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公斤种子卖到6800元,天价“洋种子”背后的种业之痛

2017-12-06 803期 农场主十

导语

一公斤日本产甘蓝种子卖到6800元、一粒进口番茄种子售价15元、胡萝卜种子则卖到每罐1.2万元……

 

这些“洋种子”价格令人咂舌,几乎是同类国产种子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洋种子”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种子,有些品种能高出几十倍。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这是种子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发展势头迅猛的大棚蔬菜产业有个致命“软肋”:高端蔬菜种子市场被外国公司占据。

 

国产种子在大田卖得不错,但在大棚里确实不好卖。

 

据估测,今年我国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将达5900万亩。与这个日渐庞大的产业相比,我国高端蔬菜育种技术滞后,正成为这个产业最大的短板。



“洋种子”优势明显

价格连年上涨


山东省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

 

寿光的进口种子主要是西红柿、菠菜、彩椒等几个品种,但是进口量和种植量都不小。比如,菠菜、绿菜花、胡萝卜等市场占有率达到6成以上;彩椒、大红果番茄等市场占有率在8成以上;绿萼长茄市场占有率达9成以上。

 


以“迎风”为例,这是日本越冬甘蓝的一个品种,能把甘蓝在田时间延迟一个月,就是1~4月的整个冬季都能结球,并且卖相好,商品性极佳。

 

目前,“迎风”占据了这一茬口60%的市场份额,一公斤种子卖到6800元。

 

事实上,寿光市场上天价种子并不少见:海泽拉的“夏日阳光”樱桃番茄种子售价每粒15元,SAKATA的316胡萝卜种子卖到每罐1.2万元,瑞克斯旺的茄子种子接近每袋2000元。



无独有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冷凉蔬菜基地占地3万多亩,是原州区精准扶贫、脱贫富民的主战场。

 

据当地合作社负责人姚先生介绍:“洋种子”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种子,有些品种能高出几十倍。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这是种子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



2015年,从日本进口的10万粒包装的西兰花品种‘耐寒炎秀’,每袋3500元,一粒0.035元;2016年市场开始紧缺,每袋涨到6500元,一粒0.065元;到了今年,每袋涨到2万多元,一粒下来0.2元还多,比2015年涨了近5倍,我们菜农能否种得起暂且不说,主要是国内市场上没货。另外,从韩国进口的娃娃菜的种子价格也是一路飙涨。

 

 

以西兰花为例,国内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蔬菜面积占比只有0.2%,但种子市场规模近2亿元,被国外品种垄断。

 

国产不争气

偏爱“洋种子”实属无奈

 

对于大多数菜农来讲,虽然“洋种子”价格偏高,但扣除成本后的种植利润仍比廉价的国产种子高很多,还是会选择购买种植。

 

很多国产种子虽然价格便宜,但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很低。



据了解,“洋种子”获胜的关键在于具有无可替代的高质量优势。大棚蔬菜各方面投入较高,一旦种植过程中出现问题收成不好,菜农可能这一季都要血本无归。

 

大棚蔬菜多为反季,对种子的抗病性、越冬能力要求很高,为了求稳,许多菜农还是选择跨国公司的“洋种子”。

 

“洋种子”虽然价格高昂,但品质有保障,国内相应的品种质量和稳定性相差较远,购买“洋种子”也是无奈的选择。


 

除了质量,服务上的差距也是诸多经销商选择“洋种子”的原因。像先正达、海泽拉、瑞克斯旺等公司,一般都有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全程跟踪,万一有问题会随叫随到。

 

而国内蔬菜种企规模小,服务跟不上,轻则回避问题,重则以次充好、套用名牌。作为经销商来说,正是因为外国种企的服务让人省心,大多数经销商才会宁愿高价也要坚持进货,就是怕一旦出了问题,农民找上门来,可以找到人来解决问题。

 

数据积累是短板

科研投入不足是“硬伤”

 

国内外种企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产品质量、服务差异直接看得到,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数据就是一类。蔬菜种子品种繁多,国外很多种企的种质积累达百年。

