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卡茨: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 基础书目带读12

洋洋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2-12-15




Cortana学姐

3分钟前:

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多伦多学派......传播学里的这几大学派你对他们了解多少呢?可别告诉我你们一直傻傻分不清嗷...今天就跟着学姐一起读一读卡茨的《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一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勾勒媒介研究的历史脉络吧!


主要作者简介: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1926年生于纽约,是美国、以色列籍著名社会学家、传播学者。他师从拉扎斯菲尔德,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任职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和宾尼法尼亚大学安能伯格传播学院以及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如今,居住于耶路撒冷,继续从事研究与写作工作。


卡茨是当代欧美传播学领域最高产、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代表作有与拉扎斯菲尔德合著的《个人影响》,与利比斯、波德斯、艾薇儿·奥尔洛夫合著的文集《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等。其研究经验和学术思想横跨与传播、媒体有关的众多层面和领域,关注大众媒体在不同社会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思想和创新的传播和扩散、舆论的规律等等。




本书主旨:本书在2002年,由卡茨、利比斯、彼德斯、艾薇儿·奥尔洛夫四人合编而成,成为欧美传播学教学与研究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本书的中译版在2011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诸多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生的制定教材。《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集合当代传播学领域的前沿学者,通过对13篇媒介研究领域“经典文本”的解读,清晰勾勒出媒介研究的历史脉络,对哥伦比亚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多伦多学派以及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传播思想进行总结。著名学者迈克尔·舒德森盛赞其“必将在传播学研究与传播理论发展史中掀起浪潮”。


内容梗概:本书主要由五大部分和十三篇批判性综述构成。在纵向维度上,五大部分分别对应了传播研究的五大学派:哥伦比亚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多伦多学派以及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从横向维度上,作者以学派为轴,对应学派的经典文本进行分析和阐述。



第一部分——哥伦比亚学派



经典文本1: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大众传播、流行品位与组织化社会行为》


主要内容:


评价:


本文是一篇关于大众传播的批判性文献,对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何种社会政治功能问题进行论述,强调商业媒体在维持资本主义霸权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其描述出40年代媒介研究领域的纷繁与躁动供读者观察,从不同角度惠及当今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以及不同社会结构所可能导致的迥异后果。那时主导概念范式与主流研究方法虽尚未确立,但此文却为后来的许多研究设立了起点,是观察战后初期媒介研究的窗口。

 

经典文本2:赫佐格《论借来的体验》


主要内容:



评价:


此文通过对真实的读者进行案例研究,完善了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消费主义文化如何折磨、欺骗受众的观念。该文章的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将肥皂剧快感的主要来源归结为一个程式化主体。同时,因在研究过程中作者扮演一位远距离观察者的角色,依照某些预设对受访者进行精神分析,该文也被看为批判民族志研究的先驱。



第二部分——法兰克福学派


 

经典文本3: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文化工业:欺骗大众的启蒙》


主要内容:


 


评价:


该文选自《启蒙辩证法》中的一章,是少数将媒介研究上升到世界历史高度的著作之一。关于现代世界文化宿命,两位作者表现出强烈的忧虑,因此这篇文章也被评价为“过于沮丧”。其对大众的能力持深切的怀疑态度,进而被界定为一种悲观论调。但是《文化工业》富有智慧的一点也是其他媒介理论经典所无法企及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风给读者留下“单色照片”般的刻板印象,仿佛大众一无是处。一方面为我们呈现出一个被工具理性操纵的反乌托邦途径,同时辩证地证明了大众文化为人类带来的快感。

 

经典文本4: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主要内容:



评价:


该文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章,至今也对从事媒介与传播研究的学者造成影响。其强调新技术对视觉艺术的冲击在数字媒介与网络崛起的90年代被反复关注,成为文化与媒介等学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经典文本5:洛文塔尔《大众偶像的胜利》


主要内容:



评价:


该文发表于1944年,为文化研究设定了最基本的发展方略,更提出了一个理解文化与经济关系的重要视角。洛文塔尔指出,消费的胜利标志着文化的全线溃败。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文章一方面批判人们对消费偶像的崇拜,另一方面却又鼓舞对工作与生产的偶像的崇拜。


马克思·韦伯评价道,无休止的生产并不比无休止的消费更鼓舞人心。尽管洛文塔尔大部分论述和观点都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所探讨的问题直至今日我们仍须面对。在诸多层面上,这篇文章都见证了我们的矛盾心态,以及我们在考察文化究竟在当下扮演何种角色时的束手无策。



第三部分——芝加哥学派



经典文本6:沃斯《共识与大众传播》


主要内容:


评价:


该文是沃斯于194712月在美国社会研究会上的演讲稿,其内容早已超越了当时的语境,获得了更广泛的学术相关性,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解读。这篇文章更是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代表作,呈现出关于传播研究领域的历史观,至今仍具有阅读价值。其包含多元主义观念,对很多问题都展开了具体分析,并有效地在读者与学术研究之间搭建桥梁。作者沃斯在文中提出的“大众”与“共识”的概念也对后人的研究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文本7:朗格夫妇《芝加哥的麦克阿瑟日》


主要内容:


 

评价:


本文原先题目为《电视及其效果的独特视角:一项初步研究》,当时正处于电视业极速发展的时期。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发现朗格夫妇高瞻远瞩地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指出了电视媒介对公众的影响。同时,他们将矛盾对准电视经营者与反霸权力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合谋,具有一定的政治导向。但其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未意识到电视直播对社会的意义,也忽视了对电视观众媒介事件接受情况的考察。

