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有变化、清华教授任国际期刊主编(文末含福利) | 清北动态速递20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蓝蓝    ◎ 责编 | Aishah


8月已经过半

正在备考的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听说有人名词解释还没掌握

别担心 


师姐送你近300条高质量名词解释,快来免费领取吧(点击蓝色字体跳转)


也有人反映最近背书有点难


说明你没看师姐给你准备的新传考研专业课科学背书方法(点击蓝色字体跳转)   


上半月的清北发生了哪些新动态呢?


本期院校追踪(8.2—8.15)带你研究


北大篇


1

校方动态


一、 北京大学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2021年8月5日下午,北京大学在燕园大厦1211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2021级新生报到、本科新生军训和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等工作。校党委书记邱水平,校长郝平,常务副校长、教务长、研究生院院长龚旗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校长助理、秘书长孙庆伟,以及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龚旗煌主持。


学工部、教务部、研究生院、留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师发展中心、计算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就新学期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了汇报。会议研究决定,2021级本科新生军训延期,本科新生报到时间调整为9月1日。具体有关安排将于近日通知到全体师生员工。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2

院方动态


‍‍‍‍‍一、 成立大会回顾 | 健康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


8月2日,“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健康传播学术创新论坛”在沪举行。这是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的第23个二级机构,也是总会立足“健康中国”战略、服务国计民生、引领健康传播前沿学术研究和优质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


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在会上提出,传播学是在不断回应社会的重大议题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传播活动是围绕人、讯息和媒介来开展的;健康传播研究和实践需要具备使命感,应在后疫情时代回应社会和民众所需,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全球健康治理。


许静教授分享了中国健康传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探索,她指出,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媒介素养、健康素养和全球视野,以期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来源:PKU健康传播


二、 2021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2021年4月,中国新闻史学会批准成立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并于2021年8月2日在复旦大学举办成立大会。为搭建学术桥梁,促进学术交流,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将于2021年11月5日至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2021中国新闻史学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医疗、人文与媒介:健康中国与健康传播研究’(MHM2021)国际学术研讨会”。现诚邀海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拨冗与会,共同探讨新时期健康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理论建构和方法路径。


本次研讨会将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以线上结合线下形式同步举行。


会议主题:后疫情时代多元语境下的健康传播研究


本次会议提倡多元研究视角,欢迎(并不限于)以下主题提交论文:


(1) 医患沟通与医疗健康领域的传播干预

(2) 公共卫生危机传播与风险沟通

(3) 信息疫情与健康科普

(4) 疫苗接种与健康传播

(5) 烟草及其它成瘾行为有关的健康传播研究

(6) 中医药健康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7) 体育健康传播

(8) 社会结构与人口变迁背景下的健康传播

(9) 全球健康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究

(10) 媒体健康叙事与策略传播

(11) 数字媒体技术赋能与健康促进

(12) 其它与健康传播相关议题


来源:爱知学者公众号


3

导师动态


一、 程曼丽 | 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优势


近年来,以“全球态度调查”闻名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多次发布有关中国形象的调查报告。

2018年(面向美国人)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47%,此后这一比例逐年上升。

2019年12月初发布的面向34国民众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占60%,欧洲多个国家受访者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

2020年6—7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美国受访者占73%,达到皮尤启动该项调查以来对华负面印象的最高值。

2020年8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德国、荷兰等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数量创历史新高。这一调查结果令人颇感遗憾。

中国抗疫明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努力为国际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什么调查却呈现出这样的结果?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理性面对并认真思考。



二、 许静 | 健康传播专业硕士PBL案例教学法初探


2021年8月7日周六,“PRSC第一届公共传播案例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圆满落幕。这次会议旨在推动和促进公共传播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联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共同倡议和举办。全国各地将近200名学者和学生参加了当天的会议。本次会议分为三个部分,上午是以“公共传播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为主题的研讨会,下午是以“新媒体环境里的公共传播案例教学”为主题的研讨会。PRSC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两场研讨会结束后举行。

来源:PKU健康传播


三、 胡泳|我们能相信人工智能医生吗?


IBM正在考虑出售沃森健康(Watson Health),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雄心在医疗保健业遭遇重大挫折。

作为这家标志性科技企业近年来的明星业务,沃森健康最重要的产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癌症。它是IBM最早也是最大的AI尝试之一。然而,尽管为了打造这一增长引擎,IMB展开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收购,但沃森健康在争取美国国内外市场份额上的进展并不顺利,并且短期内也看不到盈利的前景。

在休斯敦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沃森健康于2013年首次部署认知计算技术,以帮助肿瘤学家从卫生系统的大量研究和患者数据中挖掘洞见,并开发新的以NLP(神经语言程序)为基础的工具来支持决策。

来源:胡泳公众号


4

导师论文


一、 胡泳、周凌宇 | 把关理论与现代社会的重构


摘要:“把关人”(gatekeeper)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最早被引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术术语之一。近四十年来,国内学者多从社会控制角度探讨把关机制及其在互联网时代的调适和实践,而忽略了把关研究传统中的一条重要线索,即“把关人”实际上是关于“社会现实”和“新闻真实”建构的重要研究模型。本文以“建构现实”为主线,梳理了不同时期的把关理论的嬗变,指出把关理论的两个重大转折:从“把关链条”发展为“把关网络”从“人工把关”发展为“机器把关”。本文认为,在信息社会语境下,机器把关与现代社会的重构,可能是未来把关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网络;机器把关


