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Slow」CEO周秉俊:在TikTok之后,想做一款真正的交友App
北京时间 3 月 29 日,笔者第一次报道了主打“慢社交”的青年交友 App 「Slow」,一经报道引起了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热议。已经忘记原文的朋友们,可以点此温习一下~
文/辛童
一方面,大家对有海外背景、头部短视频经验的操盘手折回国内、做交友的好奇;另一方面,也许是对国内拥有一款真正的交友 App 充满期待。
经过将近 3 个月的使用,笔者有以下几点感受:
1、相较于一般的交友应用,「Slow」确实 App 如其名,在努力推进真诚社交和慢社交。笔者认为,好的 Dating App 其实是找到虚拟陪伴和长期价值中的平衡。
2、在「Slow」身上能看到一些海外交友产品的痕迹,但又有很多精妙的细节。海外社交经验和国内用户的碰撞正在进行中。
3、「Slow」对引导用户社交互动有一套完整的设计。这种完整性来自于团队对用户线上社交需求的认知。
为了给大家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Slow」,笔者联系到了「Slow」 CEO、前 TikTok 全球运营负责人周秉俊 Eric,本以为对方会婉拒这次采访,但没有想到 Eric 答应得很痛快并且在接下来的 1 个小时采访中,几乎有问必答而且金句频出,不仅解释了为什么在国内做一款社交 App,还分享了做「Slow」以来的心得体会。
因此下文将结合 Eric 的分享以及「Slow」的产品拆解来看一下与海外市场对应,目前国内交友市场的困局。
在谈及为什么要在国内做「Slow」时,Eric 半开玩笑地表示“我团队竟然有那么多优秀的青年都单身,然后我们仔细一研究发现国内能真正帮助用户完成 Dating 的 App 实在太少了,那我们就只好自己做一个”。
Eric 把目前市场上的交友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打线上社交的虚拟陪伴 App,这类产品更关注阶段性价值;另一类是线上聊天、线下见面的交友 App,释放的则是长期价值。倒也谈不上哪类更好,最重要的还是看用户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短期的荷尔蒙是顺应人性的,寻找一位能够长期、甚至终身陪伴自己的人,也同样是顺应人性的。
对于一个希望找到在现实生活中见面、约会、谈恋爱的用户而言,虚拟陪伴 App 对 Ta 而言就是“无效社交”。而对一个忙到飞起、只想找一个吐槽对象的人而言,线下见面确实成本较高。
Eric 认为问题出在,“目前国内市场聚焦“Match—Chat—Date”这个路径,能让用户在线上约到人、线下见面的 App 实在是少之又少。”
根据 App Store 数据,6 月 18 日中国 iOS 社交类应用下载榜 Top100 中,做游戏社交和语音房/直播/ONS 的“交友”App 的比例占到了 36%,而主打交友的 App 仅占比 10%,这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侧重在荷尔蒙经济上......
Eric 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样的:
1、相较于,虚拟陪伴类交友产品,「Slow」这种线上匹配线下见面的产品变现周期更长,流量效应不甚明显,所以很多创业公司为了活下去就会避开这个赛道。
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心怀赤诚来做 Dating 产品,但砸了几百万人民币后发现都没有明显的改变,屈服于变现压力也只能改变赛道。目前国内 Dating App 的买量成本是很高的,要明显高于普通社交和社区类产品。
2、也有一些一开始就想赚快钱的公司,仅关注短期 ARPU 值,利用用户希望快速匹配到交友对象的心理,进行诸如“当天下载、当天见面”的广告宣传,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真正的交友是不可能在一天完成的,就算有也只是满足单次的荷尔蒙需求。所以这些真正奔着交友来的用户体验感自然差、慢慢投入度也会降低,进而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这一点其实和第二点有些类似,是用户对交友产品的信任感降低,而且随着一些网恋诈骗的新闻在社交媒体上发酵,人们对交友 App 不仅是不信任,甚至是误解和警惕,污名化后的交友市场更难长出好的种子。而这也直接导致第一点,没办法依靠营销出圈的交友产品,也无法依靠本身就不会告诉其他人自己使用交友 App 的用户去做口碑传播。
