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 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而不是养老院!
▌来源:careergpa)
2016年即将接近尾声,过段时间很多大学生即将上演泡图书馆、通宵刷夜、切断一切娱乐的年度励志奋斗大戏,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期末考试大敌将至。明明一个学期有19周,但考试成绩可能只取决于最后的一个星期甚至三天。
平常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一天时间常常就在一张床、一部手机里消磨掉了。白天昏昏欲睡赖床不起,晚上却又异常兴奋变身夜猫子,双手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有时哀叹两句这样的日子真无聊,想励志发愤图强要好好学习找回当年高中的自己,睡觉前狠狠发下毒誓“明天一定好好努力”,第二天清早睁开眼发现不过是自己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而已。整个学期基本处于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
这样的日子和提前步入老龄化有什么区别呢?或许正如今年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说的“Colleges are like old-age homes, except for the fact that more people die in colleges”(大学就像养老院,而且事实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学里)。
明明人生刚开启四分之一,二十岁左右的我们却活成了七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像已经提前陷入了将死的状态,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活成了一个只会玩手机的胖子。有时候常常分不清身处大学的我们是真的过了365天还是不思进取把一天不断重复上演了365遍。
以前有多少人躺在床上吸鸦片,现在就有多少人躺在床上玩手机。姿势没变,只是多了几分抱怨,为什么别人生活得妙趣横生,自己就变成了这幅样子?可人生的绝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一件事:身体喜欢随大流,意识又渴望不平凡。
回想当初刚进大学校门的我们,也曾意气风发雄心壮志。高中时被那句“努力吧,考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洗脑,进入大学后发现那都是鬼扯的,可其实我们却把这句话执行得彻彻底底。
刚刚脱离高考,毕业还是一个遥远的词,脱离了父母的身边,享受那份没有管束没有肩上负担的自由,在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选择了苟且,在表面轻松的安逸区沉沦,两耳不闻窗外事,懵懵懂懂地把大学当做了人生终点。
专业要么是父母选的,要么就是随意挑的,考试成绩向来不求精,只求差不多,不挂科就行,无所适从地选择了安逸当下。“人生得意须尽欢”似乎早就成了这种“安乐死”状态最无可辩驳的理由。
一年多的时间里,曾经眼里的那份锐气早就被安逸区的舒适消磨殆尽,曾经的理想和目标似乎是别人的故事。除了身体在向安逸妥协,连带着思想都在禁锢中一步步走向衰老,走向毀灭,成了一群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
熬到大三大四时,看着身边的人都为各自专注的事情忙碌,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不堪”,好奇究竟自己想要什么,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想去听听别人的建议,迫切希望别人能告诉自己可以做什么,然而听得越多想得越多就越迷茫,又或者是在开始做之前就已经找了各种无法实现的理由否定了自己。
“考公务员?”
“哪里那么容易?别说考不上了,就算考上了,我怎么竞争得过关系户?”
“考研?”
“考什么专业什么学校呢?要看那么多书,心仪学校还这么多人竞争,过去的专业课都没怎么上,应该考不上吧?”
“直接工作?”
“大学这四年就这样混过来了,简历一片空白,投出去的也石沉大海,根本就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
大多数情况下是内心的岩浆还没喷发就被别人的看法声音淹没了;或者是一旦选择需要付出辛苦扛起责任的时候,自己逃避了。无论是考研、公务员、还是工作,生怕自己走错路,害怕自己后悔,不知不觉地呆在了原地,迟迟没有迈出过第一步。
最后一边哭喊着自己的无能,一边不努力开始改变,一边害怕自己一事无成。弹指一挥间,毕业的那一刻,发现自己落下了一大段路,追赶无望,猛然回首自己早已死在了大学四年的艳阳天里,根本无法抵抗毕业这个寒冬。
其实没有任何人蒙住我们的双眼,没有任何人困住我们的双脚,也从来不是生活和未来抛弃了我们,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安于现状,固步自封,过早放弃了自己。
不愿突破,不愿尝试,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耐心,选择了随波逐流,明明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最终在奋斗与安逸中苦苦挣扎。有些人活着,但他却已经“死”了,死在了二十岁,埋葬在七十岁。
当然,人生多年,生死难当,什么样的大学生活才不是养老院的日子?多去参加社团活动,还是努力提高GPA,还是多多实习……谁也没有定论。
可我们终将要明白的是若是真的住到了养老院,那是因为这个人真的老了,职业生涯结束了,面临真正的人生终点了。大学却永远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只是另一个人生起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清这个现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n01618xvo7m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短片,虽然只有100多秒,却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人生倒计时的故事。曾经少年鲜衣怒马,在工作后单调乏味,身处大学的我们不也一样?呆在大学这座养老院里“养老”,没有梦想行尸走肉般生活,那迟暮之年时是否会悔恨自己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苟且呢?
一位临床心理学家说过“处在二十几岁的好处同时也是坏处就在于: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将改变你的余生。”愿我们早日奔跑起来,不要在原地踏步,别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在最美好的大学生活中“英年早逝”。
长按识别二维码投票、报名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编 辑 | 李 翀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