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睹为快!散文、小说、诗歌、剧本……一大波优秀“志愿文学”作品来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志愿者”(ID:zgqnzyz125)


导读

近日,由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揭晓。经过由著名作家、记者、评论员等组成的专家团队的认真评审,最终评选出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剧本5类106件获奖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志愿文学应运而生,优秀的志愿文学作品不断涌现。“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自2017年以来已举办两届,旨在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挖掘推介给社会,用文学的形式展现志愿者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展现志愿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此次获奖作品涉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扶老助残、关爱儿童、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讲述了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故事,反映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努力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第二届“志愿文学”征文活动获奖作品名单揭晓


小说
诗歌散文报告文学
剧本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

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中,小说《续断桥》讲述了青年支教教师十年如一日坚守清贫,把爱心和信念播种在大山深处的感人故事;散文《我的捐髓日记》记录了青年志愿者为10岁小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义举;诗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光》讴歌了新时代青年志愿者像一束束光照亮前行路的高尚情操;报告文学《我的向往是春暖花开》讲述了环保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当地工业污染问题得到良性解决的故事。获奖作品将于近期陆续通过“中国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展示。
让我们先睹为快!《续断桥》(小说)作者:彭敏艳梗概《续断桥》讲述了高小桥受支教教师麦可可的影响,自小立志当支教教师。她到大山深处的蟠龙小学实习,被这里的人和事所感动,更坚定了要到这里支教的决心。她来支教当天因大雨河水暴涨,在她送蓝朵朵过桥时,桥被冲断了。高小桥遇到桥断,这似乎成了一道符咒,倒霉事从此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和男友唐皓一隔至阴阳两隔;再到梁天娇莫名失踪,叶老在找人时因病发作而死;然后是一个雨夜,教师宿舍坍塌,重修的桥也被偷木的车轧断了;接下来是顶岗教师林小克昏倒在课堂上,后被查出癌症,更让人唏嘘的是,林小克出殡之日竟然是顶岗教师的潘炳珍大喜之日……所有这些,像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高小桥不相信命运,蟠龙小学的教师也不信。高小桥始终坚守信仰,她坚信蟠龙小学是一个有灵魂有温度的地方,任何一个到了蟠龙小学任教的教师,都会不可遏制地爱上它,甘愿为它付出所有。如叶老、刘贵、如禤长安……高小桥在接受灵魂的洗礼、爱的包围的同时,也传播着信念和爱,用灵魂感化着更多的灵魂。在爱的感化下,蓝朵朵走出自闭,林小克的妹妹林冬妮也在刘贵的资助下上完大学,后来她们都成了蟠龙小学的教师。爱得到了延续。高小桥在村民的泪目中走向下一站支教。精彩片段今天断桥竣工。雨从早上开始淅淅沥沥,漫天的雨迷蒙了过去,也淋湿了现在。初霁,斜阳挂在河岸的竹梢上,将天空映出很奇怪的色彩,如打翻了颜料,杂七杂八地叠加在一起。高小桥一个人在断桥旁边坐着。河水依然奔流着,即使被岩石撞得粉身碎骨,亦将破碎重组,在前行中修复自己。十年前,河水淘空了她的躯体;十年后,河水淘净了她的灵魂。这河俨然一道裂缝,横亘于她和他的世界之间。彼岸,荒芜或繁荣早已杳无音讯;此岸,已日见芳草萋萋,这里栖息着她一辈子的信仰。可是那场大雨,那条断桥,那个旋涡,还有他,在高小桥脑海中依然清晰如昨。最近不知怎的,她时常恍惚间觉得他还在身边,这似有似无的气息让她无所适从。她曾经坚信自己内心已经强大得百毒不侵了。如果真如他所说,断桥是一个预言,那么高小桥的一生,从桥开始,或也将因桥结束。在开始与结束之间,她会经历无数个旋涡,也必将全力冲出所有旋涡,她心中有彩色的梦,她要让它出彩。高小桥捡起一块石子打水漂,石子在河面浮沉几下终于隐没。