 

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高通量分子育种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吴坤生博士介绍,孟山都2000年建立了DNA数据库,目前一天的运算量在100万条以上,一年积累的数据量上亿条。


 

通过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分析,基因型跟环境的关系清清楚楚,基因预测很准确。而国内种企停留在用笔记本记录上,所有种企的数据加起来还没有孟山都一家的多。国内种企在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瓶颈不是三五年就能突破的。

 

除此之外,中国种业育种创新的重心集中在玉米、水稻、小麦等审定作物上,对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甜菜、向日葵、菠菜、胡萝卜、青花菜、洋葱等作物育种创新存在短板,种子严重依赖进口。



同时,中国蔬菜育种机构研究不均衡,据统计,从事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育种工作的单位比较多,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蔬菜次之,从事菠菜、芹菜、莴苣、芥菜、菜薹(心)、菜用大豆等特色蔬菜作物育种工作的单位少,仅有1~3个。

 

大部分民营蔬菜种企几乎得不到科研项目支持,育种资源匮乏,急缺高层次人才。由于企业规模较小,科研育种投入不多,顶尖科研人才和中青年专家不愿意去种企工作,企业难以组建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团队。

 

如何重夺主动权?

兼并重组是必经之路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常年用种量300亿公斤。

 

但蔬菜种业整体“多、小、杂、散、乱、弱”。蔬菜种企多为民营和代理经营型企业,规模很小,且多数为个体、夫妻店形式的小微企业,经营手段多样,市场难监管,偷取亲本、假冒品种等行为屡禁不止。

 

同时,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代理经营型企业容易受制于育种单位,无法引领蔬菜种业的创新发展。



蔬菜种子市场的巨大空间,国内种企怎么抢占?

 

第一,调整育种方向,加强研发,搞精品。目前,国内蔬菜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惨烈,而精品粉果番茄、单生指天椒、耐热抗病西葫芦等品种种子高价畅销、供不应求。好品种不用多,哪怕只有一个也行,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缺乏研发资金和专业人才是小型蔬菜种企的发展瓶颈,与科研院所合作,能够利用现成人才,且可获得协同创新成果,可节省人才成本,还可借助科研院所的设备,大大降低企业物化成本,弥补研发投入不足的弊端。

 

第三,从跨国公司的发展经验来看,改变中国蔬菜种业“多、小、散、弱”、恶性竞争局面,兼并重组是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种业集团的必经之路,如孟山都、利马格兰、先正达、瑞克斯旺等都是经过多次兼并成长起来。



国内种企应加快整合速度,培育综合实力,由销售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随着土地流转进度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的园区蔬菜生产将取代粗放的农户经营。

 

种企不能只是种子销售者,而是能提供优良品种、专业栽培技术及强大综合服务能力的企业,还要具备足够的风险偿付能力。






洋种子和国产种子销售差距如此之大,简直触目惊心,要化被动为主动,占领种业市场,必须补上研发短板,此外,要把提高育种能力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加快育种科技创新主体向大型种子企业转移,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种业集团。

 

让农民朋友用上质好价优的种子,不再受制于人,我们的民族种业,任重而道远!

来源:农业农村农民

整理:农场主+


不够看,更多精彩在这呢!


治愈国民的“自然缺失症”,同样可以治愈你缺乏人气的农场!

人人都说家庭农场最大困境是缺人才,90后大学生毅然返乡,告诉世人养鸡一样有出息!

头痛!土地流转之后,农民成了磨洋工的懒汉,他用一招成功破解!

中国和日本农业整整差了50年?学学人家是怎么花式玩农业的吧!

最美的中式园林设计,被全世界刷屏

2017年农产品整体滑铁卢!农业的美好梦想还在吗?

触目惊心的民宿业!10家经营8家亏,那剩下的2家到底是怎样赚到钱的?

水稻当风景种,上千亿元的利润空间,你心动了吗?

休闲农业如何打破季节魔咒,她给出了一个独具创意的答案!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