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点亮精神火炬,传承规划薪火”,第五届东西部教学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现场直击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3-06-11

导读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规划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点亮精神火炬,传承规划薪火”。5月29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在贵州大学举行,研讨会主题为“聚焦设计技能培养,提升规划教学水平”。


本文字数:5546字

阅读时间:17分钟

 


经历了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入“新常态”,城市空间发展正在从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这意味着城镇化的重点由新建城镇向城镇更新、优化和提升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需要及时更新,城乡规划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既包括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也包括新型城镇化对人才知识体系、能力培养以及精神文化传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新的形势同时也为城乡规划教学改革带来机遇,各大规划院校先后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实际需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中西部院校的规划教学交流。结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开展的“规划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学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了第五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本届研讨会聚焦城市设计与乡村规划教学,主题为“聚焦设计技能培养,提升规划教学水平”,由“面向存量空间和复杂问题的城市设计课程改革”“扎根地域性文化内涵的乡村规划教学实践探索”两个议题组成,邀请了来自东西部四十余所高校的城乡规划教学一线教师参加,旨在通过共同研讨促进各校城乡规划本科教学和课程建设。


会议现场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唐洪刚教授主持本届研讨会。


 

主持人:唐洪刚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议题一

面向存量空间和复杂问题的城市设计课程改革


张悦:系统性变革中的清华城乡规划课程建设思考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张悦教授从“变革”、“系统”两方面分享了清华规划设计课程建设中的思考。“变革”体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等。张悦教授指出,当前社会面临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要优化发展专业学位、支撑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体现在清华大学“四象限+四路径+全链条+群智能”的人居科学教育体系。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以“创新”、“强基”、“通”、“专”打造四个象限,构建“交叉探索”、“学术创新”、“行业领军”、“全球/区域胜任”等四个路径。在本科1年级开启通识导引和路径启蒙,1年级末进行专业分流,本科2、3年级进行“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3个专业的课程模块,本科4年级分为4条路径的课程模块,分别为辅修/认证项目、研究增强模块、设计增强模块和境外交换学习。最后,张悦教授介绍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人居科学教育学科专业方向框架,横向为行业胜任路径的学科专业方向,纵向为学科知识内核,以及响应时代的跨学科结合。


谭文勇:基于竞赛的城市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

 

重庆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谭文勇副教授首先对重庆大学参加的主要城市设计竞赛进行了梳理,并对2005-2019年获奖作品的总量变化、等级分布与变化以及获奖院校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


通过对15年来重庆大学参加城市设计类竞赛的分析,谭文勇副教授重点介绍了重庆大学基于竞赛的城市设计教学的思考。重庆大学以学科为核心,提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教学内容,采用“研究指导设计”的教学方式,即任课教师的研究,本科生+研究生混合教学。


谭文勇副教授指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问题。利益化带来了巨大挑战,促使老师们认真思考在竞赛过程中是重过程还是重成果?是设计还是画图?个性还是模式化?同时,在路径上也存在误区,即分析过度、设计不足。所以,在应对竞赛型教学中,要端正态度,回归常识,尊重教学规律;要回归设计,彰显个性


左为:守正创新,精益求精——面向存量空间规划的城市设计教学探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左为副教授指出,城乡规划进入存量规划时代,从关注城乡建设空间的扩张转向关注城乡空间质量内涵提升。2010年,天津大学第一次将社区更新纳入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课程,开启了天津大学存量规划教学的长期探索。


面向存量空间规划,天津大学以空间为核心,引导理解城市空间和公共空间对存量规划的重要作用,开展以强调空间赋值为要义的存量规划教学;以实践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以实践为导向的知识迁移力和实践创新,采取多维度、多方式的授课和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天津大学“新工科”平台;以基本功为支持,概念认知与手绘技能培养相结合,发挥方案灵感捕捉、复杂问题的辅助分析、方案交流的优势,20多年来,长期将手绘图设计表达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融入设计课成果要求中,始终坚持设计和表现基本功培养;与科研相融合,依托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和特色研究方向,在城市更新、历史保护、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镇等特色领域实现教学与科研共生共融;搭平台建品牌,通过存量规划作业展、城市设计教学研讨会等,聚焦天津存量问题,突出实践导向,以展促教,以展促学,公众参与和专家展示交流成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以教学促交流,产学研相融合,搭建全国学界业界教学研讨交流的平台;持续精益求精。


