应用到规划工作场景中,双方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形成共建共享机制;此外,建议规划师们在进行相关指标分析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大小、类型、定位的差异,形成针对不同场景的典型指标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长时指标监测指标会比较有意义;最后,数据不仅仅只是反映现状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更好地去帮助我们理解城市背后运作的规律,用这些规律制定合理措施,还可以对我们的测试进行评估,基于大数据未来预测,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刘文超
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博士
刘文超博士认为数据基础方面,不单单是社会上大数据,很多行业数据,管理数据,还有统计数据,都应该算是大数据一个部分。这些部分有比较长的历史周期,比较规则的一些统计方法,与新数据结合很有价值的,应该从更加厚重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的融合和后续的应用。数据应用方面,可以感受到现在我们应用大数据阶段更多是在对于数据特征的描述方面,大多还没有形成综合的分析结论和建议,希望下一步能够进一步在这个海量数据分析基础上,给出一些对于城市、对于都市圈、对于整个省的发展方向、重点的结论、建议和预警预测等等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将一些治理痛点提供给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进行解决,这样可以在一个长期的时间基础上去评估一个城市治理的实际效果。
杨 明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室杨明副主任
杨明副主任就城市体检工作中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开展了交流,一方面是人口规模和空间分布评估方面,将大数据的结果和人口普查、经济普查,甚至包括用水、等数据进行相互校验、相互融合,得到空间精度较高、持续性强的监测评估指标;另一方面是交通通勤方面,这也是移动定位数据应用的强项,我觉得在城市治理工作中连续几年数据的对比,对于城市体检评估的精细化、持续化、动态化走向非常有价值。此外,除了这些比较宏观或者中观的应用之外,还有精细化的应用,这些应用是在我们下一步做精细化的城镇治理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方向。
专题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来自全国一线规划设计部门的同志以实践案例的形式开展了主题演讲。
阚长城
百度地图慧眼首席技术架构师
阚长城探索百度地图时空数字底座驱动空间治理框架体系,分别从时空数字底座内涵和时空数字底座驱动空间治理实践两部分展开。时空数字底座内涵包括人口及活动模式、地理空间、交通专题时空数据和百度专网地图平台;时空数字底座驱动空间治理实践:基于人活动模式生活圈测算、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案例。
付凌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数据应用与创新中心主任
付凌峰通过解读《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分析是什么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尺度?如何理解职住分离的成因?怎样发挥轨道交通的TOD效益?并尝试用人的视角审视城市,从真实数据中探寻规律。《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选取了42个中国主要城市,汇聚2.3亿人的大数据职住和通勤样本,从通勤时间、通勤空间、通勤交通三个方面呈现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画像。
郭晓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工程师
郭晓芳通过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更新规划实施评估案例,分析以深圳中心城区的罗湖、福田、南山三区为研究范围,以义务教育设施空间服务与城市长距离通勤交通规模为核心评估要素,采用多源时空大数据,通过量化分析方法并借助公共设施空间服务指标计算与通勤量差建模等手段,定量评估城市更新规划实施对城市公共资源的外部影响。课题是对深圳城市更新实施的一次深入到作用关系层面的定量化研究探索,采用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城市更新单元粒度的精确评估,研究方法与成果可直接用于对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与审批技术的优化,改进更新政策对于城市系统整体的作用成效。
李晨阳
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与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李晨阳分享《2020河南省城市活力大数据报告》,阐述大数据研究的空间治理策略框架,研究针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活力进行多维度分析,设立指标体系,注重总量、增量、规模增长、品质、效益以及地方特色,通过评估寻找问题,揭示城市活力的空间状态,为未来发展、政府决策、空间治理提供策略框架。
林本江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所长
林本江分享基于多元大数据的济南市时空交互特征,研究基于百度地图时空大数据,融合了手机信令数据、公交刷卡数据、出租车数据、POI数据和城市地理信息等多元数据。从国家、山东省、都市圈、市域和中心城五个维度,深入剖析济南对内、对外的时空特征。解读每年济南吸引了多少人口,每天对外联系如何,与哪些城市联系密切,城市内部通勤呈现什么规律?通过数据解读城市的运行状态,多维度发现人们的出行规律。
梁 弘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梁弘分享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体系实践探索,总结了近两年在大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经验,并重点分享两个微观视角的案例:《多智能体视角的疫情传播防控模拟》构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市复杂模型,模拟疾病在城市内部的传播,探究其时空传播规律及其对各类防控政策措施的响应;《人本视角的城市色彩感知检测》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方法,通过“建筑—街道—街区”三级色彩数据的分析,在中微观层面指导建筑方案设计、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以及老城街区更新,避免色彩规划实施困难。
总结交流
现场在马良伟副院长的组织下开展了观众与嘉宾的互动式总结交流。针对规划行业大数据的共享机制、大数据与小数据的融合机制、新城建设中大数据应用的关键问题等热门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会议现场人群涌动、热闹纷繁、观点碰撞、精彩纷呈,与会各方对于规划大数据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论坛圆满结束!
与会嘉宾合影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更多详细日程安排,
可以稍后查阅年会官网,
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小程序。
扫一扫,进入年会小程序
供稿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技术和数据要素,赋予城市新的生命——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在线系列专家研讨会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空间治理四个议题引人关注:区域与城市群治理、空间治理与城市规划、乡村治理、社区治理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重大疫情冲击下城市空间治理考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