涟漪漾到河岸边,岸边有一撮草丛闪着金光,这光有别于夕阳余照,是那种明晃晃的金属的质地。一种不可忽视的磁场,吸引高小桥走上前,熟悉的气息撞进了远去的时光——草丛上躺着一条项链,吊坠上刻着姓氏的字母,是他和她。又产生幻觉了,她想。可定睛再看,还是真实的存在。高小桥大脑一片空白,感觉有什么东西压住胸口、卡住脖子,以致不能呼吸,几近窒息。高小桥软软地跪下,拾起,揣于胸口,方觉衣衫已经湿了一大片。项链带着河沙,或是今天抽水倒桥面的时候从河底吸起的吧?当过往都以灰度显示的时候,它却又闪着诱人的光重现,这意味着什么?一条颀长的身影悄无声息地落在她的背后,高小桥知道他是谁,但是她没有回过头来。影子静止了几分钟,又默默移开。十年了,高小桥以为它早已伴着那段老时光消亡,未料今天竟又诡异地进入她的视野。记忆里的纷扰撕裂着她的心——他走了。大雨噼噼啪啪地打在她身上,她的心如被撞击的灯管,“砰”声碎了一地,碎片直刺她的肝脾肺肾,她全身没有一处是完好的,直到有一把伞为她撑出晴空。是已退休的叶老校长,他削瘦的个子在雨中竖成根铁柱。“小高,别折腾自己了,明早我送你过河。这里,这里还有我们。”苍老的声音慈祥又坚定。高小桥点点头又摇摇头,她果断地随着叶老走进校门,进了校门扭头再看一眼外面被雨淋湿了的世界。夜慢慢沉下来,山村的夜,是那样寂静,只有风声,只有雨声。替高小桥打伞到宿舍后,叶老突然剧烈地咳嗽,黑色的大柄雨伞跌落一旁,他一手捂着胸一手扶着墙,极痛苦地慢慢蹲下去。这根铁柱用大半辈子在风里雨里撑起了蟠龙小学,却终究是耐不住岁月的腐蚀,渐渐上了铁锈。高小桥知道,叶老的老慢支发作了,她急忙打开行李箱,翻出瑶药,跑去学校的厨房煎熬。这是老慢支的偏方,她费尽心思从几百里外的老瑶医那里要来的偏方。雨依然肆虐着,厨房的瓦缝不断地往下渗水,柴已经半湿了,一只打火机已经差不多没有了氧气,风从瓦烁上漏下,从墙壁缝、门缝灌进,无论怎么打火,那微弱的蓝光都是一燃而逝。高小桥只好把打火机伸进灶膛里去点火,灶膛也是潮湿的,好不容易才点燃旧报纸。然而一大摞旧报纸都差不多烧光了,柴才勉强燃起一星火苗。她不断地往灶里吹气,要让那星微弱的火苗燃起来。风无孔不入,湿漉漉的衣衫紧贴在身上,她不断地打着喷嚏。火还是灭了,打火机已经打不起火,只能划出火星;何况引火的报纸用完了,再也找不到干燥的可燃物。高小桥心情如那湿透的衣服一样糟糕,她无助地把脸埋在膝盖上,头发乱蓬蓬地贴在脸上。怎么办,叶老那么痛苦,雨那么大,现在该怎么办?她下意识地想打个电话,却找不到手机,手机不在身上。一道闪电过后,停电了,所有都陷入无边的黑暗中。高小桥要跑过去看看叶老。可刚走出厨房门口,一道可怕的闪电划破半边天,校园的树木阴森森地在闪电中隐现,紧接着极尖锐的雷声狂怒地从头顶炸开,仿佛在惩罚什么。校园外不知是什么东西起了火,但很快又灭了。高小桥捂着耳朵,全身剧烈瑟缩了一下,她平生最怕强雷电。高小桥习惯地摸摸项链,她一害怕就会做这个动作。他温柔地替她戴上项链时,说过项链会护她周全,她深信不疑。可这一摸,把她魂儿都摸出窍了,心里凉嗖嗖的,项链不见了!脖子赤溜溜的,高小桥把全身搜了个遍,也找不项链。这真的是不好的预兆吗?漩涡、断桥与他交替出现在她脑海,漫天的雨在得意地叫嚣着。高小桥呆滞地站着,她已经完全不能思考,她觉得生活中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了。她觉得身体像一个充满气的球体,轻飘飘地不受控制。她很想躺下,哪怕是躺在黏乎乎的泥浆地面,可她整个人浮着,根本没有力气躺下去。夜已经完全沉下来,四处漆黑一片。风从连绵的山岭上哭号着过来,隐隐约约有婴儿的哭声,细听又没有。学校很偏僻,最近的住户也离学校一公里以外,怎么可能有婴儿哭!高小桥疑心自己听错了,可分明又一声哭声传来!这一次听得非常清楚,似乎还有什么窸窸窣窣的声音夹在风雨和雷声里,仿佛就在十米以内的范围,令人毛骨悚然。高小桥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真是越惊慌越见鬼,她刚跑几步便一头撞上一赌软物,她再也压制不住心底的糟糕与恐惧,大声尖叫起来。“小高,小高,别怕,我是老樊” 一只肥胖而温软的手紧紧握着高小桥冰凉的手,原来是樊容姬。她家离学校最近,高小桥今天受了寒,她给高小桥送姜葱粥来了,也顺便看看守校的叶老。却正好遇上停电。樊容姬是打着手电筒的,只是高小桥思绪紊乱,心里紧张害怕过度,竟然没看到手电筒的光。高小桥虚脱地靠在樊容姬身上,无声抽噎起来。她忽地想起刚才那哭声,不禁回头看。我的妈呀!两点幽幽绿光在厨房前飘移,她浑身哆嗦着,话语也打着颤:“樊老师,那里……那里是什么!”“哪里?不怕,没事的!”樊容姬平静地安抚着高小桥的情绪。“就那里!”高小桥拉着樊容姬的手指给她看,一道闪电再次划过长空,刺眼地亮,这次看清楚了,厨房门口却什么也没有。小高身子僵硬起来,全身汗毛倒竖。“小高,你看到什么?”察觉到高小桥的异常,樊容姬语调尽量平缓,“我们先回房间。”“我明明看到厨房门口有绿光移动,可是,可是一眨眼就不见了!”“哈哈,还道是什么!”樊容姬笑了,“那是一只发情的母猫,刚才我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它叫声如婴儿哭,那凄切的哭声叫人真假难辨,直叫得人心里发毛——别多想了,赶紧换一身衣服。”回到宿舍前,高小桥发现叶老居然不见!“叶老呢!”她一边颤声高呼一边惊骇地攥着樊容姬的手,樊容姬知道她今天经历太多,惊慌过度了。她用力搂紧高小桥的肩,说:“已经扶叶老在办公室呢。”高小桥终于看到办公室跳动着的微弱的烛光,窗玻上的那个微驼的影子,依然掩饰不住叶老的沧桑。叶老虽然粗喘着气,但已经不咳嗽,此刻端坐在烛光中。叶老名叫叶新,是个老党员,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捆绑在蟠龙小学,他的命运跟蟠龙小学的命运是一根麻绳上的两股麻,早已融为一体。