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求师”北美,看Snapchat如何逆风翻盘?
以下文章来源于表外表里 ,作者洞见数据研究院
“互联网板块过去 10 年最便宜的时候,就是现在。”今年不少投资人都如此表示。
然而即便有这样的共识,似乎也没有人敢“轻举妄动”。毕竟在政策影响下,低迷的中概股底在哪,没人知道。
比如,今年以来一直跌跌不休的快手,让很多本意抄底的人,被迫“返贫”,成为时间的朋友,也自嘲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自然不容窥探,但其实回归企业发展本身,平台“价值弹性”仍是有迹可循的。以快手为例,其股价下跌的背后,有着市场对其用户增长停滞的担忧。
而我们在复盘研究互联网内容领域时,发现主打“阅后即焚”理念的图文社交平台 Snapchat,2018 年曾有过和现阶段的快手情况相似的阶段——DAU 出现环比下滑。
但 2019 年之后,Snapchat 形势大反转——从谷底一路向上,走出接近 16 倍的“超级行情”。
那么,Snapchat(下称“Snap”)是如何“逆风翻盘”的呢?本文将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从 2017 年上市到 2019 年前后,Snap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基于竞争反馈、不断调整、来回拉扯,并持续阵痛的“平台调整期”。
在一开始,平台调整的出发点是为了避免一场围剿:当时 Facebook 旗下的 Instagram(下称“Ins”)、WhatsApp 都成功“抄袭”了 Snap 的 Stories(类似会消失的微信朋友圈)功能。
初期,面对巨无霸 Facebook 的组合拳狙击,Snap 似乎有些束手无策,只能看着用户渐渐被侵蚀。
但当 2017 Q3 再次交出一份不如预期的 DAU 增长表现后,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骤增——上市半年多的 Snap,股价近乎腰斩。
市场看衰的原因在于:Snap 主要变现来自广告,广告收入来自用户在平台消费的时长,而 DAU 增速的表现不佳,和竞争者间差距持续扩大,意味着用户时长会被竞争对手抢走。
投资者们自然推演,Snap 将成为一个过气平台,结局悲惨,下一个 MySpace。
市场和竞争压力下,管理层开始尝试改变,主动出击。
据 2017 Q3 电话会议:为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用户群,我们需要加快我们的产品在安卓用户、34 岁以上的用户和世界其他市场的用户中的采用。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对我们的产品和业务做出一些改变。
而改变是从被 Facebook 偷袭成功的薄弱环节开始的。
Ins 对 Snap 的 Stories 功能的成功模仿,让 Snap 暴露出一个本质问题:比起社交功能,其产品工具属性更为凸显。换句话说,它更像具有社交功能的美图秀秀(当然,Snap 照相功能比美图秀秀强大得多)。
典型行为就是:大家有时候使用它,就像使用美图秀秀那样,拍照后上传到 Ins 等更具“强公域社区”氛围的平台分享。
而 Ins 这种“弱关系社交”平台有了 Stories 功能后,用户在公共空间表达自我时,既能维持“岁月静好”的生活形象,又能借 Stories 分享生活琐事,反正 24 小时就消失了。
自然,Snap 就逐渐沦为工具,甚至被用户无情抛弃。
基于这一逻辑,“弱社交”的 Ins 复制 Snap 的 Stories 分享功能,进展异常顺利。因为它使得用户在一个 APP 里面完成了两种互补的需求,相比之下 Snap 只能当“工具人”。
认识到这一点,Snap 寄希望于通过内容改版,从工具型社交平台,向用户粘性更强的平台生态转变。
但走出舒适圈的初次尝试,似乎不仅没收到想象中的效果,还适得其反。
新版本 Snap 的 APP,用户聊天与动态共用一个页面,其中,用户收到的聊天消息排列在页面的顶端,而“故事”按照算法推荐的方法进行排列,根据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顺序罗列。
