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时省力帮你看四大刊最新论文 | 新传论文速递01
要说这新传界啊,新传四大刊可谓是业内标杆,2021年第1期一发布,就引得新传前沿江湖波涛阵阵。
“追剧追影追爱豆,刷课刷书刷论文”的新时代新传考研er哪能落伍?
等下,你说不知道为什么看论文?不知道怎么看?🤔️
戳链接你就知道和我们新传考研多么相关了!
点击即可查看👉:《关于读论文,有哪些相见恨晚的tips?》
那这次新传四大刊的论文推送,我们直接干货,把论文分专题呈现!
语料?考点?真题?
放心,都有都有~
小本本准备好了吗?
避免有小可爱不懂,可以拉到文末部分看看四大刊介绍哦~
高阶选手请直接摆好姿势看干货!
论文食用区
本区精选了与新传考研较为相关的四大刊论文,大家可以根据以下的专题指南来检索自己需要的内容,每个专题之下有2-3篇论文,以答题语料此作为“主菜”,搭配真题点缀。供君挑选,做好记录!
▼本期论文专题:
❶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考点关键词:研究范式、新闻学、马新观、观念实践、疫情、算法、数字监控、社交媒体、具身传播、数字鸿沟
❷国际传播
考点关键词:中国故事、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形象、媒体话语
❸传媒经营与管理
考点关键词:短视频、电商模式、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❹新媒体传播
专题热词:网络直播、后视镜、网络视听、知识付费、消费者感知价值、用户体验、使用场景
1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安利理由:这个专题来自于《国际新闻界》2021-01期的话题,单独拎出来,也是因为这里面涵盖了许多学者前沿的研究和相关的要点综述,非常适合答题,基本上每句话都来自深刻的研究,建议大家好好收藏,拜读原文,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语料库。
1、2020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国际新闻界》年度新闻学研究课题组
真题速递:
2021中央民族大学: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面临的挑跋,该如何应对?
2021北京体育大学:简述建设性新闻的特点。
2020清华大学:简谈列宁“报纸是集体的动员者、宣传者和鼓动者”。
➤提要:本文从中国新闻学研究的范式更迭与总体问题、马新观与列宁主义研究、中国新闻业观念与职业实践、建设性新闻研究、重访新闻生产社会学经典以及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等七个话题勾勒过去一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主要知识版图。
➤考点关键词:研究范式、新闻学、马新观、观念实践
➤注意:(2020年是列宁诞辰150周年)
➤答题语料:
❶时下基于新兴技术形成的新闻活动边界正在不断向外扩展、蔓延,这使得原有的职业范式遭遇阐释效力不足、内卷化问题以及难以形成建设性的规范指导等困局,这些困局正在挑战着职业新闻业的合法性基础。
❷新闻学的总问题是由新闻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外部总问题)和新闻与人的关系问题(内部总问题)两方面共同构成。新闻学的总问题明确了新闻的双重中介地位,新闻既是沟通人与事实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中介,也是建构主体间新闻关系及其他延伸关系(以新闻为基础的各种交往关系、实践关系、生活关系)的中介(杨保军,2020b)
❸当谈到当代中国“马新观”的基础观念——新闻规律观念时,研究者(杨保军,2020c)认为,必须明确其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讲求每一个新闻活动主体尊重新闻规律自身的客观性并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运用与探索,不过关键在于,新闻管理控制主体也要按照新闻规律观念的内在要求管理、控制新闻活动,那么一种符合现代新闻业发展的优良新闻制度才能得以建立。
❹在新媒介技术语境下,公众作为新闻发生现场的“目击者”已经较为普遍地冲击和挑战了职业从业者关于新闻真实的观念与实践。研究者(王敏,2020)将这种构建真实的方式称之为“公民目击”,认为其大量涌现的技术机制在于公众可以便捷地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那些未经处理、看似真实并值得信任的原始数据。
❺研究发现(王海燕,刘湘,2020),我国主流纸媒的新闻实践近年来在多个方面(譬如报道简洁性、及时性、信源多样性、结构规范性、表达客观性等)均呈现出明显的“去专业化”特点。
❻建设性新闻的本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新闻类型或者新闻写作方式,而是一种向善的新闻理念,它贯穿于新闻的生产、传播、反馈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对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和提供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2、2020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国际新闻界》年度传播学研究课题组
真题速递:
2021中国农业大学:2020新冠疫情,用传播学理论分析新媒体媒介对公众情绪波动的影响。