学校创立之初,上学的路还没修整好,学生都绕山绕水的来上学,太远的只好寄宿。他的爱人伍思仪漂亮又贤惠,种种养养之余,义务为留宿的学生洗洗补补,还为他生了两个娃。二娃出生那天,伍思仪因产后大量出血而离世。那时候叶新正窝在县局里为学校争取一个项目。二娃出生前一天叶新到县里开会,还是伍思仪半夜起来打点好的稀粥和红薯。凌晨4点叶老就出发了,开完会后叶新并不急着回来,因为他有重任在身。学校有一排瓦房共四个教室,墙壁的裂缝已经有拇指那么粗了,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叶新已经向局里反映过几次了,可是还没得到正面的回复。这回叶新整理了一份三千多字的报告,外加一份教育附加费申请书,要趁开会之机向陈局长递呈,誓要为学校争取到修建教室的项目补助,这也是爱人伍思仪的意思。伍思仪头发长,见识却不短,她总叨念山外的生活比山里好多了,要改变蟠龙村的贫穷落后,总得先把学校办好来,创造给娃读书的条件,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开会当天教育局长不在,是李副局长主持会议的,陈局去了市里学习,要第二天才能回来。叶新当晚没回来,他在等陈局长回来,局长才能说准话。然而第二天,没等着陈局长回来,刘贵却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县城,带来一个坏消息,师母早产难产,让他立刻回乡里医院。叶老心一慌,撒开腿就飞奔而回,然而还是迟了,三十多公里的路,回到时,伍思仪已经静静地躺在白布下。伍思仪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希望叶新带好两个娃,争取为学校盖几间新教室,一定要创造条件教育好自己两娃还有村里娃。叶新掀开白布,伍思仪的头发乱而湿,一绺一绺贴在已经发青僵硬的脸上……老大在一旁大哭,老二吮着手指好奇地睁开眼睛。叶新拉着老大,抱着老二,长跪不起,直到刘贵强行把他拖走。伍思仪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不但没给她过上好日子,反而让她吃尽苦头,最后时刻自己都没陪在她身边,让她一个人与死神搏斗。叶新为这事内疚、自责一辈子。这一年,老大才两岁,老二刚出世。他带着两个娃上课,带着两个娃去学习、培训,带着两个娃去为学校争取项目。说到“奶爸”校长,全县教师队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项目申请比想象中难多了。暑假时,叶老带两娃进县城去找陈局。陈局也摆出了难处:“叶新呀,咱县是个贫困县不是咱不给这项目,蟠龙小学的困难都如剥了皮的粽子,明摆着在眼前。可眼下十个和尚三件袈裟,实在是遮不过啊!”在大前门的烟雾缭绕中,叶老看到陈局眼睛里的红血丝,就不好再往下说了,便起身告辞。陈局从抽屉里拿出一盒五彩糖递给叶新家老大,老大礼貌地谢谢,却并不接糖。叶新背着老二,老大跟在他屁股后走出局长办公室。站在教育局门口,叶新却犯了愁,四个教室,五十多个学生,五十多条鲜活的生命,而那墙体开裂、椽角上虫的旧瓦房,说不准在哪场风雨中就如纸灰般消亡。可眼下去哪儿筹集资金呢?县城的街道冷冷清清,知了在街头大树上聒噪个不停,商铺的老板在打着盹,县里经济确实不景气啊!可是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叶新暗暗下决心,就算自己一坨一坨泥巴将墙糊起来,也要建成新的教室,也算是了了伍思仪的心愿……老二不知是饿了还是尿了,一直哇哇大哭。叶新只好找了一处偏僻处放老二下来,掏出一个奶瓶,奶瓶里装的是浓的米汤,喂后叶新又把屎把尿才背上。老大又饿又累又热,却不喊一声苦,懂事地跟着叶新走,走过一个卖冰棍的箱子的时候,老大被晒得黑里透红的脸蛋上淌满汗,他舔着干涩的嘴唇,眼巴巴地看着冰箱。他毕竟只是孩子啊!却跟着自己赶了三十多公里的路!叶新心一酸,便带孩子去吃粉,孩子只选了最便宜的白粉,那种不加肉不加菜的粉。叶老退休后因为学校缺教师,一直义务为学校上课,后来患了慢支,一道例题讲下来,气缓不过就开始咳嗽,一咳就咳得脸上的沟沟壑壑全变成紫褐色,一咳就咳到弯下腰半天缓不过气来。后来在邻村物色到一个在家带娃的年轻妇女黄菊来顶替他的课程,他才真正退下来。黄菊长得干净利落,她是打心底喜欢这些孩子,热爱教育事业的。她家人在外跑中药材生意,发了财就在外地落户了,这意味着黄菊也得离开蟠龙小学了。黄菊却不舍得这些孩子,找了无数个理由留下都被家人给驳回。黄菊是打算静静地离开蟠龙小学的,但不知那天谁走漏了风声,她班里的学生一路追出盘山公路一公里多。高而窄的盘山公路蛇行于山崖边,孩子蚁一样爬行追赶,底下是万丈深渊,后方随时可能会有车来。黄菊从后视镜看到这揪心的一幕,她很想冲下车抱着她们,然而她不能够,那样只会让孩子们更难过。她摇下车窗,伸出头来,一边摆手一边大声呵斥孩子们,要他们马上回去,可一向听话的孩子们这次却不听话了,只管抽噎着拼命追。她让爱人停下车,虽然这路段不应该停车,可是她没有得选择。黄菊下车狠心驱赶孩子回去,这是她首次这样绝情对孩子,孩子们委屈而绝望地往回走,她才转身上车,却一直紧紧地,紧紧地盯着后视镜。她的心已经疼成一摊水,要是孩子再追上来,她会不顾一切下车抱抱他们,拉着他们往回走。那些孩子红着眼睛一步一回头,直到看不见了前行的车辆,还痴痴地眺望着……或许孩子们已经懂得,很多老师都不喜欢这里。可孩子们想不明白黄老师是那样爱他们,可为什么也要走……高小桥来实习那会儿,黄菊已经不在学校工作几年了。这些都是高小桥来实习的时候零零碎碎听说的,高小桥把这些碎片拼凑在一起的时候,她的眼睛红了。

