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年会】许槟:锚固与链接——北京街区更新规划的实施推演
导读
2021年9月28日下午和9月29日全天,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承办的“专题会议十四:和谐与持续的城市更新”在线上成功举办。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槟教授作了题为《锚固与链接:北京街区更新规划的实施推演》的精彩主题报告,从街区更新规划编制的视角谈城市更新。
本文字数:5025字
阅读时间:16分钟
许 槟
学会城市更新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许槟教授认为:城市更新是一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的工作。去年在国家层面吹响了行动号角,使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的重要组成。不同行业人士从不同角度解读,共同探讨在重大的城市发展变革中应当如何前行。作为规划编制从业人员,应当通过规划编制工作更好的参与到这一城建发展深度转型实践,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
街区规划是街区层面“控规”的简称。北京在街区层面“控规”中,坚持规划引领,通过系统链接和重点锚固,建立从整体人居环境到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推演,将城市更新的专题或专项内容纳入,进而形成了北京的街区更新规划。
接下来,许槟教授从街区更新规划编制的视角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北京街区更新规划:内外合力的产生背景
许槟教授认为,城市规划的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法定规划的技术成果,包括研究内容、文本表达等,需要与所在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城市规划目标和指标管控、规划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以及管理运作机制和治理能力等相匹配。北京街区更新规划的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需求,也有技术积累和政策保障方面的条件。
1. 现实需求
首先,在现实需求方面,北京已进入了存量提质增效、增量结构调整的增存并重发展阶段。全市现有建筑规模17.46亿平方米,其中规划保留约10.65亿平方米(涉及存量用地约800平方公里)已陆续进入建筑与环境更新周期。在不同规划圈层的不同目标愿景下,对存量空间留、改、拆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别。城市更新任务量大,大规模的存量建筑已陆续进入到了更新周期,面临着规划引领不到位,政策机制不完善,法规标准不支撑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在土地使用效益方面,中心城外围和多点的平原地区的用地综合效益偏低,需要减量提质;在建筑使用效率方面,需要对存量空间进行增效提质。
注:来源于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课题组
2. 技术积累
从技术积累来看,每一次规划编制的探索创新都是在已有模式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探讨实施规划目标的技术路径,在认识上螺旋提升,在方法上不断迭代。北京街区更新规划是建立在原有“控规”编制的基础上,对规划引领建设实施的体系化探索。
北京街区层面控规是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规划编制实践,一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方式中土地一级开发与二级供应的制度,二是解决规划的整体性与实施分散性、分步骤的统筹,三是响应不同实施主体在土地使用、开发建设的多样性。探索了从街区层面的刚性系统管控到深化方案的研究备案、到地块层面的审批管理的“控规”编制体系。
3. 政策层面
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提出要借助规划实施单元的技术工具,实现北京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减量。建立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统筹机制。
2
责任规划师:2018到2019年间,先后颁发了《关于推进北京市核心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推进城市规划在街区层面的落地实施。
3
基层治理:着力推进街乡的工作,建立了基层为主体,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的工作机制,通过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努力破解服务群众、基层治理、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另外,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文件,提出要实施街区更新,提升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明确北京要划定街区单元,以街区为实施单元,推进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更新。
4
法规制度:为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北京2019年完成了城乡规划条例的修订。条文明确北京要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为主,街道主体部门协作,专家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街区更新实施机制,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城市更新模式。
5
城市更新:2019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就拟定了加强老城保护的议政会主题,推进北京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在2021年先后发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要强化街区引导的规划引领,以街区为单元实施城市更新,依据街区规划,科学编制更新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和更新项目实施方案。街区规划成为了更新行动的顶层设计工作。
在项目实施路径方面,提出要创新城市发展的建设模式,以街区为单元,统筹城市更新。制定各街区的更新计划,推动街区整体更新。
全市层面的城市更新专项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提出了全市近期实施的重点更新街区和重点类别项目,改变以往项目独立更新的方式,形成以街区为单元的整体更新连片效应。以实现以点带面、以项目带地区发展,逐步实现城市结构、城市品质和城市功能的整体优化提升。
目前也在推进城市更新条例的立法前期研究,希望固化部分做法,为实践提供上位法的依据。
二、北京街区更新规划:分级分类的实践基础
北京街区更新规划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基础上的。
1. 依据功能分类
在新版总规之后,北京依据功能分类对已有的更新建成的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并结合重点的项目建设,选取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试点,关注实施主体不同、投资来源不同、拿地方式等特点,从工作目标、政策体系到管理流程、治理机制、资金财税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在使用功能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居住类,重点保障居住安全、改善居住环境,以平房、老旧小区、危旧楼房等居住类更新改造为主,属于政府主导的保障型更新任务;另一部分是产业类,重点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活力复兴,以老旧厂房、楼宇等产业类更新改造为主,激发市场参与的提升型更新资源。在两大类的基础上,不同的地区还有一些针对性的细化类别,近年也开展了小微公共空间的更新实践探索。