2020深圳大学:论述题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搜索健康方面的信息,请描述三个此现象的原因。
➤提要:该论文将遴选出的传播学研究方向的文章分类整合成 以下九个专题,进行简要论述,分别为:疫情、病毒与传播,算法研究,数字监控与隐私,传播物质性与媒介理论,媒介的时空之维,传播思想史,媒介化政治,电子游戏与传播,新媒介与社会交往。
➤考点关键词:疫情、算法、数字监控、新媒介
➤答题语料:
❶政府疫情新闻的发布在纾解公众焦虑、引导网民情绪、促进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言人行为表现、专业信息供给、价值表达等方面存在不足(张志安,冉桢,2020)
❷从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的角度出发,媒体对疫情的干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环节:首先,通过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易感人群的暴露,降低疾病传染率;其次,披露信息并适当抚慰与疏导,避免恐慌,控制易感人群基数;最后,反映民生,提高病患收治率(刘肖凡,吴晔,许小可,2020)。
❸疫情带来的认识论危机暴露了不同阵营间结构性的社会对立,在特殊情境下,谣言成为了话语斗争的场域和武器(骆冬松,胡翼青,2020),也暴露了不同主体批判性思维的缺失(陈昌凤,林嘉琳,2020)。
❹未来,以媒体为代表的中心化传播与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传播将继续共存,可以参考“集体免疫”思路对抗“信息疫情”(彭兰,2020)。
❺算法对个体生命的驯化与控制并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行动者网络,相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化的治理技术。算法秩序以数字化与算法化的程序实现了对所有档案化和数据化生命的监控和管制,甚至通过庞大的计算力将所有潜在可能性纳入考量,掌握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诸多偏差和异常,将一切因素变为算法上可控制的元素。潜在性的剥除意味着政治变为一种循环往复的游戏,被高度数据化和解析的鲜活生命也就成了受算法支配、按照既定行为模式完成配对的行动者。从这个角度看,无法被数据化和档案化的流众构成了算法治理的裂隙(蓝江,2020)。
❻进入后全景敞视监狱(post-panopticon)时代,监控实践走向液态(liquid surveillance)(Bauman & Lyon,2013)。这种“液态监视”可见而隐蔽,高度倚赖于个体生活的行动性与信息的流动性,并通过技术可供性得以实现。
3、2020年新媒体研究述评...苏涛 彭兰
真题速递:
2021中国人民大学:简述知识鸿沟及其现实应用。
2021北京师范大学:简答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和对策。
2021暨南大学:论述新媒体时代下数字鸿沟的现象和解决
➤提要:本文从2020年的新媒体研究中提炼出六大议题,即新冠疫情中的社交媒体及其影响、智能传播时代的身体与人机关系问题、算法的负效应与算法治理、数字鸿沟的新发展与新表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数字劳动、大视频时代的网络直播与短视频,并分别加以简要地述评,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考点关键词:社交媒体、具身传播、算法、数字鸿沟
➤答题语料:
❶对以增强社会透明度为己任的新闻传媒业,算法却天然地隐身于一个技术、伦理和管理的“黑箱”之中。
❷在由算法驱动的智能信息平台已成为主流传播渠道的现实环境下,算法不仅影响着整个社会信息传播生态的发展和走向,也带来制度、伦理、法律等种种方面的社会问题。
❸智能时代所造就的数字鸿沟,因为有智能技术自身的快速迭代,包括社会算力的扩张与渗透,技术生态的日益闭环化,以及智能技术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这一切,都导致了智能时代所造就的数字鸿沟极强地呈现出马太效应(杜骏飞,2020)。
❹借助互联网,我们已然实现了历史上最为广泛的连接,然而疫情的出现,却又将人类社会逼入极端的人身隔离窘境,乃至于“疫情之下,每户人都成了一座孤岛”。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期间的有效隔离是以社会的高度连接为前提的。于是,连接与隔离似乎也成为我们在当下复杂的数字化生存状态的隐喻。
❺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播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不断浮现,身体实践已经成为人机交互的表征。
2
国际传播
安利理由:以2021的真题来看,国际传播是一个逃不开的重要考点,且在四大刊中也占了重要地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中方的“传播逆差”拥有不断缩小的可能,中国面临赢得国际传播战略主动的历史机遇。而这也是导师们想考验当下新传考研的学子,鼓励学子用国际化、多元化视野去看待此类问题。
1、《国际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故事叙事之道——“第一主讲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涵的国际分享》...赵欣
