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个叫胡戈的青年,从电影《无极》中截取了一些画面,通过重新组合配音,完成了一部极具民间色彩和大众参与性的网络短剧《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这个小小陋室中诞生的短剧,短短两三个月几乎传播了全中国,胡戈也被媒体称为“2006网络第一红人”。这个网络视频短片的“核聚变”效应,让我们目睹了新兴媒体的巨大威力。目前国内对新媒体的研究不少,关于新媒体的专著也有一些,但是还没有一本适用于新闻传播学本专科生新媒体教学的教材,此书希望在这方面填补国内的空白。
全书分为概论、技术论、影响论、产业论、融合论、控制论等相关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社会影响、产业发展、新媒体带来的媒介融合、新媒体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新媒体概论》适用于高校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的新媒体教材,可作为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士的学习参考专著。
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以及生存方式,带来了我们生存世界的扩展。
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间隔越来越短,其容量和集合程度却越来越高的趋势。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2)对新媒体概念的相关讨论
熊澄宇认为,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有学者认为,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态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有学者把新媒体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广义层面上的“新媒体”以是否采用数字技术为标准划分;狭义层面上的“新媒体”以IP协议为划分标准,强调与网络媒体融合、具有交互功能。(1)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
(2)信息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多媒体。
(3)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
(4)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
(5)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每当一种新型传播媒体出现时,我们会面临一项直接的挑战,就是如何理解它。
它有什么用?它会带来哪些好处?它会带来哪些风险?有人希望新媒体能帮他们形成新的联系、新的跨文化交流、获得更亲密的社交关系。但同时,也有人担心因新媒体会失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遭遇更多的虚假关系、欺骗和跟踪。要想理解新媒体及其潜在影响,我们需要考虑其主要特征。
关于本书的现实讨论
1.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孤独?
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其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很容易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他们的行为像不断切换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琐碎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换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2. 嘿,如何发家致富?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了,我们要怎样脱贫?假如我们想发家,想脱贫。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盈利模式:以“关系”(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设计;以“竞争”(与对手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设计;以“客户”(顾客需求发现和满足)为中心的盈利模式设计。3. 长尾长尾,20%的长尾为什么能产生80%的利润呢?安德森认为,这主要源于非热门产品生产和营销成本的飞速降低,这种降低主要来源于三种力量:第一,个人电脑的普及使生产工具普及,廉价的生产得以实现;第二,互联网使传播工具普及,消费和营销成本显著降低;第三,谷歌等搜索引擎把低成本的产品和少量但可能无限的需求迅速连接起来,推动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4. 《我是余欢水》不好看吗?为什么我们还要看“枯燥”的《技术垄断》呢?在被称作“零点方案”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事先准备了一盘录像带和一套小人书。小人书里讲的是三名歹徒劫持一位漂亮的孤女之后,幡然悔悟,改邪归正的童话故事。录像带则是根据这个故事拍摄的影片。然后研究人员将一群儿童(被试)分成两组:一组一边听大人念故事,一边看小人书;另一组则观看同一内容的录像。结果显示,看书的儿童能回忆出较多的故事内容,还能准确地引用故事中的不少原话,甚至大多能结合自身的经验来复述故事的详细内容。与此相反,看录像的儿童只能记住故事的大意,复述时既不能引用原话,又不能表现出富于创造性的联想,只能紧扣原作,不敢越雷池一步。研究人员经过分析认为,电视是被动的体验,人的视觉、听觉以及思维活动得亦步亦趋地紧跟着不断变换的镜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就好像被押解着赶赴目的地一样。观众在的精神处于紧张而消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发挥更多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相反,视觉媒介(阅读)能为感受信息提供从容的机会、联想的空间与自由的向往。当然,我不是把《技术垄断》比作小人书,更没有把《我是余欢水》比作童话故事,你们懂得!5. 假如在复试现场,老师问你:现在一个报业集团处于岌岌可危的局面,如果你是报业集团的老板,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扭转颓势?你可以这样回答:媒介融合是报业发展的新支点,在融合中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变革组织方式、运作流程、运作模式等,利用时代产生出来的新媒体发挥报业的强项,使传统报业转变成数字报业。6. 假如你在网络上发布个人观点,被删除了,你会怎么想?你觉得我们在网络的言论需要被管控吗?一些人认为网络舆论不应该管理,从技术的角度,网络舆论的内容本身难以控制谁发布信息,谁接收信息,落实到具体对象上十分模糊,无法管理。从网络发展的角度,管理等于控制,网络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控制等于限制网络的正常发展,因此不能管理。从网络舆论控制技术的角度,一些基本的内容分级、过滤等手段可以解决网络舆论管理问题,政府管理显得多余。从法律的角度,网络舆论的控制触犯了现实社会某些国家对公民言论自由权的保护,有违宪之嫌等。但是,政府方出于保护儿童网络安全、组织恐怖活动、控制种族仇视、限制商业不正当竞争等多种理由,将对网络舆论控制与管理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任务。政府方面最流行的做法是:修改原有的法规以囊括网络舆论的管理,或者出台新的网络法规。政府到底是否应该干预网络舆论,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因语境的不同而各有理解,但在实践中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真正放弃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此书的重点是对新媒体的相关解读,有一定的指引性。但文中的大多数例证是发生在2008年前,略显复古,但对新媒体基本发展趋势的判断及问题解决途径是具有参考性的。
相比于彭兰老师的《新媒体导论》,此书更适合初学者看,书中的例子较为通俗易懂,对新媒体的基础概念进行了辨析。例如,有关新媒体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主要特征等。全书涵盖的内容较广,可以作为一本有关新媒体的入门导学书籍。
新媒体的发展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新”。彭兰老师立足时代发展,其撰写的《新媒体导论》于2016年3月出版,全书更为贴近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和社会实际,将落脚点放在新媒体的实践应用上,具体论述了新媒体时代的新思维和新媒体传播的新策略。
参考文献:
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 阿远责编 | 鲸鲸封面图 | Unsplash声明 | 文中所有配图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大家有任何问题,可在文后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