李昊:求真·从善·尚美——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教学思考与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昊教授指出,进入存量时代以来,城市化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城市更新中存在 “非真、非善、非美”的问题。在城市化前期,城市建设着力增量,以物为本,三非建造在所难免。进入当下的后城市化时代,面对存量时代的以人为本和品质诉求,需要强化城市作为人居场所的基本认知,尊重发展规律,洞察内在动力,探究真善美的价值内核与实现路径


李昊教授分析了基于“真善美”的城市更新价值范式,指出“求真”强调城市更新的技术理性,即在认识论方面探求规律、顺时施宜,注重系统、实存、动态;“从善”强调城市更新的人文理性,即在实践方面寻求正义、以人为本,注重包容、宜居、活力;“尚美”强调城市更新的场所营造,即在情感论方面追求品质、场所营造,注重此人、此地、此时。

 

最后,李昊教授介绍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更新为主题的城市设计教学探索,强调“问题”+“目标”双向引导,强调“想法”+“方法”+“手法”三维并行,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在地观念+整体思维+动态设计的全面建构。“从真”即敬畏在地的风土、人文;“尚善”即包容存在的众生、万象;“求美”即倡导品质的格调、品相。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实战练习,增强了多样化的设计与表达能力,以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




嘉宾对谈


第一环节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和汇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张悦教授、谭文勇副教授、左为副教授、李昊教授就“面向存量空间和复杂问题的城市设计课程改革”主题,围绕是否应该单独开设技术支持课程、如何改善学生绘图压力过大、何时开展研究型的规划设计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表示,课程设计应该因材施教,搭建思考性的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质量的课程和知识点覆盖比图纸数量更重要,可以在作业和图纸数量上做总量控制和上限控制,降低学生负担,让学生适当解放出来;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入真实的场景,增强学生对城市中真实物质空间的感受和了解,形成对问题的观察。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起价值观。


议题二

扎根地域性文化内涵的乡村规划教学实践探索


余压芳: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创新

 

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余压芳教授从新工科建设视角,围绕课程概况、教学痛点、创新途径、成效推广四个方面介绍了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创新。《城乡规划设计四(乡村规划设计)》课程内容包括:乡村规划编制内容、各类村庄规划指标等理论部分,和基地调研、规划方案(草图)、规划成果等实践部分。面对教学内容乡村语境虚、教学过程工程训练弱、教学方式高阶知识难等三大教学痛点,贵州大学开展教学途径:一是产教融合,重构“知识+实践+技术”三位一体教学内容;二是真题真做、教学相长,推进师生共同体模式;三是虚拟仿真、数字教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易感知、可测度,让高危火灾防患于未“燃”。通过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余压芳老师展示了教学创新实施全过程,包括:开放实验、知识学习、真题任务书、基地调研、虚拟仿真实验、规划方案、规划成果、应用。余压芳教授回顾了《城乡规划设计四(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历程,表示教学创新解决了“乡村语境虚”教学内容痛点,真题数量逐年增加,并展示课程支撑学生的学习成效。


罗震东:关注新经济,探索新路径——南京大学乡村规划教学实践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罗震东教授介绍,南京大学在乡村规划教学实践中倡导四个方面。


一是关注发展,面向未来。新时代,移动互联网重构东部地区乡村发展,乡村在大都市近郊发生了新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立足现实、思考村民的真问题。


二是重视调研,直面问题。罗震东以流乡村的空心化、山东省曹县大集镇乡村规划设计为案例,介绍如何引导学生们在真实场景中,验证调研前的功课,重新锁定调研的重点和难点,并快速地形成新的思路和方案。


三是本硕衔接,形成体系。在本科阶段,设置《乡村发展与规划》课程,这是一门让学生全面了解乡村规划、建设与治理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阶段,设置《乡村发展与振兴路径研究》课程,激发研究生服务乡村的热情,启发研究生研究乡村、振兴乡村的智慧。两个阶段通过暑期生产实习、本科毕设两个重要环节进行衔接,迭代式更新学生对问题的认知。


