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决50种药品的短缺问题?国新办吹风会上信息含量蛮大!
编者按
让医生和患者不要为无药可用所急、所困;让企业不为利润和发展所忧;让行业不为违法违规所扰。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久?
全文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评论。
▵图片来源:dribbble.com
“目前,我们已经梳理出了约130种临床易短缺药品清单。并且,近期会同工信部、国资委、食药监总局等部门,一起解决近50种清单内药品的短缺问题。”在6月28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曾益新透露了未来解决药品短缺的改革方向:争取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当日,《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并提出了三个重点任务和措施。
首先是合理布局监测哨点。在目前每个省份布局不少于15个监测哨点的基础上,依托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平台、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行业协会及其会员单位,逐步扩大监测范围,联通药品研发注册、生产流通、采购使用等重点环节,逐步实现短缺药品信息监测全覆盖。
其次,建立健全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综合分析我国疾病谱变化、重点人群临床用药需求、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需求、药品及其原料药生产审批等情况,合理界定临床必需药品短缺标准,建立国家、省两级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
强化综合监测预警。实行短缺药品监测信息每月零报告制度,完善监测指标,提高监测效率。指导地方各级部门及时分析、处理和上报监测信息,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体系和预警机制。
未来,短缺药品将实施定点生产。综合临床必需、用量小或交易价格偏低、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等因素,选出定点生产品种,通过政府定价、价格谈判、市场撮合等多种方式,确定统一采购价格,招标确定定点生产企业,直接挂网采购,保障区域合理供应。
根据《意见》,我国将建立研究常见罕见病用药数据库,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研发项目支持企业和科研单位研发创新,将符合条件、临床急需罕见病用药列入优先研发清单,完善和落实罕见病用药优先审评审批政策。
据悉,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也建立了11项分工表,CFDA将鼓励短缺药品研发创新,对临床急需的短缺药品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评审批;规范短缺药品流通配送行为,保障短缺药品供应质量;做好协调进口相关工作;研究实行短缺药品清单内药品及其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
同时,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配备使用政策,优化药品采购机制,强化因价格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下降和短缺的风险评估。
◆ ◆ ◆
为什么会出现药品短缺现象?
在吹风会上,中新社记者提到了一个普遍讨论却相对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部分药品短缺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介入解决是否有必要?”
曾益新回应表示,中国出现药品短缺有四点原因:
生产性因素。目前出现的药品短缺状况大都是由于某些局部、个别因素导致的,比如说有一些生产性因素可能会引起药品短缺。以鱼精蛋白为例,这是一个心脏手术要用的必备药品,原料药取自鲑鱼,供应有很强的季节性,可能会造成短缺。
政策性因素。比如,有时候各个地方在药品集中采购时都希望价廉物美,但价格压得低。从长远来看,中标企业生产多就但是盈利少,难以持续。
机制性因素。比如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有一些医疗机构还没有完全转到公益性定位中来,低价药的采购使用动力不足。
投机和垄断因素。有一些药品可能全国就两三家企业生产,为了抬高价格就控制供应,串通一气把价格抬高,出现人为短缺现象。所以药品短缺因素也是比较复杂的。
◆ ◆ ◆
低价招标到底有没有问题?
在回答香港有线电台的回答时,曾益新提到了药品短缺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存在的“招标死”、“中标死”问题。
他说:“这是药品短缺的一个原因,有些媒体称为招标死,中标以后是中标死,就是中标了,药厂也答应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个药品消失了。”
他进一步指出,“药品招标价格低并不是一件坏事,首先反映出药品需求方希望尽可能拿到比较低的价格,来减轻医疗机构和老百姓的负担,愿望和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是我们还要尊重市场规律,不能让企业长久亏本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政府来协调,请专家来分析进行研究,对药品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在基本反映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尊重供需双方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的协调机制,让药品供应回到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也是《意见》出台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意见》希望能够解决什么问题?曾益新分别从医生、患者、企业的角度解释了未来的方向。
首先,让医生和患者不要为无药可用所急、所困。“一些临床急需药品短缺,不但病人得不到治疗,作为医生也是非常窘迫的。我们通过这样一些制度措施解决临床急需药品的短缺,解患之困、解医之困,让医患不用为了药给困住。”他指出。
其次,让企业不为利润和发展所忧。“有的药品因为价格因素或者材料供应因素,或者临床用量小且不稳定,导致了短缺现象。通过制度调整,能够保障企业能够有基本合理的利润,保障正常的生产和供应,企业不用担心生产这个药亏本。”曾益新说。
最后,让行业不为违法违规所扰。他透露,“六大措施中有一条是专门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企业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干扰行业的健康发展,文件的这条措施,就是让行业保持健康发展状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整个行业风清气正的氛围。这对医生、对患者、对企业、对行业都是很好的事情。”
◆ ◆ ◆
通过市场,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
谈到未来药品定点生产的问题,曾益新提到了“市场”和“药物经济学”两个词,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他说:“工信部、发改委、卫计委、药监局经过几年探索,形成了两批七个短缺药品定点生产的一揽子试点措施,市场供应稳定,效果很好。同时,合适的、合理的药品价格,应该更多通过市场,探索形成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比如,国外有专门做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机构,不仅有医学、药学专家,还包括经济学、财务方面、伦理学方面的专家,诸多学科专家组成这样一个机构,来对药物经济学做一个合理评判,综合考虑临床疗效、生产成本、伦理社会学效应,形成比较合理的药品临床价值,让医疗机构合理使用。”
他指出,希望在中国也能把科学评价药品的机制建立起来,在更多科学推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经济学和循证医学的合理评估,“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样的问题,正在协调研究,为药品回归临床价值、进行药物政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发于财新健康点 caixin-life;
联系作者微信:Coffebaby000;
投稿方式:healthpoint@caixin.com;
汤晨|责编
热门阅读:
3. 美国每年过度检查浪费2000亿 这是一个悲伤却充满希望的故事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请联络健康点管理员Jack;
工作微信号: Jackzhao360
商务合作:
北京 Fiona 18612891987
上海 Leslee 1360124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