蟠龙小学有种魔力,高小桥就是被这样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给慑了心魄去,她心里明白自己除了留下,已经别无选择。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光》(组诗)

作者:青子畅

愿每一片岩石都散发着温暖——致魂归白马山的志愿者尹起贺愿白马山的溪水日夜奔流
愿所有与水相关的事物清澈透明愿这闪烁着时间的浪花激浊扬清,配得上他高贵的魂灵愿这崎岖的山路上野花次第开放愿那黑夜里消失的一双蝴蝶在花间翩然愿每一片岩石都散发着温暖替他担当,抚慰每一颗不安的心愿每一朵花都充满世俗的幸福而他,只有干净的灵魂愿每一棵树都结出纪念的果实愿清白的月光温暖夜晚的清冷愿搜救的绳索系住他“命比天大”②的慈悲这人间,定会清风盛满明月照临愿回到曾经众多的人从未听过他的名字愿英雄的荣光隐藏于平凡的身影愿那个雨夜有白云缭绕狂风安眠,雷电化成虫鸣你满怀忠诚在月光下行走而年迈的父母,正倚门温柔等候注:①尹起贺,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柳园村人,2019年8月25日凌晨,与许挺秀(女)在广东惠东县白马山救援24名驴友时牺牲。②“命比天大”是尹起贺生前在笔记本上写的四个大字。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束光瓦西村的吉木金曲从阴影里奔向阳光索玛花正在阳光下静静地开放他要摘一朵别在陈老师的衣襟上陈老师的微笑和花朵多相像陈老师说,阳光下的花儿才能传递温暖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应该有一束光他觉得陈老师就是太阳,就是光陈老师今天下午就要回川大所以这个上午应该更加长川大是个怎样的世界世界又是什么模样老师曾仔细讲过但他仍下决心要认真读书去看去闯陈奕含站在比尔乡的山梁:这些孩子啊索玛花一样清香这些孩子啊每一个都是一束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丝路上的收藏》(散文)

作者:朱宽钰

梗概

我是一个特殊的“收藏家”,去到西部支教是想收藏到孩子们天真眼神中的“光彩”和一个个支教同事背后的“故事”。

坐上颠簸跌宕的汽车,穿过斑驳苍茫的荒原,吸一口略带黄土腥气的空气,来到简朴却也庄严的校园——矮小的平房“衣衫褴褛”地立在路边,捎带裂隙的旧颜,写尽了它的沧桑。但我知道,一所学校已经是校长和老师殚尽竭虑的全力付出,一所学校已经是孩子们遮风避雨的学习天堂。

二十多个孩子的父母全都外出打工,和病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他们并没有丧失学习的信心——每当我为他们吹着笛子,讲到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的故事时,他们眼中闪烁着憧憬激动的光彩;每当我上读书课时,拿着资料声音洪亮的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努力的光彩;每当我和他们讲古希腊神话,科普十二星座的由来时,笔着手指算自己星座的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新奇的光彩,这些“光彩”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

除此之外,支教同事芳姐的爱情故事也令人动容。她和丈夫,一个志愿老师一个志愿兵,不惧家人反对,从浙江一起来到西部甘肃支援,完成各自的志愿梦想。

离开时,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时他们眼中的光彩,天真的笑容,安慰失去亲人的孩子时的泪水,校长和同事的照顾,还有芳姐和姐夫几秒钟的感人相见这一幕幕划过我的脑海。看着窗外,黄沙漫漫,这一路收藏到的“宝物”将是我一生的珍藏!

精选段落(1)

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收集一些东西。但是我又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我喜欢收集一些大家看不见的东西,比如眼神,比如故事……星星是穷人的珍珠,而收集来的故事和眼神则是支撑我写作的虔诚最初。

我参加了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的志愿老师活动,从中获得的宝藏很多——当我给孩子们讲十二星座形成的故事时,他们的好奇激动的眼神;当我给孩子们朗诵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时,他们沉浸认真的眼神;当我给孩子讲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的故事并且为孩子们表演了一段竹笛演奏时,他们的崇拜憧憬的眼神。当我家访一位孩子得知孩子父母都去世了,但是他的爷爷奶奶却仍然努力将他培养成一个乐观健康的孩子。我听着孩子爷爷讲述的故事,虽然方言很难懂,但是依然触动心弦、泪流满面;当晚自习结束之后我送一位家住的远的孩子回家,看到放下书包的她自觉地拿起门口的青豆,一颗一颗地剥着老掉的青豆皮,我难受地坐在她旁边,陪她一起剥完这一盆他们明天的饭食。在火车上看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突然感叹,一个人在浩瀚无垠的历史里显得多么渺小,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为这个抚育我们的美丽世界留下些什么。我想——支教也是对这个美好世界的一种回报吧!精选段落(2)两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听完故事之后,孩子们都急切的围绕着我,想知道自己的星座。“老师,我是十月二十五号生的,那我是什么星座的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问道,我一一为她们解答。

但是有一个女生却没有上前,她窝在自己的位子上,蜷缩着肩膀,我走上前,摸了摸小朋友的头:“小美女,你叫什么名字呀?”“宋妍。”她没有抬头看我,但是从语气中已然感受到她情绪的低落。“哦哦,小宋妍,那你告诉我你的生日,我来帮你算星座好不好呢?”“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她小声呜咽道。“我是……”“没关系,小宋妍,我知道你的生日,相不相信我可以推算出你的生日呦!”大概已经猜想到孩子的情况,我不忍心让她再继续说下去,于是开口打断道。“真的吗?”宋妍抬起头看着我,湿润的眼眶里绽放出些许开心的神采。

令我动容的是,孩子的眼神里除了些许悲伤更多的是憧憬与希望,并没有我以前遇到过的因为父母离世而散发出的自暴自弃的失望眼神。“真的!”我坚定有力地看着她,希望能给她一些勇气。

下了课,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去教职工办公室,在学生信息里查找到了宋妍的资料。不出所料,父母双亡,监护人是年龄为86岁的爷爷。我记下了她的身份证号码,那里面有她的出生日期,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睛,想好明天该怎么和宋妍解释之后,就开始了明天的备课。

精选段落(3)

