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省国资委:重塑传统优势 激发新生动能

国资报告杂志社 国资报告 2023-02-05

编者按

2021年7月,国资委党委在京先后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和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并结合国资央企实际,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推进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对下半年任务进行部署。


《国资报告》8月刊特别策划《央企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分别对中央企业及地方国资国企2021年上半年工作进行盘点及总结。


点击图片查看综述《地方国资国企:稳步开局 “十四五” 深改呈现新气象》


今天,为您带来第三篇地方国资国企案例《甘肃省国资委:重塑传统优势 激发新生动能》。

甘肃省国资委:
重塑传统优势 激发新生动能
文 · 甘肃省国资委
《国资报告》杂志2021年第8期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聚焦“三个明显成效”改革目标和“到2021年底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的70%以上,2022年7月1日前基本完成”进度要求,提速加力、集中攻坚,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截止至6月底,完成三年行动任务的52%,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新的突破。

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

以健全制度体系、明晰权责边界为重点,着力提升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意见》,制定了甘肃省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了《省属企业决策事项清单指引》,梳理了101项重大决策事项,逐项明确了决策主体,规范了决策程序,明确了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的46项事项,并指导各省属企业集团及重要子公司一企一策制定了各治理主体决策事项清单、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制度优势正在加快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企业科学决策和依法治理水平。对已出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1+19”制度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估,有针对性地作了修订完善,进一步规范董事会议事规则和运行流程,完善董事会决策事项后评估、外部董事履职管理和考核评价、外部董事意见建议跟踪督办等制度机制。持续推进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配齐配强。目前,各省属企业集团公司和97.8%的重要子公司实现了董事会应建尽建,33户省属企业中,有30户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结合各企业董事会建设情况,一企一策建立了国资委向董事会授权放权清单,董事会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意识明显增强,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作用有效发挥。
以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为抓手,着力提升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制定了省属企业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对标管理提升的8个方面34项任务,推动省属企业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对标管理体系,开展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对标,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打造管理提升的样板和尖兵。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为突破,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今年,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甘肃省开展专项行动,构建了“1+N+X”政策体系(“1”是制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纲要》;“N”是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制定N个行动计划;“X”是围绕重点产业,制定X个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巩固提升石油炼化、有色冶金2条2000亿元产业链,强链升级数字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军民融合、农产品加工及食品等5条1000亿元级产业链,培育壮大兰州新区精细化工、金昌循环经济等8个工业聚集区为载体的100亿元-500亿元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确定了40户“链主”企业,抢抓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为重点,着力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坚持改制、脱钩、整合重组、规范治理同步推进,完成了省直部门管理的92户企业分类处置,涉及资产3149亿元、人员3.11万人,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率达99%。通过集中统一监管,有效推进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省直部门管理企业经营业务和模式单一、对主管部门依赖性强、市场竞争力弱、基础管理薄弱、法人治理不规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等问题,实现了专业化监管,增强了国有资本整体功能。
以相对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为依托,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充分发挥甘肃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省国资委、省科技厅、国有企业与中科院兰州“一院三所”、兰州大学等院所高校建立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企业出课题、院所搞攻关,院所研发成果、企业承接转化的创新合作模式,近两年有68个创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金川集团、酒钢集团、兰石集团、甘肃公交建集团等4户省属企业,联合院所高校和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组建镍钴资源高效利用、钢铁新材料研发、能源装备、绿色智慧交通等5个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技术课题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揭榜挂帅”对35项“卡脖子”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同时,坚持政策支持和考核引导“双管齐下”,出台了《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甘肃省省属企业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类创新要素集聚。省国资委将研发投入强度作为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刚性指标,建立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等制度,2020年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7%,其中金川集团、科技集团、兰石集团等企业超过3%。
甘肃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为依托,着力推动省属企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图为酒钢集团

