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划重点!《娱乐至死》的5个易错点


◎ 小编 | 小邱    ◎ 责编 | 北北  

◎ 封面图 | NBC News



真题 自测


请简述《娱乐至死》所产生的历史语境。

2014 北京师范大学 论述题


请简述《娱乐至死》里面关于娱乐化的说明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3 北京师范大学 简答题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怎样论述"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2012 北京师范大学 论述题


波兹曼与《娱乐至死》,在北京师范大学考了连续3年,但今天依旧有同学摸不准波兹曼考点的关键:


➤ 波兹曼的“媒介”有啥不一样?


➤ 为什么说波兹曼的三次媒介更迭最难答?


➤ 媒介,到底是人的延伸,还是一种隐喻。它们冲突么?


……


 📌 尼尔·波兹曼 Neil Postman (1931~2003)



美国教育家、媒介理论家、社会批评家、媒介环境学第二代精神领袖。


主要著作有《美国的语言》《作为颠覆活动的教学》《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等。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影响最大的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在书中,他提出了媒介即隐喻的重要观点。所谓媒介即隐喻,是指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利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其中媒介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1953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弗雷葛尼尔分校。1955、195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59年开始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创办媒介环境学专业和博士点,对媒体文化有深刻批判。


问题一:波兹曼的“媒介”到底是什么?


媒介,是价值的塑造者、感觉的疗理者、意识形态的鼓吹者、社会形式的严格的组织者,不是一种通过所处文化来处理自身事务的不偏不倚的机制,也绝非运载信息的单纯工具。


莉阿﹒缇娜日为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所设计的插画之一
图片来源:http//mixedgreens.com/


“(媒介)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像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都在对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


“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为了理解这些隐喻的功能,我们应该考虑到信息的象征方式、来源、数量、传播速度以及信息所处的语境。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我们创造的每一种工具都蕴涵着超越其自身的意义,那么理解这些隐喻就会容易多了。”


问题二:为什么明明答出媒介三次更迭,却只得到一半的分数?


关于波兹曼对人类媒介三次更迭的论述,容易理解和记忆。考场上之所以答出但不得分,原因在于有三点。


没有明确阐述每个阶段媒介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没有把媒介更迭与所处的时代文化相关联;

忽略了三次更迭的结论。即每一种媒介都包含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新媒介对于旧媒介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时间、注意力、金钱和权力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人们世界观的控制上。


从媒介与信息相和谐的口语媒介,转变为媒介与信息相分离的印刷媒介,再转变为当代媒介主宰信息的电子媒介时代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口语媒介——媒介与信息的和谐】


传播者凭借口语以及身体语言这一灵敏媒介,将信息准确有效地传递给受众。


媒介与信息的和谐,实际上使人与自然的古典和谐、人与万物本性保持完整的古典文化得以凝成并放射永恒的光辉。


【第二阶段——文字媒介——媒介与信息的分离】


媒介独立于传播者主观意欲传达的精神信息之外。受众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抽象推理能力、想象感悟能力、主观情绪等复杂因素,对印刷品或复制品上的文字进行读解和释义。


在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中,为了避免歧义,诗歌、音乐、宗教仪式等承载浓缩了丰富渊深的原始智慧的媒介,让位于刻板冗长的行政公文,分散的文明中心让位于庞大的帝国。


【第三阶段——电子媒介——媒介与信息的更加分离】


媒介上升为信息的主宰,凭借强大的世界观塑造功能,迫使复杂而深微的精神信息自我改装为“通俗易懂”的形式,从而将这些信息彻底崩解。



在这三个阶段中,尤其要注意对于电视图像与文字印刷传播差异的分析。


电视图像传播具有广泛的全民参与性、接受性和互动性。文字印刷传播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只有掌握了文字符号的人,也就是说,只有识字的人才能成为文字印刷传播的接受对象。因此,少数知识精英率先接受这类传媒所传播的信息,进而主宰和控制了文化的走向。电视图像传播没有对传播对象的文化水平进行任何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接触这类传媒,率先接受信息的或许不再是知识精英,而是普通大众,大众成了传媒的真正掌控者。


问题三:媒介到底是人的延伸,还是隐喻?

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提是明白“媒介即隐喻”这个观点从而来?


麦克卢汉认为在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不是传播的内容,而是传播这些内容的媒介方式。


“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说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波兹曼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引申出“媒介即隐喻”。


即媒介不仅有传播信息的功能,而且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不管我们是通过言语,还是印刷的文字,或是电视摄像机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种隐喻的关系都会对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着色,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这种隐喻的关系、这种媒介的形式,强有力地决定着媒介的内容,因而强有力地决定着整个社会文化形态,进而强有力地决定着人们的整个社会生活。


问题四:“技术垄断”中的垄断,不是商业意义上的“垄断”!


波兹曼提出“技术垄断”这个概念,主要说明技术对文化的影响,而非经济学中所说的禁止或排除竞争的那种垄断行为。所以,在讨论媒介经营管理时涉及的“垄断”,不是波兹曼所说的“垄断”,千万别搞混。


波兹曼追溯了媒介的变迁,认为每一件工具里都隐藏了一个意识形态上的偏倚和它的独特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它会引导我们去片面使用我们的机能、感官、情操。每一次媒介技术的更迭,必然改变人们在旧有媒介时代所形成的思想传统。计算机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统治性隐喻。它暗示了一种新的与信息、工作、权力和自然本身之间的关系,并由此界定了我们这个时代。


问题五:如何理解《娱乐至死》中的“娱乐”?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中文版封面


➤ 波兹曼所反对的“娱乐”,不是作为功能的娱乐,而是作为内容表现方式的娱乐。


他并不是反对电视所具有的娱乐功能,而是反对电视上“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他提出的质疑是:当娱乐代替了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时候,人类将会走向何方?


波兹曼的预言——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近年真题链接

2020 安徽大学-论述题

2018 华中师范大学-材料分析题

2017 复旦大学-简答题

2016 中国人民大学-简答题

2016 中国政法大学-名词解释

2014 中国传媒大学-简答题

2014 北京师范大学-论述题

2013 北京师范大学-简答题

2012 北京师范大学-论述题


参考资料:
1、[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商务印书馆,2000年.
3、何道宽.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04-108.
4、邵培仁,廖卫民.思想 理论 趋势 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80-190.
5、单波,王冰.媒介即控制及其理论想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17(2): 41-49,109.
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一周大事记 | 论文合集 | 健康传播 | 书目带读 | 研究方法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报考分析 | 北大快讯 | 每日睡前背诵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模考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