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论文导读 | 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实践研究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本期论文
涂光晋、张媛媛《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实践研究》
《国际新闻界》2012.06 文章编号1002-5685(2012)06-0011-08
推荐理由
与传播学、健康传播学类似,健康传播运动的实践和研究都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在美国,围绕健康传播运动,已经发展出了包括实践操作、学术研究、高校教学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而在中国,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研究领域,健康传播运动都是一个缺席的概念。在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的大背景下,这给以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的健康传播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文主要通过对健康传播运动的介绍、中美健康传播运动发展历程的对比、建国初“爱国卫生运动”和当下“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比较分析,使读者对中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现今状况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于展望健康传播运动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对于考研党来说,其中的各类概念、特点及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等,可作为考点直接记忆。
全文概览
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 传播运动的概念梳理、要素、特点;
② 健康传播运动概念梳理、健康传播运动在中国缺席的表现、原因;
③ 美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发展历程(历史、现状)、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
④ 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为例,包括其基本形态、传播特点等,分析中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变化与发展;
⑤ 爱国卫生运动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的比较分析,主要包括健康促进路径、资源占有及运作模式、政府与大众媒体角色、运动话语、行动框架等方面。
关键词
健康传播、传播运动、实践
内容摘要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运动这一概念进行引介的基础上,对美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爱国卫生运动为代表的具有健康传播运动形态的健康促进手段进行了回顾,以历时 7 年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为例,分析目前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在实践方面出现的新变化。
在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进行比较后发现,二者在达成健康促进目的的路径、资源占有及运作模式、政府及大众媒体的角色以及运动话语和行动框架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逻辑框架
在文章开头,首先引用了美国学者罗杰斯对健康传播的定义: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降低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并且明确了健康促进是健康传播的最终目标,健康促进路径是健康传播研究中的实用主义取向,也是西方健康传播实践与研究领域发展中的主要路径。
Part1:阐述了传播运动的相关内容:
麦奎尔对健康传播运动的定义是:
通过大众传媒或其他传播渠道,说服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生活形态以过着更健康的生活。
当前健康传播运动在中国缺席的原因:
宣传、教育仍是健康促进话语体系中的主导;
“运动”在中文里的歧义使人们刻意回避传播运动的概念。
Part2:以时间和空间为逻辑顺序,梳理了中国和美国健康传播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Part3: 典型案例分析。
分析了中国健康传播运动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首先简单介绍了该计划的核心、目的、主办方等内容,接着详细分析了其基本形态、传播特点等。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将新中国成立初期、仅仅具有健康传播运动形态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如今中国政府每年都会实施“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健康传播运动在实践方面的新发展。
文章末尾,作者对中国健康传播运动的未来做了展望:随着观念层面的更新与操作层面的完善,中国健康传播运动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经典观点
①健康传播的定义:(罗杰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降低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的行为。
②传播运动的定义:(罗杰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传播活动,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影响一个相对大型的目标群体,从而产生特定的结果或效应的行为。
③健康传播运动的定义:(麦奎尔)通过大众传媒或其他传播渠道,说服个人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生活形态以过着更健康的生活。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