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武廷海:秦都咸阳轴线规画研究

导读

2021年9月28日下午,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专题会议十五“历史的智慧与传承”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武廷海教授作了题为《秦都咸阳轴线规画研究》的特邀主题报告,报告从复原秦始皇陵规画的方法与技术入手,探索了秦咸阳城及其轴线的规画。


本文字数:3767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武廷海

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秦咸阳位于渭河之北,与汉长安隔河相望。由于古代咸阳城已经被渭水冲毁,因此尝试从秦始皇陵着手,结合帝陵建设 “若都邑”的特征,运用“规画复原”技术与方法,探讨秦始皇陵的空间规划与设计,反过来探寻秦咸阳城本身规划建设的奥秘。


01

秦始皇陵的规画


秦始皇陵位于咸阳城东侧,地处秦岭余脉骊山北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埋藏最丰富的一座大型陵园,面积约为2.13km²,长宽比9:4,其尺度相当于现在4-5个左右城市街区规模。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等文献记载,秦始皇陵规划设计及营建相关人员主要有陵墓主人秦始皇及主其事者吕不韦与李斯等。通过梳理秦始皇大事记和秦始皇陵营建过程发现,在“初即位”(前246年)至“并天下”(前221年)的26年间,完成了陵区勘测、规划、设计和主体工程施工,奠定陵园规模与基本格局,这也是规画的关键时期。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先秦时期对陵墓主体“丘垄”的营建做法:“世之为丘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秦始皇陵的营造和城市建设类似,可能借鉴了秦咸阳规画,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秦咸阳规划设计的一个样板。报告运用“规画”方法,从更广阔的时间-空间-人间,探索秦始皇帝陵的行制特征,进而探索秦代的都邑规画。



01

规画的基本方法


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规划”一词,更多的使用广义上的“规画”。根据六朝建康(今南京)、隋大兴/唐长安(今西安)的研究,可将“规画”概括为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因势利导六个方面,其中仰观俯察、相土尝水侧重对大地的观察和认识,包括自然要素、相互关系及其形成的自然整体;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侧重对大地的因借和利用,包括工程性(技术性)的艺术性的追求,努力形成新的整体;因势利导则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不断演进。


02

秦始皇陵的规画


1

仰观俯察:选址于骊山之阿


《汉书·楚元王传》记载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对于“骊山之阿”,颜师古注:“阿,谓山曲也”;王逸《楚辞注》认为:“阿,曲隅也”,也就是说,秦始皇陵位于骊山围成的一个山曲中。今根据卫星影像图鸟瞰,秦始皇陵位于骊山北麓,正好处于骊山北缘的一弯弧线环抱之中,骊山北坡东西径直跨度约13km,陵园择取了黄土台塬隆起且居中的位置。


2

相土尝水:筑五岭穿三泉


从地貌看,秦始皇陵所处的骊山北麓为山前洪积扇裙地貌和黄土台塬地貌,其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倾斜展开。调查和考古钻探表明,陵区内分布着若干条南北向或东南至西北向的(古)河道,陵区就分布在被河道分割的土塬上,陵园呈南北向的狭长形。每逢暴雨,山洪顺谷口倾泻北注,这样就离不开采取地表的排水和地下的阻水工程等措施。结合秦始皇陵考古成果,认为这些排水与阻水工程主要有修筑五岭防洪堤与下锢三泉等。



3

辨方正位:望峰而筑陵


定址于骊山北麓后,对这一地区的规划控制便成为建陵的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确定秦始皇陵总体布局的方向,这涉及秦陵规画中如何进行“辨方正位”。《类编长安志》卷八转引《两京道里记》中记载“俗呼当陵南尖峰作望峰,言筑陵望此为准。”文献中的“望峰”即为正对秦始皇陵墓封土的郑家庄山峰。从望峰向北引一条直线,如此形成秦始皇陵的南北轴线(今正北东偏移1.5度)。目前发现的东西向墙垣上的门址均位于这条轴线上,此外还有南北向的道路也位于这一条轴线上。如今,秦始皇陵的封土和骊山望峰的对应关系仍然存在。



沿着秦始皇陵中轴线自渭河南上,随着海拔不断提高,秦始皇陵及其背后的骊山也展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形成变化序列。后来研究发现图中吴西村南处是进行秦始皇陵“规画”的重要基点。



以吴西村南为圆心作大圆,经过骊山望峰。可以建设用地为小圆,即渭水南面到山脚下的空间。小圆内又分为南北两个圆,北圆的圆心即为丽邑所在,南圆的圆心即为秦始皇陵内城中心,封土的中心稍微偏南一些。整体上具有很明确的轴线和尺度关系。




4

计里画方:以矩定宫邑园


运用方形网格以当时的尺寸为基本长度模数对陵区进行划分。发现秦始皇陵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呈南北向的矩形,相互套合。结合考古勘测的数据推测,秦始皇陵园设计方案中,内城与外城是相似矩形,内城与外城的长宽比都为9:4,内城与外城的长度比为3:5。秦始皇陵所在的南圆又会存在大小圆之间的空间关系,整体布局非常有讲究。