感觉就像把微信聊天功能和朋友圈功能的按钮合二为一,这样一来,你很难区分收到的提示,是聊天还是朋友圈更新。
另一个问题是,当时的设计并不是按时间序列排序,用户也很容易错过最新的消息或好友动态。
产品设计严重偏离用户需求,招来大量用户的不满。一时之间,Snap 恶评如潮,软件评分和使用频率都在改版后陡然下降。
甚至卡戴珊家的 Kylie Jenner(2018 年 2 月)公开吐槽:“还有其他人不会再打开 Snap 吗,还是就我?”,负面影响已一发不可收拾。
Kylie Jenner 的吐槽,引起了平台股价下跌 6%,Snap 的市值因此损失近 15亿美元。
差不多同期,花旗将 Snap 的股票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卖出”。
花旗方面对此的解释是:新版本推出后的负面评价大家有目共睹,很有可能导致用户的流失,这对 Snap 的财务业绩会产生负面影响。
回过头来看,花旗可谓是一语成谶。
如下图,2018 Q1-Q4 之后,Snap 的 DAU 不仅没如预期那样增长,反而出现环比下滑。
业务基本面不稳,影响股价表现。这一阶段,股价一路走低,最低时 4.82 美元,只有上市价(24 美元)的零头。
面对大厦将倾的危局,Snap 只得做出妥协,将 APP 界面调回用户习惯的方式。而这一举动,可谓将 Snap 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DAU 流失情况被遏制。(具体细节大家可以找当时的论述,本文不做赘述)
不过,这表面看是改弦易辙的效果,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交需求多样性的选择。
Snap 改版闹剧,虽然伤害了核心用户的感情,逼得他们离开,但其产品初衷,是难以被完全代替的。
一般来说,不同产品理念,体现着人们不同的需求。
· 希望投射现实世界的所有关系,于是诞生了 Facebook;
· 渴望能更多接触陌生人,催生出 Tinder;
· 想要展示自己光鲜亮丽的一面,如大制作式美丽,Ins 应用而生;
· 期望和朋友以更亲密、小众的方式交流,孕育出 Snap。
基于此,尽管抄袭了 Snap 的核心功能,但对更渴望私密社交、真实展现的Z世代来说,“偷师”成功的 Facebook 及 Ins,是不可能从产品理念上,完美契合他们需求的。
Snap 以类似课堂上传纸条似的阅后即焚功能,成为年轻族群逃避穿传统熟人社交,只和朋友展示真实自己的“世外桃源”,满足 Z 世代的核心诉求这一点是不变的。
这样的产品秉性下,Snap 对 Z 世代本身有很高的吸引力——如下图,Snap 在美国青少年的渗透率从 2016 年来保持第一。
由此,是否能满足这些对其“爱之深责之切”的核心用户的根本需求,关系着 Snap 的用户规模下落趋势能否“止血”。
而平台价值探到谷底后,掩盖在版面表象之下,真正用来增强平台内容属性,差异化抵御竞争的举措,决定着平台从“谷底”反弹的高度。
备注:图为 2018-2019 年
全球社交 APP 下载量排名。
依靠差异化的产品理念和需求定位,Snap 成为年轻族群逃避传统熟人社交的“世外桃源”,在(海外)熟人社交市场打破 Facebook 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在 Facebook 步步紧逼,模仿抄袭的竞争压力下,Snap 的 DAU 增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而上马改版策略应敌,又因忽视用户体验,表现惨烈。
新品14期 | 百度在日本做了个“Soul”
在海外,快手忙增长、TikTok搞商业化
2021年,游戏/泛娱乐出海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美区购物车也要来了,TikTok电商业务要起飞了吗?
「SHEIN」也入局的大码服装市场:850亿美金规模,头部品牌只有4%渗透率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媒体咨询
Ares | 微信:18606066421开发者对接
Alice | 微信:18150844790客服服务
Candy | 微信:18150844201
长按识别二维码
加入白鲸出海VIP知识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