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带着理想踏上长征路的年轻人
作者:高磊
来源:微信公众号“钧正平工作室”
1900年,为了寻找救国图存的出路,27岁的梁启超发出了这样的呐喊:“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那一年,毛泽东7岁,朱德14岁,周恩来只有2岁。
34年后,他们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热血青年,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段伟大的信仰征途。这群年轻人中,有的放弃了远洋留学,有的舍弃了富裕生活,被共产主义信念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怕艰难险阻,不畏前途跋涉,为了民族存亡铿锵前行。15年后,他们让中国坚挺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带着人生理想踏上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50年代,一批年轻人放弃了国外优越环境回到祖国,扎根戈壁,不惧辐射,默默无闻,他们创造的事业平地惊雷响彻国际。
60年代,一大群年轻人从繁华都市下放到偏僻乡村,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祖国母亲。
70年代,一群年轻农民“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签下了土地承包的“生死状”,助力国家改革开放破浪前行。
80年代,一群群年轻人向南迁徙,聚集到经济建设最前沿,耕耘着自己的财富人生。
90年代,一些年轻人怀揣理想笃定坚韧,他们坚信网络时代属于中国,最终踏平坎坷叩响了二十一世纪的“芝麻开门”。
纪念是因为不能忘却。当我们回望一代代为了理想信念前赴后继的中国青年,1935年雪山草地上那一支赤胆忠诚的年轻队伍,永远是历史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没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大义先行,就没有这一代代后人任性地绽放青春。
战争的炮火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网络上视频中随处可见一批批难民颠沛流离的凄惨生活,只是久处和平让我们淡忘了那些为了这份安宁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人。
有的人想让我们忘却,他们不愿中国青年在精神内核上强大起来,试图用娱乐和安逸来麻醉思想、用诋毁和抹黑来混淆试听,但他们小觑了长征路上那群年轻人的精神锋芒。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成为西方青年的精神图腾之前,长征中的中国青年早已在东方用实践诠释了“在路上”的真谛。可是,每到纪念长征,青年人的身影或多或少有些疏离,好像那只是白发苍苍的人该去缅怀的过往。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中的行者,都行走在自己的长征路上。对于青年来说,人生漫漫,行走的路途更为长远。纪念长征,是为了汲取继续前进的不竭力量。穿越时空,当我们真正感知到长征精神时,那些孤独彷徨、懦弱挫折都会显得如此渺小,那些理想信念、激情动力会显得如此伟大!
长征赋予了行走神圣意义,指引着一代代在路上的青春少年走向诗和远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苏美男、祚挂东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