乘务员拉开了窗户,“妹子,只能打开一半哈,不然会有危险。”“嗯嗯,能放围巾出去就行。”芳姐答到。

我看着他们的行为满脸疑惑,“芳姐,这是干啥呀?”“看峰哥呀,他在哨所执勤,不能出来和我们见面,我们只能在火车上看他。你别忘了帮我录像哈,对着窗外就行,我到时候会叫你开始的。”“哦哦哦,我知道了。”此刻,我还沉浸在芳姐给我带来的惊讶当中。“小兄弟,很多亲属都是这样来看哨兵的,过年的时候哨兵不能回家,亲属会带着孩子,这样远远地看他们一眼。”乘务员发现了我的诧异,解释道。

“到了到了,宽宽,开始录像吧。”芳姐站起来,把红围巾放到窗外,从窗口泄进来的风很大,芳姐的刘海都被吹得七零八散,红围巾在外面张扬地飘着,窗外前方的站台站着一个高高的穿着迷彩军装的男人,她的手上举着枪,笔直地站着,显得威严又庄重。

“老公,老公,老公,老公,老公……”,火车飞快地划过站台,芳姐声嘶力竭地喊着,紧紧攥着那条红丝巾挥舞着。那个男人似乎感受了什么,朝我们这边大力地挥了挥手。我一直无声地录着。6秒钟,从峰哥出现到消失在视野之外只有短短6秒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很难受,高原反应带来的心悸都不能与之相匹敌。

我放下手机,泪水,早已湿润满脸……我看着远处的砂石戈壁,陷入沉思,这西方大漠里蕴含着无数就像芳姐这般如星河灿烂的故事,他们就像曲奏高潮而未完待续的华美乐章待人回味,像话未至此却意味言深的苍劲诗篇墨香灼灼。

“意趣人事净留孤烟砂砾处,可回味,只待有心人。很高兴——我看到了一场别具特色的恋人相见。”晚上回到宿舍,我在备课本的上方这样写道。

精选段落(4)

窗外的景色快速倒退着,像是在向我深情告别,一如我来时的热烈欢迎,在这片我初来乍到的祖国西部大地上,在这条曾经起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作用的丝路上,在那个斑驳却又安逸的合黎小学里,有着世上最宝贵的宝藏——孩子们的真诚眼神和努力勤奋,芳姐的热烈爱情与倾情奉献。

几千年前,驼铃阵阵摇曳纳河风沙,千笔描画出百年风尘朱砂,这条路上踏着去往迎来不同肤色的西域人和中原人。几千年后,我为这条路上的孩子传授英语知识,似乎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呢。

窗外,云翻浪涌,风尘攀摘着砂石,感谢这趟丝路之旅,让我的私人收藏收获满满。孩子们的眼神和芳姐的爱情故事如同宝石般灿烂的星星,闪烁在我的心河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我的向往是春暖花开》(报告文学)

作者:曹永胜

作品梗概河水的眼泪不再清澈,高山的头发日见稀疏,天空的呼吸开始急促……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的现状也日趋显现。工业废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令水资源不断减少;工业废物的排放,让土壤受到严重伤害。面对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可是,当你看到一个工厂向河流肆意排放废水,是捂着鼻子快速走过,还是立即拿起电话向环保部门举报?也许我们置之不理,也许我们犹豫不决。但是,“80后”向春和他的同事们一定会拿起瓶子,深恶痛绝地装上一瓶污水样本,义愤填膺地拍下照片,然后将样本送到检测部门,并将检测结果向环保部门反映,或者联合媒体进行曝光。后续,还会有更多的监督行动……这是向春的职业习惯,也已成为他生命的一种自觉行为。2014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万捷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关于全面公开地表水监测信息的提案》,随后,央视《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该提案被认为是继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后,又一保障公众环境信息知情权的重要提案。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份重要性和紧迫性兼俱的提案,竟出自一个公益性民间环保组织——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多年的走访和调研。六年来,向春和他发起成立的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致力于工业污染防治,在污染调查和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与环保部门良性互动,推动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解决。精选章节