 

经典文本8:霍顿与沃尔《大众传播与类社交互动》


主要内容:



评价:


霍顿和沃尔是最早关注观众与荧幕演员交流的社会学家。文章中的研究促使我们关注观众与电视之间的互动的社会属性。但两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既未考虑作为媒介的电视对受众产生了何种影响,也未将电视观众的“内部社交”概念化,只是将互动论的视角转移到观众与荧幕的接触上,并未做任何修正或限定。


从一定意义上而言,作者从现象学角度考察虚拟现实并将互动行为理论化,能够使得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待组织自身与电视之间持续交流的深刻过程。



第四部分——多伦多学派


 

经典文本9:英尼斯《传播的偏向》


主要内容:



评价:


本文来自1949年作者英尼斯的一篇论文。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目标,并统摄全文。在他看来,传播是一个宏大的范畴,不但能够与其他因素协同促进文化发展,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文化的整体进程。


《传播的偏向》一文晦涩难懂,同时英尼斯对于时间的观点既显得有点草率,又仿佛有些过时,有学者评论道英尼斯似乎有点生不逢时。但是,英尼斯思想体系中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让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关注传播并逐渐展开针对传播问题的研究。

 

经典文本10: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主要内容:



评价:


《理解媒介》各个章节之间似乎并无清晰关联,每个部分之间缺少线性色彩,时常无法得到完整的结论,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学术文章,文学界与学术界对其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但其却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媒介”和“信息时代”的理解与接受,对一切媒介研究者而言都是当之无愧的必读文本。随着该书的出版,麦克卢汉的言论也吸引了很多商业企业的兴趣。



第四部分——多伦多学派



经典文本11: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


主要内容:



评价:


《文化与社会》是对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精神生活的拓展研究。威廉斯并未在其中兜售任何历史观,而是“发明”了一种沉思与批判的传统,主导了现代英国生活的社会及文化转型。其通过大量例子展示“昔日之丰裕”的阐释原则即后代完全能够左右祖先的生活,蕴含大量思想DNA,重塑着媒介研究的领域,最大限度上调和了批判理论与经验研究关于媒介效果问题的争端,高瞻远瞩地对英国文化研究、批判理论以及传播效果研究三大理论体系做出了整合,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经典文本12:斯图亚特·霍尔《编码/释码》


主要内容:



评价:


本文发表于1980年出版的《文化·媒介·语言》一书,其重要性在于它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编码”、“释码”更是从一诞生就被引入传播研究,并沿用至今。不同于香农的“编码释码”,霍尔主张在马克思的商品生产模式基础上理解传播问题,将传播视为一个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与再生产等阶段的过程。同时本文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如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学者指出受众与媒介讯息协商的可能性,但这并不会影响其被称为“经典文本”的地位。


经典文本13:墨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主要内容:



评价:


这篇文章发表于1975年,如今已经成为在精神分析的指引下建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奠基之作,墨维运用性别分析方法与无意识的概念阐发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试图将女性从男性中心的社会秩序中解放出来。


在很大程度上,墨维开创性的论述掀开了当代学术史的新篇章。尤其是关于女性主义者所强调的文化政治议题上,让学界对这类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但其观点也遭受到许多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的批判,认为墨维试图将其“男性化”。同时,墨维有意无意对某些具有文化导向的问题视而不见的缺点在其后期的论文中更加明显。


本书评价:


本书挑选了十三篇媒介研究领域的经典文本加以解读和评述,并将其按照学派进行划分,在对各个学派的传播思想进行精妙总结的同时,勾勒出媒介研究的历史脉络。不仅如此,本书也涉及到了一些新闻传播考研过程中不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学者如沃斯等人,需要考生反复阅读并加以运用。


因本书是十三篇经典文本评述的合集,在阅读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作者的小标题或本篇带读笔记进行阅读。相信大家通过对经典文本解读的直接阅读,可以加深对各传播学派的思维方式及其理论脉络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虽然为大家提供了更加详细的经典文本,使我们能够接触传播大家的研究过程,但其各篇经典文本之间的联系却不紧密。因此,在阅读本书的时候需要根据之前结合基础书目进行阅读,将本书中的新观点补充到自己的传播学框架之中。


参考文献:

伊莱休·卡茨等著,常江译. 《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

常江,徐帅. 《伊莱休·卡茨:新媒体加速了政治的日常化——媒介使用、政治参与和传播研究的进路》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2.互联网时代有哪些新闻分发模式?| 北大汇丰财经新闻考研真题详解47

3.又有留美博士自尽,科研这条路不好走啊 | 一周大事记(6.17-6.23)

4.作为一名去年试考北大专业课120的20考生!我真心向你推荐暑期集训!

5.基础书目带读11 |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专硕第一:想要跨考逆袭名校,北大是你的不二选择!

北大新传:

双非三跨考北大:我如何用80天一战考上北大新传专硕!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在职考北大:

已婚工科女青年,工作5年在职一战考上北大新传MJC专硕!

北大新媒体状元:

北大新媒体第一:三跨考生如何做到专业课双120!

北大新媒体第三:零基础一战三跨的工科学姐教你怎么逆袭!

北大新媒体第七:双非三跨一战考上了北大新媒体专硕!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跨专业的我就这样一战圆梦北大!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健康传播方向历史最高391分:我为什么能考第一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从钢琴湖到未名湖:19北大新闻学初试第一万字超详细备考经验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