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奔涌的创业者们 | 90年代:改革春风

林晓岚 乡产天下 2022-12-31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改革大潮奔涌向前,无数机会遍地开花;这也是个冒险的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知的风险和挑战令人胆寒。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历史前行的宽阔航道,由无数创业者开拓。   回望刚过去的2020年,“黑天鹅”为全球实体经济蒙上一层阴霾,但仍有无数农村创业者在坚持、在创造。据统计,2020年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首次超过1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人,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此外,“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50万。

  埃隆·马斯克说:所谓创业,就是嚼着玻璃凝视深渊。英雄创造时代,时代也造就英雄,创业者对国家政策变化、经济形势发展最深有体会,他们对创业的思考和期待,折射出一代创业人的梦想和希望。在这不平凡的一年,所有的坚定与不屈服,都在迈向新年的时刻带来时光的馈赠。2021年是20年代的全新开端,我们邀请6位分别于90年代、00年代和10年代开始创业的农村创业者,讲述自己一路走来的感悟、收获与展望。从他们身上,窥见中国农业与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成长。



系列报道:

新时代奔涌的创业者们 | 00年代:飞跃传统

新时代奔涌的创业者们 | 10年代:智向未来



1990-2000


90年代

改革春风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未来从朦胧到清晰、由迷惑向明朗的关键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归来鼓励创业,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计划经济时代画上句号,全国迅速各地掀起一股“下海创业潮”。据人社部统计,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停薪留职、兼职投身商海的超过1000万人。创业成为那个时代鲜明的烙印,也推动了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为农民服务




  李世晓也在这股浪潮中跃跃欲试。出生于甘肃瓜州县一个小山村,李世晓从小目睹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为家乡农民做点什么”是他发自内心的心愿。1989年,李世晓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分配到甘肃省农科院从事玉米研究工作。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李世晓


  “南巡讲话之后,科研院所也鼓励大家创业。当时还不叫创业,叫搞开发。”李世晓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契机,“当时我把大学老师的玉米品种引种到甘肃做品比实验,一些表现好的品种得到认可。于是从95、96年开始,我便摸索着做玉米制种的工作。到2003年,我创立了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创业第10年,李世晓在田间查看玉米长势
  当时,育种研发集中在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只做代繁与贸易,竞争力很弱,对行业发展贡献不大。育种专业出身的李世晓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决定在企业中建立育种科研体系。“当时在企业中开展育种研发面临很多困难,没有知识体系、缺乏种质材料、没有科研经费,一切都只能自己摸索。”李世晓说,“当时只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请教老师,和同学讨论,再回来自己钻研,慢慢积累种质材料,从公司收入里挤出钱来坚持投入研发。”
2014年,李世晓在公司进行内部培训

  经过26年42个育种季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五谷种业打造出工程化育种研发体系,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将育繁推集于一体,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完成全国品种布局的种业公司。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五谷种业在全国4大玉米产区建立了8个核心科研基地,在云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建立十几个选系和抗性筛选基地,年试验面积1600亩,每年鉴定组合1至4万个。


2018年,李世晓(右一)在玉米地

每一个好品种的出现,都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五谷种业创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40个,其中国审品种23个,五谷568、五谷737,对提升种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17年国家首批审定的8个籽粒机收玉米品种中,五谷占有五谷318、五谷305两个品种,填补了甘肃无籽粒机收玉米品种的空白,为新一轮品种更替做出了贡献。截至目前,已申请受理知识产权保护的植物新品种权72项,已授权的植物新品种权27项。

李世晓:

  我出生在农村,学的是农学,扎根在农业。创办五谷种业的初心从未改变,那就是“为农民服务”。对我来说,创业以来最大的变化,大概是从农民变成科研者,再从10年前开始探索学习做个企业管理者。2020年,五谷种业走过谷底,进入上升通道,我带领团队到一线抗疫情、保春耕,也有更多时间钻研企业管理之道。面对当前世界形势及生物技术新机遇,更加坚定了我的一个梦想:立意感召一批有志育种之俊才,共同创立世界一流的种子研发机构!2021年,希望能为五谷种业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自运营机制,同时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与中国种业一起成长。