清华篇


1

校方动态


一、 清华大学与南方报业联合招聘博士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5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是国家批准的第三家有传媒背景的科研工作站。根据南方报业发展的需要,现公开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收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违法犯罪记录及相关处分记录;

 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专业要求:大数据开发与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新闻学、传播学、金融学、社会学、三农专业等背景;

 能够全脱产驻站研究,工作地为广东省广州市;

 工作年限一般为两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三年。


(二)研究课题 (可包括但不限于)


研究课题围绕对外传播、智库建设、媒体融合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乡村振兴等主题,申请者可根据研究思路与集团和高校导师自行确定研究课题。

 构建对外传播全媒体矩阵;

 新时代智库型媒体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创新路径;

 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粘性要素研究;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社会责任“全息评价”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


(三)合作导师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周庆安


(四)薪酬待遇 


 产学研结合的研究平台、良好的科研环境和融媒团队支持;

 缴纳五险一金,与集团职工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免费提供人才周转房;

 个人户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积极协助申请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各类人才政策;

❻ 出站证书上会同时显示清华大学与南方报业两家单位。


2

学院动态


一、 经验分享|在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是怎样一种体验?


8月1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和研究生分会通过腾讯会议直播,联合举办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学习生活经验分享会”主题活动,帮助有志于报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进一步了解清新生活、感受清新氛围。

本次分享会共邀请5位目前于清新就读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学院职业发展建设、就业情况的介绍和经验的分享,并与直播间的130余名学子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本次分享会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张拓主持。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3

导师动态


一、 蒋俏蕾 | 清华新闻学院又一位老师受邀担任SSCI期刊副主编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蒋俏蕾博士最近受聘担任SSCI期刊Technology in Society副主编。

Technology in Society是“社会科学-跨学科”领域(SOCIAL SCIENCES, INTERDISCIPLINARY,10/110,Q1)和“社会议题”领域(SOCIAL ISSUES,4/44,Q1)影响力均为Q1区的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目前影响因子为4.192。

蒋俏蕾博士以传播学者身份入围并当选社会科学和社会议题领域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显示出社会科学研究与政策实践领域对于以新兴媒介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重视,体现了传播学与媒介研究成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意义。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4

导师论文


一、 胡钰 | 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时代背景、理论起点与概念内涵


摘要:在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发展进程中,主体性、学理性的要求愈发突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提出,体现了全球视野下基于中国视角对人类新闻活动规律的学理性认识,其意义在于为人类新闻活动提供有别于西方新闻学的“另一种解释”。这一新的选择源于中国历史文化与新闻实践,也源于建立更加公正、民主、自由以及更加符合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利益的的国际传播新秩序的需求。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基于新闻学的国别特色与知识体系,表现出特有的内涵,包括:人民性新闻立场,有机性新闻参与,正向性新闻效果,伦理性新闻技术,人文性新闻文化。

关键词:新闻理论;中国特色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体性;学理性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二、 王沛楠、史安斌 | 观念祛魅与边界重构:数字时代的西方元新闻话语研究


摘要:当前的新闻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和数字媒体重塑,通过对关于何为数字新闻业的话语讨论,可以站在历史的维度上重新理解互联网对西方新闻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元新闻话语的考察,梳理了新闻界近20年对互联网和新闻业关系的话语变迁。研究认为互联网带来了新闻业的杂糅(hybrid)生态,新闻界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则经历了以”技术赋权”为核心话语的参与时代,以“结构危机”为核心话语的危机时代,以“权力转移”为核心话语的平台时代和以“另类路径”为核心话语的民粹时代。这反映出西方新闻业与互联网的关系体现在“观念上的技术祛魅”与“结构上的边界重构”,技术扮演何种角色和新闻业边界如何划定是理解当前数字新闻业的两大核心问题。

关键词:新闻业;互联网;数字媒体;元新闻话语


三、 司若、姚磊 | 从《书简阅中国》看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创新性表达


摘要:历史文化纪录片《书简阅中国》通过与当下观众共情的选题、独特的叙事方法、当代化的文字表达方式、富有电影质感的情景再现、丰富多样的画面表现形式呈现了30个古人书信背后的动人故事,让我们得以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的世间百态,体味中国文化之气度情怀。其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再一次证明了历史文化纪录片所具有的魅力,也让观众以当代视角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主题认同;当代表达;叙事手法;表现形式

来源:《书简阅中国》海报



福利Time🎁


“论文大礼包”已经为你准备好啦!公众号后台回复暗号:“第二十期清北资源包”,即可获得清北老师们的最新论文合集啦!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 步骤来啦!👇🏻 

step1复制如下口令


第二十期清北资源包


step2:回复暗号



即可领取

清北老师们的最新论文合集」啦!!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 声明 :文中部分图片均源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