一个塑料管揪出440吨DDT农药

工业污染是环境恶化的首要污染源。然而,工业污染的治理不仅要靠国家,还要靠个人、靠民间等非官方组织。近几年,在举国治污的背景下,在空气污染引发全国重视之后,民间对环境的监督开始兴起。从2009年开始,国内开始出现一些环保组织对工业污染进行调查。但是,真的直面现实、督促减排、减少工业污染的民间机构并不多。2001年,刚上大学的向春参加了学校的环保社团。几年后,到了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全职工作。特殊的经历让他爱上了环保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2010年2月,向春发起成立了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环保组织。两江中心成立之初只有两个人,他们把目光瞄准的是重庆境内的污染,开始了保护长江、嘉陵江“两江流域”的艰难历程。2010年7月,两江中心刚刚成立不到半年,向春去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南溪村看望朋友。在一家娃娃鱼养殖场参观时,意外发现养殖场外的小溪边有一条黑色塑料管道,而且还有少量异常偏黄的液体不断从管道流出。尽管塑料管道只有筷子头那么大,但强烈的职业敏感让向春想要探个究竟。向春怀疑可能是附近铬盐工厂的废水。他们立即找来桶,打了一点水,把几只活虾装进桶里。令人吃惊的是,十分钟后,桶里的虾竟然全部死亡。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向春的推断——这是含铬废水。他们当即取样,自己掏钱送到重庆市地质矿产检测中心检测。一周后,监测结果却否定了向春的判断——废水中没有铬。“那么,活虾为什么会死呢?”困惑不已的向春不愿放弃,立即组织人员到取样地附近走访村民。然而,大量的走访调查无功而返。事情锋回路转。在与茶馆的老人闲聊时,终于有了一点蛛丝马迹。原来,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水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重庆农药厂在这里填埋了不少农药废料。“具体是什么农药?大概填埋了多少?”任凭向春怎么问,老人们也一无所知,再也回答不上来了。没有收获,向春只好回去查阅资料。经过大量搜索查寻,向春查到了当时的重庆农药厂主要生产“DDT”和“六六六”。“DDT和六六六,这可全都是对人体有毒的农药啊!”向春觉得事情很严重。抱着极大的忧虑,他们再次取样,将样品送交到重庆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水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含量达到96.36微克/升,超出地表水标准的19倍。如此“高标准”的水质进入人体后,将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毒水”从何而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向春立即联系了重庆市环保局。环保部门高度重视,组织有关部门现场调查和监测后,一段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就此打开——原来,1964年,重庆农药化工集团曾在南溪村青龙庙社修建了一座占地三亩的废弃农药填埋场,填埋了近440吨废弃农药。当时,由于技术手段不足、处置措施简易,建成后却被遗忘了,长期未能得到有效防护,造成黄色农药渗水流出。污染源找到了,问题亟待解决。环保部门立即组织相关专家检测、评估,制定治理修复方案。当年8月,采取了槽罐收集后外运的临时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同时,启动填埋场修复工程,将填埋厂上面的房子全部拆迁后,把440吨“六六六”和“DDT”全部挖出来,随后进行覆土绿化。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2年8月,“毒水”终于得到遏制。一个440吨“DDT”农药填埋场在嘉陵江上游被发现,而下游十公里内的自来水厂,直接供应着重庆市五区居民饮水。试想,如果没有向春那次意外的发现,这样的危害不知道还将持续多久。还是在嘉陵江边,另一次重大污染的发现,就在两个月后。2010年9月14日,向春在网上检索水文状况时,发现嘉陵江沿岸有一段区域颜色异常泛黄,地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镇先锋街。 “这种黄色很典型,是受六价铬污染后的状态。”向春和同事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岸边的滩涂上流淌着异味明显的黄水,水里还有不少肚皮上翻的死鱼。他们用矿泉水瓶灌了一瓶样本,样本看上去“简直像尿液”。江边周边没有一点生命的迹象。横流的“金黄色”液体将大地划分成一个支离破碎的版图。少许石头上有黄绿色、毛茸茸的,像青苔一样的东西,却又和青苔看起来有些不同。同事好奇,正要去摸。 “别摸,那是铬渣渣滤液中六价铬的结晶!”向春大吼,“六价铬是剧毒物,是强致癌物质,我们进入这一片区域之后,一定不要触摸任何物体!”一声大吼让同事心生恐惧,没想到剧毒如此之近。六价铬的污染怎么来的?四天后,向春他们收到了来自重庆市地质矿产测试中心的结果,报告显示这段河流的六价铬为28毫克/升。“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这个数据已经超标了55倍。” 如此严重,向春立即向重庆市环保局和沙坪坝区环保局反映。当天下午,沙坪坝区环保局和向春他们一起来到现场进行调查。几经调查后确认——污染源来自于一个已经搬迁的重庆民丰化工厂。一个旧厂怎会有如此大的污染和威胁?经查询资料,在上世纪50年代,座落于嘉陵江边的重庆民丰化工厂,主要从事铬盐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由于历史原因,工厂布局不合理,加之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生的上百万吨强致癌物六价铬工业废渣只好堆放在江边。一下雨,铬元素就和雨水一起渗漏进嘉陵江,直接危及下游六百万重庆主城区市民的饮水安全,威胁到长江三峡库区的水环境。该厂曾在2003年被中央媒体曝光,被列为国内十大污染之一。2008年10月,政府和企业投入巨资将工厂搬迁至重庆市潼南县。工厂的搬迁是否带走了污染源呢?没有。长期堆放铬渣和排放污水,该地区一百亩的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渗滤液常常随着暴雨浸入地下水或直接流入嘉陵江。迫于压力,民丰化工厂很快用硫酸亚铁对现场进行临时处置,并回收了渗漏废水,还承诺尽快对厂区堤坝进行堵漏维修。但是,在随后进行的跟踪调查中,向春他们发现情况并没有改善。2011年4月,三峡库区放水后,水位回落。向春他们回访时,发现六价铬废水仍然四处横流,泡在“黄水”里的死鱼随处可见。看到如此现状,让向春他们对工厂的“承诺“实在难以相信。在反复督促下,工厂答应从2011年4月底开始,投入一百万元对堤坝进行渗漏治理。然而,“捉迷藏”并没有结束。2012年2月,向春他们再次取样调查,发现2011年的工程并没有彻底堵漏。他们继续举报,同时,建议环保局:一是要对大坝渗漏进行彻底的工程治理,二是在大坝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双重压力下,重庆民丰化工厂被迫投资五百万元,重新设计了废水汇集、集中处理的工程方案。3个月后,在重庆持续大雨期间,向春等人再次赶到施工现场检查,却发现有四台潜水泵将废水大量排入嘉陵江。向春向重庆市、沙坪坝区两级环保局投诉,环保部门提出了处置措施和施工督查。5个月后,距离首次发现污染源两年后,当向春他们再次回访时,堤防治理工程终于完工。原坝址的多处渗漏点已经被封,渗滤液通过导流槽进入集中收集池,再抽到厂区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见到这样的情形,向春总算松了一口气。“滴水入江,大江大河的河流健康,和若干支流密切相关。”向春说,“当你看到这样一家每天排放污水的企业,经过自己的努力后,每天排出来的是干净的水时,真的会非常高兴、非常激动。”初战告捷,两次效果明显的出击让向春他们充满信心。巨大的成就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让向春坚定了这一条“民间举报环保”的道路。一年“不务正业”坚定了来时的路据向春统计,两江中心一年内解决掉的工业企业污染的案子比一个县政府20几名执法队员解决的还要多。但是,当两江中心在民间环境监督领域影响力渐显的时候,向春却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暂时离开。2013年,几乎整整一年,向春都在SEE基金会从事资助项目,负责污染板块的业务。就是这“不务正业”的一年,改变了向春,也影响了整个两江中心。向春为什么要加入SEE基金会?SEE基金会是中国本土最大的环境保护组织,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致力于资助和扶持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成长,打造企业家、民间环保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保护平台,持续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013年以前,两江中心和SEE已经有了比较多的来往。两江中心成立之初就拿到了他们的一个资助项目,同时,向春也参与了他们组织的绿色领导力培训。那个培训有一个同学群,2012年6月份,向春通过这个群了解到SEE有“支持地方环保机构工作人员到他们机构交换工作”的意向。2012年12月份,向春开始思索自己和两江中心该有什么突破。他记起了这件事,和SEE同事确认还有这个计划后,向春很快确定并投入了新的工作之中。在SEE与之前在两江中心的经历完全不同,这种巨大的差异,带给了向春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视野、态度、自信。