4、国内市场的用户在交友上的付费习惯和付费意愿,尚在培育中。
所以,我们总结下来,也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约会交友市场的问题所在:整个市场鱼龙混杂,仅有的几款约会 App 也都出于种种原因更加关注荷尔蒙效应,导致用户更加不喜欢、不信任,持续的恶性循环是近些年中国约会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情况,在海外市场则有很大不同,根据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2 月,30% 的成年美国人表示曾使用过约会交友 App 或线上约会交友服务、23% 的用户表示曾和约会交友 App 上认识的人约会过、12% 的用户曾通过约会交友 App 走入一段稳定的情侣关系。想来这个比例,在新冠疫情的袭击下,很有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Eric 认为,只有做出一款真正可以帮用户约到人,并且影响力足够高的 Dating App,才会打破国内交友市场的僵局,让用户重新认识并且相信交友类产品,ARPU 值和付费意愿才会恢复到正常健康的水平,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入局,才有可能做出 Match Group 这种百亿美元市值的交友公司和 Bumble 这种有趣的产品。
在回答笔者“到底什么样的产品才有可能让用户满意”时,Eric说,其实用户的要求很简单“人很正常”和“人尽量优质”。
看似难以达到的“人很正常”,
“人很正常”对一款约会交友 App 而言是最低标准,也是最高标准。前者是对用户而言,而后者则是对开发者而言。
在海外,人们对 Tinder 和 Bumble 两款功能相近的 App,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位。
Tinder 更像是一款 Hook-up App,而 Bumble 则更多被认为是 Dating App,这是因为 Bumble 做了很多诸如“女士优先”的设计来保证用户体验。这也给了用户更多可选性,想 Hook-up 去 Tinder,想 Dating 去 Bumble,用户知道去哪里找到自己所需之人。
但在国内,几乎所有的 App 在男性用户侧的投放都是“**很寂寞,等你来撩”、“一个长相甜美的女生,温柔的叫哥哥”,甚至“一个男生通过很过火的话语约到了女生”...
但显然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但部分听信了广告素材的男生一上来就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自然会让女生觉得不适。
因此,要想让 Dating App 变得正常,第一步就是从改变广告投放素材开始。让用户提前看到相对真实的 App 使用情况,有助于将用户使用预期调至正常值,如此一来也便容易提升用户满意度。
关于帮助实现“人很正常”,Eric 给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设置一定门槛。
比如采取实名制、再比如通过技术+人工审核,让用户上传真实头像,并对上传真实头像的用户予以官方的认证,甚至在算法上给认证后的用户以更多推荐,都有利于提升用户的自我约束感和信任感。
其实,归根结底是平台定位的传播与平台氛围的运营,在开始吸引用户之前,想清楚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平台,接下来所有的动作都是为这个核心定位服务的。
爱情不是价值交换,至少不完全是
关于人很优质,Eric 也给出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Eric 认为,优质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概括词,可能指样貌、学历、工作背景、家庭背景、学识修养等等方面。但要注意的是,爱情不是价值交换,至少不完全是,也需要一些缘分和眼缘。
“之前我和同事也去参加过很多线下的交友活动,在活动中,主办方会介绍大家都是哪个大学毕业的、现在在哪家大厂工作、年收入多少,这不但没有给我们安全感,反而给了我们很多压迫感。
因为我们要做的是一款可以改变中国约会交友市场现状、适用于大多数适龄未婚用户的 App,那我们就一定不应该给用户疏离感”。Eric 在解释为什么没有设置更多使用的门槛的原因时回答。
