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巅峰对决丨从清华教改看新闻传播的困境与职责
扫码
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取消本科招生,此消息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5月28日,Remix计划办了一场讲座,邀请四位重量级嘉宾参与讨论:此事对新闻传播教育有何影响?新闻传播专业的意义是什么?新闻传播学科的方向在哪里?在校学生应如何规划新闻传播方向的学习?
四位嘉宾分别是:
❶ 杜骏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传播研究院院长。
❷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❸ 潘忠党,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硕士(1985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大众传播学博士(1990年),现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教授。
❹ 张力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英国莱斯特大学传播学博士。
在讲座接近尾声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也以“当事人”的身份加入了这场讨论,阵容可谓是非常精彩了。学姐全程围观了这场表面和平的气氛下实际暗流涌动的巅峰论道,就本次讨论中几个重要的问题与解答作出梳理。
01
如何看待清华取消新传专业本科生?
►对于这个问题,张力奋老师认为:一所大学改革教育模式本属正常,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中国本科新闻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北京大学的胡泳老师态度则比较明确:取消本科生招生是错误的。理由有如下三点:
►潘忠党老师则认为清华取消本科招生并不能说明新闻无学,同时赞同其扩大研究生教育,认为是必要之举。
潘老师举例说,美国密苏里大学侧重本科教育,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新闻专业人才,也包括广告、公关等行业的人才。但我们都看到密苏里时代已经过去。
而另一所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只有研究生教育,并且细分为不同的类别:文学硕士(Master of Arts)、学术导向型硕士(Master of Science)、数字新闻硕士(MA in Digital)以及双学位项目。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杜骏飞老师的观点是:清华教改此举是为了提升本科教育通识化水平,实现弯道超车。集中师资力量在研究生教育层面有利于培养高层次人才,凸显科研导向。
对于杜俊飞的这一判断,潘老师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研究生教育不一定是培养学术人才,也可以培养实践人才。目前大学专业教育需要三类课程,一是博雅教育,也就是基础课;二是专业教育,即相关职业伦理、本学科与社会的关系等;三是实操技能,即具体的业务技能比如剪辑、写稿、采访。
02
我国目前的新闻本科教育面临什么问题?
在这一个问题的讨论中,老师们侧重于新闻专业,而非传播学专业。总体上,提出了本科教育中学院缺乏自主权、专业课程编排不够扎实以及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学制长但培养目标不明确两个问题。
►胡泳老师从2002年美国新闻专业的大讨论入手,认为当下中国新闻专业教改应有中国逻辑,而不是对标美国。
如今我国新闻教育腹背受敌,一方面是业界觉得大学培养的人才不能够参与实践,而本专业在大学体系中也受到轻视,认为其过于注重实操,缺乏学理性。
2002年,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选举出现风波,并进而引发了一场有关新闻教育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大讨论:当今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学院?传统的新闻学院如何跟上变革纷繁的时代?同年,美国卡耐基基金会(the Carnegie Foundation of New York)开始与各大新闻学院院长对话,共同探讨新闻教育的改进与创新,以期新闻专业学生在美国新闻业转型的关键时刻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
胡泳老师认为新闻专业不仅仅是一种专业培训 ,它还是社会警报系统。但目前,新闻专业总是要为自己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张力奋老师提出:复旦大学在1926年成立新闻系之后,很长一段时内新闻专业的合法性并未受到质疑。陈望道提出的“好学力行”也说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合理性。人文教育而不是技能教育,而是承载着作为国家公共服务的社会期待,我们现在常说数据是能源,其实新闻也应该是能源。
新闻传播学学科基石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动摇,新闻学常常羡慕经济学、法学,但回顾历年的诺贝尔奖得主,涉及到的这些主题比如不完善的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和印度大饥荒,都可以是我们新闻专业的研究内容。为何别的专业的学者很容易进入新闻传播学而我们守土却如此困难?
►杜骏飞老师也认为不用质疑新闻专业的合法性问题,如果有人认为“新闻学有术无学”,有可能存在三种情况:
❶ 此人停留在特殊时代;
❷ 此人的学习和工作停留在操作层面,或是在操作中没有任何反思,比如从政治学、意识形态、阐释学角度的思考;
❸ 此人看到的新闻研究是徒有虚名的。
而谈到新闻传播学的地位问题,目前新闻传播进入一个弥漫传播的状态,如同空气般地存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应该能感受到我们的传播社会。
另外,杜老师说,以应用型为逻辑来质疑高精尖教育是混乱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是应用型的,同时也是理论上高水准的。目前的趋势来看,专业硕士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重点。
03
新闻学的“学”体现在哪些方面?
►潘老师表明自己是一个反对学科建制的人,但也不得不承认,通过期刊论文、发表引用率等指标可看出传播学在人文社科地位并不高。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表达过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风貌体现了他心中的新闻传播学的精神。
如果从宣传干部的角度来看,新闻是无学,但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则是有学的。同时,政治、哲学、历史等学科都能够为新闻传播学提供学理供给。
当下应当注意的是,在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等方向培养中不能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
►杜骏飞接话:新闻研究是一个场域,它应当是社会的水泥,我们今后培养的人才可以更丰富,广告、公关、经济都可以可为毕业生的去向。
►张力奋老师提出:中国教育在技术层面一直做的比较好,但在价值观层面如何提升,如何指导学生追寻真相,使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或许可以少谈一些所谓的创新,多谈一些基础素养和人文情怀的培育。
►清华大学的金兼斌老师从个人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取消本科生招生
❶是为了在本科生培养层面侧重培养通识基础人才与跨专业人才,在研究生缩编的情况下,扩大了新传研究生名额也非常不容易。
❷是清华新传的研究生教育还是以专业导向为主,学术型导向培养本来也只是一部分,目前看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减少,今后的学术型导向会主要集中在博士层面。研究生侧重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实践的培养模式。
此次教改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发展与重大战略需求提供能用的扎实人才,并在理论创新、思想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成为社会发展有价值的智库。未来会努力强化学科交叉,跨学科融合也是清华的优势所在。
04
结语
本次讨论由于过于精彩、受众反响热烈,延迟了一个小时。最后,在主持人的提议下每位老师都对新传专业的发展说了一句寄语。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面向未来的美国新闻教育改革尝试》.发表于《新闻大学》2009年02期,作者黄瑚,励嘉.
编辑 | 习习责编 | 鲸鲸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