作为两江中心负责人,向春觉得,以前纯粹是受资助者,都是去基金会申请资金。而在SEE,他直接负责一个污染防治项目的资助,可以看得更深、更广、更远。在重庆,当地民间环保组织发展非常晚、数量少,没有学习交流的机会。但是,来到北京、来到SEE这个平台,向春所接触的不光是国内组织,还有国际组织。北京多元的文化、活动和机会,给了他更广阔的视野。于是,向春开始反思——两江中心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环保组织,单纯做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对象单一,要么是污染企业,要么是环保部门;合作伙伴也很单一,只有基金会。向春他们从基金会那里拿钱去推动环保部门和污染企业治理污染。但是,到了SEE后,向春实际上有一半时间都没做资助的事情,却协调非常多的资源。其中的一件事情大大地改变了他的态度。原本要去印度参加活动,可是计划泡汤了。也让向春有机会参加了SEE两年一届的会员大会。正是这次大会,让他看到很多企业家对环保事业的态度和承诺,他们的付出和投入远远超出了向春的想象。向春说:“当时的感觉就是,跟这些企业家们相比,我以前做的事情都不值一提,我应该更加努力。以前认为企业家天生就应该支持民间机构,就该做公益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些企业家们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比捐出的钱重要很多、很多倍,比我自己做的事情要重要很多、很多倍。”“只要这些企业家未来还继续做之前所追求的那些社会理想,捐不捐钱给我们都没所谓,即使两江中心会因此死掉。”向春说,这些企业家们所带来的价值,远远高于他们捐钱给两江。两江中心几年来取得的成果微不足道。而一旦企业家们联合起来,凭借他们的资源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几十年的社会积累,带来的推动力是非常大的。来SEE前,向春很少上台给别人讲东西,包括讲他们的项目、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那时候,上台讲十分钟向春都会觉得非常难受。2013年11月份,两江中心在西安组织了一个年会。两天的年会,向春一个人讲了一天,分享了两江中心的案例、经验、方法、策略。完完整整一天的时间,下面听的人还觉得不过瘾。每次休息时,大家和向春讨论得都非常热烈。视野、态度、自信,这些只是向春个人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推进了两江中心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那么,SEE的经历到底给了两江中心带来了什么改变呢?在这之前,两江中心的业务是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要求污染者解决问题,工作量非常大。当时,他们每年能调查上百家污染企业,而最终却只能促成四、五十家污染企业实现整改。但是,从发展速度看,每天调查十家企业,而同一天新增的企业带来的产能可能相当于一百家这样的企业。假如一直这样点对点地推动下去,向春他们永远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污染整体加重的趋势。2014年,他们的工作策略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工作区域从重庆扩散到了全国。刚成立时,两江中心只在重庆开展污染防治,哪怕是重庆边上,离重庆只有一个小时的地方,向春他们都不考虑。“不只重庆,当时四川也有非常多的污染企业,而且离我们也很近,很多人说,你们能不能也做一些四川的工作,因为那边没有像你们这样做污染的机构。当时我们的回答是,重庆还有很多工作都没有做好,暂时我们只考虑重庆,所有的业务都只做重庆。”向春说,而现在,他们整个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做到全国了。虽然办公室还在重庆,但项目已经影响到包括新疆、宁夏、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等地方,甚至北京都有他们的足迹。2015年,两江中心的每一名员工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重庆以外,他们走过了祖国多个省份的山川和河流,西南、华北、西北、华东都有他们的足迹。不止工作区域,还有工作模式的改变——从“自产自销”到“联产联销”。什么叫自产自销?到SEE后,向春有一个非常大的感悟:在一个地方,单独靠一家机构或几家机构,只是做一些推动和调查,很难促成整体的环境质量变化。更多地还要努力地推动不同的环保组织发展,每个省、每个地级市、每个县都至少有一个小小的环保组织,也许他们做的工作很浅很浅,但是只要有他们,就会给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带来影响。向春说:“比如每个地方也许只有一个组织,两、三个人,还都是志愿者,有一个小的场地,经常搞一点宣传活动。但是,只要有这样一帮人,形成的影响力也能给当地环保带来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从而起到很大的推动力。这远远不是一家独大所能比的。”所以,从2014年开始,两江中心启动了见习工程师计划,为环保组织发掘和培养污染防治专业人才。比如,2014年10月成立的湖北行澈荆楚,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三人工作团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污染调查。“我们真的是希望每个省、每个地级市、每个县都有,不一定要多大多强,只要存在,就是一种力量。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和它们去连接、去合作,去创新一些项目的方法或思路,带来更大的推动力。”向春踌躇满志。一年的不务正业,给向春和两江中心带来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却让向春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想法。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向春也面临着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机构在发展,也需要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环保公益,最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成员加入,这样才能高效专注地解决专业问题。向春深有体会:“虽然我的专业是生物,但经验和技术能力还要依靠在做中学、学中做。”曾经有一名环保局工作人员跟着他们去实地取样,不戴手套就直接采样。向春赶紧给他戴手套,却被拒绝了。这让向春哭笑不得:“主管部门的人都如此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整个环保领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向春和两江中心的同事们虽已“身经百战”,但每月仍然要邀请环评工程师、化工化学专家来给他们授课培训。“我们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就直接去请教。”对于这份工作的艰辛,向春直言不讳。“我们招人的时候,都会给应聘者讲清楚,如果你仅仅是要找一份工作,是很难做好的。我们其实是处在非常高频、快速的工作状态之中,要去筹款、要去实地调查……各方面压力还是挺大的。”尽管如此,两江中心还是吸引了白孝智、许少波、丁文章、张缘、李洪敏等人的加入与坚守。他们有的是在网上看到招聘广告、有的是从黑龙江辞职到重庆、有的以前在企业上班、有的是在茶馆里听人谈起两江中心的事迹后慕名而来……几年来,两江中心从最初的两个人,到现在七个人,先后有二十余位同事参与过两江中心的工作。有的还在、有的已经离开了两江中心,去开拓更宽广的未来。但是,向春相信,无论大家在与不在,都会保持当初选择两江中心时的那份热忱及对自然的关爱。几年来,先后有SEE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重庆市环保局等数十个资助方和合作伙伴支持两江中心的工作与行动,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大家仍不离不弃,给予了两江中心全力支持。“未来,两江中心将继续在专业化方向发展,以更精深的专业精神,在环境调查、环境数据、环境政策三个方向上促进公众参与,提升环境政策应用价值,削减工业污染源,改善环境质量。”向春深谙环保组织的真谛和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使命。他说:“我们这几年所做取得的成果是微不足道的,个人或组织在环保这个大主题面前是非常渺小的,他们所做的努力是寻找、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的行动、加入我们的行列,唤醒公众、企业、政府、社会对环境污染的重视和拿出真正的措施。2015年11月,环保部印发《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办法》极大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向两江中心这样的环保公益组织发出的邀请。行动空间有了制度化保障,也让向春对公益性环保组织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一定会有更多人走进那些遮天蔽日的工业废水、臭不可闻的污水,还有五颜六色的河流、土壤……在大家的努力下,水更清、天更蓝、花更艳,世界将迎来春暖花开。”向春说,有行动才有未来,他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走下去。