做高学历人群的 App 也很好,但更多的是小而美。想来「Slow」要做的是,把更多可能性温和地展示在用户面前,让用户从中挑选自己觉得看起来舒服的用户进行匹配和约会。
“很多用户并没有想好,到底想找什么样的伴侣,因此就需要多看看、多聊聊,在这一点上 Dating App 有着天然的优势,大多数用户很难在线下接触到如此多的选择,所以未来中国用户使用约会交友 App 一定会是一个大趋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和高效的连接”说到这里,Eric 提高了语调。
中心化的 App 并不适合做 Dating
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很正常和人很优质,Eric 还指出,中心化属性很强的 App,也很难真正让希望交友的用户满意。
这大概率是由用户使用心态决定的。
人们使用直播以及其他中心化的泛娱乐产品,更多的是为了“Kill Time”或者愉悦自我,那么用户的关注重心自然在平台中的主播或者 KOL 上,而不是线下见面。
当然,我们无法否认有很多用户确实在此类平台上找到了伴侣,但概率的问题也是无法忽略的,毕竟就连做滴滴也有可能找到对的那个 Ta。
当笔者问及,是如何规划「Slow」时,Eric 表示“希望「Slow」是一款可以让用户找到感兴趣的人,并能够和 Ta 聊 200 句,而不是和 200 个人聊一句的 App”。
接下来,我们将对「Slow」进行一个简单的产品拆解来看一下「Slow」都做了哪些努力。
每一个步骤都无法跳过的注册流程
首先,在注册时,用户可以且仅可以选择手机号码验证注册,这之后要求用户不可更改地选择自己的性别和年龄。
其次,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Slow」要求用户上传一张含有人脸的照片,笔者尝试使用宠物、建筑以及漫画的照片都未通过核验。
除此之外,用户还需要选择有且仅有三个的兴趣标签并上传 3 张照片,在完成这一切之后,用户才可以进入到应用主页。
值得一提的是,「Slow」还进行了加强防护。笔者多次试图通过“退出重进”来跳过某些步骤,但最后的结果都是重新进行手机号码验证,并传送到已经填写的资料步骤。既不会让用户填写的资料白白浪费,也不会让用户随便找来假照片蒙混过关。
有限的资料匹配、无限的连接可能
目前「Slow」有匹配、谁喜欢了自己/每日精选、发布动态、对话/朋友圈、个人资料等 5 个一级菜单。
我们来着重说一下,匹配。
「Slow」的匹配布局,结合了 Tinder 和 Bumble 的特点,并进行了升级。
普通用户每人每天拥有 24 次匹配机会,系统会在首页右上角提示剩余匹配次数。这一点和其他Dating App 不同的是,在「Slow」上点击不喜欢也会消耗可匹配次数。
另外,虽然也采用了喜欢和不喜欢的匹配机制,但不同的是在「Slow」上,用户不能通过简单地右滑表示喜欢,而是选择点击喜欢用户资料中的某张具体照片或动态才作数。而且系统会告知用户“是通过哪个动态或者哪张照片吸引到对方的”。
除此之外,「Slow」也采用了 48 小时匹配限制,即在匹配完成后,系统会提示双方,如若匹配后 48 小时均未和对方打招呼,那么匹配将会失效。这也是 Bumble 的当家本领之一。
但事实似乎并非真的如此。笔者在滑动资料卡时会偶尔发现,资料池会出现很久以前匹配成功的用户,系统还会提示“你和某某在多少天成为好友”,这时候如果想继续和对方匹配,必须先评论对方的某个状态。
从左到右依次为 Tinder、
Bumble 和「Slow」匹配页面
针对笔者以上的观察,Eric 均耐心地给出了解释。
1、直到 2021 年,Match Group 构建的“Match—Chat—Date”的交友基本路径仍然未发生变化,尤其是 Tinder 提出的滑动匹配,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奠定了匹配基础。
事实也证明,这种匹配方法是有效且有趣的,所以「Slow」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的优化来提升用户体验。
2、给用户设置匹配数量,是希望用户可以珍惜每一次匹配,提升匹配的有效性,如果用户可以无限制的匹配,那么用户的精力就会更多地花费在匹配中,而不是和已经匹配到的人聊天和交流。
这一点,在海外的约会交友报告中也常常被提到,有专家认为,过多的匹配次数,可能会让用户迷失。
3、提示用户匹配时效,也是希望用紧迫感来让用户珍惜和对方的匹配,以此来推动会话,在测试「Slow」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增加时效限制后,双方的首次会话效率确实更高一些。
而并没有真正设置时效是因为“不希望用一个瞬间就决定彼此的缘分”。
