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过这个新闻——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团哥记得随着这个新闻的发酵,当时诸多名校毕业去卖这卖那的新闻井喷,也听到周围很多大人的议论声:上了好学校也不过如此。不过,长大后才明白,我们在校园里经过的印记是汇入血液并不断伴随我们成长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十几年前的“北大卖猪肉学子”过的如何了吧~文章开头,想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多年前,曾经掀起过全民大讨论,那就是:你认为北大的毕业生应该去卖猪肉么?
时间回到2003年,陆步轩第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北大毕业生”“猪肉佬”,这些关键词,迅速将他推向了舆论中心,也因此,作为一种现象,一时间人们对就业观念、人才标准、社会分配等众多问题进行了全民大讨论。有人感叹“就业困难”,有人哀叹“读书无用”。16年过去了,当年听故事的人可能从来没有想到,这个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猪肉佬”如今加入了由另一位北大毕业生陈生创办的壹号食品公司,担任副董事长,还办起一所屠夫学校,自己担任老师,培养专业屠夫。
你可能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北大屠夫如今还活跃在抖音,并且有着超高的粉丝人气。今年4月,这位从北大毕业转型做长安猪肉佬的新闻人物,开了自己的抖音账号,第一条打招呼的视频就获得50万+点赞。一时间,北大学子卖猪肉的新闻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视频中,陆步轩的围裙上写着十个大字——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其实,在过去的十多年间,陆步轩的生活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糟糕。1989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陆步轩被分配到了家乡的柴油机厂工作,没工作几天,就又被调到了计经委,日常工作就是在办公室写写材料。
因为没有编制,陆步轩在工作中享受不到相应的福利,工作三年后,他选择果断辞职下海经商。他开过工厂、做过生意,可是飘飘荡荡六七年过去,事业、仕途都成了一场空。从众星捧月的天之骄子,到一事无成的沧桑男人,陆步轩全部都经历过。但是,因为有家庭要养,孩子要养,“走投无路”的陆步轩最后选择卖起了猪肉生意,理由是“成本低,回钱快”。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陆步轩都认为自己给北大丢了人。他从不敢向别人提起自己毕业的院校,也不向别人提及自己的学历。可是“北大”与“猪肉”的天然标签,使他的人生注定无法平凡。2003年,“北大才子长安卖肉”的新闻传得沸沸扬扬,各路媒体纷纷挤到了这间10平米的肉铺。当时,许多大学教授公然将陆步轩作为反面教材告诫自己的学生要引以为戒。以至于毕业15年后,他受邀回到北大做创业讲座时,曾经几度哽咽:“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但是当然,北大学子们没有因为台上这个人是“北大屠夫”而看不起他,反而鼓掌激励,就连北大校长都替他说话。再后来,陆步轩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另一位北大毕业生陈生主动找到了陆步轩,希望与他进行商业合作。当时陈生的猪肉生意已经做到了过亿,他来找陆步轩,不是要和他一起开肉铺,而是要做猪肉的“学问”。有人说,他愧对于北大的教育,愧对社会的培养。我想这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我们无法深入展开,但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教育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呢?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人上人?让所有的清北学子都成为社会精英阶层?让人人都年薪百万坐拥社会财富?
我想,也许不是的。陈寅恪曾言大学之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育的本质不是让我们成为谁,而是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当所有人都狂热于嘲讽“北大学子卖猪肉”的故事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浮躁。我们中太多的人,渴望从教育中直接获得方法论,以期来改变命运的轨迹。其实,陆步轩从未愧对北大的培养。北大教会他坚持,教会他责任,教会他即使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栋梁,也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小有作为。北大从没有教过他们如何杀猪,却教他如何将猪肉生意做到极致。如今,53岁的陆步轩生意做越好,越做越大,从线下到线上,成为了世俗意义上真正的光荣的“北大人”。曾经,他被公然作为“噱头”供人们谈笑,现在,他却成为了北大的荣耀。陆步轩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表示,“如果不读北大,我可能猪肉也卖得不错,开两三家店面,衣食无忧度过一生。但现在我的眼光不会仅仅局限于此,我要打造行业领先的品牌,做资本运作。既然进了这一行,就专注地把这行干好,这也是北大精神。既然不能改造世界,就扎扎实实去做一件事。”他并不愧对于北大的教育,因为,在他的行事准则背后,充满着北大标准与北大精神,也正是这些,让他与众不同。
所以,再回到那个最初的问题:北大学子可以去卖猪肉么?倘若我们把这个问题局限于事实层面上的讨论,考虑社会资源的匹配程度,那么答案恐怕是不可以。但是,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未尝不可。职业是我们观世界的窗口,有些人选择律师、作家这样的职业看世界,思考人生,而有些人,选择卖猪肉、卖米粉思考人生。其本质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只是他们选择了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复杂的世界。
同样作为北大毕业不走寻常路的“伏牛堂”创始人张天一曾说,人要有从上往下看世界的逻辑,同样也要有从下往上看世界的逻辑。北大毕业,让许多人天生拥有了俯瞰世界的权利,但是这样看到的世界未必一定是真的。有太多名校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无法协调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差距。但我想,名校的底气就是,即使看到落差,也可以适时调节心态。北大毕业学子其实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证明什么,反观现实,其实是这个社会赋予了它太多的价值与意义。本质上,北大只是一个平台,让你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这里你可以认识到全中国最优秀的同侪,也可以聆听全中国最好的大师课。但是,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没有自己对自己的深刻理解,这一切不过是浮光掠影。北大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也不能让你改变人生的命运,北大教会你的,是如何更好的理解人生的价值与追求。前几天,暖姐在编辑部告诫各位实习生同学,想要有和北大本科生一样的水准,就需要在本科阶段看超过100+的人文社科类图书。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些厚重的书,才是北大学子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而不是北大的标签。是这些来时的路,构筑了每一个北大学子的灵魂。
我想这才是这个故事真正告诉我们的逻辑:考北大不是目的,为什么考北大以及为了考北大付出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因为你所迷惑的,你所疑虑的,并不会因为考上北大而解决,而是因为你行过万里路,读过万卷书。
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