路途虽然遥远,但美好终将实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冰淇淋的眼泪》(微电影剧本)

作者:彭永强

故事梗概《冰淇淋的眼泪(微电影剧本)》讲述了一名青年支教教师何德明与所支教的山村小学的孩子们之间的故事。

课堂上,何德明给孩子们讲课,竟然发现这里的很多孩子,竟然还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的。

因为舍不得山里的孩子,利用暑假回到城市的何德明,跟自己的父亲、女友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矛盾,虽然内心也有所动摇,但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还是毅然决然回到支教的山村。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知道冰淇淋是什么样的,有着怎样的滋味,何德明想方设法从小县城买了一些冰淇淋带回到山村。

第一次吃到冰淇淋的孩子非常感动,有的学生甚至跑好几公里带着难得一见冰淇淋,跟自己的弟弟分享。

山村的孩子张小安将他们与冰淇淋的故事写进了自己的作文。他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也流下了白色的泪水……”

何德明给女友冯小斐的信、尤其是孩子张小安的作文,深深地感动了她,冯小斐也逐渐理解到了何德明的选择,决心支持自己男友的爱心行为。

冯小斐张罗着为山里的孩子们募捐文具、书包,并和男朋友何德明一起,留在了山里,选择了支教事业。后来,山村逐渐脱贫,孩子们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读书、歌唱。

精彩片段之一

教室内,年龄差别明显的孩子在听老师讲课。

何德明:同学们,咱们三年级的语文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下节课,本来是咱们张老师为四年级的学生上数学课,张老师家的麦子熟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能干活,要是麦子被雨淋了,他一家只能喝西北风了……

孩子们哄堂大笑。

何德明:下节课,由我来代课。我刚才讲的内容,还有人不明白吗?

张小安:老师,咱们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啊?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

何德明:冰淇淋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有奶油、巧克力、水果等,吃着凉凉的、甜甜的,是夏天最好的消暑食物……

另一同学:老师,巧克力是什么呀?

何德明:这个巧克力啊……(为难表情)就跟糖果差不多,吃起来非常好吃,以后你们长大了,自己挣了钱买来尝尝,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

之二

何德明千辛万苦赶到山村,恰好碰到正在照顾弟弟的张小安。

张小安(喜出望外):何老师,您回来了?我们都担心您不会回来了呢……

何德明:张小安,快去把你们同学都喊来,我给大家买了冰淇淋。

张小安把弟弟委托给何德明,欢呼雀跃地去喊同学。同学们陆续过来,领走一个个化了一半的冰淇淋。张小安最后一个领到冰淇淋,却眼巴巴地看着,先让弟弟吃了一半,自己才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

何德明心酸落泪。

之三 

何德明在给孩子们上作文课。

何德明:这节课只剩下几分钟的时间,哪一位勇敢的孩子,愿意站起来朗读一下自己这节课的作文?

张小安举手。

何德明:张小安同学,你来朗读吧!

张小安:我的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也流下了白色的泪水……

何德明愣了半天,才满含热泪,宣布下课。

之四何德明跟着那人走了一百多米,看到冯小斐与胡星驰正在得意地瞅着他笑。何德明(惊喜过望):你们……你们怎么来啦?冯小斐:小样儿,想逃婚?你以为跑到山沟我就找不到你了啊?何德明:你是如来佛祖,我翻腾得再狠也逃不出你的手心啊……胡星驰:吆吆吆,恁俩在这腻歪开了,把我这个千里送京娘的电灯泡往哪儿搁。何德明:快快,咱们去跟孩子们打个招呼。

之五

干净整洁焕然一新的教室,冯小斐在给孩子们上课。

冯小斐:同学们,上节课我教大家唱的歌大家都会唱了吗?

同学们:会——唱——了!

冯小斐:好!我给大家起个头,大家一起唱。(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预备,开始!

师生合唱: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青春志愿行

共筑中国梦


【团团有话说】第九十二期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高考延期一个月。

多出来的一个月你在如果度过呢?你现在的状态如何呢?

曾经是高三生的你,在距离高考一个月的时候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快来和团团说说吧~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编  辑 | 刘思琦

校  审丨李德强、肖健

值班编委 | 吕通义



猜你喜欢

点亮“在看”,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