激发活力 提高效率

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动企业转机制增活力。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发挥示范引领、突破带动作用,开展省属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示范工程,选择金川集团、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等5户已混改企业,重点在完善公司治理、优化管控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等方面总结经验,选择甘肃药业集团、甘肃路桥集团等5户拟混改企业,重点在创新混改模式、拓宽引资渠道等方面探索路径办法。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和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今年推出103个混改项目,以链招商,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混改,通过引资本、引技术、引管理、引品牌、引市场,有效推动了产业链条延伸、质量效益提升,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的64%、利润总额的72%来自混合所有制企业,打造了一批混改典范企业,如金川集团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氯碱化工产业链,吸引龙蟒佰利联集团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金昌民营经济产业园集聚,通过混改力争再造一个“新金川”;白银集团发挥铜资源优势,引进拥有电池用高档铜箔先进技术的民营企业九江德福,建设全国单一厂区最大的锂电池高档铜箔生产基地。
持续健全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推动企业强动力提效率。抓住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这个“牛鼻子”,构建基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截至6月底,33户省属企业应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的1104户全级次企业中,已实行1004户,占比91%,在6户“双百企业”、2户“科改示范企业”实现了全覆盖。持续完善常态化“三能”机制,聚焦管理人员“能下”,大力推行管理人员选聘竞聘,2020年省属企业有3.17%的管理人员进行了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聚焦员工“能出”,严格劳动合同管理,畅通市场化退出渠道,实现员工合理流动;聚焦收入“能减”,修订了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突出效益效率导向,业绩与市场对标,激励凭贡献说话,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推动构建职工与企业利益共同体,支持企业能用尽用中长期激励政策。甘肃工程咨询集团等企业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8户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骨干员工持股,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探索实施超额利润分享、骨干员工跟投。
大力推进国企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保障企业轻装参与竞争。甘肃作为老工业基地,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任务很重,我们聚焦“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剥离国企办公共服务机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厂办大集体改革四大“硬骨头”,建立了协调配套、清晰具体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协同、地企联动的合力推进机制。在省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12.7亿元配套资金,在全国率先完成143户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完成全省国有企业70.6万户“三供一业”、23个社区和38个市政设施分离移交,15个消防机构分类处置,35个教育机构和49个医疗机构分类改革,51.84万名国企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省属企业每年节约费用16亿元,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等不稳定问题。

刀刃向内 加大自我革命

不断优化监管方式。突出管规划、管投向,修订了省属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了主业管理办法,省属企业主营业务不超过3个,培育业务不超过2个,新增投资85%以上投向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主责发展。突出清单式管理,建立了国资监管权责清单、出资人审批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深化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在甘肃国投、甘肃电投等4户企业开展“两类公司”改革试点,探索依托专业化平台创新管资本的有效途径。
大力推进放权搞活。结合企业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治理能力、管理基础等实际,分类实施授权放权。在华龙证券、丝绸之路知识产权港等5户企业开展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将企业中长期发展决策,经理层成员选聘、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职工工资分配、重大财务事项等6项职权落实到董事会,不断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在授权放权的同时,注重加强跟踪督导、定期评估授权放权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动态调整授权放权事项和授权范围,不断增强授权放权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行得稳。
着力提升监管效能。以强化外部监督为重点,推动构建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监督问责的监管工作闭环。2020年,省国资委会同省纪委监委、省委巡视办、省审计厅组成督改核查组,对省属企业近年来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督改核查,达到了“督改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充分发挥财务总监、外部董事、监事会等监督力量作用,修订了外部董事、财务总监管理办法,制定了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指引,实现了财务总监委派全覆盖,建立了重大决策事项财务总监联签、监事会向出资人报告工作等机制,完成了“三重一大”决策和运行监管系统、大额资金动态监测应用系统试点,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不断深化,企业活力动力不断激发,改革综合成效正在显现,经营质量效益有效提升,干部职工对改革发展的信心和获得感明显增强。2021年1—6月,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3亿元,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16%;实现利润总额109亿元,首次实现半年利润破百亿元大关,实现净利润84亿元,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
由于受甘肃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甘肃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中还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资难、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任务重、市场化经营机制转换慢、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留住难等困难问题,需要持续加力攻坚。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抓重点、补短板、锻长板,对标对表持续攻坚;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努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亮点,争创西部地区国资国企改革标杆。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