Eric 进一步解释道,“首先,人的喜好是会变的,另外,几张动态或者照片也并不能展示出一个人的全部。比如,你希望找一个会滑雪的约会对象,但第一次给你推送时对方没有滑雪照片,那么可能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就有了,还是希望能给用户更多了解彼此的空间。不过如果用户多次表示不喜欢,那么系统将会降低你们的匹配次数,甚至不再推荐给你”。
让社交慢一点,让沟通深一点
我们再来说聊天。
App 如其名,「Slow」主打慢社交。除了展示出产品定位,「Slow」还把 S-L-O-W 引入到应用内部。
在聊天过程中,在屏幕的右上角会出现 Slow 的字母,代表两个人目前的聊天阶段。当两人持续聊天填满四个字母即可达成 Slow Friend,解锁查看好友微信特权。
而且每解锁一个字母,就会触发不同的功能。当一方用户发送第一句话开始时便可以填满 S 字母,但需要对方回话才可以开始填补 L 字母。
经笔者测试,其实达成 Slow Friend 的难度并不高,双方只需要进行大约 20 个会话来回即可。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大概可以判断对方说话的语气、态度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这里有一个比较大胆的设计是,「Slow」是允许甚至鼓励双方互相添加微信好友的,这个和海外内的其他 App 有很大不同。
笔者在测试海外的交友 App 时,一旦聊得比较好,对方就会提出添加 Snapchat、WhatsApp 或者 Instagram 等联系方式,这种情况在国内也基本类似,不是 QQ 就是微信。
但像「Slow」这种主动提出来的还是蛮少见的,不过其实也更符合用户使用心理,根据笔者观察,用户是希望将平台上找到的有趣的、合得来的好友,引入到更加稳定和熟悉的平台。
不仅如此,「Slow」还引入了微信好友评价系统,而且「Slow」还提示“展示微信好友评价,被喜欢的概率将会提升 30%”。这种做法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用户信任感,另一方面对「Slow」而言,也是免费的且粘性高的宣传,一箭双雕。
除此之外,「Slow」还有很多有趣的小细节。
比如,「Slow」是有好友通讯录的,通讯录会展示近 7 天内匹配成功的好友以及 Slow Friend,这和操作在 Dating App 中也不常见,这也再次说明,「Slow」希望可以让用户能够和已经匹配的用户产生更多链接。
再比如,除了一般的客服,「Slow」还单设了“玩转「Slow」四步走”和“十万个为什么”来解答用户的常规疑惑,内容涉及什么样的头像更容易获得用户喜欢、如何获得更多的推荐和喜欢以及为什么限制匹配次数、如何修改匹配条件等等,几乎覆盖了使用「Slow」的方方面面。即减轻了客服的负担,也让用户使用起来更加轻松。
最最后,笔者还发现「Slow」竟然还有“隐身模式”,当开启隐身模式后,用户不会获得被推荐和获得新的匹配,但可以持续发布动态,并继续和已匹配的朋友聊天。
这个模式,只有用户选择注销账户时才有可能被触发,细想来,这个设计应该是为了挽留那些已经通过「Slow」找到伴侣的用户。
总体来说,「Slow」确实在通过各个环节的努力,让用户找到那个聊天 200 句的朋友。
除此之外,Eric 认为聊得上“200”句是见面的一个重要前提,但 Slow 要做的又不止于此,让用户可以线下见面并约会成功才是最终目标。
Eric表示,“交友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线下见面的效率。尽管,1:1 见面还是有目的性强、心理门槛高、落地时间久这些障碍,但随着我们不断尝试和测验,想来也会在近期有更多突破。”据笔者了解,Slow 将会在近期上线最新一版应用,笔者也将持续关注和报道。
1月全球头部交友应用营收实现显著增长
新品解读 | 高粘度的趣缘交友赛道何时才能高收入
17亿美金吞下Azar?交友界庞然大物及其背后的整个市场
在Snapchat之后,借助于TikTok做交友会迎来一波热潮吗?
苹果将严查交友类产品,但澄清「Grindr」等App不会被下架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媒体咨询
Ares | 微信:18606066421开发者对接
Alice | 微信:18150844790客服服务
Candy | 微信:18150844201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入白鲸出海VIP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