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闻传播学界都在做什么?| 国际研究热点02
新年假期的步伐总是比预想中的要快一点,转眼,七天的假期就结束了。虽然欢乐的年节气氛还没有消散,但是越来越贴近的考研成绩出分日期让考研的同学心里依旧充满忐忑。
那么如何能够消解这种忐忑的心理呢?看看各类鸡汤当然是快速而简单的,但是若要从根子上解决,最好的方法还是及时、充分的准备面试。让自己回到新闻传播的学界之中。
当然,准备的内容各门各类,但是“求新”总是不变的原则。在面试中展现出对新闻传播学的前沿内容的认知和关注,无疑能够在老师的心目中给你多加两分。
新闻传播学国际上的前沿期刊,在上一篇相关的文章(➤点击跳转:想要复试有亮点?带你纵览国际期刊)已经介绍了一些。一个月过去,国际顶级期刊上又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反映了国外新闻传播学界的什么研究趋势呢?本文将为你“推开一扇窗”。
01
《Algorithmic inference, political interest, and exposure to news and politics on Facebook》
《算法推理、政治兴趣以及Facebook上的新闻和政治曝光》
新闻与政治、社交网络与民主的关系,此类议题自从社交媒体成为人们主要的每日信息和娱乐来源之后,就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热点话题。而当“算法”作为技术的具象表现而参与了社交媒体的信息处理之后,“算法与权力”的议题就更为全球学者所关注。
这篇文章发表于2021年2月的《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杂志上,主要作者来自密歇根大学,Kjerstin Thorson教授一向关注大众社交媒体使用和政治的关系,对于政治信息在大众媒体上的“分享”和“暴露”问题充满兴趣。
图源:tubefilter.com
本文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学术思路,她在文中指出,Facebook新闻源中的政治新闻的可见性取决于一系列不同行动者——用户、用户的好友、新闻机构等发布者、广告商、算法——的共同行为。本文将重点放在了算法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上,即“Facebook如何通过算法推断用户的兴趣、而这样的推断又如何影响了政治信息的曝光”这一问题。
作者通过调查用户喜好和Facebook相关信息的方式,模拟了算法在分类塑造内容曝光方面的作用。并指出算法对用户的“分类”影响了谁在Facebook上曝光了新闻和政治内容,被算法分类为“感兴趣政治“的用户会更多地被系统推送相关新闻,进入他们的每日信息流——而这一概率高于用户对于自身兴趣的报告。
这一文章通过数据的形式,指出了算法对于新闻分发上的细节影响。表明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户兴趣在不断的被算法推荐所“塑造”。
02
《Digital inequalities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ifferences in attitudes, material access, skills, and usage》
《物联网中的数字不平等:态度、物质获取、技能和使用的差异》
如果说关于算法的研究是一个基于“现实问题”的研究,那么本片文章所关注到的概念“IoT(物联网)”,则是一个主要关乎未来的概念。这篇同样刊登在《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2019年7月刊的文章,对于现在这一还未在全球完全展开的“下一代”媒体做出了探讨。
文章的主要作者Alexander J. A. M. van Deursen来自荷兰屯特大学,他所关注的研究重点就是数字技术中的“不平等”问题。他的研究大多基于荷兰的社会现实,论述了其在线参与的障碍,以及创意产业中的数字技能不平等、家庭背景下的数字不平等。这篇文章是他基于以往的研究,对互联网下一代——“物联网”基础做出的思考。
在文章的开始,作者就指出,物联网(IoT)比以往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更加的复杂和抽象,因为更多的联结在其中发生着。而这样的联结需要更多的数据量和更多的AI做出的决策,这就导致了整个系统的模糊性更大,从而造成更大的安全和隐私的风险。
图源:Tridens technology
物联网的这类属性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作者认为这会加剧数字不平等的程度,特定的群体才有可能受益。该文章以资源和挪用理论作为主要的指导,认为第一批开放所需技能并参与多种互联网使用的人,有着更高的积极态度。这大概率同物质获取能力、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的结果表明,要使物联网吸引更大一部分人口,明确的使用条款和用户友好的物联网应该是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对物联网有了更积极地态度,这能够促进物联网的发展,同时扩大物联网的多样性。