➤提要:这篇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考察了近些年来的“中国故事”,提出了具体的叙事范式。同时可以发现,中国故事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不仅揭示中国人这一群体原型的典型身份特征,而且有助于使国际受众更深入地洞察历史和现在的中国,并对未来中国的预期和想象提供隐喻和可能的方向。
➤考点关键词:中国故事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题语料:
❶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要发出中国声音,更重要的是通过讲故事建立不同文明间的可沟通性和对话性,在故事中体现人类共同价值和普遍关注的话题分享人类共同体的意涵,搭建促进视阈融合的桥梁,弥合群体间差异的鸿沟。无论对话式还是独白式的故事,都应具有明显的分享意识和协商意识,将群体间互动纳入话语结构中,将他人的话语融入当前话语实践当中,既做倾听者,也做表达者。
❷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记忆之中?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把注意力放在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上往往是讲述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国际传播语境当中讲述故事是不同文化间的交互及融通,这就意味着讲述中国故事不仅应包含具有民族身份特征的叙事维度,而且还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在历时和共时的维度挖掘和凝练中外群体间交往中体现人类共享价值观的故事,通过讲述融通中外的故事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涵,融会“既中国又世界”的价值观念体系。
2、《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文春英 吴莹莹
➤提要:与本质主义不同,从建构主义出发,国家形象不再是先于传播而存在的客观实在。相反,国家形象存在于主客体双方的互动关系之中,国家形象是一个结构化的、多维度的存在而非个体化的、单一维度的存在。因此,国家形象的认知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同一个国家内部,互向异构是其主要特征,国家形象的认知维度存在优先次序。在国家形象的众多维度中,文化维度在异构性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优质的产品、被人喜爱的文化和被尊敬的国民在通向正面国家形象的路径上优于政治、经济、外交等国家话语。这说明国家实力并不必然转化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媒体现象或国家实力的外显。
➤考点关键词:国家形象、媒体话语
➤答题语料:
❶国家形象概念的兴起源于“冷战”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全球竞争的宏观语境,因此,这一概念从诞生之初就带有外向性、呈现性特征。
❷国家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国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结构性系统。换言之,国家形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于某个国家的视觉的、语言的、行为的等各方面综合的联想,而这些联想体现在与该国相关的愿景、价值、文化、传播等方方面面。
❸在万物皆媒的媒介化生存环境下,基于媒介话语分析的国家形象研究仍然具有意义。但也要注意单纯的媒介形象研究往往忽略了国际新闻生产与国家形象呈现之间的复杂性与互动性,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国家利益取向和社会环境作用于媒体的信息生产,单纯基于话语和文本抽离出国家形象,很容易使结论简单化、脸谱化。不同国家的历史记忆、现实利益关系、文化心理、人员往来等各种因素都会使得国家形象出现差异性建构。
3
传媒经营与管理
安利理由:2020年11月,中国传媒经营大会在厦门召开,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述,也实实在在地体现在传媒业和传媒经营这些年走过的艰辛历程,这一重要论述,更是深刻揭示了传媒业的未来走向。而这也暗示着,这一专题是当今新传考研的所要注意的信息点。
真题速递:
2021中央民族大学:名词解释-短视频
2021华东师范大学:简述5G 对传媒业影响
2021吉林大学:论述5G 与智能传播是否导致人的内卷
2021四川大学:在媒体融合发展中新闻如何成为一种产品,谈谈你的看法
2021南京大学:《关于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两办意见中,推进媒体融合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1、《短视频电商模式的演进机理研究》....姚林青 顾恩澍
➤提要: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是两类初始功能完全不同的平台,但两类平台正在出现相互趋同的现象,从不同方向演进出新的商业模式--短视频电商。短视频电商构建“引流+变现”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使短视频平台突破了流量变现的难题,找到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使传统电商平台增加销售模式的多样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平台效率。短视频电商模式延伸了平台价值链,有利于短视频平台和电商平台整合并创造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共创。