5

置陈布势:确定帝陵总体格局


秦始皇陵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重点突出了作为秦始皇陵核心的地宫及内城位置,另一方面确定了秦始皇陵的空间范围与布局结构,统筹协调其他功能区与核心区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关系。目前推测,秦始皇陵规画中置陈布势的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规划布局的中心控制点、确定内城与丽邑位置、内外城布局与功能布局、建立三重陵园制度四个方面。同时,将秦始皇陵的方圆图与陵区遗址分布图叠合可以发现,封土的东侧即为兵马俑所在地。如果说陵区核心区与周边功能区关系是相互协调的,那么封土北侧、西侧、南侧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6

因势利导:营之以为园


最后,秦始皇陵“规画”中充分利用骊山之阿的地形地貌特征,以鱼池水为边界,构建了以内外城为主体的陵园区。


在秦始皇陵“规画”探索之外,通过“画圆以正方”也大致发现帝陵规画的基本规律,一是帝陵选址山水之间确定了基本的范围,二是帝陵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陵邑和陵区。结合相关思考,对“规画”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提出中国古代规画术除从“地”到“城”的“规画六法”之外,还具有立极、为规、正方等程序性特征,讲究形数结合。



02

秦咸阳城及其轴线的规画


自觉运用“规画术”,基于秦始皇陵“若都邑”的行制特征及其规划设计方法,反过来可以探寻渭北秦咸阳城本身规划建设的奥秘。


01

咸阳城选址


秦始皇陵位于渭水南侧,而咸阳城刚好相反,位于渭水北侧。宋代宋敏求纂修《长安志》卷十三“咸阳县”条引东汉辛氏《三秦记》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嵕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王、始皇、二世胡亥并都之......汉高帝元年,更名新城。七年罢,入长安。元鼎三年,更曰渭城,县属右扶风。王莽改曰京城。后汉省入长安。”


初期咸阳位于泾渭之间,这是汉代人基本认识。《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卷二十七下之上记载:“文惠王初都咸阳,广大宫室,南临渭,北临泾,思心失,逆土气。”


从地形上看,咸阳城位于北阪之南、渭水之北。《史记·吕不韦列传·索隐》:“地在渭水之北,北阪之南。水北曰阳,山南亦曰阳,皆在二者之阳也。”


目前,考古和相关学者研究(刘庆柱,1990)也大概确定了秦咸阳城的范围。



02

咸阳宫地形及布局


近期,许卫红等(2021)“秦咸阳城遗址——基于城市手工业考古视野下的工作成果”提到“秦咸阳城遗址所在渭河北岸自然地貌呈向北渐高的台塬状,自南向北分别是渭河北岸滩地、一级阶地、二级阶地。根据近年来工作成果,确认郭区分布于滩地,宫殿官署区分布于一级阶地之上,郭区东北部;王陵与国人墓地分布于一、二级阶地之上,位于整个遗址的西北部”。结合许卫红等的考古发现,将建筑、手工作坊等要素落到地图上发现,秦咸阳城整体地形呈东偏北的特征。



根据《史记》记载,“大筑冀阙,营如鲁卫”。从鲁国城选址来看,南门是阙,北面九仙山,南面亭山,南面也紧邻水系,与咸阳城选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从等高线和田坎来看,北塬地形的总体坡向为南偏东10°左右,具体的一些道路和建筑的分布基本上也呈现相同特征。


汇总发现,咸阳宫附近多处道路、建筑和城垣遗址较为规整,朝向均在南偏东10°左右。


因此,可以推测整个咸阳宫建筑群总体呈现南偏东10°的T型结构,东西轴向西正对大道遗址,向东正对兰池宫遗址,向南正对厨城门桥。


03

咸阳城轴线设计


如果是一条斜轴,可以发现,咸阳宫南北轴延伸分别朝对嵯峨山和牛背梁,通过咸阳宫南北面山头点,可以确立南北轴线。进一步推测,尝试找到轴线的中心点,确定咸阳城尺度关系,通过立极、为规,也进行了格网划分(以1秦里为单元),发现秦咸阳城的布局与现在的考古发现在某些点上非常契合。比如东门、西门、冀阙等布局与在圆和格网上有所讲究。


同时,鲁国故城与秦咸阳城在结构关系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秦咸阳城南北有嵯峨山、牛脊梁,中间是秦宫,南门有冀阙(棘门),而鲁国故城南北有九仙山、亭山,中间是鲁宫,南门有冀阙(稷门)。但尺度不一样大,鲁宫大概是1/4的秦宫大小。


较为诧异的是,比较咸阳城和秦帝陵发现,其具有同样的尺度规模,都是十里。倘若将秦帝陵调转180°,可以发现渭南秦帝陵真是“若都邑”,与渭北咸阳城具有一样的尺度和结构。显然,这不是巧合,秦始皇陵就是仿照咸阳城“规画”而成的。


如果说嵯峨山和牛背峰的南北轴线是成立的,那么秦时期,渭南兴乐宫和章台宫都分布于轴线两侧,秦始皇后期营建的极庙也位于轴线上,极庙与秦始皇陵的连线正好垂直于南北轴线,相关文献也有记载。后来,阿房宫的选址和朝向,除地理环境的原因外,可能还有朝对嵯峨山以继承原有山川轴线体系的考虑。


最后,尽管现在咸阳城的轴线已经没有了,但是根据秦始皇陵的规划与轴线设计,从南面望峰看向骊山,穿过南北轴线上的封土位置,还是可以感受到秦咸阳城的轴线意境。



撰       稿:石   钰

校       审:李百浩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专题会议十五:历史的智慧与传承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专题会议十:山地城市生态维育与景观塑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特别对话二:湾区韧性发展与适应性规划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