作者最后指出,政策应该促进个人数据如何使用的透明度和披露,以及更好的隐私、安全实践和监管。
03
0
《Smartphone-size screens constrain cognitive access to video news stories》
《智能手机屏幕尺寸对于视频新闻访问认知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能再日常的话题,大概你现在都在通过手机来浏览这篇文章。但是从这一媒介承载物的变化上,媒体内容的整体形态发生了变化。这一研究也承接了关于媒介“物质性”研究路径,不过发表在2021年第一期《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杂志上的这篇文章以实验的方法,量化地解答了这一问题。
本文的作者是来自德州农工的Johanna Dunaway副教授,她一直都关注数字平台上的受众的反应,尤其是从心理接收和认知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她在本文中也采用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来对这一物质承载改变所导致的心理改变来进行研究。
本文的主要问题,就是智能手机屏幕的大小如何限制和影响人们对心理的认知的。通过一项实验室实验研究,文章调查了移动技术是如何限制认知参与的。该实验研究了个体对网络新闻的心理、生理反应,调查的对象为典型笔记本电脑屏幕大小和智能手机屏幕大小。
文章探索了心率变异性、皮肤电导水平以及皮肤电导和新闻内容基调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移动大小的屏幕上,对视频新闻内容的认知访问水平较低,这对日益移动媒体环境下公众对时事的关注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
04
《The Communicative Ethics of Racial Identity in Dialogue》
《对话中的种族认同交往伦理》
前面的文章更多地关注了技术和新闻的问题,但这一篇文章的主题显然不同于前三篇。它更关注于传播中的权力和道德,是更加“务虚”的一面。这篇文章刊载于《Communication Theory》2021年第一期。
文章探讨的核心是有关种族认同的叙事在对话的伦理表现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来说,对话式的沟通伦理被描述并置于小组间对话(IGD)和沟通方式的语境中。文章的重点在于,这些进行对话的伦理框架和模式,是如何在一个关于种族和白人的大型校园对话中发挥作用的。
图源:scientificamerican.com
文章的考察方式主要是对于对话文本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对话的主题如何被发起的,并且对话的“发起人”和“参与者”在其中对其进行了何种讨论。通过这样的考察,说明身份认同是如何在对话中被建构和部署的。
这样的考察是具有大的时代性的,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后种族”时代,身份问题同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紧密的接合在一起。因此作者希望通过对于对话中的身份伦理建构的考察,探讨传播伦理和对话如何在文明、包容、价值或关于“好”生活的讨论中解决社会群体身份话语权的问题。
05
《BLINDED BY THE LIES? Toward an integrated definition of conspiracy theories》
《被谎言蒙蔽了双眼?阴谋论的综合定义》
同上一篇文章一样,这篇文章也是来自于《Communication Theory》2021年第一期。它的风格同上一篇风格也是更为接近。它们都是从一个现实的问题出发,去抽离和剖析出其背后的主要问题,再归结到一个理论之上,最后落脚在对于这一理论的探讨。
这篇文章将重点放在了“阴谋论”这一概念上,作者认为,尽管人们普遍担心阴谋论的兴起,但学者们仍然不确定,是否有可能准确地指出一种,可以合理地被谴责为是带有反对性的具体阴谋论。
而这篇文章,回顾了来自多个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开发出“适当的阴谋论”(CTP)的综合定义,这一定义下的“阴谋论”违反了民主话语的基本规范。文章总结道,除了指称大阴谋来解释社会现象外,这些阴谋理论还包括:
(a)假定阴谋者对事件和信息的普遍控制;
(b)将异议者构造成二元模型;
(c)运用一种难以捉摸的教条主义认识论来进行解释。
随后,作者对于这一定义进行了操作的尝试,来对其潜力和局限性进行认识。文章最后通过将美国、英国和德国在线版的《今日俄罗斯》用户反馈来进行研究,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使用能够更好地研究有争议的政治言论。