四是不拘形式,鼓励创新。罗震东以《流联古今》《宇宙的中心、宇宙的十字》两个设计方案为例进行阐释。


荣丽华:产教融合·研学相辅——2023乡村规划教学实践探索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荣丽华教授从地域背景、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思考四个方面,介绍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乡村规划教学的实践探索。首先,她介绍了内蒙古的自然与地貌环境、气候与水文、生态环境质量、经济产业、人口与社会环境、民族与文化环境,并总结了内蒙古的地域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乡村产业类型多样、民族文化丰富独特。2020年9月,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内蒙古地域空间特征,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将乡村规划相关内容安排到大三下、大四上的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乡村人居环境调研、城乡规划与设计(三)、联合毕业设计等课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草原城镇空间环境概论、乡村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内蒙古工业大学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培养依托教师实践课题,真题假做,校企协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实践训练、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最后,荣丽华教授分享了四点教学思考。第一,人才培养上,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制定“地方服务+地域特色”的培养目标,打造“学科交叉+校企协同”的育人平台,采取“产学研+学科团队”的培养方式,形成“产教融合+研学相辅”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二,“产学研”一体的肥沃土壤,培育乡村规划的地域性人才。第三,正确的认知乡村是学习的第一步。第四,地域性差异是乡村规划教育的关键。


李京生:与村民一起编制村庄规划的方法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李京生教授首先介绍了同济大学在乡村规划教学中的痛点,主要存在学生乡村生活体验不足、地域文化被符号化的现实、规划思维的狭隘性三个问题。


在介绍山村规划教学实践时,李京生教授分析了地域文化与人的关系,指出山村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丰富的生物资源、外出人员主动动员和组织振兴等特点,在与村民沟通交流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合作精神,而且这也是与村民相互学习的过程。


在介绍城郊村规划教学实践时,李京生教授指出城郊村中村民存在集体意识淡薄、不易达成共识,社会资本丰富,发展类型多样等问题,所以在做城郊村规划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李京生教授表示,让学生们与村民一起编制规划,有助于学生了解村民的真实需求、想法和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逐渐从乡村规划的参与者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




交流讨论




嘉宾对谈


第二环节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和汇报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余压芳教授、罗震东教授、荣丽华教授、李京生教授就“扎根地域性文化内涵的乡村规划教学实践探索”主题,围绕“实践成果的科研转化、乡村规划专业设置”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专家们认为理论来源实践,要摒弃城市规划的狭隘性,通过在地调研,因地制宜地运用现有理论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科研思维,濡染学生,以科研反哺教学。就是否设置乡村规划专业问题,专家们认为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展开,以科学为主、以研究问题为主,保持研究的心态,研究真实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获得感。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最后,石楠秘书长对本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代表学会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然后,他谈了四点体会:


其一,思考如何把城乡规划学科进一步发展好。规划学者要察大势、识大体、有历史担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要思考城乡规划学能做什么,怎么做。


其二,学校教育要走特色化方向。规划学科不能同构,要依托所有学校来共同建设。教学要有稳定性,抓住核心内容的同时,鼓励各个学校特色化发展,相互补充,共同建设。同时,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评估教学资源的整合,发挥学校特色。


其三,教育中重视价值养成。城乡规划学作为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专业,要重视对学生历史、自然基本价值的养成,解决现实问题。


其四,学校间需要多沟通、多交流,通过多个专题的研讨,助推西部院校的发展。



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石楠秘书长表示在中国科协的统一部署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步开展规划科技工作日系列活动,以“点亮精神火炬,传承规划薪火”为主题,通过交流座谈、学术调研、建言献策、社会服务等方式,团结规划科技工作者担当时代责任、凝聚规划科技工作者投身志愿服务,一同践行科技为民理念,发扬规划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


会议合影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聚焦“存量规划与城市更新教学”,第四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第三届东西部规划教学研讨会 | 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城市更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会动态 | 聚焦城市设计教学的培养体系与课程建设,第二届东西部教学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