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R表达盲人感知?这是一部惊人的作品
虚拟现实,一直以来都是视觉的奇观。标榜大视野,强调视觉沉浸神马的。
但下面这部作品,却让VR中的听觉成为最主要的内容。它试图展现一个盲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失明笔记:走入黑暗
Notes on Blindness: Into Darkness
目前,这部作品是使用独立的APP来体验的,大家可以随时下载:
作品的App Store下载页面
故事的主人公,约翰·哈尔,是一位作家兼神学家。
多年来他的视力一直有问题,且持续恶化。1983年,当他步入中年之时,他失明了。
约翰·哈尔
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哈尔也不例外。但他的脑中却冒出这样一个念头:自己必须充分理解和接受失明状态,与之共存,这样失明才不会毁了他的一生。
于是,他开始了一项特殊的工作:用磁带录下自己的话作为日记。这项自发性的工作,哈尔坚持了3年多的时间,留存的音频素材长达16个小时以上。1990年,这些日记获得了出版,并引起巨大反响。
后来很多作品改编或使用了这些素材,其中,《失明笔记:走入黑暗》便是一款基于移动端设备的虚拟现实作品。
该款APP和很多类似产品一样,同时提供了VR眼镜和普通全景两种模式。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使用前者,并带好耳机,效果非常好。
《失明笔记:走入黑暗》里画面都黑乎乎的
虚拟现实作品最普遍的特征之一便是以第一人称来展现一个情境,或讲述一个故事。《失明笔记:走入黑暗》也不例外。
它直接使用了约翰·哈尔的6个声音日记独白片段。有些独白以叙述环境为主,比如说人们的脚步声、谈话声以及动物的叫声等等。
有些独白则是抒情性的。前5段的画面均为黑底色,以蓝色光斑为主组成各种形状,简洁但清楚地表达出声音发出地和发出者。
最后一段“尾声”则是灰白色调的背景,配以多种颜色,但表达机制基本相同。
蓝色光点组成的影像
人,只有一个依稀的形象
此外还有一些交互性要素的添加,比如点击屏幕可以引出风,并听到和看到被风吹到的树、水、风铃等物体。
就这样,作品试图展现一个盲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以下是《失明笔记:走入黑暗》的预告片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30jk687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失明笔记:走入黑暗》
在《失明笔记:走入黑暗》中,声音成了惟一可以引导注意力的内容,坐在长椅上翻报纸这类日常易被忽略的普通声音,在晦暗的视觉条件下却极易引起注意。在录音日记中,哈尔也经常会表达对声音、视觉乃至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比如他曾谈到:
声音意味着事物的活动;如果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声音。
而在论及“何为人”的问题时,他说:
“人的基础并不是看,而是爱。”
远处的脚步声,一点点光亮
值得一提的是,在《失明笔记:走入黑暗》当中,虚拟现实中常见的所谓“主观视角”在此处已名不副实,或者说“实存”而“名亡”——虽然作品在实质上依赖视觉,但表意的目标是强调盲人看不见,并不存在一个称谓上的“视角”。而这部虚拟现实作品的巨大特异性正在于此。
以往绝大多数虚拟现实影片或者游戏的探索焦点均在视觉层面,强调自由灵活的视觉交互,强调视觉引导的作用,等等;然而《失明笔记:走入黑暗》却另辟蹊径,以声音为基础,拓展至图像。
这让我们不由得重新思考:虚拟现实是否必然是一个以视觉为核心的概念?从这件虚拟现实作品中可以看出,听觉在虚拟现实中并非仅能沦为图像的附属物。
2015年,约翰·哈尔去世,享年80岁。他除了为这个世界留下许多感人的录音,更为我们开启了虚拟现实听觉叙事的探索之门。
注:原文已发表于《文艺报》。
———————————————
【近期热文】
———————————————
动画学术趴
微信 | babblers
动画领域深度媒体与爱好者社区
专业影评 · 行业观察 · 理论知识 · 创意短片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