2. 响应管理分级
基于已有的规划体系工作基础,北京构建了从总体规划、街区控规到行动计划,更新规划专题或专项的城市更新工作体系和宏(城市、地区)、中(街区、单元)、微(地块、建筑)的城市更新工作层次。街区的更新规划是非常复杂、内容庞杂的综合性规划,需要面对规划、建设、管理、运维的全流程工作。城市更新规划专题专项是两类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种是针对情况复杂的地区独立编制专项规划,比如首都功能核心区。还有一种是同步完成专题研究。比如近期完成阶段成果的北京回天地区的更新工作,就是在把规划单元与街区治理相衔接,与管理相对接,与居民的需求相呼应,把更新专题纳入到街区规划中。
注:来源于北规院弘都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更新工作机制研究”课题组
3. 协同多元主体
北京街区更新规划还研究了不同主体的协同作用。依托基层治理,搭建多元协商平台,统筹发挥政府、市场、公众的协同作用。一是在政府引导方面,重点保障民生安全为底线,以政府投入公共空间整治、轨道交通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多种方式撬动多元资本参与,以点带面,统筹推动地区更新;二是在市场主体方面,重点是激发市场投资活力与更新动力,以疏整促转型带动区域发展,提升资产价值;三是在居民参与方面,重点要加强街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造前问需于民、形成共识,改造中问计于民、达成共建,改造后问效于民、实现共赢,实行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负责制度,构建综合治理、协同治理、良性互动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
三、北京街区更新规划:系统链接的规划引领
许槟教授介绍道,北京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更新规划工作中的引领作用,以街区为基本单元,统筹区域功能、布局结构、三大设施、空间环境等主要内容,提出要从住区提质与产业增效两大方面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街区规划编制的技术使命是承上启下,传导上位规划要求,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层层递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引领。
街区规划的内容逻辑在街区层面还是强调底线管控,建构完整基础保障的体系。首先,需要通过系统性内容的传导落实分区规划或者总体规划的要求。包括规划管控的功能目标定位、总量建设规模和空间结构效益,政府主导的城市公服公用道路交通等内容。街区规划覆盖规划集中城镇建设区全域,是技术编制服务政府城市建设刚性管控的法定规划。
接下来,许槟教授以回天地区的街区层面控规为例,向我们介绍了系统链接的规划引领内容。回天地区现状常住人口72万人,城乡建设用地3448公顷,整体实施率接近80%,是比较典型的以存量为主的大型社区。在街区规划中,通过传导上位规划的核心内容,以目标为导向,明确更新地区发展的基础框架。
1. 功能定位
在功能定位上将回天地区定位为充满活力、美好幸福的新家园,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服务节点。
2. 规模管控
在规模管控上刚性传导,创新设置指标流量池,严格落实总规和分区规划在居住人口、城乡建设用地、建筑面积的规模要求。
3. 空间格局
在空间格局上提出空间管控的形态要求,实现中轴底景生态绿廊,并围绕中轴线北延长线周边区域,细化强度高度管控要求,提出了生态格局及功能的要求。
4. 系统保障
在公服配套方面,落实各项基础性的公共服务服务设施体系,紧扣“七有”“五性”,补充教育、医疗、养老等公服设施,在道路交通方面构建六横九纵区域网络骨架,在市政设施方面建设变电站等内容。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性的刚性传导,实现规划引领的目标导向。
注:来源于北规院弘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回龙观与天通苑地区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组
四、北京街区更新规划:重点锚固的实施导向
重点锚固就是在对上位规划进行系统性传导的基础上,制定落地实施的重点,并锚固到具体更新工作中去落实。许槟教授为我们解释了重点锚固的内涵。
1. 真实需求
首先是锚固真实需求,通过责任规划师的“陪伴式”服务优势,实地走访,与基层对接,梳理居民的需求清单;通过综合体检评估工作找到地区的问题清单。通过调研形成愿景清单,提升地区发展的品质与效益。
2. 空间利用
锚固空间利用需要进行全面的空间资源调查,包括用地类资源和建筑类资源,形成整体的空间资源清单,尽量通过存量空间资源解决既有问题。
3. 政策供给
规划用少量新增带动整合存量资源,补短板、强弱项、优功能、提质量,整体策划形成六大策略36要点。围绕可更新利用的空间资源,研究在公服增补、交通改善、基础保障、环境品质提升、职住优化、精致共治方面的系统性保障落实策略。
4. 运作机制
推进市、区的协调关系,市级层面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各部门主动“向前一步”,及时解决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建立区、地层面的协商机制,落实责任规划师和建筑师负责制度,依托社区智慧服务平台建立多元协商工作机制,打通居民参与、多元共治路径。
5. 项目推进
最后是把更新锚固到项目推进上来。北京在市级层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要实施推进的市级重点项目大概是600项,各区之间情况不同。市区两级要监测评估规划实施情况,依托基层社区治理和多元协商共治,滚动更新街区问题和资源清单、需求和愿景清单、策略和政策清单,持续生成街区更新“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动态纳入城市更新行动计划,变一次性工作为长期动态跟踪推进。
注:来源于北规院弘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回龙观与天通苑地区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组
最后,许槟教授对今天的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总结。
五、结语
街区更新规划是一项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综合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规划人的价值,不是机械的套用一个现成的技术规程做程式化的技术编制。每个项目也可能是不同类型案例情况的叠加,但每一个经历了漫长生长的更新街区都拥有自身独特的DNA,需要我们高度关注项目的在地特质并开展具体工作,关注那些不易量化考量的要素。
城市规划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法定规划的技术成果编制、研究内容和文本表达,不是乌托邦式的建构规划愿景,要与城市发展理念和目标相一致、与城市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协调,要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与当地规划建设管理方式与运作机制相对应,更要与当地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相适应。随着技术进步,我们获取规划编制数据的渠道会拓展,质量会完善,算法与算力也会提升。然后我们要提醒自己,不要把这个规划编制做成了一个没有感知温度,没有信息反馈的规程化的技术文本,需要在城市复杂巨系统规划、规划网状关联体系中面对实时变化的规划建设、管理全流程工作,形成柔性链接与重点锚固两者兼顾的街区更新规划模式。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王富海:如何理解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22项政策清单来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深度访谈 | 杨保军: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