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2级北大新传新媒体博士申请指南!22北大新传考博必读!

圣女果&敏姐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答◎ 小编 | 拾伍    ◎ 责编 | Aishah◎ 封面来源 | Dribbble@Aumiz


阅读指南📖


一、备考流程


二、确认方向导师


三、材料准备


四、复试



21级北大新传新媒体考博刚刚尘埃落定,22级考博的考生要开始准备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均采取“申请-考核”制,如何选导师?如何备考?这篇推文带你全方位了解北大新传新媒体博士生招考。✨


01.

备考流程



10月中旬:关注招生说明


每年北京大学会在10月中旬之前公布该年博士研究生的招考说明,考生需认真细读招考说明,明确时间节点和具体要求,避免因为粗心大意错失报考机会。

10中旬-12月初:网上报名+邮寄材料


招考说明公布后,考生自10月中旬至12月初报名申请,此阶段既需要网络报名,也需要邮寄材料。考生需在规定时间登陆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按照要求上传相关材料并打印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报名费200元,在线支付。网报时间一般截止日期为12月初。


网报成功后,申请者需向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寄(送)申请材料,使用学院要求的快递方式(如顺丰快递或邮政EMS),截止日期一般为网报系统关闭两周后,以当日寄到为准,逾期送达则按报名不成功处理。


1月末:公布初审结果、复试名单与复试通知


学院各招生专业会于每年1月成立专家组,根据报名材料对考生情况进行初审,决定进入复试的人选,一般分为外语水平考核、综合审查。外语水平考核主要按招生说明进行,综合审查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和研究潜力等,最终专家组根据考生初审成绩及考生报考意愿,确定最终复试人选。


复试通知上对参加复试的条件和要求、复试规则与时间均有明确规定,申请者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复试通知一般3月中旬发布,复试时间一般定在3月末或4月初的某个周末。



3月末/4月初:复试


通过初审进入复试的考生需按规定时间前往学院教务办公室领取复试准考证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时提交身份证原件、最高学历、学位证原件、外语成绩证明、人事档案转入承诺书等校验材料。


复试一般定在周末采用笔试和面试的方式,复试中的笔试内容、评分标准由各招生专业专家组自行决定,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计分。


注:疫情特殊时期,采用线上复试,取消笔试。



4月中旬:拟录取


4月中旬,学院会根据学生初审成绩和复试情况,公布博士招生拟录取公示名单。


02.

确认方向导师


🌈博士生在考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风格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邮件、旁听等方式主动联系导师。导师们并不是每年都招收博士生,必要提前了解清楚。


(一)新闻与传播学院


以下内容参考自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


陈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广告系主任,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广告学、数字营销传播、品牌传播


陈汝东


主要学术兴趣为修辞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近来兴趣包括传媒史、传媒制度与政策、传媒话语、国家修辞、国家话语体系、全球话语学、国家传播学、比较修辞学等。


💡博士生招生方向:1、当代修辞传播学理论与应用;2、传媒伦理与法规政策;3、话语学理论与实践;4、国家传播学(2021)


程曼丽


现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岗教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委会主任,同时兼任国内多所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世界新闻传播史、海外华文传媒、国际传播、公共关系


 胡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等。


💡研究领域:新媒体与社会、网络政治学、互联网治理、数字经济与管理、中国当代纪录片


陆地


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首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先后任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主任编辑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媒介产业研究、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节庆文化传播


陆绍阳


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2018-2022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传媒产业与政策研究、影视文化研究、视听语言研究、意识形态研究


 师曾志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与公共领域、新媒介赋权及公民社会、公共传播、公共关系


王洪喆


💡研究领域:媒介史、冷战史、信息社会与劳工研究、文化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


王维佳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传媒与社会变迁、互联网政治、国际传播与社会发展等领域。


💡博士生招生方向:国际传播与发展传播


吴靖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传播与媒介技术的社会理论、批判媒体与文化研究、视觉文化研究、新媒介技术的社会使用与文化史、新媒体与创意产业


许静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健康产业发展传播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会老龄传播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研究方向:健康传播,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媒介话语分析, 媒介政策与媒介治理,品牌国家与全球传播


💡博士生招生方向:健康传播与媒介治理


➤ 张慧瑜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影视传播、文化研究、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非虚构写作等


💡博士生招生方向:影视文化研究方向


祝帅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现代广告研究所所长。


💡研究领域:广告学研究、设计学研究、视觉文化研究


(二)新媒体研究院


以下内容参考自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官网:


谢新洲


现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媒介经营管理、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战略等


杨伯溆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全球化、全球本土化与传播,新媒体与中国社会,创意产业与新媒介,新媒介与公共舆论等


刘德寰


现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市场研究协会会长,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市场与媒介分析、传播学研究方法、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研究、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市场调查等


李玮


现任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国家网络语言研究基地主任。


💡研究领域:跨文化传播,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俄罗斯、中亚国家媒体与文化等


注: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03.