➤考点关键词:短视频 电商模式
➤答题语料:
❶“短视频+电商”和“电商+短视频”的短视频电商模式融合了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属性和社交属性以及电商平台的商业属性,具备信息充分、场景融合碎片化、精准营销弱关系社交以及互动反馈等特点,有助于增强用户黏性并实现由内容消费到商品消费的用户行为转化。
❷短视频电商这一商业模式只是网络平台基于现有技术条件为适应市场环境而做出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短视频不会是信息承载的最终形态,电商也不是流量变现的唯一渠道。伴随技术进步而来的是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市场环境会催生出新的生存方式。但如何获取用户注意力、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利益关联方的价值共创是网络平台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演进的核心动力。
2、《重构想象:5C时代的智能广告图景》....曾琼 朱文澜
➤提要:5G 作为一项新的通用技术,已成为互联网时代通用技术体系新的基础性构成,极大丰富和变革着各类应用场景。它将与人工智能技术一道,共同破解自 3G 以来智能广告未能破解的难题,重构智能广告的新图景: 一是用户识别、广告内容生产与分发以及广告市场交易三大智能入口的精准化与智能度的全面升级; 二是从“人联”到“物联”、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的全域、全媒体覆盖; 三是业务运作的智能一体化、市场运作的智能一体化以及业务运作与市场运作的智能一体化,形成全链路的整体智能架构与智能闭环。
➤考点关键词:5G
➤答题语料:
❶5G 技术超大容量、超高速率与超宽带宽将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提供超强网络支持,助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数据基础建构,同时极大提升各类人工智能算法的速率、效率与精准度,极大释放出营销传播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能量。
❷沿袭 4G 时代智能广告实践的三大领域与三条技术路线,用户识别、内容生产与分发、市场交易仍将是5G 时代广告的三大智能入口,并将获得全面升级。
3、《创新的转向:中国媒体融合演进的路径与机制》...殷琦
➤提要:本文使用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工具与共同演化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媒体融合的演进路径分析发现,从早期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内容+渠道”叠加式结合到当前制度支持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机制式融合,中国媒体融合清晰地呈现出由主张技术创新到强调制度创新的转向。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既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又内嵌于各种制度结构之中并受其影响,而政府、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行动主体的认知也与技术和制度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媒体融合的深入。对于媒体融合的未来而言,面对日益复杂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建立起能涵盖更多创新主体、吸纳更多资源的开放创新体系将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取向。
➤考点关键词:媒体融合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答题语料:
在理论层面,正在兴起的强调“互动”“开放”与“合作”的开放式创新可为媒体融合的持续深入提供思路。这有助于克服单个主体的认知与能力局限性,有利于知识的流动、促进创新并加快创新扩展的速度。在实践层面,在媒体融合初期,媒体融合主要呈现为传统媒体作为主导者、将新兴媒体视为“外围”力量或被吸纳对象的一种相对封闭式创新。而当下传媒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作为市场主体的媒体的自由度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赋权下用户进行知识生产的权力增长,都为跨越组织、行业、区域边界的创新资源流动以及创新主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开放式创新具有了实践的可行性。
4
新媒体传播
安利理由:新媒体作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表征,已然是研究传播所逃不开的重要语境,在真题中已经是无处不在。作为新传考研的学子,一定要学会关注并思考新媒体之下的传播现象、理论嬗变等问题。
真题速递:
2021华南理工大学:(材料题)近年来直播带货一直在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试论述当前电商直播的生态环境和未来发展。
2021中山大学:(简答)用户体验要素有什么?
