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你要的光电倍增管全解析在这里~
人类认识世界,最简单的探测和记录装置就是自身的感觉器官,比如说眼睛。但眼睛至少要收到几十个光子,才可以产生视觉影像。另外,人眼观察的光谱也只是集中在可见光(400-800nm),而自然界的电磁波频谱从广播电波到微波、红外辐射、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伽马射线,足足跨越了23个量级。
所以,之于现代科学,这种“自然”的探测器要么灵敏度不够,要么适用范围不广。而好奇心赋予了人类对未知未涉的渴望,也推动了光探测器技术的发展。要说到光电探测器界的C位,那就非光电倍增管莫属了。
不同探测器件可探测光谱范围
不同探测器件可探测光强范围
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简称PMT)是一类用于极微弱光探测的真空电子管,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因超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在检测光谱方面,其可探测约100nm~1μm范围内的光信号。此外,在更短波方向,如γ射线、X射线探测使用的辐射探测器,以通过各种闪烁体转化成可见光,然后再通过PMT进行检测。
滨松光电倍增管大家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重要器件,我们这里将提供一系列关于PMT的基础产品及技术的介绍,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就可以看到啦!!
这一系列技术文章会带你全面地了解到PMT的探测范围、基本原理、基本选型方法、基本使用方法、重要性能,以及PMT的种类、光阴极技术等。
内容结构一览
另外,链接内容中也藏着一个大大的福利哦!(重点!敲黑板!)那就是滨松自制的经典教材级手册《光电倍增管的基础及应用》的下载链接。
第一支PMT于80多年前由美国国家辐射公司(RadioCorporation of America)发明,并于1936年首次成为商用产品。滨松公司从1955年开始了对PMT的研发,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和磨练,生产出了性能卓越的产品,并在1959年将首批侧窗型PMT投放市场。经过60多年的发展,滨松PMT如今已获得了世界广泛的高度认可。
滨松历史上第一支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的基础及应用》这本书是由滨松公司14位从事PMT研究、设计、制作、应用的专家,积累了数十年经验编写的。从实用角度,对PM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参数、应用技术领域、如何评价、选择和使用PMT及具体应用实例等,做了详细叙述,语言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滨松也一直希望通过更多技术内容的提供,来支持大家对光电产品的应用。如果针对PMT还有任何希望了解的问题,可以在本文下方留言,我们也将为大家一一进行解答~
好了~赶紧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刷干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