这是一个概念的厘清和梳理的过程。一个理论的生发和研究大概可以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这篇文章的参考意义不仅仅在“阴谋论”的概念构成,这一构成过程本身,也能给大家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
06
《Confirming Bias Without Knowing? Automatic Pathways Between Media Exposure and Selectivity》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确认偏见?媒体曝光和选择性之间的自动通道》
这篇文章也是集中于对于某一理论的探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原先不清楚的现实问题的再次生发,而是对于原有理论的重新认识。它关注的是传播学界最出名的理论之一“刻板印象”。
这篇刊载在《Communi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这项研究超越了以往的研究,证明了预先接触刻板内容如何加强对具有可比性偏见的新闻内容的选择,并阐明了其在群体间和人际间的影响。
本文作者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关于阿拉伯移民工人的新闻报道的媒体效应和偏见的媒体内容选择是由自动的(或者说内隐的)刻板印象链接在一起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等程度的具有刻板印象新闻,会启动通过内隐刻板印象影响偏见新闻的选择,进而使群体间和人际间的结果向被激活的偏见信念的方向转变。
图源:知乎-棱镜光影专栏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效应在高剂量的刻板新闻启动时并没有显现出来,这表明当人们认为新闻启动过于极端时,他们会抵制和抑制激活过程。由于在新闻环境中,各种微妙形式的偏见无处不在,而内隐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运作的,它们可能会在个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影响选择。
这是通过实验方法对于刻板印象这一经典理论的证明和更新。它更多地关注到了其心理学层面的影响和发生机制。经典理论的现代更新是考研中的常见问题,值得同学们更多的注意。
07
《Gender Composition of Teams and Studios in Videos Games Development》
《电子游戏开发中团队和工作室的性别构成》
最后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话题非常“年轻”的文章,它的研究主题定位在性别相关议题上,而研究的“场景”则是在创意行业中的电子游戏行业内。如果你对文化研究和游戏研究感兴趣,这或许是你能够在面试中展现自己在“兴趣中发现选题”的好机会。
这篇文章刊载于《Games and Culture》2021年第一期上。这本杂志相对于前面基本来说,也是一个年轻的杂志,当然它所关注的领域——游戏,也是一个年轻的媒介形式。
文章发现,从事游戏开发的女性面临着诸如Rockstar North被报道出的薪酬差距和Riot Games报道的“兄弟文化”之类的问题。无论是通过薪酬还是创造性的声音,某些开发角色所获得的回报都比其他角色更多。
图源:前瞻网
虽然在别的创意行业,比如电影制作行业里,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并且这样的问题现在仍旧存在。但是在这些娱乐行业内,都进行过有着数据支持的相关研究。本文就意图在这一行业内填补这一研究空白。
为了更细致地检查游戏开发中存在的性别差距,文章分析了在最畅销产品列表中代表最多的七个视频游戏发行商生产的27种游戏的积分中所列出的14,265名员工的性别和角色。从而得出了游戏开发中男女承载的不同角色差异的结论。
08
写 在 最 后
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的研究其实也分布在不同的领域和研究路径上,在考研面试之中,同学还是要找准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而集中突破。其实在某一领域上,你只要能够吃透并且在面试中给老师讲述清楚一篇国际顶刊文章,就足以吸引老师眼球啦~
左右滑动查看小助手名片
Hi,有梦的你 ❤️如果你想了解全国院校考研资讯,请移步公众号「 胡师姐新传考研 」
更多资讯等你发现~
------✁----------------------------------
▼ 今日推文 ▼
📕《 还不知道看啥书?22级新传考研全国通用书单来了!(含送书福利)》
(点击即可阅读全文)
◎ 声明: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