2021上海师范大学:图书出版是最早的知识付费,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知识付费形式变化,请论述知识付费的特征、内涵和未来发展前景。
1、《从异化现实到超越拟态:后视镜视域下的网络直播》....王建磊
➤提要:作为一种嫁接现实的媒介工具,直播延伸了媒体的时空同步和实时交互功能,但在泛众生产机制下,良莠不齐的内容生态对主流文化造成冲击,截断了人们对现实的真实感观。普罗大众在无意中创造出可供穿越和介入的私人生活场景激发出直播深层次的场景价值;移动媒体和5G技术使直播的空间生产具备流动性也带来了激发除电商外的更多社会领域的可能。当直播终归回到基础工具的属性意味着其在现实层面可搭载不同的技术平台或适配不同的产业模块融合发展,届时,直播研究的范式也将从异化现实的媒介文化批判转向更为宏观的社会系统化检视。
➤考点关键词:网络直播 后视镜 反环境 网络视听
➤答题语料:
当我们透过后视镜回望网络直播时,等于从技术与文化的双面再度做出反思。在社会文化影响层面,网络直播展现出一定的高级娱乐样态和文化多样性……网络直播对现实的种种异化、离规必然不能持久,其创新方向离不开对社会文化和大众圈层趣向的正确把握;在技术演进层面,直播媒介对前沿科技的积极采纳及扩散,展现出良好的主体姿态。
2、《媒介使用动机与场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的效果测量》..梁爽 喻国明
➤提要:近年来,随着移动应用技术和智能传播设备的快速发展,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问题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通过EEG脑电实验法和行为实验法,具体探讨媒介用户的使用动机、使用场景对其用户体验的影响问题。结果发现,动机、场景因素对媒介用户的使用体验均产生影响。其中,社会化动机主导下的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显著优于其他动机类型用户;公共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比私人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显著更优,且反映在可用性、易用性、满意度三个方面;另外,不同动机主导下的用户体验受到场景因素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共场景下自我管理动机主导用户的使用体验显著优于其他用户。
➤考点关键词:用户动机 使用场景 用户体验
➤答题语料:
在未来产业实践应用层面上,“用户本位”应当被提升至媒介产品设计、媒介服务定位的关键位置。一方面,在未来移动应用产品设计层面,应围绕用户的内部动机需求与外部场景需求,以用户为出发点,细化服务维度与产品类型,全面调动用户在不同场景下进行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更加重视用户的使用动机,以用户不同的内部驱动力作为产品个性化延伸的线索,最终实现从“大众媒介产品”向“我的媒介产品”的个人定制转化;另一方面,在功能实现上,应全面提升媒介产品功能,将目光转向多场景融合、多媒体界面合作,进一步打破不同场景类型的界限和不同媒介形态的交叉壁垒,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借助数据学习与算法程序预估用户的进阶需要,化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媒介使用黏性与依赖度,从满足用户“需要的”到提供用户“想要的”的服务。
3、《成本加成与消费者感知价值的结合:知识付费产品的定价模型》...张辉锋 景恬
➤考点关键词:知识付费 消费者感知价值
➤答题语料:
为帮助生产者了解消费者需求和付费意愿,消除二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平台应当进行广泛的消费者调查,提供用户画像和公开数据。另外,平台还应建立价格数据库和信用制度,将消费者反馈纳入价格监管体系,发挥对价格的修正作用。
小白科普区
《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创刊,凭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沿研究水平,代表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准。
它追求学术导向和新传前沿理论,其论文一般都是1万至2万字的研究性长文,针对某个学术理论、学术概念,或比较有争议和前沿性的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复合影响因子常居我国新传期刊第一。
主要刊载国内外新闻传播学各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该刊设有当代传播业、新闻业管理、网络传播、传播学论坛等栏目。
《现代传播》:由中国传媒大学在1979年创办,是“四大刊”中“体量”最大的一份,该刊是以广播电视为中心的传媒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新闻大学》: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编辑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类期刊。以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为主,结合新闻传播的实践为提高我国的新闻事业理论和总结新闻传播经验。
本期推送就到这啦!想要获取2021第一期的全部论文及论文目录,发送 “2021年01期”到我们公众号后台,就可以拿到这份沉甸甸的知识啦!
step1:复制如下口令
2021年01期
step2:发送到公众号后台
即可领取
「2021第一期的全部论文及论文目录」啦!!
如果你想在现阶段拿出满意的学术作品,却又苦于没有选题、没有方法、没有足够的能力,那么这门科研指导课或许可以帮上你!
点击即可查看:不会写论文真的危险:你需要一对一科研指导课
公开课提醒
4月21日下午
19:00-20:30
《21中央民族大学新传考研
高分学员经验分享》
主讲人:
21级双非三跨上岸民大Cyrus师兄
21级二本一战上岸民大Lily学姐
线上直播,带你零距离接触学霸师兄师姐
吸吸欧气,我们直播间等你~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课程,
参与互动还有福利资料可以领哦。
提示:直播课程无回放,
请扫二维码预约课程,不来错亿。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