材料准备


《北京大学202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该表为网报系统自动生成,务必在提交前再三确认报考专业、方向与导师,同时在《登记表》封页空白处再次明确填写申请的专业、方向和导师。


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的在读证明,在录取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经确认后方可可报到注册;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者报名时需提交硕士或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持国外或境外证书者报名时需提交相关认证报告;


➤ 身份证复印件、本科、硕士毕业院校的正式成绩单原件


硕士学位论文


应届毕业生可提供论文摘要、目录等,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全文(这要求应届生应提早准备自己的硕士论文)。


个人陈述


招生说明一般要求申请者提供含有对报考学科专业的认识、拟定研究计划的个人陈述,3000字左右,但这里建议申请者讲个人陈述和研究计划分开提交。其中个人陈述主要包含个人受教育情况、学术科研经历、对学科认识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等,一般2000字左右;研究计划则要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研究题目,写一份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计划(可以与硕士论文有关),一般要求10000字以上。


➤ 专家推荐信


招生说明明确要求申请者需要提交两份报考学科专业。


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找学校或学院的大牛为你推荐。


  外语水平复印件


申请者需要提交能够证明自己外语水平的证明,并且确定相关证明在有效期内,以免影响最终录取。申请者既可以提交六级、托福和雅思等成绩证明,也可参加每年一月份学校组织的博士生英语/小语种考试,建议提前准备英语成绩,以防耽误后续复习。


研究成果


申请者还需提交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业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这部分也是专家组考察的核心材料,需要申请者提供最能体现自己学术潜力的材料和证明。


同等学力考生需另提交材料


同等学力申请者还需提交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或相关科研成果奖励,按学院当年的招生说明为准。


04.

复试


(一)正常年份复试


学院公布复试名单和说明后,申请者一般有2-3周的时间准备复试,这段时间申请者可翻看学院老师最近几年的学术论文和关注点,重点关注自己意向老师的研究兴趣。复试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一般周六上午考笔试,周日上午专家组面试。


笔试采用论述题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选答题。必答题是由专家组出题,主要考察新闻传播专业综合基础,一般采用三选二的形式,重点关注学院专家组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基础综合等。选答题是报考导师出题,主要考察与该年博士生招生方向有关的题目,申请者需熟读意向导师的著作、学术论文,尤其是最新的成果和观点,一般采用二选一的形式。


面试一般安排在周日上午,考生首先按照要求进入候考室,教务相关老师会根据报考专业和导师确定考生面试顺序,考生按规定依次进入考场。面试一般由五位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老师组成专家组。


参加面试的考生应向专家面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面试组对学生的攻博研究计划、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和评价。


(二)疫情防控期间复试


疫情期间的复试与往年不同,采用线上复试的形式。通过初审的同学,需要在3月底再向学院邮寄一份材料,包括《诚信复试承诺书》、《人事档案转入的承诺书》等,并按照远程复试要求安装复试软件(如腾讯会议),自行准备好复试场地。一切准备就绪,一般将在4月初进行平台测试和资格审核,并在资格审核后的第二天进行远程复试。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复试取消原定的笔试,仅举行面试,用材料审核的成绩代替笔试成绩。


21级复试的专家组共2组,每组由5位招生专业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复试小组进行。


参加面试的考生应向专家面试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面试组对学生的攻博研究计划、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和评价。


注:

1、学院会在复试前提供联系电话,如果复试中出现掉线等问题,第一时间联系学院便可。

2、疫情防控常态化,22级会以怎样的形式面试还是未知数,考生要紧盯官网,以官网消息为准!



参考文献:《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招收 2021 年博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 声明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一周大事记 | 论文合集 | 健康传播 | 书目带读 | 研究方法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报考分析 | 北大快讯 | 每日睡前背诵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