用标准化做农业




  改革开放向世界打开大门,一批批外资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各种新鲜事物在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1987年,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第一家餐厅;1990年,麦当劳来到深圳,中国的快餐时代由此开启,也带来了标准化、供应链管理、品控体系等新兴餐饮业经营方式。  1999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马铁民,进入一家外资蔬菜企业担任技术员,这家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与种植标准,将合格产品回收并出口。国际化的高标准让当时的农民难以适应,产品合格率很低,企业连年亏损。2001年,企业宣布倒闭,马铁民失业了,但标准化管理、全球化视野也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2002年,马铁民(右一)在央视《生财有道》节目


  2001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卖掉房子,筹集40多万元资金,租了260亩地,开始了标准化种植的创业之旅。25岁的马铁民选了7个蔬菜品种,带着4个人,整日泡在地里培植育苗、种植养护,却在喜获丰收时因为没签合同被客户“放了鸽子”。  无奈之下,马铁民联系到了以前的同事宋刚,当时宋刚正负责给肯德基采购生菜,但也没报多大希望。“因为肯德基的采购标准很严格,生菜必须外观圆整,保证七成的成熟度,每颗重量要达到400克以上,一刀切下去碎屑要少,里边还得有明显的空隙。”马铁民的生菜品质得到认可,80多亩共100多吨的生菜被肯德基以每吨4200元的价格全部收购,马铁民赚了10多万元。2010年,马铁民在生菜基地

  这也让他发现了更大的商机:肯德基每年至少需要3500吨生菜,因为用温室大棚种植影响生菜的口感,单靠露天种植还没人能做到全年供应,因此在不同季节到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生菜。于是,马铁民决定专攻生菜露天种植,实现全年供应。  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100多万元,马铁民前往内蒙古开始他的扩张计划。历经千难万险和无数失败,马铁民终于在2004年7月种出了夏季生菜,并将标准化生产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在国内首次实现结球生菜露地种植周年均衡供应,收入翻了近100倍。
2017年,马铁民(左二)在湖畔大学
  截至2020年,马铁民在河北、山东、上海、福建等地建立1.5万亩生菜基地,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大关,承包了肯德基、必胜客两大国际西式快餐巨头在中国60%的结球生菜市场份额,将生菜出口到迪拜、荷兰等20多个国家。2017年,马铁民走进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成为农业领域走进湖畔大学的第一人,向着智慧农业、线上生鲜等领域不断拓展,在现代农业转型的道路上努力。

凯盛浩丰智慧温室育苗


为了实现育苗和种植的智能温控,马铁民于2017年创建“绿行者”品牌,联合中国建材集团在山东德州建设完成了第一个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压延玻璃智慧温室。目前,这样的智慧温室已经在山东青岛、淄博,江西,安徽,四川,黑龙江、河南、宁夏、内蒙等17个省市落地,现阶段已经建成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智慧温室项目达27个。2018年,马铁民成立新零售部门,开始在传统的商超渠道之外,对接盒马、天猫、Costco等新零售渠道。利用智慧温室生产的“绿行者”番茄,借助线上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1.6亿元。今年年初,更是在天猫、盒马等电商平台长期占据销量榜首位,在线上生鲜领域稳步向前。

马铁民:

  创业维艰,选择创业一定要有准备,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能面对很多未知的东西。拥抱互联网、发展智慧农业、打造绿行者的品牌,是我近几年奋斗的目标。在2020年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消费市场的变化和政策导向是农业发展变革的前提因素,越传统的产业,被技术变革的空间越大。农业的春天已经到来,2021年希望绿行者能在农业和数字技术的结合上取得更多突破,希望更多新农人为农业带来变革。
《新时代奔涌的创业者们》系列报道正在进行中,敬请关注!
采编 | 林晓岚

年 终 报 道

1. 2020年,这十大乡村产业新闻值得你我关注2. 乡村产业路,走好每一步3. 乡村产业2020年年度汉字——“融”4. 一图读懂2020农产品加工业发展5. 美丽下的思考与成长(上):一部农家乐的兴衰史6. 美丽下的思考与成长(中):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她的造梦者7.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选择 | 在求新求变中拥抱2021




往期回顾

/年终报道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选择 | 在求新求变中拥抱2021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 福建武夷岩茶:一片小绿叶托起富民大产业

欢迎投稿:739649351@qq.com联系平台:15876507123(赵飘飘) 

来了,点个赞+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