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了!穿越了两个世纪的学霸手稿大公开
导 读
泛黄的纸页,隽秀如行云流水般的字迹,工整如印刷体的公式:这是从旧时光穿越来的‘学霸笔记”。穿越两个世纪的“学霸”手稿大公开,来看看都是啥样!
6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展出了档案馆历年征集珍藏的百廿交大学子在校学习笔记、实验报告、试卷等课业档案,既有南洋公学时期蔡元培先生主持下的特班生李叔同的课业、黄炎培的读书笔记,也有1930年代初金悫教授批阅的钱学森“水力学”课程试卷,还有当代“学霸”们精彩传神的课堂笔记。
浏览这些档案,仿佛与课业主人公们在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教学为先,学风为基,求知问学,唯有精勤不倦,求真务实。
1901年:博览群书,求积累
1901年,南洋公学创始人盛宣怀为实现从速培养高端人才的需要,设立特班,礼聘翰林院编修、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担任特班总教习。他授课之余,定期开列中外新学书目,供学生选读并作读书日记,如期上交批阅,师生相互切磋,其乐融融,集中体现出交通大学初创时期师生乐教好学、严谨求实的精神面貌。
▲特班生李叔同(广平)在校的课业论文《论秦汉重农抑商》仿件
1901年,南洋公学特班生李叔同(广平)在校课业论文:论秦汉重农抑商;获95分,名列全班第三名,文尾为总教习蔡元培的批语“偏于理论,文极畅达”。
▲特班生黄炎培在校期间的读书日记(左上角为蔡元培的批语)仿件
1901年9月,南洋公学特班生黄炎培在校期间的研读《资治通鉴》的读书笔记,左上角为其师蔡元培先生的眉批。(以上两件为仿件,原件藏上海图书馆盛宣怀档案)
▲黄炎培和李叔同的课业
1907年-1920年:笔下生花,养通才
1907年至1920年,“国学大师、工科先驱”唐文治先生掌校期间,大力引进西学,开创工科教育,同时极意注重中文,专设国文科和国文研究会,每年举行全校性的作文比赛。唐先生亲自命题、阅卷,并向成绩优异者颁奖。日积月累,庠序之文,蔚为大观。1914年,唐文治鉴选其中240篇,由苏州振新书社铅印发行。1917年和1926年,分别刊印二集与三集。该书风行学界,声名远播海外,获得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头等奖。该套书集中体现了老交大推行工文并重、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是融展示、研究与教育价值于一身的精品校史文物。
▲交大早期学生优秀国文成绩汇集——《南洋公学新国文》
1930年代:治学严谨,严要求
1930年代的交通大学,有“东方MIT”之美誉,师资优良,设施完善,教学谨严,蔚然成风。1933年6月,在机械工程学院“水力学”课程期末考试中,大三学生钱学森试卷不仅清洁完整,而且演算一气呵成,除了最后一道答题中“Ns”漏写了一个“s”,6道考题答得全部正确,仍被任课教授金悫先生扣除4分,未得到满分。这个故事典型反映了当时交大教学质量已达到较高水平,“要求严”的教学传统已深入师生人心,至今传为美谈。
▲1934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钱学森试卷、1935届机械工程学院学生柏璋的《机械工程实验报告》、1938届机械工程系学生顾又新的《工程力学》听课笔记
1940年代:严谨求真,重基础
1943年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在重庆九龙坡成立之初,教学上大都沿袭英美大学教育制度,授课亦多为英文。此时适逢抗战时期,物质条件极为困难,叶在馥、辛一心、王公衡等知名教授亲上讲台,传道授业,学子们勤奋用功,孜孜不倦,人才辈出。这些为后来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壮大、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5届造船系学生裘纯坚的课堂笔记
1940年,交大分校在重庆小龙坎成立。1942年,迁往重庆九龙坡,升为交通大学总校,逐步开设机械、电机、土木、航空、造船、轮机、管理等系科,并设立电信研究所,在交大历史上首开研究生教育,师生达2000余名。尽管抗战时期各项条件极其艰苦,但师生怀着科工救亡报国之志,敬业乐群,孜孜求知,传承延续着交通大学厚实基础、严谨求真的优良办学传统。
▲1948届航空工程学系学生王鸿志的学习笔记
大师之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习这场修行离不开师父的倾心指导,下面的几个学生课堂笔记,以及上面教授的精心批注,可以看出为师者,为鼓励和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良苦用心。
▲1947届运输管理学系学生傅天禄的《铁路行车》课堂笔记(其中第136页有授课教授沈奏廷题签“阅”字样)
▲1944届、1946届、1950届学生课程笔记
进步学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不但积极参加中共交大地下党组织的爱国民主运动,更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他们为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后世铭记。
史霄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学生。1945年,史霄雯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曾任学生化学学会会长,当选为交大学生自治会执委,担任学术股干事;先后主办《雄风》、《每日文摘》、《每日新闻》等刊物。他不仅学习努力,还积极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主持召开“真假和平辩论会”,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5月20日,也就是上海解放前一周,人民的好儿子、青年的好榜样史霄雯烈士在闸北宋公园英勇就义,年仅23岁。
▲1949届化学系史霄雯烈士的化学实验报告
朱发稼1944年考入交通大学,先读机械系,为了振兴中国航海事业,转入造船系。他有强烈的正义感,对国民党卖国求荣、发动内战,置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种种倒行逆施,极为愤慨。在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刚一兴起,朱就积极投入,并参与领导。朱发稼1948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反对蒋政权、迎接解放的秘密活动。后来他改名谷人,并一直沿用此名。解放后,他参加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航运处接管航运系统,后在上海海运局工作,1953年调北京交通部,1963年病殁。下图这本笔记本,是朱谷人1946年3月到9月材料力学的笔记,多么工整!记笔记用的是作废的记账簿,说明当年的学习条件也是很艰苦的。
▲1948届造船系学生朱发稼(谷人)的《材料力学》笔记
建国后:砥砺前行,育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大学跨入“建设新型的人民交大”的历史时期。交大人怀着高昂的热情为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建设新型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进行不懈的探索;虽历经艰难曲折,却始终秉承高水平的育人标准,发扬“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的教学传统,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输送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展览通过学生笔记、习题、实验报告及毕业设计等等多种课业档案,全方位展示各个历史时期交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建国初期交通大学的学生课业笔记
今日交大:学在交大,创新风
“教学为先,学风为基”,交大优良的学习传统在当代学子身上延续,继续谱写百廿交大的辉煌篇章。以下几张图片展示的是2017届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孔令璁的《人体解剖课》笔记。她将医学和艺术完美结合,集合多部中外人体解剖图谱的精华,运用手绘的方式,将人体解剖图准确、精致地呈现出来,在学习过程中绘画记录,在绘画过程中学习,使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生动逼真。它绘制的人体解剖图谱成为学弟、学妹们争相传阅的范本。
▲2017届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孔令璁的《人体解剖课》笔记
▲2017届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孔令璁的《人体解剖课》笔记
来源: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
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每晚9:50,陪你青听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校审编辑 | 李 翀
编 辑 | 杨 广(团上海市松江区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