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聚焦 | 乡村休闲旅游圣地安吉,凭什么脱颖而出?
成片的油菜花盛开正艳,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乡村“踏青”的游人络绎不绝。淡淡的花香和孩子的嬉笑混入风中,正是春天的气息。安吉县取自《诗经》“安且吉兮”,因盛产毛竹而有“中国第一竹乡”之称。这里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也是中国首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昔日以工业为支柱的安吉县,经过生态治理的发展阵痛,实现了乡村旅游业连续13年上升发展。2020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46.6亿元,接待游客1056万人次,营收21.48亿元。
今年3月,安吉县入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相关文章链接:《浙江安吉:做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名胜古迹、没有名人故里的安吉县,凭什么脱颖而出?近日,乡产天下记者来到安吉县,一探究竟。
矿山往事
余村曾经的石矿。(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安吉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王正南介绍余村历史。(林晓岚 摄)
余村刻着两山理论的石碑。
转型旅游,怎么开始?
为了改善乡村环境,让乡村旅游走出发展困境,2008年,安吉县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用10年时间,把整个县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将一个村当作一个景点来设计。“我们提出把安吉打造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最美乡村。”王正南说。
大溪村的木桥。
10年来,安吉县财政累计投入以奖代补资金66.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110多亿元。县农业农村局重点治理乡村污水、推广垃圾分类、加强森林保护,按照宜工、 宜农、宜游、宜居、宜文的原则将建制村分类规划为5类,着力体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此外,安吉还出台了《休闲旅游产业导向目录》,对旅游项目招商开展预审评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运营,做到了资源统筹“一盘棋”。
现如今,走在安吉县的乡村里,生态环境恢复,村道路硬化、垃圾污水净化、路灯亮化,硬件设施齐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到2018年,全县18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美丽乡村创建。以此为基础,其中39个村成为3A级景区,1个乡镇成为全国首个全乡域4A级景区。
有好风景就够了吗?
“我是从杭州过来的,平时上班比较累,假期就想换个环境,人不要太多,看看风景发发呆。这边开车过来1个小时左右也不远,住宿吃饭也便利,周末两天正好悠闲打个来回。”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李小姐,周末和朋友相约来到安吉县刘家塘村,在乡村的慢节奏中放松自我。
乡村旅游的核心客群在城市,只有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大量潜在客群有意愿去乡村旅游。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上海更接近90%。城镇化发展,刺激人们逃离城市环境、体验乡村生活、舒缓工作压力等需求增加,为乡村输送源源不断的客源。时代发展催生新的需求,给乡村旅游提供绝佳发展机会,是为天时。
余村的村道与路边的油菜花田。(林晓岚 摄)
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吉县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时空距离不断拉近,构建起“内畅外联”交通格局,实现等级公路行政村覆盖率100%、农村公交通达率100%的目标。余村、目莲坞、蔓塘里、鲁家等一大批乡村,大道通衢迎接四方来客,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是为地利。
乡村旅游不仅是山水,人在其中才是最好的风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很关键的一点是转变村民的观念。一是要让村民有主动性,二是有更灵活开放的心态。”王正南说。“村民的精神风貌和服务意识,对游客的影响很大。”
余村农创市集。(林晓岚 摄)
如今的余村别墅林立,拥有电影院、运动场、乡村舞台、文化礼堂等完善的文化设施。村民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家乡,人文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主动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乡村旅游的口碑也就渐渐树立起来。“现在邻里间没有不可调解的矛盾,游客一扔烟蒂,很快就有村民捡起放入垃圾桶。”60岁的村民洪大姐自豪地说。
发展红利必须与农民共享
天时地利人和,让安吉县乡村旅游踏对了发展的节奏。游客来了,钱怎么挣?
乡村旅游本就是利用乡村资源开展旅游活动,早期很多景区在划边界时,为了方便管理,尽量不将村庄划进来,这为后续的发展埋下隐患。无数教训总结经验,即使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共建,也必须与村民、村集体形成利益共同体,与农民共享发展红利;使周边利益相关者融入旅游发展,参与其中,才能在知名度提高、商业价值凸显时继续享有红利,更利于乡村旅游良性、持续发展。
余村竹制品商店。(林晓岚 摄)
在提出“两山”理论的2005年,潘春林从水泥厂下岗,他借钱造房盖农家乐,还拆掉了自家的猪圈美化庭院。春林山庄开业了,潘春林也成为余村最早一批开民宿的村民。不少人都想看他笑话,没想到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房子还没扩建的时候,前一波客人还没走,后一波就拎着行李在院子里等。为了腾出房间,我母亲睡在厨房,我和妻子还睡过车里。”没几年,潘春林买了小车,扩建了房屋,从最初的3间房增加到27间。民宿发展为村民增收拓宽渠道,村里许多外出谋生的年轻人纷纷回村创业,经营民宿。2019年,余村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如今,春林山庄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农家乐,而潘春林也成了天荒坪镇农家乐协会的会长。为了规范发展,在众人商议的基础上,村里专门制订了农家乐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污水处理、明码标价等方面内容,实现了合理竞争、有序发展。村民积极主动抱团发展,余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足了。
游客在余村油菜花田拍照。(林晓岚 摄)
要吸引更多类型的游客,满足不同需求,就必须创新业态,打破乡村旅游就是“打牌吃饭”的刻板印象。鲁家村以18个家庭农场为依托,采用“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的模式,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鲁家综合体”,在村集体和企业的串联下,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成为产业融合的示范区。
鲁家村2200名村民每人都有一本股权证,每家农户每年通过土地流转产生的收益约8000元,村集体旅游创收共计660万元,村民每年的工资收入也超过600万元。租金收入、就业收入、创业收入、分红收入,让钱实实在在地进入农民的口袋,富民一方,实现共赢共享。
时刻拉紧生态“红线”,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完善村庄“硬”设施,提升村民“软”实力,为游客做好贴心服务、树立好口碑、创新多样业态的同时,也为农民攥紧旅游发展主动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打造乡村振兴的共富样本,这便是记者所看到的乡村休闲旅游的“安吉模式”。
乡村旅游也好,乡村振兴也好,离不开土地、资金、人才三个部分。王正南副局长在采访时提到,对于安吉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的短板。乡村旅游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如民宿管家、旅游营销等等,都是目前稀缺的。目前,安吉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发展阔步前进,乡村休闲旅游还有哪些可能性?让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乡产天下微信公众号和乡产云课堂
往期回顾
/乡村休闲旅游
/龙头企业
都来了,点个赞+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